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献给建军九十五周年 <p class="ql-block"> 今年八一建军节,是建军九十五周年。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也是我心中最隆重的节日。</p><p class="ql-block"> 时光回到一九六四年九月,我从西安市二十中(原西安高中)毕业后,参军来到了原青海军区8043部队。在新兵连渡过了三个月的军事训练时光,让我终身难忘;回忆起分配到四团五连,与战友朝夕相处的日子,使我心潮澎湃,永生铭记。</p><p class="ql-block"> 当年新兵连驻扎在位于西宁西郊的尕庄教导队营区。我们一百多人的新兵,来自西安市未央区和碑林区农村、学校、工厂和商业部门等。那时,新兵都是生龙活虎的小伙子,饱受了三年自然灾害饥饿折磨的年青人,个个饭量大,吃的多。记得开饭时,炊事班长端出,用大铝盆盛的面条,刚端出来很快就被大家一抢而空。司务长毛体练在场大声喊:“别急!捞面条保证大家都能吃饱”。一个多月的就餐,慢慢的每次开饭各班都能有条不紊的按秩序用餐,那种开饭混乱现象,再没有出现,炊事班供给大家的饭菜,让每个战士都能吃饱吃好,饭菜花样不断变化,面条、包子、油饼、手抓羊肉…经常翻新。</p><p class="ql-block"> 新兵连在连长何青山和指导员李定坤的带领下,有了新的起色。每天除了出操、队列训练、投弹、刺杀、周五全连战士在范超俊排长的带领下,沿着尕庄营区后面的小道跑步爬山,不少新战士,爬着爬着就爬不动了,就得停下来喘口气,再爬。遇到全副武装,双肩搭着背包、挎着三个手榴弹,又斜背步枪爬起山来,累的人更是气喘吁吁,两腿像棉花似的软瘫倒地,有的新兵爬着爬着,背包就散开,狼狈不堪,但经过多次训练,在排长耐心细致的指导下,让新兵逐步掌握爬山要领,慢慢适应了高原缺氧反应,体力得到锻炼,掉队的也没有了。</p><p class="ql-block"> 在新兵连集训的日子里,不久,我们又经受了一次艰苦劳动的磨练</p><p class="ql-block">。深秋时节,团部调我们新兵连奔赴距离西宁25公里的多巴镇收割青稞和大豆。多巴隶属湟中縣,海拨3800米,气候条件更差。多巴镇,</p><p class="ql-block">西与湟源县相连,那里有独立团的一个农场,当年,因物质条件限制,那里没有一幢营房,只能安排我们新兵连战士住在马圈里,记得马圈在一个大院里,团部干事和连首长住在庭院的上房里,而我们新兵各排均睡在大院的东西两排马厩里,给棚子里铺一些厚厚的麦草,然后,把军褥铺上,一个挨一个,铺成大通铺睡觉。那时,青海天气已十分寒冷,我们穿着黄绒上衣和绒裤,身上感到寒风刺骨,为了保证新兵不被受冻感冒,团后勤处,给大家送来了旧棉军衣,穿上旧棉衣,大家才感到上身暖和。虽然城市兵比不上从农村来的新兵,但拿起镰刀,收割起青稞和大豆毫不逊色,不少战士手脚划破,伤口包扎后,继续在田间地头,收割、捆绑、运送,经过多日的劳动,割的割,捆的捆,从不熟练到熟练,圆满的完成了团部交给的任务。</p><p class="ql-block"> 三个月的集训结束了,我们一行十三人被分配到五连。五连驻扎在距西宁三十多公里的平安驿。那里,春季干旱少雨,夏季凉爽,冬季特别寒冷。营房建在铁道旁一个光线暗淡砖混结构的大仓库里,仑库里用砖砌成几个大房间,每个排集中在一个大房内,按班依次分开,全部为通铺。房间上方有几个小窗户可以通风照明。晚上火車经过营房,发出巨大的轰鸣声,让人难以入睡,冬季,房内安装了一个大铁炉子,烧煤取暖。洗漱、洗衣裳,全要每人到营房外的河沟里舀水,用打回来的水洗洗身子,擦擦汗。条件十分艰苦。炊事班的同志更是辛苦,记得当年,炊事班老兵刘嘉庆每天要到营房外的坡沟里挑回泉水,为大家做饭,为了改善全连战士伙食,连队派人养猪,种菜。养猪、种菜不仅辛苦,还要有一定的技术,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嫌脏,为连队的生活默黙贡献自己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分配到五连不久,记得是65年初,我被调到连部,接任原文书何勤学的工作。连队文书兼军械员工作繁琐且要求细致保密,保管整理连队文件档案。当时连部房间窄小,房顶是茅草搭建的,地面铺的旧砖,房内十分潮湿,条件十分简陋。我的任务是将连部制订的军训计划,用印蓝纸复写多份传送到各排,有时还要用腊纸刻成腊版,油印后,送给连首长和各排排长,每天还要填写连队日记,月底去团司令部报送连队军政实力表,那时,每月都要去西宁,向团司令部军务参谋万治海呈送资料、审查;还要向训练参谋谋贺生义上报连队军械状况并领回连队必备的弹药、手榴弹、刺杀教具、雷管…等。有时还要参加连务会和支部会议,将会议决议下发各排,每到春节文书工作更忙,要将战士立功嘉奖喜报,通过邮局送回战士家中。</p><p class="ql-block"> 六五年春天,经团部批准,五连战士在连部指挥下,全体官兵投入到紧张的建造新营房的战斗中,拉土、拉灰、搬砖、和泥,热火朝天,有的战友病了,仍然坚持工作。一排机枪班,在班长孟永州带领下,全班战士,个个冲在前,把水从较远的深沟中引到工地,和泥、打土坯,运砖,搭架子、砌墙,经过个把月的共同努力,一排排新营房拔地而起,竖立在一片荒野上。连队官兵看到自己親手盖起的营房,心中充满无比的兴奋和自豪。