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叫日月换新天

黄河行者

<p class="ql-block">参加南昌起义的开国将帅一共有29名,分别是7位元帅、4位大将、5位上将、8位中将和5位少将。</p><p class="ql-block">参加南昌起义的开国元帅分别是朱德、贺龙、林彪、陈毅、刘伯承、叶剑英、聂荣臻。参加南昌起义的开国大将分别是粟裕、陈赓、张云逸、许光达。</p><p class="ql-block">参加南昌起义的开国上将分别是陈奇涵、萧克、杨至成、赵尔陆、周士第。参加南昌起义的开国中将分别是郭化若、聂鹤亭、彭明治、谭甫仁、谭家述、唐天际、赵镕。参加南昌起义的开国少将分别是李逸民、廖运周、王云霖、袁也烈、周文在、张树才。</p><p class="ql-block">这29位开国将帅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参加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黑暗统治的第一枪,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已经在旧军队中身居要职了,但是为了革命理想仍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这场起义当中。南昌起义时,他们的年龄都并不大,后来成为开国元帅的林彪当时才20岁,后来成为开国大将的许光达才19岁,后来成为开国上将的萧克当时才22岁,后来成为开国中将的谭仁甫当时才17岁,后来成为开国少将的张树才13岁。</p><p class="ql-block">一眼看去,几乎全都是二十出头的青年,超过三十岁的也只有朱德、贺龙、刘伯承、叶剑英、张云逸、陈奇涵等人。而就算年龄最大的朱德也不过才41岁。</p><p class="ql-block">之后由中共领导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湘南起义,平江起义,黄麻起义等在二十多年时间里,就是这样一群年轻人让人民军队一点点地壮大起来,成为了一支威武之师,真是令人感叹,值得所有人的敬意!</p><p class="ql-block">这支革命部队在1928年5月以后,陆续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简称“红军”。</p><p class="ql-block">1937年7月7日爆发抗倭战争,8月25日红军的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1937年9月11日因国共合作结成抗日统一战线八路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活动在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集中起来1937年10月2日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15日,八路军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荣桓等提出部队番号改称“人民解放军”,1946年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称谓,沿用至今。为什么叫解放军?因为台湾至今尚未解放,祖国尚未完成统一大业</p> <p class="ql-block">在观看阅兵式的时候,最期待的就是我军的徒步方阵,而走在所有方阵最前列,也是最耀眼的,自然是我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p><p class="ql-block">对于这支经常亮相于重大阅兵和重要外交、交接等场合代表国家形象的部队,许多人仅仅停留在惊叹与羡慕,却很少真正走进并了解这支拥有起光荣历史与使命的神秘部队。三军仪仗队全称是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这支部队最初组建于1946年3月4日,为迎接当时的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上将的友好访问,专门从当时的解放军驻扎南泥湾部队里面,精心挑选了50名身高、形体都比较平均,而且相貌气质都相对较好的战士,组成最早期的三军仪仗队,用以展示我军战士的军容,同时向美方总统特使展现我军的部队面貌及战斗力。</p><p class="ql-block">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当时的仪仗队只是临时组建,更多的时间则担任警备和作战任务;而转眼到了1949年10月,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毛主席特别指示,将中央警卫团的警卫营一连,改编为仪仗连;</p><p class="ql-block">随后到了1952年3月,随着新中国外交的需要,周总理按照毛主席指示,在当时的中央警卫队中挑选了一批骨干精英,正式筹备组建仪仗队,最后确定在1953年6月29日,仪仗队正式成立。