我的军旅生涯20220801

517(五哥)

<p class="ql-block">一、东北当兵时期</p> <p class="ql-block"> 新兵连结束时全班合影,中间一排左2是排长、右2是班长,师警侦连的。他俩都是锦州的兵,和我的关系非常好,经常问我训练累不累,来东北有什么不适应的,记得在新兵连还让我休息了几天,非常感谢他俩在新兵连的帮助与照顾,遗憾的是与他们断绝联系了,希望他俩一切安好!</p> <p class="ql-block">  年轻时的部队生活让人终身难忘。我是1976.2应征入伍的,在去东北的火车上经过三天二夜的旅行终于到达了原陆军第16军第47师新兵连所在地吉林省辽源市,新兵连就安排在离师部几公里、尚未开业的辽源市聋哑医院。我们是坐客车去的,在北京转车时停留了6个小时,在四平又转了一次车,屁股差点坐出包了。</p><p class="ql-block"> 记得在新兵连训练了三十多天后被分配到47师独立通信营一连,当时的连长叫张永修(河南人,张排长之侄儿,后转业到河南民权县电信局);指导员刘桃国(四川人,后转业到内江市纪委);营长姜新禧,后来转业到湖南益阳电力局(他对我非常好,转业后专程去益阳看过他)。</p><p class="ql-block"> 去了东北,那雪大的、天冷的,河上都能走汽车(实际那时好多司机也是从河上开车的)。记得当用热水洗衣服时,洗着洗着就结冰了。不过倒没从湖北出发时别人说的:“在东北尿着尿着尿就成冰棒了,尿尿时得拿一根棍子,边尿边敲”那么冷,也就零下20度左右。</p><p class="ql-block"> 新兵连的排长、班长都是师警侦连的,新兵分配时我和他俩说我想去警侦连,他们告诉我:“警侦连也不是什么好地方,训练起来要命,经常受伤,也学不到什么技术,你是高中毕业生,还是去通信营比较合适,技术兵”,这样就到了通信营,被分到了一连总机班,当时班长是崔景武(他1974年黑龙江兵,人很好,咱俩关系非常好,好兄弟的那种,后来他当营长了,转业到了吉林市热力集团)。</p><p class="ql-block"> 在部队参加过军事训练、野营拉练、军事演习、通信比武、通信设备维修、通信电缆施工等,年年都是全优战士,干了二年多(不到二年半)。</p><p class="ql-block"> 1978年军队院校恢复招生,我被选送去考试【当时是一个军选12个人一一3个师和军直各3人参加考试,录取一个】,考完后考官找我谈话,他说:“你考得不错,数学100分、物理86分,你的档案就留下了,其他二个人的档案你给带回去”,考入了一所西安军校,毕业后留校任教(期间去南京进修2年),一直到1992年7月从讲师岗位转业,前后16.5年。</p><p class="ql-block"> 当战士时就喜欢写诗,在西安期间又拿起了笔,在国内(包括香港)二十多家报刋杂志上发表了技术论文、工作经验、科普作品300余篇、100余万字,被近十家报刊杂志聘为编辑、特约编辑、通信员、审稿/评审专家等。笔名胡錾、普家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使用的,也是在那时加入了陕西省科普作家协会,为后来加入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曾多次获得西安通信学院优秀教师奖、优秀论文奖、优秀教学成果奖,军队刊物《通信战士》报道一等奖等。</p><p class="ql-block"> 转业后去长春战友聚会时去了47师,搬到原来68军(我考军校的地方,后来军改时68军撒消了)所在地吉林市了。同学聚会去西安时学校被国防科技大学收了,挂了国防科技大学的牌子,转业几十年,部队变化好大。愿我们的国防越来越强大、国家越来越安全/强盛、人民越来越幸福!20220801八一建军节记。</p> <p class="ql-block">  查了才知道为什么新兵连会放在辽源市聋哑医院(军地共建医院)。当年只是听说47师师医院里有位军医在国内首个攻克聋哑病,故在辽源市建了全国第一家聋哑医院,看来是真的,当时新大楼主体工程完工了,装修尚未完工。</p> <p class="ql-block"> 参军后的第一份工作:话务员。当时通过台式录/放音机练习,普通话、东北话都讲得不错,也能辩识好多地方话。</p><p class="ql-block"> 话务员也是要修电话的,我修电话的水平属于一流。