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教师假期生活,引导教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7月30日晚,利津县北宋镇实验学校青年教师共同体组织青年教师共同收看了特级教师、首师大附属实验学校李志欣副校长和几位教育专家开展的《做个自驱型教师》阅读分享会。通过两个小时的学习,从专家们的分享和讨论中,我校各位青年教师对于如何实现自我驱动,从而走向卓越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7月30日我有幸参加了《做个自驱型教师》的阅读分享会,听了分享者的深度解读和精彩分享,深受启发,感触良多,现在谈几点自己的体会:<br> 首先,这本书不是理论说教,而是作者30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真实写照。作者从一个乡村教师成长为特级教师,带领多所学校取得成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书中所提到的35个实践案例包括教学,德育,班级管理和校园文化等各个方面,能够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帮助青年教师自我驱动获得进步和快乐。尤其针对“起点不高”、“持续精进”、“带动他人”的阐述给我很深的印象,感触颇多。<br> 青年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作为青年教师,我要努力提高政治站位,真正激发从内向外的驱动力。学习是一个师生相互成全的过程,需要师生的密切配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积极汲取书中的精华,成为全面发展的教师。 (蔡志依) 今天有幸观看了《找到专业成长支点 自我驱动走向卓越》读书分享会,收获良多。我觉得一位教师的成长,最重要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批评课堂教学:“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没有像在学校里、 课堂上这么滥用和浪费时间的。” 为何存在如此严重的“滥用和浪费时间”现象?追根究底是教师低质量的教育教学造成的。尤其现在“双减”背景和新课标的实施,又对我们的课堂以及作业布置等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教师如何尽快适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跟上时代的步伐?最优路径就是读书。对教师而言,读书既是精神生长的需要,也是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更是为学生提供更有品质的教育的需要。我们需要掌握必要的阅读乃至写作的策略和方法,真正走进文本,和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领略文本的魅力,让读书驱动我们成长。 (方亮) 今天看了李志欣校长的直播,感受颇多,受益匪浅。李校长在书中的一段话给我们青年教师指点迷津,他是这样写的:其实教学并没有多么复杂,只要“因材施教”,把自己布置给学生的任务与问题当作自己的作品与成果,做到对每一个任务、每一个问题,能及时认真地去关注、评判、反馈、修正,然后再根据学情布置任务与问题,如此循环而已。这样看似比较麻烦,有的老师也可能感觉这样会很累,但是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这样才能提升效率,通过自己的任务和问题与学生展开对话,学生的生命和情感才能与你的生命和情感融为一体,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如此,你的课堂才会产出高效的果实,你才能真正赢得每个学生对你的敬畏。作为一名老师,你的每一次辛勤的付出,都会种在学生的心田里,他们会弥久不忘。学生们真正记得的事情,就是自己的老师对自己的那份爱心、诚心与矢志不渝的关心、用心。老师与学生的交往实际上就是一种生命的相互期待与人格的相互激荡。<br> 做一个自驱型的教师,做一个面对学生时本着热爱教育之心、毫无保留、真诚付出的老师,做一个和学生在一起时精神上没有杂质、只想让学生们得到更好发展的老师,我相信,只要我们肯去做,我们青年教师一定能做到。教师也是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欲。但当我们能在讲台上,能在学生中忘掉这一切,努力让学生变得更好,这已经是老师的自驱动力了。<br>只要老师怀着一颗爱心,处处留意,微观入手,扶起孩子自信之树,那么我们的学生就都是可塑之才。只要有爱的阳光,只要有爱的雨露,总有一天,每一株稚嫩的幼苗都会成为参天大树。<br> 我们通过阅读李校长的书,体会李校长的工作经验,融入我们的自身教学,真的让我在教学的道路上少走好多弯路。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与书为伴,向着自驱型、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努力,但愿我们的老师能在理智与激情中工作,在激情中创造我们的幸福之路!