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圆明园

辛灵

<p class="ql-block">这个夏天,来到了圆明园。1707年,一座皇家园林出现在北京的版图上,它就是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之后,这个伟大的建筑群被八国联军烧毁。 走在圆明园的废墟边,周围长满了芦苇,一种荒凉的气息。时光记住了什么,小兽似乎要说点什么……</p> <p class="ql-block">残桥</p> <p class="ql-block">残桥下大群的锦鲤游来游去,游人在桥边观看着,一副祥和景象。被毁坏的桥和熙攘的游人,今昔对比,心里无限感慨!</p> <p class="ql-block">残影,一段耻辱的历史,一种印记</p> <p class="ql-block">劫后遗珍</p><p class="ql-block">圆明园作为建筑已不复存在,但它的文明却世代流传。文物,是圆明园文明的载体,历史会记住。</p> <p class="ql-block">一只游动的小锦鲤,在讲解着什么</p> <p class="ql-block">废墟最初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大水法</p> <p class="ql-block">圆明园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劫飞灰尽,笃行致远。我们心里的钟一直在敲……</p> <p class="ql-block">一百五十余年营建、一座大型家宫苑、一切造园艺术典范,圆明园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艺术收藏、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享誉于世。作为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国明园彰显着中西文化互鉴的成就、见证着朝代国运盛衰的历史、传达着爱国主义情怀的声音,更凝聚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曾经付之一炬的震邁与伤痛不曾忘记,而如今的圆明园正带着浴火重生、凤凰涅槃的时代生机和昂扬姿态,持续擦亮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亮丽“金名片”,不断探索助推海淀三山五园历史研究与活化利用的新途径,更积极讲述着文化自信与文化强国的时代新故事。此时此刻,让我们一同走近圆明园,让我们从今天仍然屹立的残墙立柱说起,观其往昔,目其今朝;让我们从深埋地下的遗物说起,探其根本,知其缘由;让我们走向圆明园历史的深处,听其诉说,感其沧桑。</p> <p class="ql-block">圆明园作为建筑已不复存在,但它的文明却世代流传。文物,是圆明园文明的载体,历次劫难造成了其大量流散、被毁,而今幸存的珍宝则承载了更加厚重的历史。这里展出的文物大部分是自圆明园遗址发掘出土的,它们最直观地展示了古代器物的精致与价值,最真实地体现了圆明园历史文化的丰富与深厚,它们也无疑会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对圆明园的追寻,也一定会带来振聋发聩的深省,唤起最深层的情感,激起流淌在国人血脉中的爱国主义情怀。</p> <p class="ql-block">最为珍贵的当数这对具有西洋风格的吐水石鱼,两条汉白玉石鱼大小一致,身长125厘米,高58厘米。据专家考证,这对石鱼原本位于现在圆明园的标志性建筑大水法前,大水法从乾隆十二年动工,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基本完成,因此这对石鱼至少有248年的历史。圆明园遭劫后,这对石鱼于上世纪20年代末流落民间,今天终于被有识之士无偿送回了家。</p> <p class="ql-block">小女孩在喂一只悠闲的黑天鹅,圆明园里和平时代的一个缩影</p> <p class="ql-block">圆明园里硕大的王莲,显示一个繁盛王者时代的来临</p> <p class="ql-block">游人如织,祥和盛世</p> <p class="ql-block">在地上捡到的银杏果子</p> <p class="ql-block">圆明园里,我称它为油画树。</p><p class="ql-block">走在圆明园里,为它悲伤几至哭出来。也为今天的祖国自豪着。一棵树,活出繁荣盛世的样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