记得当年磁石电话机故障排除训练时,张排长给我出了三个故障,我立马排除了。我给他出了一个故障,他2个多小时没排出来,到午餐时他问我,我才告诉他:“看看电池屁股上有什么”,我在1号电池负极上贴了个透明带,没电,所以电话机不能工作。现在回想起来这事可能做得不对,不应该让他出丑,以至张排长后来对我意见比较大,总是防着我。供电电话、自动电话、总机我都会修,上军校后想着回部队当营修理所所长(副营),结果被留校了。</p> <p class="ql-block"> 二个湖北老乡在同一个班(总机班,崔班长的部下),他胆子粗,当战士时就恋爱,提干后娶了总机班的美女(连队唯一成了的一对),留在东北了。后来转业到长春市公安局了。</p> <p class="ql-block">  当新兵的时候枪就打得特别准,后来在军校当学员时有过手枪6发59环的记录,步枪也打得很好。但我丢手留弹不行,记得新兵考试时刚刚及格(实弹,教练弹训练时都没超过30米),考试时竞过关了(到连队后就没这个训练项目了)。</p> <p class="ql-block">  47师办公大楼前(1976年),总机就在二楼右边,我们的宿舍就在一楼左边,离连队有300米左右。</p> <p class="ql-block">  战友们在47师办公楼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 训练情况:连队训练项目中,爬杆和收放线是我的弱项,不过扙着当时年轻争强好胜的拼劲,都克服了,也都取得了优秀成绩。</p><p class="ql-block"> 爬杆训练分脚扣攀登和徏手攀登,脚扣攀登倒是第一次就上去了,就是徏手攀登怎么也上不去(每次到杆子的2/3处就滑下来了),非常着急。记得是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我一个人冒着危险去了训练场,一咬牙竞然上去了,为第二天考试优秀创造了条件【爬杆考试是把被复线系6个扣、爬2个6米杆:在杆子约2米处的地上的小木头上先系一个扣,再在杆子下底部系个扣,然后脚扣攀登到杆顶端处系个扣,下杆,跑步到另外一个杆,徏手攀登上杆,把被复线拉直在杆顶系一个扣,然后下杆,在杆底部系个扣,最后在杆边约2米的地方的木柱上系个扣。2分钟之内完成为优秀,有的战友一分多一点就完成了,我是近2分钟完成的】。</p><p class="ql-block"> 收放线平时训练都是7--9分钟,不过每次考试都在6分钟之内(最慢一次5分57秒,6分钟之内为优秀,500米的被复线,先系个扣,然后跑步放线,线放完了再把线收起来,来回一公里),都是考试时咬牙出的成绩,不然当不了全优战士。接转电话、维修电话、理论学习、队列训练都属我的强项。</p> <p class="ql-block">  通信一连合影,1977年前没有女兵,1977年初来了九个女兵,女兵被分到了总机班,成了我们老兵的弟子。</p> <p class="ql-block">  当兵时生活的辽源市是个煤城,47师当时有一个煤井,3个团轮流派人去挖煤供全师取暖和生活用煤。</p><p class="ql-block"> 每年师直都组织人下井挖一天煤,好想去井下转转,但连队老说要我值得一直未去成。师里有个农场在黑龙江,主要种土豆(黑土地上长的土豆好大,几个土豆就一麻袋,到秋天就往各连送),我们师直属每个连队都有一个农场,种植水稻、大白菜、白罗卜等,营房边还有菜地和养猪场(连里每到冬季就会杀50几头猪,往没烧炕的房间一放即可,天然冷冻室,一直吃到次年),虽说当时生活费很低,好像是0.45元/人,但连队的伙食并不差,记得当时每年农场产大米就有一万多斤,连长主抓的,到现在都没搞清楚当时连长说休息十分钟,到开工时一看手表准准的(当时连长并没有手表,有点神),秋天大家都争着去农场,那刚刚拨起来的白罗卜超级超级甜,后来离开连队就没吃过了。夏天播种时一般是住在朝鲜族百姓家,和他们换工,他们扦水稻,我们帮他们弄旱地作物,朝鲜族家搞得可干净(听战友说汉族就不太讲究了),他们听的是朝语广播,记忆深刻。在连队时最喜欢吃的是饮食班做的肉冻和凉拌大白菜芯。</p><p class="ql-block"> 当时官兵关系很好,记得有一次我去师医院修电话,走着走着师长(一号首长)的车就停在我旁边,他问我:“去哪儿?”,我说:“报告师长,我去师医院修电话。”,他立马让我上车,告诉司机先到师医院,记得师长才40来岁,姓什么记不得了。