用阳光心态享受教育,享受生活! (郭莎莎) 油加满了,车才能跑得远;同样,我们的人生只有充满自驱力,才能走的长远。<br>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教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老师的作用不言而喻。身为一名老师,我深深爱着自己的职业、学生,但这也对我的职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br> 我时常不断地质疑自己,在完成日常的教学工作后,我怎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自我,是亦步亦趋,紧跟有经验的老教师?是埋头苦干,自己研究课本、参考书?我迷茫着,教学着,吃着本就稚嫩的老本,自我感觉自己是一位合格的老师。但看到别的老师的成就仍是羡慕,却毫无头绪,有自驱力,却无自驱力的源泉。李志欣老师告诉我,要常反思、多读书、多研究、多总结。<br> 希望自己在接下来的日子,不做思想的巨人,脚踏实地,迈出自我发展的第一步。 (李迎) 《做个自驱型教师》是李志欣老师从自身出发,讲述了由普通教师成长为特级教师的成长历程,从主动研究读懂学生、钻研教学驾驭课堂、自主发展提升自我、打破僵局自我突围、追逐理想体验幸福等五个方面,分享了教师开拓专业成长空间、自我修炼走向卓越、砥砺自身实现价值飞跃的成长秘诀。<br>我阅读这本书就要接近尾声,大致说说读到现在自己内心的一些感触吧。首先什么是自驱?关于自驱,是发自内心的去做一件事。不需要意志力的监控,也不需要动力的调配,是发自内心想要去做这件事。若成为一名自驱型教师,我认为首先要热爱这个职业,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要为作为一名教师而感到自豪和骄傲。每天都带着饱满的激情、踏实的脚步、端正的姿态等进行自己的教学……<br> 在这本书中,我还学到了很多教学方法,与学生交流的办法,班级管理的方式等,很多方式方法是我从未接触到的,我为能遇见这本书而感谢。 (李圆圆) 听完《做个自驱型教师》阅读分享会,受益匪浅。李志欣校长作了《找到专业成长支点 自我驱动走向卓越》分享,也正是靠着自我驱动,李校长从乡村中学跻身北京名校,成为了自驱型教师的优秀范例。他说作为教师,要规划好自己的未来,懂得阅读的重要性,解放职业兴趣,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享受自主成长的乐趣。王曰美教授从乐学乐教来说明做一个自驱型教师的重要意义。乐学乐教相辅相成。唯有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习成为学生的主动行为,成为真正的乐学者。乐教就是教师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呵护学生成长。刘波老师倡导大家多读书,共读书,做自驱型教师,更好地享受职业幸福!刘晨老师用自己的成长经历与成就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作为青年教师,我们更要多读书,提高自己的精神素质和人文修养,丰富内心世界,努力做个自驱型教师。 (刘盼) 在训斥、惩罚和恐惧中成长的生命会很脆弱,只有在自由、友善和宽容的环境中成长的生命之花才会怒放。正因为学生拥有丰富的心灵世界,教师才有存在的价值。师生关系应变成一种生命的相互期待、心灵的相互碰撞、人格的相互激荡、成长的相互照耀。新时代我们要做一名自驱型成长的教师,致力于成为“明师”,即明白之师、明辨之师、明日之师。我们需要逐渐调整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唤醒自己的内心,激励自己的信念,力求认知生命以及事物的本质,打破成长的既定边界,拥抱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不在乎眼前结果的输赢,去虔诚地经营那项崇高的事业。心怀育人的希望,才会觉得教育处处可爱;初心不离,才会觉得未来可期。 (田玮) <p class="ql-block"> 通过学习《做个自驱型教师》读书交流会,作为青年教师有很多感悟,教师的成长,始于心灵的觉醒,抱怨和闲聊将会不断磨掉最初的梦想和年轻的棱角。教师的专业发展,关键在于唤醒自身的成长愿意,自我救赎,自我驱动,找到专业生长点,不断发掘自我成长的可能,追求自身更动人的未来风景,享受成长带给自己的幸福。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自己,靠自觉行动赢得尊重;外界声音嘈杂纷扰,那就坚定自己,做一个沉默中坚韧向前的人;遭遇迷茫和困惑,那就反求诸己,坚守最初的那份执著,幸福感才会不期而遇,如期而至。信誓旦旦的努力或承诺遍地都是,专注和持之以恒的付出才是真正稀缺的。任何变化都不是突然发生的,每一个微小的细节日积月累会形成你的职业形态,也正是因为这些细微的选择差异造就了不同的教育人生。 (谭正正)</p>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单调乏味,真是抹杀了孩子们的天性,更不必说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了”。从事教育工作十多年了,没少发出类似的叹息!今天听了李校长的讲座,还有一些优秀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做个自驱型教师》这本书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很受用。