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承德(普宁寺)原创

光影(赵来清)

<p class="ql-block">普宁寺始建于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年)是一座典型的汉藏合璧式的寺庙。整座寺庙平面布局严谨,以大雄宝殿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是汉族寺庙传统的伽蓝七堂式布局(伽蓝,即寺庙。七堂一般是以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为中轴线,左右对称建有钟楼,鼓楼,东西配殿)。后半部是藏式形式,是仿西藏三摩耶庙的形式修建的曼陀罗,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便供奉在主体建筑大乘之阁中。</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二十年五月(1760年),清政府派班第为大将,出兵讨伐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的反动头目达瓦齐叛乱。清军直达新疆的伊犁,达瓦齐闻讯逃到天山之南,被维吾尔族首领霍集斯擒获,压解到清军营内。准噶尔部另一个反动首领阿睦尔撒纳在霍集斯擒住达瓦齐后仍继续叛乱, 并勾结沙皇俄国等外部势力,当遭到强大的清军攻击后,阿睦尔撒纳兵败逃亡俄国。两股叛乱军队被剿灭后。乾隆为了纪念两次平叛的胜利,在承德避暑山庄为厄鲁特四部(准噶尔、杜尔伯特、辉物和硕物)上层贵族设宴封爵,因为清王朝政府信奉藏传佛教,故仿西藏桑鸢寺,在山庄北部修建了清王朝第一座皇家寺庙,“普宁寺”。</p> <p class="ql-block">大乘之阁是普宁寺的主体建筑,也是全国著名的一座古代木结构楼阁式建筑物。仿西藏桑耶寺的乌策大殿而建,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通高39米。南面六层檐,寓意为佛教的空,对称“六合〞。东西两侧出檐五层,佛教意为 “五大〞(地、水、火、风、空)。北面四层檐,佛教意为四曼,即四种 “曼陀罗",大乘之阁正面格下悬挂乾隆帝御题 “大乘之阁〞和“鸿庥普荫”云龙陡匾。</p> <p class="ql-block">殿内供奉世界最大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通高23.511米,腰围15米,重达110吨,仅头部就重达5吨,采用松、柏、榆、椴、杉五种木材120立方米制成。佛像头戴宝冠,身披璎珞,凝神垂目,相好庄严。42条手臂除中间两手合掌外,左右各有20只手,手中各有一眼,每只手每只眼各代表25种因果报应,25乘40等于1000,便成为千手千眼。阁内楹联"具大神通完十行,是真清净现三身〞寓意观世音菩萨神通广大,有求必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