</p><p class="ql-block">随后,随着我军空军与海军的不断建设壮大后,仪仗队经过再次改革,在原有基础上,扩编为“陆海空三军仪仗队”,并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并一直沿用至今,可谓历史悠久。</p><p class="ql-block">目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共分为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五大兵种,仪仗队虽隶属于解放军编制,但由于是属于礼仪兵,因此佩戴专属的礼仪兵军衔。为确保视觉一致性和美观,他们的肩章和领章都是经过特别设计,而且一般不分等级,大多数为一颗星和三条折杠。</p><p class="ql-block">该部队隶属于北京卫戍部队,番号为“北京第一师仪仗大队”,现任大队长是韩捷上校,其余队员大部分均为尉官军衔,在执行任务时,擎旗手必须是中尉军衔,走在队伍正中间最前面。</p> <p class="ql-block">1948年2月,汤景延将军被俘以后,国民党反动派给他拍了照片,面对死亡,他不仅毫无惧色,还面带微笑神色“傲慢”。枪决现场,刽子手先是一枪打中击中了他的脖颈,但汤景延仍然屹立不倒,最终恼羞成怒的刽子手,选择用枪托击其头部,然后又将他击倒在地后,在他头部,以及胸口,各补一枪。</p> <p class="ql-block">1939年,河北唐县,白求恩烈士安葬的现场,由于当时他牺牲在前线,交通队偷偷将白求恩遗体化装成重伤员,抬着担架急行军五天后,才转移到了后方的于家寨。</p><p class="ql-block">在简单的举行完追悼会后,聂荣臻含司令员含着泪为白求恩入殓,并为他选择了最好的柏木棺材将他安葬于村南狼山沟口</p> <p class="ql-block">1949年天安门广场上的庄严宣告无疑是其中之一。它代表着中国彻底摆脱了被侵略的命运,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开启了新纪元!而为此奉献出全部精力乃至宝贵生命的革命先辈们,更值得我们敬仰,特别是站上天安门城楼上的伟人们。</p><p class="ql-block">仔细观察开国大典的那张珍贵照片,会发现在毛爷爷的身后有一张年轻的面孔,他头戴黑帽,神情肃穆,看上去比其他几位革命前辈们都要年轻许多,他就是今天的主人公——赛福鼎·艾则孜。</p><p class="ql-block">乍一听这名字,就能大致猜到赛福鼎·艾则孜是个新疆人,再一看老照片里他的长相,五官立体、鼻梁高耸,更加坚定了这个猜想。没错,赛福鼎1915年出生于新疆阿图什,是典型的维吾尔族小伙子。</p> <p class="ql-block">北京时间2022年5月29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目前,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发射前的各项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发布</p><p class="ql-block">星辰大海,征途万里</p><p class="ql-block">我国神舟系列飞船即将再次出征太空</p><p class="ql-block">在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实施之际</p><p class="ql-block">中国载人航天正式发布本次飞行任务标识</p> <p class="ql-block">蒋维平(1878年~1964年7月12日),原名蒋顺发,军医模范、共和国历史上最年长的中校。蒋维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务工作模范、劳动英雄。1878年生,河北省房山县(今属北京市)人。</p><p class="ql-block">1964年7月12日在张家口二五一医院病逝。享年86岁。</p><p class="ql-block">他是唯一参加过清军、北洋军,国军,八路</p><p class="ql-block">我国最年长的开国少校,被誉为军中华佗,60岁参军,82岁晋升中校</p><p class="ql-block">传奇军人蒋维平,经历四次时代更替,永远的中国战士!他60岁参加八路军,77岁成开国中校,堪称大器晚成的典范</p><p class="ql-block">71年前,一位60岁的老人携儿子一起参军,55年授衔时77岁。