听完讲座,耳边又回想起当时李校长对我们年轻教师的一些鼓励。非常遗憾的是那时候的自己刚毕业没多久,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一个清晰地认识,直至后来,工作中遇到了很多的困惑,才慢慢的觉着自己应该迫切需要改变自己。那时候的我看了李校长的《优秀教师的自我修炼》,以教师成长为思考原点,从如何缩短新手期、快速提高教学能力、保持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家长合作、突破成长瓶颈、提高教科研能力、处理好同事关系、走上名师之路等方面为青年教师快速发展指明了有效路径、提供了有益借鉴。这本书确实让我从思想上认识到改变对自己的重要性。假期随手翻了翻《做个自驱型教师》这本书,于我而言这本书更感觉像是工具书,它分“自动研究读懂学生、钻研教学驾驭课堂、自主发展提升自我、打破僵局自我突围、追逐理想体验幸福”五辑,从学生、课堂、自我三个视角,对教师如何实现自我成长做出了全方位的阐释和分析。这正是我现在急切需要的“立竿见影”的行动指南,翻看该书籍的一些观点和活生生的案例,更让我知道下一步该如何去做。 (王菲) 昨晚听了李志欣校长及几位名师对这本书的解读,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这本书犹如一座灯塔,为我指明了方向。<br> 本书共分为五辑,分别是主动研究读懂学生、钻研教学驾驭课堂、自主发展提升自我、打破僵局自我突围、追逐理想体验幸福。每一部分都贴合教师成长和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教育是关于人的学问,对人性的认识是教育的起始点,也是不同教育的分野点。我们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开展教育活动。<br> 当我们对孩子歇斯底里、咄咄逼人的时候,我们总是把错误归结到孩子的身上,其实需要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是我们大人自己。好老师有很多种,但真正受学生欢迎的,是那些富有爱心、拥有教育智慧、润物细无声的老师。我们有时候总喜欢注重结果,急于求成,只是约束和压制学生,缺少真正的师生互动。师生关系不应该是你强我弱,应该是心灵的互相碰撞,人格的相互激荡。我们要心怀育人的希望,才会觉得教育处处可爱;初心不离,才会觉得未来可期。<br> 当我们上课的时候,我们要思考什么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们。有时候,我会感觉遥遥无期的教育理想被日复一日的繁忙工作消磨干净,有时候感觉特别迷茫。但是,教育本身就是慢的,成长是痛的,困难也是客观存在的。这本书告诉我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一定是自主,自己不愿意成长,一切都是空谈。我们应该时刻思考学习,这样才能成就学生,成就自我。<br> 生命就是一场不停地遇见,不管这个世界如何纷扰,我们都要保持心灵的澄澈。我要努力做一名自驱型教师,提升自己。(王环环) 教师要以良好的心态勇敢地面对挑战,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工作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主动去做,这样不但会锻炼自己,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同时也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机会.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奉献精神,不去计较个人得失。如果什么事情都需要别人来告诉我们,我们就已经很落伍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陷,都有自己相对较弱的地方,只要不断学习,去吸收时代的、别人的、科学的、优秀的东西。学会学习,就会成功。<br> 教师的成长,需要“笨笨”地做,需要“专心”的做,需要“傻傻”地做,真正在做的过程中去丰富和完善,提升自我的专业成长。教师成长的过程就是自我超越,自我成长的过程,在自我超越的过程中追求教育的真谛。 <br> 教师的成长,需要永恒,需要与时俱进。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追求,不断超越昨天的自我,在超越中不重复昨天的自我,在超越中不断成长。 (胥学喆) 对于普通教育者,尤其是青年教师而言,遥遥无期的教育理想很容易被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繁忙工作消磨干净,因而常常陷入虚无或者迷茫,深陷周而复始的生活,蹉跎自己的一生。<br> 作为教育者,我们知道教育是慢的,成长是痛的。困难,是客观存在的,但克服困难,却是发自内心的,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一个人的自主成长、自主发展。<br>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尼采说:成为你自己;海德格尔说:超越你自己;爱默生说:我们是自己命运的创造者。