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藏民的生活

老时

<p class="ql-block">  茶马古道,人们并不陌生,唐宋以来,汉、藏两地进行茶马交换的一条交通要道——茶马古道。东边从雅安起,经过康定一路向西沿着318国道来到拉萨再通往印度尼泊尔;南边由普洱、大理、丽江,一路向北如今的214国道在昌都与318汇合,这条古道南来北往川流不息地运转了一千多年,是我们古代西藏与内地联系起来的一条纽带。</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不是要讲茶马古道的故事,而是要再现它的场景。川西是茶古道的重要源头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就是这条古道的重要节点。游玩九寨沟后,第二天起了个大早,吃完早餐后向若尔盖大草原进发。</p> <p class="ql-block">  目之所及,并不见荒凉,满眼绿色,人烟稀少。导游带我们走近藏民的过去和今天。阿坝地处高海拔地区,紫外线强烈,藏民皮肤暗黑,给人一种不讲卫生的感觉,而且听说藏民一生只洗三次澡(三次洗礼),更坚定了很多人的认知,带着好奇,今天终于可以与藏民近距离接触了。途中我们也看到了、听到了许多关于藏民故事。</p><p class="ql-block"> 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党和政府为藏民脱贫致富,采取了很多举措,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了尽快让阿坝州少数民族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扶贫采取移民搬迁,看到的很多房子非常漂亮,但几乎没人住,因为很多人不适应定居生活。后来采取提供羊羔、牦牛崽扶贫,有些人好吃懒做,地处高寒,生长缓慢,一般要三四年才能出售,就屠杀自己吃了。再后来,看到优美的生态环境,政府在2008年地震之后,加大政府帮扶力度,采取旅游观光,既能拉动内需,也能带动藏民致富的信念。要去的若尔盖草原,就是近年来新变化。</p> <p class="ql-block">  天空是那么的湛南,一眼就让我们领略了草原的特色。只是车越往上开,高原反应越强烈,胸闷气短,人也有些昏昏欲睡的感觉。此处海拔3000多米,从车窗外看到起伏的草原上,牧马、牦牛不少。</p> <p class="ql-block">  山水牧场就是我们要到达的目的地。它是若尔盖县的边缘地带,稍有点常识的人,就会联想到该县的另一个地方--毛尔盖草原,红军当年长征经过的地方,这里的故事可以去百度。眼前的若尔盖草原,并没有我们曾经已有的记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这里毕竟是高海拔地区,自然草原也有另一番景象。</p> <p class="ql-block">  看蓝天白云,拍摄网红照,骑马、射箭、骑牦牛,体验一次当土匪的体验,是很多孩子的猎奇。</p> <p class="ql-block">  若尔盖草原,温差很大,导游通知去时要带上羽绒服,早晨起床后,就觉得冷的不行,查看气温8摄氏度,但带的衣服都穿上,也没办法,好在运气不错,今天阳光灿烂,到了中午,气温跟家乡差不多。看到那么多人积极的投入,既来之,也玩一把年轻吧。</p> <p class="ql-block">  空气稀薄,不能走得太快,更不敢象孩子们那样去放风筝,看蓝天白云就是一种享受。</p> <p class="ql-block">  过去常听说,藏民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今天也过把瘾吧!虽然味道不是那么精美,但烤羊腿、羊排丰盛,牦牛肉火锅热气腾腾,兔子肉、烤小鸡应有尽有,大碗的青稞酒任你喝,酥油茶喝不够再拿,不过很多人喝不惯,毛牛奶挺不错,喝了还想喝,挺美的!</p> <p class="ql-block">  天空是那样的蓝,离天那样的近,云朵白的那样的纯净,真不忍心离去,看完大海,又到了大草原,遗憾在一步步减少,继续赶往下一站。</p> <p class="ql-block">  藏民是全民信教的民族,从草原走向定居,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导游带我们去了一户具有较高地位的活佛家族,接受佛教洗礼,主人邀请我们品赏他们的饮食,味道比草原好多了,大大的客厅坐了三十多人,其乐融融。</p> <p class="ql-block">  看到不知名的寺庙,金碧辉煌一点也不为过。</p> <p class="ql-block">  主人介绍佛教文化,其大弟为大家教授佛教习俗,正在读书的二弟,用汉语和藏语为我们演唱,要求在场的游客,唱的好就用藏语“呀廋呀廋呀呀廋”,意思就是再来一首。最后主人大姐为我们演唱了几首歌曲,这是其中的一首歌曲。</p><p class="ql-block"> 酒足饭饱后,各地游客与藏民一起,手牵着手,围着火堆跳起了藏族舞,爱好舞者自然积极参与,旁观也挺有意思。</p>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们走进了杰步村,它是藏族最幸福的村子。去的这家是一户比较殷实的藏家,墙上的那个符号叫“万福”,感谢共产党让藏民过上了好生活,听说这户人家,修建这个大门就花了四万多元。葬民的房子一般有三层,下层养牲畜,中层住人,顶层堆放粮食等重要的生活物质。有些家庭二三十口人,没有分家之说。藏医非常神奇,这位女主人讲藏民如何养生、治病,不允许摄像,家中的地位高低看存放的金碗、金盆、金壶多少,女主人还为我们介绍了他们的婚育观,过去有些妇女一生要生十七八个孩子,从没有破腹产之说,对藏民来说,那样做了,就是对佛主的大不敬。当然今天男人不再是一夫多妻,实行的也是一夫一妻,除了穷人家,一妻多夫。藏民也不是不讲卫生,有些地方缺水,喝水都困难,澡也洗,就如冬季人们那有夏季那样经常洗,这也可以理解。在藏民家庭,也有购物,但更多的是让自己富,也让更多的少数民族走上共同致富。大家听说过一个格桑花基金吗?那是专门帮助未成年人失学的。购物当中,就有一部分作为这个基金所用,人们购物的欲望还是蛮强的,团队中有人一次性买当地土特产花了几千元。而且最让人敬佩的是,藏民把钱看的并不那样重要,辛辛苦苦挣钱,一是解决生活所需,修房、买粮,置办生活用品,也很节俭;二是捐献给寺庙。在阿坝看到最漂亮的建筑,大多是寺庙,房顶很多都是黄金大造,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闪,金佛、金塔自然也就习以为常了。藏民一生会将一生积蓄的80%捐给寺庙,这在汉族人看来真有些不可思议。</p> <p class="ql-block">  看到的这条河是岷江的源头,位于松潘县境内。</p><p class="ql-block"> 扎西德勒,这是藏民的问候语,游客应当说“扎西德勒秀”表示对藏民的尊重。古语说:读万卷书,更需走万里路,走近了藏民,了解了藏民的生活习俗,进一步增进了民族大团结的意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幸福美好是一家。但相对于东中部地区,川西还是很穷的,阿坝十三个县,除了九寨沟县脱贫,其他十二个县还是国家级贫困县,当我们购物完比,看到了藏民的喜悦、友好。在国家双循环战略指导下,有条件的人出去转转,乐心、践行、开眼界,岂不是人生之快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