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游记(之九)

康乐谷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致远”登九龙 攀“楼”一百层</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原创文字 李文刚</b></h1> 700年前,元代马致远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一曲享誉天下。其故居何处?有一说法在北京门头沟区西落坡村。7月26号特意慕名前往探访。<div>九龙山北麓西落坡村,海拔300米,马姓为主。我姥姥家南港(读音奖)村与其只隔一道山梁,直线距离不过一公里,也是马姓大家族。同姓者常说“五百年前是一家”,何况七百年前。不过,虽然小时候去过姥姥家许多次,却从未听姥舅诸亲们提及马致远,似乎与他毫无瓜葛。可是,他笔下《天净沙•秋思》意境,我姥姥家就颇有几分相像。所以说其故居在西落坡村,我认为可能是真的。</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传说中的马致远故居</b></h5> 未料,今天寻访马氏故居,满怀期待而去,失望而离----故居因防疫而关门。只能隔着大门缝一窥院内情景,拍照门前影壁,走过门前小桥,察看桥下泄山洪的深沟。 这些景物与我姥姥家门前几乎一模一样。不同的是,几十年前,这样的山沟常年淌着从九龙山麓倾泻下来的溪水,水量很大。在姥姥家住的日子,经常在早晨睁开眼时,迷迷糊糊地听到下大雨的哗哗声,而窗户上却撒进阳光,及至彻底醒来才想明白,那是院墙外山水激流撞击沟石的声音。<br>今天马氏故居附近仅存一口细小山泉,不断有人持大小塑料桶来接泉水,村民命名“九龙泉”。那可怜的涓涓细流,着实辱没了一个“龙”字!<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九龙泉</b></h5> 马致远故居坐西朝东,背后是一道山梁,故山风天天从西边刮来!一条古道经过村口,常有瘦骨嶙嶙的马匹负重前行。“古道西风瘦马”的景象是自幼就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了。及至人到中年,远至杭州赴任,仕途不遇之际,难免念及儿时情景,涌出思旧情怀,成就一曲千古绝唱!<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京西古道</b></h5> 遭遇马氏故居谢客,不甘就此打道回府。知九龙山就近一峰,海拔仅700米,决定登高散心,以疏解故居闭门之堵。<br>此处本属野山。经驴友反复踏勘,一条小路隐约于草丛、林木、山石之间,正规地图未载入,驴友版网络地图足可参照。最可贵的是驴友前辈在每个岔路口皆绑缚各色彩条,或新或旧,都非常明显,后来者只要“循规蹈矩”即可,绝无迷路之虞。<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驴友指路标记</b></h5> 沿途多处见到大小不一的特殊的“石块”----远古的火山岩浆裹夹鹅卵石,极像现代混凝土块。鹅卵石本应在河底,如今出现在几百米高山上,还被火山岩浆禁锢----亿万年的山河轮回、沧桑巨变,不期然引人遐思!<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岩浆禁锢鹅卵石 高山路边寻常见</b></h5> 花了一个多小时,爬到山顶。上有一片平地,遗留有几间旧住屋、旧库房,几台旧机械、破汽车,虽不见一人,却有3条小狗。看得出这里也曾经红火过。印象中有个单位叫“九龙山林场”,大概就是这里了!测试海拔高度,确实700米。 下山途中,距离村口不到一公里时,遇到一位马姓村民。他是木城涧煤矿工人,55岁退休,身体健康,在村外开辟了几块土地,种植多种蔬菜果树。今天礼拜天,城里工作的孩子们都回来了,一起下地摘黄瓜、西红柿等。当得知我姥姥家就在邻村,并且认识我提及的表哥时,感情立即拉近,非要带我去摘黄瓜。说这种黄瓜用的是鸡粪有机肥,外孙子就爱吃他种的黄瓜,说城里买的黄瓜没味儿!他种黄瓜搭的架子竟然有4米多高,让我这个从小在农村长大的都感觉意外----摘黄瓜要用2米高的梯子!我问黄瓜是否打了农药,他说没有打。但是他解释原因是周围的果树----京白梨、柿子、核桃、大枣、桃子和杏树等,必须打药,各种果树要打6、7遍,树下的蔬菜也就沾了光,不长虫子。说到底,还是沾了“农药”的!所以,任何商贩说他的农副产品不打农药,都是瞎说八道! 当然,老马给我的几根黄瓜,味道确实不错。从马致远故居开始,爬到九龙山林场,相对高度400多米,手机软件记录显示相当于爬了99层楼!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图片来源 自 拍<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背景音乐推荐 杜香琴</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图文编辑 孟庆泉</b></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