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骑楼老街

zmzg长乐

<p class="ql-block">骑楼老街,海口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观。最早的建筑建于南宋,有700多年历史。因骑楼老街的建筑保留规模大、保存完好,以其唯一性、独特性而荣获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p> 说起海口骑楼老街,在我原来印象中,每次去只是去中山路看个热闹。其实,并不止一条街,而是一个老街区。包含得胜沙路、中山路、博爱路、新华路、解放路、长堤路等,骑楼建筑有近六百栋。 <p class="ql-block">据资料记载,海口是国内建起第一座骑楼的城市,上海的金陵路也是骑楼一条街。骑楼建筑大多是从南洋回来的华侨借鉴当时的南洋建筑风格所建,把本土文化和自己喜好融入到了建筑中,形成了既有共同特点又各具特色的骑楼,一幢挨着一幢,每一栋楼都会有自己的故事。</p> 骑楼一般是商住两用,特点是面宽小、进深大。正面底层前部为人行道,后边是商店,二层以上为住宅,住宅前部突出于商店,跨越人行道上部,人行道便形成了一条深不见底的长廊。 <p class="ql-block">中山路,位于海口老城区中部,呈东西走向。东起博爱北路,西止新华北路,全长207米,街道宽12米,123个门牌号,是海口市城区保持历史原貌最完好的一条老街。</p> 道路两旁多为骑楼式建筑,是海口老城区最早的道路之一。据传说,当时该路中段建有一凉亭,孙中山先生来海南时,曾在此亭暂歇。1924年,为纪念孙中山,将该路命名为中山路。 以前来骑楼老街就是来走一走,主要是看热闹。但这次体验大不同,整个街道有设计,有创意,有主题活动,两旁的店铺既有文创,又有美食,还有不少特色民宿,变化非常大,传统与时尚,在骑楼老街融为了一体。 明清时期,当时的海口还只是琼州府的卫城“海口所城”,博爱路也不叫博爱路,而是衔接着所城的南门与北门的南北所街,亦被称为城内大街。 1924年,海口所城拆墙扩城,建通商口岸,南北所街直通琼州府官渡水巷口,承担起港口货运通道的重任。为倡导孙中山的博爱精神,南北所街更名为博爱路,因被新民路拦腰截断,新民路以北一段常称为博爱北路,南段则是博爱南路。 骑楼上女儿墙大多布满优雅细致的雕塑和洋派的装饰,很有些巴洛克的味道。骑楼的楼层都不高,两三层的居多,有些还保留着早前的商号,可以看到部分的骑楼的门、窗和阳台都有精美雕花,是每一栋骑楼主人对美的认知。 当地朋友说:“不到骑楼老街,不算来过海口,要想深入了解海口,必须去骑楼老街转转!”每逢去海口,骑楼老街是我的必选项。 仔细看,还会发现一些缺了一半的墙体,不知道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墙壁上的图案、文字缺少了另外一半?在延绵交错的骑楼中,这样另类的方式突出,觉得也蛮有意思的。 <p class="ql-block">想想上海的南市、城隍庙地区,在旧城改造持续推进的今天,海口骑楼还能保留多久?保留这样一个原汁原味的老街,烟火气息浓郁的老街,实际是留住城市的文化记忆!</p> <p class="ql-block">骑楼除了中山路是步行街,其余街道不论宽窄车辆均可通行,街道上汽车、电动车、自行车、行人以及停靠在原本就不宽的街道两边的车辆,混而不乱。</p> 骑楼老街浓缩了海口的市井文化、建筑艺术文化、南洋文化、儒教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也逐渐成为了海口市民的会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