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作者:李双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回顾历史,多月峥嵘。</p><p class="ql-block"> 1938年2月,我党在李家医馆(神农堂)秘密开会的场所暴露,老掌柜李孝儒为掩护正在治伤的李希曾等人而牺牲。李新孩将医馆变卖,所得银钱全部捐赠给了我党地下组织,并且让其子女李明魁,李明兰、李明玉全部加入了刚刚成立不久的抗日游击队(赵涂支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赵涂支队成立于1938年二月中旬,是由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两个步兵连及教导团的部分干部组成的独立游击队,赵基梅任支队长,涂锡道任政委,简称“赵涂支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2021年“7.1”捐赠</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该支队主站太南各地,有力地对中共长治特委,中共晋东南特委,中共太南特委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并且对党在陵川及周边地区的群众基础及武装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各种顽固反动势力也起到了很大震慑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朱程部队原属华北抗日民军,来到陵川后常协同赵涂支队作战。考虑到朱程部队人力不济,党从抗大派了30多名干部到朱程部队配给营连排干部领导指挥作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2022年“7.1”捐赠</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战形势异常严峻而复杂,部队一面要抵御日寇的九路围攻,还要自力更生解决生活所需,同时还要防备国民党军的侵扰。在如火如荼的作战工作中赵基梅、涂锡道、朱程、及抗大的领导同志相濡以沫,建立了亲密无间的革命友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明魁和韩力平相差一岁,二人在工作中相互帮助,因表现突出,都在1939年的2月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年李明魁19岁,韩力平20岁。韩力平随后奔赴延安抗大学习,李明魁留在陵川抗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2022年“7.1”捐赠</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晋冀鲁豫边区是抗日大熔炉,尽管形势严峻,但不掩战士们火热的革命情怀。1939年是建党18周年纪念,为了纪念这个神圣的日子,抗大师生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仪式。学校师生及战士们都纷纷尽自己的所能为党庆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明魁自从入党后,深受党恩,一心也想为建党十八周年纪念活动做点贡献,他看见师生们有的写歌,有的画画……他文化低,不会这些。于是就找石匠刻了一块石头。上面是“抗大”,中间是一个大大的党徽,下面是“热烈庆祝建党十八周年”,最后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名字浅浅刻在了左下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在那样的严峻形势下,敢刻上自己的名字,这是不畏生死的赤诚。</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校长何长工看到石碑颇为赞赏,短暂展览后让他妥善隐藏起来。何校长说:“咱们现在正处在极度危险之中,日军随时会来扫荡或者轰炸。书画轻便,是易于快速展览宣传和撤离的。石头尽管经久耐用,但是不便转移,我代表抗大师生感谢你的革命热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明魁将石匾拉回家中,妥善隐藏后投入了抗日斗争。1943年,日军发动了对辉县,陵川、壶关的第五次进攻,在战斗中李明魁为掩护我方人员撤退不幸牺牲(时年23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牺牲时他害怕日寇用他的冲锋号诱骗我军,于是拔下号嘴塞入口中。在收殓他的遗体时,战友无法从他的口里取出号嘴,只得一并掩埋……(现在所捐赠冲锋号的号嘴为后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2022年“7.1”捐赠</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由于冲锋号有效的指令传递,大大增加了抗战效率。太行八地委责令陵川武委会筹备开设号兵训练班。1944年,号兵训练班正式招生,当时大都为十四五岁的孩子,年龄再大一点的都长了前线参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几年前祖父李明玉(李明魁弟弟)在世时曾带我去壶关树掌看望我祖母的弟弟,走在壶关的路上,祖父给我讲诉了这段往事。他说祖国山河处处埋忠骨,树掌也曾是抗大师生,李明魁及自己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祖父旧地重游,想起来当年的血雨腥风不禁老泪纵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2022年“8.1”捐赠</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再过几天就是“7.1”,值此党的101岁生日来临之际,我找出祖上遗物,整理成文,意在纪念故去79年的大爷爷李明魁,也将这块承载了83年革命深情的遗物捐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遥望陵川烈士纪念碑上的号兵雕塑,不禁让人回忆那些烽火燃烧的岁月,正是这几千名为了抗战而牺牲的年轻号兵,吹响了胜利解放的凯歌。他们的血没有白流,愿他们在天堂安息,未来的中国也将会更加繁荣昌盛,富强而稳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文写于2022年6月,文中的李明魁是李明玉的哥哥,也就是作者的大爷爷。文中捐赠图片为李明魁于1939年参加“抗大建党19周年”遗物。今趁“8.1”发出,怀念故去去的亲人,怀念他们为国家解放作出的贡献。祝愿国家昌盛,万代久安!</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