</p><p class="ql-block"> 接锺而来的是,战士们的洗澡问题,为此,连里专门腾出一间房,经过改造,砌了水池,然后在房间后水池底部边点上柴火,烧热冷水,供战士们轮流洗澡。尽管房内无火炉取暖,寒意未消,但泡在热水池里,全身暖意融融,消除了执勤和干活约疲劳,让人清松舒适。</p><p class="ql-block"> 除了平日的训练,执勤,各排还要到农场平整土地,送肥、播种,浇地,锄草…十分辛苦和劳累。春天,当地要播种小麦,战士们要把麦种从库房搬到汽车上,机枪班班长孟永州和全班战士,毫无惧色百而八十斤重的小麦扛在肩上,从车上卸下,有力的保证了小麦、油菜的按期播种。到了八月收割时节,各排在农场刘钟惠场长的安排下,龙口夺食,顶着烈日,打、碾、凉、哂,确保小麦、油菜归仓,为军区提供了一定的粮油供应。</p><p class="ql-block"> 军训有时也十分紧张和劳累。记得有一次,全连吃过晚饭不久,夜幕降临,连长下达了长途行军的命令,各排集合,每个战士,全副武装,从平安镇营地出发,朝西宁方向急行军,在漆黑的夜晚,部队行进在公路两旁,只听见脚步的刷刷声,没有人大声说话,通讯员前后穿索传达口令,路途稍做休息,各排又继续前进,沿途不少战友脚上打起了水泡,全身汗水湿透了衣裳,但没有叫苦叫累的,仍坚持行军,全连没有一人掉队,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总于在佛晓到达了西宁教导大队住处,走完了三十多公里的路程,使全连战士经受了一次深夜行军的锻炼。</p><p class="ql-block"> 不久,一场席卷全国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了。我们连从平安镇调換到省军区。肩负起军区和省委的警卫任务。为进一步提升部队战斗力,全连再次组织了一次拉练。每个战士全副武装,从西宁出发向塔尓寺行进。沿途大家冒着严寒,风餐露宿,休息吃饭时,各排自己生火做饭。记得扞面条没面杖,一排三班班长王建章,把背的铁铲手把,用来扞面,让战士们吃上热呼呼的面条,大家吃饱饭,精神饱满的继续踏上了奔向塔尔寺的路程。</p><p class="ql-block"> 连队生活是紧张的,但也有让大家放松娱乐的间隙,每到周日连部理发员陈启锁,就积极为战士们理发。周六还安排大家到镇上观看电影,记得那年观看了电影《烈火中永生》,江姐的英雄形象,给战士们留下了不灭的印象,歌曲《红梅花儿开》在营房到处传唱。</p><p class="ql-block"> 65年,我被分配到五连担任文书职务,目睹了连部卫生员、司号员和通讯员的辛苦。司号员席斌虎和我同年入伍,经过一段时间集训,他分配五连任司号员,清晨,凌晨五点他就起床,下到土坡下的沟里练号,然后,回到营房,按时向全连吹起床、出操号,训练中途要吹集合、休息号,中午又要及时发出吃饭号声,午休、午后训练几种号声都要随时发声,傍晚熄灯号还得他吹响,长年累月,他的嘴唇都被吹出了小泡,但他仍坚持司号,从不叫苦,受到连队表扬。通讯员马长年,除了传达连部各项命令、口令到各排,每天往返数公里,到邮局发送和取回各种信件和报纸,再分发到各排,不管寒暑,不分风雨天气,长年竞竞业业,任劳任怨,日后,他入了党,提了干,成为一名优秀的指导员。</p><p class="ql-block"> 与我同年入伍的王保恒一到五连便分配到马車班,在马车班不仅要学会赶马车,每天要还要给马喂料,给马凊洗身体,马有病还要带马去看兽医,十分辛苦。有几匹马难以驯服,在运输中给他们班造成不少困难,但大家团结一致,克服困难,都圆满完成连里交给的任务。</p><p class="ql-block"> 在我当兵的日子,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爆发。遵照毛主席六七年一月二十三日关于人民解放軍要支持左派的指示,我被派出参加了支持革命造分派的运动。66年运动刚兴起,我和焦根奎副指导员,一起在西宁豫剧团支左,因形势变化,很快又回到连队,不久,青海文革运动形势急转直下,按照中央军委指示,我和团后勤处助理员闫世安又分配到青海新华印刷厂,支持“八一八”革命造反派,直至69年元月回到连队。两年多的支左任务,使我在阶级斗争的大风大浪中锻炼了自己,和造反派结下了友好的军民关系。</p><p class="ql-block"> 时过境迁,难忘的军旅生活,锻练了我和战友,也让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战友仲晓敏、李章印、魏国模、邹柱善、仲毓超</p> <p class="ql-block">2005年,西安兵在兴庆公园留影</p> <p class="ql-block">青腾茶园合影</p> <p class="ql-block">2014年,入伍五十年相聚</p> <p class="ql-block">司号员王继民在连队行军路上司号</p> <p class="ql-block">五连司号员席斌虎</p> <p class="ql-block">丁西安、何青山、朱光忠、舒东琦、洪汉文合影</p> <p class="ql-block">整理内外,被子整齐干净</p> <p class="ql-block">席斌虎、洪汉文、魏国模</p> <p class="ql-block">军区留影</p> <p class="ql-block">平安镇留影</p> <p class="ql-block">老战友相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