<br> 只要有一颗超脱自由的心,时刻思考学习,向往美好的追求,一点点朝着阳光的方向,像翅碱蓬一样不停地在向死而生中寻找光明,去发出自己拔节的声音,就能成就自己,成就自己。<br> 为人师很重要,为己师更为重要,阅读和写作能够帮你看清自己,寻找自己,甚至唤醒他人。只有先照亮自己的人性,才能点燃别人的心灯。<br> 不断地行走,真挚地呼喊,让我们做一个知识富有、身体健康、心灵自由、思想超脱、精神高贵的老师吧!我们会因自己的职业感受到持续的幸福和快乐! (翟建) “李志欣从乡村中学跻身北京名校、由不会写文章到作品发表和专著出版,抒写了一个传奇而又壮美的人生。这给校长和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每一个精彩的人生都是自己写就的,而自主自觉且又持之以恒的读书与写作,则是打开这一密码的钥匙”。这是山东教育社编审、原总编辑、《中国教育报》2005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陶继新老师评论李志欣校长的话。<br> 李志欣特级教师,北京市育英学校副校长。先后荣获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山东省教育科研创新校长、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2010年度十大教育新闻人物、山东省2011年度十大教育创新人物(校长系列)等多项荣誉称号。<br> 《山东教育》《当代教育家》《新校长》等杂志封面人物,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两百余篇。已出版《优秀教师的自我修炼》《教育微创新》等作品。“‘零’作业下的教学改革实践”2012年荣获山东省政府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4年荣获教育部首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二等奖。在全国各地作讲座百余场。<br> 李校长自己说:“我要做一名自驱型成长的老师,以为明师,即明白之师、明辨之师、明日之师。”教师的专业发展,关键在于唤醒自身的成长愿意,自我救赎,自我驱动,找到专业生长点,不断发掘自我成长的可能,追求自身更动人的未来风景,享受成长带给自己的幸福。<br> 李校长做完报告后,曲阜师范大学的王日美教授和宁波市镇海区教科所的刘波老师给我们分享了他们的读后感,王教授从乐学乐教向我们展示了她的看法,刘老师从让成长成为更多教师的自觉性方面展示了他的观点。<br> 阅读分享会的最后,老师们就“聚集教师共读,对双减下教研的作用”等6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并给我们老师指明了方向。 人的成长,在于自愿接受成长,而不是被迫向上拉,只要你有自我成长的意愿,就会有救赎自己的可能,追求未来更美妙的风景,享受成长带给自己的幸福。<br> 一个爱美的女性会从每一个细节注重自己的装饰与妆容,一个爱美食的人会想法设法尝尽地方特色小吃,一个爱读书的人,会对经典爱不释手……这些均源自内心的自驱力,在自我需求中享受乐此不疲的幸福。<br> 是的,我们普普通通地完成了该完成的工作,可是,付出的效果看得见吗?自我成长在哪里呢?所以,我们必须找到一个支点,让自己再跳一跳,摘到更鲜美的桃子,促使自己在专业的路上精进一步,在精神世界里积累一点“财富”,以使退场时内心依旧是丰盈的、幸福的。<br>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自驱型的人呢?那就是唤醒!有时候我们跑得太快,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不妨静下心来,问一问自己“最根本的事情”是什么,或者以身边的榜样人物激励自己,或者遵从内心最初的热爱,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当然,我期待从《做个自驱型的教师》一书中看到明朗的自己。 (张亚会) 做个自驱型教师,学着自我成长,7月30日晚听李志欣校长和其他几位专家关于做自驱型教师的讲座直播受益匪浅。讲座聚焦的问题紧跟当下教师面临的问题,涉及的方向也非常全面,关注到现在教师在成长和教学中遇到的困境和问题,也为解决这些问题做出来解答。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专家们说,教师应当把学生当成有生命的种子,让自己成为耐心培育幼苗的花匠,精心修剪每一处枝桠的园艺师,让学生在充满真善美的阳光和雨露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那就要求我们教师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注重过程,不能过分注重结果,因为孩子们是发展中的人,我们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学习如何正确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在双减的大环境下,注重教师共读,提高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赵尚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