在连队时有好多好多的美好记忆,......</p> <p class="ql-block">  2015年47师通信营长春聚会,连长、指导员、崔班长都去了,总机班的男兵女兵大多数都到了,听说有一个女兵走了,一个没联系上。后来我们总机班又在沈阳搞了一次小聚会。</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提词。在西安期间曾在这个杂志发表过几十篇文章,多次获报导一、二等奖。</p> <p class="ql-block">通信兵之歌</p> <p class="ql-block">  去长春出差时军部老乡带我去照的1978.3,原始的为黑白,这是在北京王府井北京照相馆加色后的</p> <p class="ql-block">  这是原片</p> <p class="ql-block">  19岁拍于辽源市某照相馆</p> <p class="ql-block">  20周岁时在辽源市照相馆拍的,大好的年华都献给军营了。</p> <p class="ql-block">  1978年6月去吉林市68军招待所参加军校入学考试后游北山公园。</p><p class="ql-block"> 从辽源市出发前女兵们告诉我:“一定要去松花江大桥看看,可壮观呢”,考试完后去徏步松花江大桥一趟,回来和她们说:“松花江大桥和我老家的黄陂大桥差不多,与武汉长江大桥就没法比了”</p> <p class="ql-block"> 吉林市北山公园1978.6,这也是我第一次去吉林市,只呆了几天。</p><p class="ql-block"> 从吉林市回辽源市后指导员问我考得怎么样,我说考官说考得不错,档案留下了。从师政治部干部科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指导员让我等着三季度党表下来后入了党再去上学,我说:谢谢!二年多没回家了,想去学校前回家多呆几天,拿了录取通知书没二天就回家了,故在部队没有入党是在学员队入的党【哦,记起来了,入党还比较曲折,第一次竞然没有通过,大队钟政委找我谈话,说“你这次为什么没有通过?是因为你太傲了,不仅体现在学员中,经常和大家争吵学习上的问题,总要争个赢,而且连老师都没放在眼里,经常问得老师答不上来,都有老师告状了。以后一定要多加注意”。不过第二次全票通过,同桌老曹是我的入党介绍人】。</p> <p class="ql-block">  老班长崔景武,后来的47师通信营营长。他是第一个从一连(有线连)提为营长的,开了先河。原来师领导只重视二连(无线连),营里干部一般都是从二连提拨。记得当时连营有什么重要事都是让他牵头,记忆最深的是从师部到某通信站的电缆架设工程(我也参加了)就是他负责的,他身先士卒,什么都冲在前面,有一处电缆过河,河两边的杆子有十几米,上去挂电缆勾都是他先上,关健部位、危险之处都会有他。</p> <p class="ql-block">二、西北上学之后</p> <p class="ql-block">  西安临潼华清池(上军校后第一次去时拍的),记得1978年底去西安兵马俑现场时,现场只搭了几个棚子,到处放着残缺不全的兵马俑,后来才修成了现在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西安兵变时老蒋被捉的地方,我去试了试确实过不去,难怪老蒋没有过去,我应该比他瘦。</p> <p class="ql-block"> 学校位于西安市长安县(现长安区)王曲镇,原黄浦军校第七分校校址,距学校约一公里处就是杨虎诚宫馆。</p><p class="ql-block"> 刚刚去的时候好伤心的,住的宿舍是平顶平房,教室倒是瓦房,不过也是平房,最好的是图书馆下面、教工食堂上面的圈楼(教师住的2层红砖楼,我们留校后也住在哪里)条件非常艰苦。我们去了后才修了教学大楼,相继又修了行政办公大楼、几栋学生宿舍。我转业后又建了一些体育馆等建筑,还把校大门对面的那块地也扩进来了,条件有非常大的改善,算是现代化了吧。</p> <p class="ql-block"> 一中队11班合影(1978年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当时我们一中队有13个班(其中12/13班是2个女生班),分成4个区队,2个教学班,队长姓朱。