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奇俊秀翠华山

雪霁天晴

<p class="ql-block">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这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一首诗,讲的就是位于西安长安区的翠华山。翠华山原名太乙山,景区由碧山湖景区、天池景区和山崩石海景区3部分组成。传说有太乙真人在此修炼过,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  上初三春游时老师带我们来过,没有爬到天池,三十多年过去了,记忆里那次游翠华山很模糊。</p> <p class="ql-block">  7月31日,与家人同游翠华山,感觉它雄伟、险峻,钟灵毓秀,既是大自然伟力的杰作,又有人文的历史传承,是被大家低估了的一座旅游名山。</p> <p class="ql-block">  翠华山天池,又称“太乙池”或“龙移湫”,是天然水池,池水面积约5万平方米。池边青山环绕,绿树环抱;池内大小游船往来穿梭,激起层层涟漪,加上孩子们的欢闹声,让翠华山充满生机。天池周围,人们或者搭起帐篷⛺️或是铺开防潮垫,甚至是席地而坐,三三两两朋友或者是家人团团围坐,嬉闹或是野餐,享受翠华山的美景和清凉。</p> <p class="ql-block">  风洞,为山崩遗迹,由两块巨大花岗岩相抵成“人”字形,进入洞中,凉风袭人,顿觉凉爽。冰洞由巨石相依而成,虽夏亦有坚冰,四季阴冷刺骨,寒气逼人。冰洞在盛夏仍坚冰垂凌,风洞则四季寒风飕飕砭人肌骨。</p><p class="ql-block"> 从风洞、冰洞出来后,再爬山,真真体会到了什么是冰火两重天。</p> <p class="ql-block">  大块砾石以山体崩裂处向下,堆积成巨大的崩积体。山崩砾石沿沟谷堆积,形成大面积的砾石斜坡。巨石前挤后拥,似有翻滚奔腾之势;从高处俯视,砾石奇形怪状,或立或卧,或直或斜,千姿百态,嶙峋峥嵘,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  俯视天池,宽阔浩淼的水面竟成了“一小掬”。</p> <p class="ql-block">  崩塌的山石或者山体就挡在山路上,有的地方竟要俯腰才能通行。</p> <p class="ql-block">  太白观星,惟妙惟肖。</p> <p class="ql-block">  登上山顶,回看天池,好小巧。</p> <p class="ql-block">  云蒸霞蔚,远山连绵。</p> <p class="ql-block">  人的踪迹,更显示山的雄伟。</p> <p class="ql-block">  西望,在云雾缭绕中隐约可见南五台的大殿,若在晴朗时会更清晰。原来翠华山和南五台毗邻而居。</p> <p class="ql-block">  山顶一览(部分),其他视频涉及周围游客隐私,不发了🤩</p> <p class="ql-block">  铁板桥</p> <p class="ql-block">  在太白观星台与翠华峰之间,有一座架在悬崖两头的铁板桥,铁板被行人踩的有些变形,脚下是深渊,对恐高的人不友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悬空天梯</p> <p class="ql-block">  过了铁板桥,就是天梯,几乎陡立直行。双手并用紧抓旁边的铁栏杆才可以上来。</p> <p class="ql-block">  翠华山有三条登山线路,因为我们的车开上来停在天池,我从风洞冰洞这边登山,只能走龙脊这条线路。比较陡,登山拔高几乎都是四十五度左右的台阶路,很消耗体力。从龙脊观景台下来,又都是陡峭的下山台阶,无穷尽,看着人眼晕。只能停下脚步,看看周边山景,聆听林间啾啾鸟鸣,感受林荫下习习山风,也是极好的。</p> <p class="ql-block">  下到山底的碧山湖景区,是一个堰塞湖,湖光山色相映生辉。</p> <p class="ql-block">  出山门时见到的瀑布群,漂亮。如果纯爬山的话,这里刚好是入口。</p> <p class="ql-block">  今天兴尽而归,由于时间也有限,只游玩了景区三分之一吧。新开的博物馆景区、高山草甸景区、还有十八盘和西盘登山线还都没去,期待下次再到翠华山探寻美景。</p> 翠华山相关知识点 <p class="ql-block">  翠华山自秦王朝起,就已是皇家“上林苑”、“御花园”之地。秦王赢政曾经在此狩猎休闲,汉武帝曾在此设立祭天道场,唐王李世民避暑消夏的行宫也建在此处。翠华山摩崖石刻林有历代诗人和现代书画家,其中有王维、祖咏、司马光、于右任、赵朴初都在这里留下墨迹。</p> <p class="ql-block">  翠华山是我国第一批国家地质公园,其山崩地质奇观,在我国目前来说还是最具代表性的。其山崩地貌类型之全、保存之完整典型,为国内罕见,堪称“山崩地质博物馆”。其不但在研究秦岭和关中平原形成历史、在研究山崩地质作用类型上有重大的科学价值,而且由于园区内环境幽、奇、险、奥,从而有重要的旅游价值、科普功能和地质遗迹保护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