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捡柴一般都是孩子们的活儿,那时候农村的荒地和小树林儿还是很多的,小树林里即是孩子们玩耍的地方,又是人们捡柴火的地方。那时候树林里的落下的小干树枝,那可是个宝!用它烧土灶,火特别旺!而且那时候家家户户用土灶,捡柴火的人又也特别多。你去晚了,树林掉下来的小木柴就被别人捡跑了!</p> <p class="ql-block">少年时期物质匮乏,农村烧火做饭主要是地灶火,即烧柴火做饭,到后来才普遍烧散煤、烧煤球。</p><p class="ql-block">当时用来做饭的柴火有几种,一种是庄稼秆,有麦秸、谷茬、秫秆、芝麻秆、豆秧、棉柴、秆草,一种是谷糠、锯末类,一种是树枝、废旧椽子等。</p><p class="ql-block">记得小时候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个小柴火垛,堆满各种柴火,以便平时使用。割麦后,要扳麦茬,扳下来的麦茬拾到地头,用架子车拉回家,或装在长绊箩头里担回家。麦秸烧火不耐实,温度也不老高,主要用来烙馍,麦秸火烙出来的油馍不会焦糊,好吃得很。麦秸比较瓤,更多是用来引火。</p><p class="ql-block">收完蜀黍,要扳秫秆带秫杆疙瘩,拉回家放在门前,啥时候烧火,掐上一大捆回家。秫秆烧火也不耐实,产生的灰烬比较多,每次做过饭后能掏一小篮子,上地用是非常好的磷肥。那时烧过的火堆,家人总是用来烧红薯,烧出来的红薯干心离核掉皮,闻着很香,吃着好吃。</p> <p class="ql-block">比较好的的柴火是棉柴,火比较旺,也比较耐实。等棉花摘完后,都要上山薅棉柴,用架子车拉回家。有时还要拿着压镢拔棉柴根,做到物尽其用,一点也不浪费。记得我第一次独自拉着架子车走大路坡上山薅棉柴,地块是羊圈窑上头。一个人在地里使劲薅,装满一大车,车辙压到虚地多深,光想拉不出来。当我拉车下坡时,道路不平,里高外底,我没有经验,没有把握好平衡,连车带人翻到“圪嶙”下头,浑身扎的都是“血布淋”。没有办法,我到附近叫来常年为生产队照看羊群的老八伯,他帮助我把架子车抬回原处,又重新装车,最后总算一个人把一车棉柴拉回家。</p><p class="ql-block">最好的柴火是捡回来的树枝,特别是木柴烧火做饭,火旺,也耐烧。那时祖父、祖母闲时总是到地里拾柴火。特别在他们晚年,八十多岁了,还要为生计忙碌,看着他们弯腰弓脊背着一捆柴火缓慢往家走,心里有说不出的酸楚。</p> <p class="ql-block">遇到关键时候,家里也拉点煤使用。那时最远到焦村煤矿拉煤,有五六十里地远。父亲、大哥、二哥拉着架子车半夜就起来出发,一天时间能拉回一车煤。家里烧煤非常节省。再后来龙门煤矿、诸葛煤矿出煤,拉起来就省时间多了。只是因为家里缺钱,并不是经常拉煤。</p><p class="ql-block">记得祖母烧了一辈子柴火,习惯了,每次烧煤做饭时,她嫌煤火上来的慢,老是塞柴火,煤火经常被捂灭。</p><p class="ql-block">再到后来,开始打煤球做饭,拉回一车煤,再适当兑点黄土掺和一下,这样打出来的煤球烧尽后,用火钳能完整的把乏煤球捡出来。</p><p class="ql-block">家里曾经拉过烟煤。做饭前先和煤,然后用麦秸引火,一小铲一小铲往地灶火里添煤,拉起风箱鼓风催火。风箱有节奏的“呱咚呱咚”的声响,就像音乐伴奏一样好听。去年到袁家村,当看到老陕戴着白羊肚子手巾拉风箱的场景,感到非常亲切。不过这是把拉风箱做饭当成一道风景了。</p> <p class="ql-block">我上大学后,祖母一个人在家,习惯烧柴火,但她平时拾的柴火不够用。我每年收秋后总要请假回家拾柴火。那时农村已分田到户,家家都烧煤球了。为了省事,把秫秆抱到地头,一把火就点了,剩下的黑秫秆就撂在西地的大渠里。这时我就拿着三齿耙子从渠沟里把秫秆捞出来,一车车拉回家,在门前堆个柴火垛,供祖母平时烧火用,这样我回学校才比较放心。</p><p class="ql-block">现在日子好了,家家户户都用燃气做饭,轻轻打开火,饭就做成了,可那拾柴火做饭的岁月却总也挥之不去,因为那是不久前才发生的事情呀!</p> <p class="ql-block">捡柴火的时候,一定要准备一根小绳子,拿着绳子到了树林里,把小绳子展开放在地上,然后把捡来的木柴放在绳子上,攒够一捆儿捆住,就可以背回家做饭了!后来随着庄稼秸秆的还田和煤球的普及,基本上土灶就没有人再用了。小时候每到傍晚做饭的时候,家家升起炊烟的场景,也已永远成为了历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