</p> <p class="ql-block">  同学一起在西安钟楼合影。钟楼位于西安城墙内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交汇处,记得当时西安南大街非常窄,也乱,是最差的一条街,后来扩建了,才有现在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去大雁塔,应该是1978年下半年吧。</p> <p class="ql-block">  同学一起爬西安五台山中途合影(1980.5.3)。五台山距学校约5公里,原来星期天经常和室友罗健二个跑个来回。</p> <p class="ql-block">  我的同桌老曹,非常直爽的河北人,是我们学员中队120多人中的少有的几个干部学员之一。</p><p class="ql-block"> 记得上学时他正在热恋中,放假基本上都要赶回去见女朋友,上学时我们是一个小班的,住在一个宿舍,经常一起散步,关系非常好。</p> <p class="ql-block">  在西安上学时的上下铺,本来应该过一段就上下铺互换的,但他非常照顾我,他一直睡在上铺。</p><p class="ql-block"> 毕业时我们一起留校了,后来他调回了济南。</p> <p class="ql-block"> 爬华山留影(1982.5.1)。一行6个人5个爬上了西峰,一个在北峰就败下阵来,2个下了鹞子翻身(我和陈教授)。【陈教授与我同岁(小我2个月),入校40周年聚会就是他一手操办的,可惜他已经离开大家2年多了。 同学中最先离世的是多才多艺的黄杰,他从西安调到大连陆军学院一年多就走了(他媳妇是大连评剧团的台柱子,结婚时拿结婚证还是一起留校的女同学去代的),在南京时听到他走了的消息时大家都好难过的,他大我一岁,才29就走了。我们一中队120几个同学好像已经走了5个(男女都有)】。华山当时没有索道,上去全靠二条腿。</p> <p class="ql-block">  华山北峰小合影(1982.5.1)。</p> <p class="ql-block">  那次爬华山还真的好险,我们是半夜开始登山,准备到西峰看日落,结果因为是五一节,人太多在北峰到西峰之间一险处链条断了,掉下去5个人,故路被部队封了(哪时在山下有一个排,专门处理类似的事件),只好在北峰和西峰间过夜,还算大家都带了军用雨衣。掉下去的5个人是从陕西到河南了,应该是被喂狼了。</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大家下山全倒下了,就我坚持着给大家买车票、买吃的和水,我回去也倒下了,病了3天,印象极其深刻。</p> <p class="ql-block">  当时华山的门票</p> <p class="ql-block"> 20220103梦见好哥们陈教授了,他离开我们已经2年多了,他儿子发的朋友圈“家父因肺癌于2020年6月23日19:08分医治无效与世长辞,对各位关心过,帮助过父亲病情的叔叔阿姨们致以最深的谢意!儿子敬上。”</p> <p class="ql-block">  在西安附近游玩时在某天池拍的。</p> <p class="ql-block">  换85式军装后(南京)拍的。</p> <p class="ql-block">  同学合影(南京)。</p> <p class="ql-block"> 这辈子唯一一次炀头以后,理了二次发但军容风纪检查均不合格。同室室友提议说理个光头算了,我带头光了,他俩也没食言,我说咱们合个影作为纪念吧,便有了这张照片。</p><p class="ql-block"> 第3次军容风纪检查顺利通过,帽子一摘同学们大笑,三个光头(南京),也是记事以来第一次光头。</p> <p class="ql-block">  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后改成解放军理工大学、现在的陆军理工大学)图书馆前留影,也是在这个图书馆看完了我国著名摄影师吴印咸的摄影作品集(共3册),看完了的那个周日同学们去南京玄武湖玩,我现学现卖,和他们说如何取景,人和景如何搭配,说得条条是道,故那天相机几乎都在我手上(其实那时大家要求低,只要把人框进去就行了,但很多人做不到,我张张都成功,而且一张胶卷可抢38--40张),也让我学到了一些摄影知识,对摄影感兴趣了,并立马买了摄影方面的书,喜欢上了拍照。