16岁参加甲午战争,60岁参加抗日战争,致敬英雄蒋维平传奇英雄蒋维平,曾是李鸿章的部下,60岁参加八路,77岁被授少校</p><p class="ql-block">蒋维平原名蒋顺发,别名姬宾礼。1878年生,河北省房山县(今属北京市)石楼村人。出身贫苦,童年学过徒,当过徒工、长工。20岁后先后在李鸿章、袁世凯、段祺瑞部下从军,曾在北洋军中任过副团长。1930年回房山石楼村学医种地。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激于民族义愤,投身抗日斗争,曾在宋哲元第二十九军第三师担任管马处主任委员。不久该军解散,蒋维平回家开西药店维持生计。</p><p class="ql-block">1938年2月,八路军第120师359旅挺进平西,路经其家乡,当时他已年届六旬,为实现抗日夙愿,1938年5月,他携义子蒋志刚,毅然关闭药店,携带全部药品,冲破日伪军的重重封锁,到房(山)良(乡)联合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长操村参加了革命,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房良县九区救国会主任。曾任三五九旅团制药厂厂长。</p><p class="ql-block">他不顾年事已高和环境艰险,苦心钻研中西医学,爬山越岭采集中草药,深入民间收集药方300余种,配制丸、散、膏、丹等40余种,治愈大批伤病员。1941年春,部队进驻陕西省米脂县,病员集中,药品奇缺。他带领40余人四处搜集芒硝,制作硫酸钠,解决了一部分打针用药问题。建国后1950年9月,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1951年8月以后,历任察哈尔军区直属医院、华北军区张家口医院、北京军区张家口第251医院、中国国际白求恩和平医院副院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和三级独立自由、三级解放勋章。授衔时已77岁高龄,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年长的中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4年7月12日在张家口二五一医院病逝。享年86岁]</p> <p class="ql-block">这个人牛在哪呢?牛就牛在他是目前史料可查的唯一一个清军、北洋军、国民党军、八路军都参加过的人,1955年授衔的时候他被授予中校军衔,而此时他已经77岁了,成了共和国历史上最年长的中校。</p><p class="ql-block">这个名叫蒋维平的老人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故事呢?而在55年授衔的时候他又提了一个什么要求呢?</p><p class="ql-block">坎坷从军路</p><p class="ql-block">蒋维平生于1878年,是当时河北房山县(今属北京市)石楼村人。蒋维平家境贫困,父母租了地主家的几亩薄田,以此来维持生计。最初的几年,风调雨顺一家人还勉强过得下去。后来天灾人祸接踵而至,地主又不断加租。家庭生活越发贫困,蒋维平也不得不辍学给地主家当了长工。</p><p class="ql-block">如果一直给地主当长工,那么蒋维平的人生估计也就如这片土地上千千万万个普通的农民一样,在田间地头消磨掉自己的人生。</p><p class="ql-block">蒋维平人生的转机发生在20岁。</p><p class="ql-block">这一年,蒋维平拒绝继续给地主当长工,他要去投军。</p><p class="ql-block">彼时清王朝还在苟延残喘,蒋维平投军自然投的是清军。蒋维平投在李鸿章的淮军之中,在这支号称清王朝最先进的军队里混了2年。在淮军的两年,蒋维平很快从起初的满怀希望到失望。他目睹淮军的文恬武嬉,当官的吃空饷,当兵的抽大烟,哪有一个军队的样子?</p><p class="ql-block">李鸿章去世之后,原有的淮军体系逐步瓦解,大部分被袁世凯接管,成了日后的北洋军阀。而蒋维平作为一个大头兵也就跟着部队改了旗号,跟了袁世凯。</p><p class="ql-block">在北洋军中起起伏伏,蒋维平先跟袁世凯,再跟段祺瑞,军中职位也做到过副团长。只是这北洋军和淮军没有什么两样,腐败透顶,只是为了钱和地盘打仗。蒋维平对此心如死灰,在这样的军队里有什么意义?既然改变不了,那至少我还可以选择离开。</p><p class="ql-block">1930年,52岁的蒋维平脱离了军阀部队,回乡一边务农一边学医。那个年代,蒋维平也没什么条件去读医学院,他的医术一半靠自学一半跟着村里的老中医学习。几年里,他自学看完了《医学大全》、《西医手术指南》,从民间搜集不少土药方,成了一个“土专家”。蒋维平一边务农一边在乡间行医,村民有个头疼脑热都会找他来看。蒋维平的医术也在不断实践中得到了提升。