只是几十年过去了,没什么长进,转业后比较忙很少拍,退休后也只是爱偷拍、抢拍而已,不喜欢摆拍。</p> <p class="ql-block">  教师进修班毕业照。</p> <p class="ql-block">  我买的第一本摄影方面的书,学了一些摄影的基金知识。</p> <p class="ql-block">  教研组留影(西安)。</p> <p class="ql-block">  参加地方活动:陕西通信技术作者网(在此杂志上发表了一些作品)。还参加了陕西省科普作家协会的活动,被吸纳为陕西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p> <p class="ql-block">  入校30周年的景像,入校40周年去时校牌就变成国防科技大学了。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总参通信部要求学校派人去参战,到师级指挥所保障通信。当时在学生中选了10个学员(我是十分之一),训练了一个月,又说不去了,就没去成。要不然我就成参战老兵了或者早就牺牲了。</p> <p class="ql-block">  入校40周年同学合影(2018年9月西安教学楼前)。</p> <p class="ql-block">  前面个小孩是临时捡的,她说想和我们合影,就让她参加了(2018.9西安大唐芙蓉园)。</p> <p class="ql-block">  当年一起留校的同学合影(2018.9西安)。</p> <p class="ql-block">  入学40周年聚会(2018.9西安)。</p> <p class="ql-block">  入学40周年聚会会场(2018.9西安小寨)。</p> <p class="ql-block">  1990年学校组织优秀教师赴延安途中经过黄帝陵。</p> <p class="ql-block">  和老马聊天(1990年延安)。</p> <p class="ql-block">  首次在专业报纸上发表文章。</p> <p class="ql-block">  在《电子技术》、《电工技术》、《电工技术杂志》、《国外电子元器件》、《半导体技术》等30余家刊物上发表技术论文、工作经验等300余篇、100余万字(其中在中文核心期刊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译文稿20余万字)。主要论文:《模块式晶闸管触发控制电路》发表于《电工技术》1994年第3期,被收入《中国科学技术文库》(朱光亚、周光召主编),《模块化晶闸管稳压/稳流整流控制电路》、《快速充电的基本模式与停充控制方式》被收入《中国科技发展精典文库》、《中国经济技术发展优秀文集》, 《待机功耗特低的开关电源》被收入《中国科技发展论坛·科学技术卷》,《实用集成化直流电机调速电路》发表于《电世界》1996年第4期,并被多种国家文选收录,《大功率快充控制电路KM-94-2的应用》发表于《电工技术杂志》2000年第12期,并被多种文献收录。</p> <p class="ql-block">  这书收录了我一篇文章。</p> <p class="ql-block">  部分发表过文稿的报刊。</p> <p class="ql-block">  当时的西安通信学院院刊,我在院刊上发过几篇论文。</p> <p class="ql-block">  在部队时的不同时期留影。</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发现美篇要审核,大概经历了半个小时20220807。</p> <p class="ql-block">  时间飞逝,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好多资料都没找到,慢慢来慢慢改吧。今天是八一节,先发出来(20220801)。</p><p class="ql-block"> 经过几天的补充,觉得差不多了,不过也是想到哪儿写到哪,记流水账,回忆而已。</p><p class="ql-block"> 下面准备再来个转业后的美篇一一“转业之后”或者“我的下半辈子”(暂定)。20220808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