</p><p class="ql-block">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蒋维平一腔热血再度被点燃,参加了29军第3师投身抗战。但不久之后,部队解散,蒋维平回家开西药店维持生计。</p><p class="ql-block">到这时,快要60的蒋维平已经先后当过清军、北洋军和国民党军,一个人经历了三支不同历史时期的军队,这样的人生经历可以算得上传奇了。</p><p class="ql-block">很快蒋维平将会第四次参军,他将找到自己愿意为之奋斗的信仰。</p><p class="ql-block">60岁参加八路军</p><p class="ql-block">抗日的烽火在神州大地蔓延,熊熊燃烧,每一个热血尚存的中华儿女都投身于其中。1938年,蒋维平60岁,但是他心中的热血丝毫不逊色于年轻人。</p><p class="ql-block">1938年2月,八路军120师359旅经过蒋维平的家乡。蒋维平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军队:军装破烂但是整洁,武器装备落后但是士气高昂;作战勇敢不畏死;不用群众一针一线,还帮村民干活。60岁的蒋维平突然发现一个全新的人民武装,来到房(山)良(乡)联合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长操村参加了革命。不久之后,他光荣入党,蒋维平原意是想直接参加八路军,但是八路军的领导考虑其年事已高,一开始是婉拒。后来蒋维平一直争取,表示自己就是认定八路军,要跟着队伍一起上前线。后来经过更高层领导特批,蒋维平终于圆梦,加入了八路军成为一名军医。</p><p class="ql-block">虽然不能直接上第一线作战,但是蒋维平就把自己小小的医疗站当做自己的战场。别看已经60岁,蒋维平依旧苦心钻研中西医医术。</p><p class="ql-block">当时八路军缺医少药,为了治疗伤病员,蒋维平经常爬山越岭去采集中草药,四处收集药房,制成40多种中药。在那个艰苦的战争年代,蒋维平用自己的医术治愈了大批伤病员。蒋维平后来还当了三五九旅团制药厂厂长,研制出了各种药品,比如“疥疮一扫光”、“光明眼药膏”、“疟疾丸”、“外科治腐膏”等,缓解了八路军的用药困难。</p><p class="ql-block">1943年,蒋维平担任了南泥湾九龙泉719团农场场长。快70的人亲自带着100多人,开荒400多亩,不仅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还上缴公粮2.88万公斤。在他的带领下,农场成了359旅的第一模范农场。1943年被评为旅劳动英雄和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模范工作者。</p><p class="ql-block">1946年,蒋维平在八路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分院任副院长,在清风店战役和石家庄战役中,带队救治伤员1200多人。</p><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开始之后,上级不忍心看他这么大年纪还在前线奔波,就把他安排到了当时察哈尔省军区工作。虽然到了后方,但是蒋维平也没闲着,他利用闲暇时间跑遍附近山区,组织部队种了20万株各类树木。</p><p class="ql-block">解放后,蒋维平先后在察哈尔军区直属医院、华北军区张家口医院等医院任职。年过70的他丝毫没有觉得自己老了,始终在发光发热。</p><p class="ql-block">我能留胡子吗?</p><p class="ql-block">1955年授衔,77岁蒋维平被授予中校军衔,他也成了共和国有史以来年纪最大的中校。实际上在当时所被授衔的人里,他也是年纪最大的。</p><p class="ql-block">在授衔仪式之前,蒋维平向上级提了一个要求。我能留胡子吗?</p><p class="ql-block">原来当时授衔之前,要求参与授衔的人员要保持一个整洁的军容,这就意味着大家要剪头发剃胡子。这本也不是什么特别的事情,但是一直以来蒋维平都是留着胡子,胡子跟着他出生入死,走过了无数峥嵘岁月,蒋维平对自己的胡子是有很深感情的。加上蒋维平年纪大,对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有自己的坚持。所以他并不想剃掉自己的胡子。</p><p class="ql-block">蒋维平的要求反映上去之后,上级领导考虑到他的特殊经历,特批他可以留着胡子参加授衔仪式。甚至有种说法,这个做出特批的领导不是别人,正是毛主席。</p><p class="ql-block">就这样,蒋维平成了那次授衔仪式上唯一留着胡子的人。</p><p class="ql-block">1964年7月12日蒋维平在张家口二五一医院病逝。享年86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