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认可是牛背梁的文化摇篮(四)

钻木取火人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近年来,因牵头包抓牛背梁项目,我从众多的资料中汇集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仅供文化宣传工作者和牛背梁文化策划者在实践中参考,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不断的探索,从小事做起,包括景点的命名与故事的挖掘,包括一瓢一饮的质量都要精心思考,包括一处工程一个标志的施工都要贯穿文化的理念与内涵,都要写出特色做出精彩来。把智慧的溪流汇集成文化的海洋,使“生态为基,文化为魂”的理念变成美好的现实,让牛背梁成为秦岭骄子,中华脊梁。(2010年7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南北认可是牛背梁的文化摇篮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千百年来,随着南来北往的先民迁移秦岭南坡,也带来了各地风俗民情,并在此落地生根。这里自然景观旖旎多姿,山光水色交相辉映;移民文化渊源流长,秦风楚韵各竞风流。我认为无论是牛背梁,还是商洛都应该重点研究和挖掘四种文化:即南北交融的移民文化;敬天惜物的生态文化;风味各异的饮食文化;济世养生的中药文化;它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其内容包括生产、生活、节令、社会、道德、心理与语言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终南山与牛背梁是秦岭主脊的两个侧面,许多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的。民俗是一种特殊的、大众化的文化形态,是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的,是牛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容量相当丰富,民间流行的各种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诸如语言、饮食、服饰、婚姻、民居、寺庙、丧葬、祭祀、家规、乡约、节庆、礼仪、人际、交往、信仰、禁忌、民歌、戏曲等。依其形态、类属大体可以将其区分为物质习俗、社会习俗和精神习俗。民俗文化深受整个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和制约,民俗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大背景是极为密切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社会动荡、地域环境和战乱等原因,秦岭南坡容纳了大量的移民,具有了地缘性和包容性的特征,呈现出南北荟萃的地方色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王朝辉先生从古代城市规划的角度分析,秦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以下特点:</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是依山傍水的“形胜”思想。“形胜”思想源于咸阳,指山川形势优越足以胜人,强调定都咸阳要有天然险阻作为屏障,这是古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中反映。</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是“象天法地”的浪漫思想。春秋时期,都城建筑布局多以“象天”为指导思想,但其仅有概念上的意义,并没有实际的天象内涵。秦人发展了“象天法地”“象天立宫”的思想,使城市布局真正反映出了“宇宙中的图景”,以及具有作为方向、时令、风向和星宿的象征意义,从而把“象天”思想从“意象”阶段推进到了“形象”的阶段。</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是“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天人合一”,是秦文化的又一特点。</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四是“首都圈”的思想。秦咸阳的城市形态以初都为中心,布置有冀阙宫殿、咸阳宫、六国宫室等宫殿群,向外近郊有兰池宫、望夷宫、雍门宫等宫殿建筑,再向外为远郊,建有离宫别馆及行宫、斋宫等建筑。这些宫殿与庙宇、陵墓及平民建筑一起,一层一层逐渐向外围扩展,中心是宫殿密集区,外围是疏散建筑区,形成了大圈套小圈的同心圆,故有学者形象地称其为“首都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五是“天下辐辏”的交通文化。秦咸阳的交通空前发达,首都除各种干道支线外,还有专供帝王车马行驶的御道系统,其中,阁道是全封闭的人行通道,复道相当于今天的高架路,甬道则是保证皇帝安全的隐蔽性通道,而通向渭河以南的横桥桥面宽六丈,相当于今天城市的四车道。对外交通以咸阳为中心,辐射全国各地,“东穷燕齐,南尽吴楚”,连接江湖河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同时,秦文化具有博大、质朴、进取、尚武的特点,其农牧并举的农业、完备的车马技术、精湛的青铜工艺、质朴无华的秦音、以板屋为主的民居建筑、鲜明的丧葬礼俗、慷慨激昂的《秦风》诗歌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秦人,身材相貌不如陕南人清秀,也没有陕北人高大,大多长得粗壮敦实。难怪有人说,关中人的形象,就是活生生的兵马俑。因此,要识别秦人并不难,一看那身材脸形便可知晓。</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秦人大多性格内向,寡言少语,外冷内热,情感深藏。不知是负重太多,还是“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的古训影响深远,秦地男人一般话很少。对妻子儿女,他们纵然有满腔的感情,但却不会形诸脸上挂在嘴上。秦地男人,既不如“老北京”能说会道,幽默风趣;也不像南方人言语和婉,抑扬顿挫。无论老少,言传起来,可谓底气十足,高喉咙大嗓门,直来直去,有时简直要撞倒南墙。秦腔戏剧舞台上,挣命般的吼叫,就是秦人传神的写照。他们实诚豪爽,面冷心热,与朋友交义气为先。脾气相投,性格合得来,倒也可以和你谝个半宿,把心掏出来;一旦你的人品秦人看不上,那可就对不起了,正眼也不会瞧一下,可谓话不投机半句多。</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秦人大多性情耿直,宁折不弯。即不善察言观色,也不爱逢迎,最看不惯那些拍马溜须之徒,斥之为“溜沟子货”。因为耿直,年轻人爱发牢骚,爱给领导提意见,埋怨不受重用,自誉为“后娘养的”,无论工作干得多好,“累死也无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秦人好面子,劝酒非让客人喝个酩酊大醉方肯罢休。毕生只有三件大事---娶媳妇、盖房、安顿老人,唯有过事好摆排场,唯恐被人讥为“啬皮”。</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秦人讲究“咥实活”,一步一个脚印。做事不喜张扬,咋咋虎虎,虚张声势。科教文卫各行各业,英才辈出,成果辉煌。不仅前十几年的文坛陕军东征,让全国大吃一惊;就是近年秦人整出来的克隆羊,长征五号,送“神舟上天”,也让世界瞩目。</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秦人常说的一句话是“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在农村,衡量一个人能耐如何?主要看房屋盖得咋样,子女是否有出息,对待老人如何;在城里,也看其事业成就,房子多大装修的咋样,子女是否考上大学留洋读博士。</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秦人大多不爱言利,不善经商。许多人信奉的是“万半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对经济之途嗤之以鼻,故三秦大地,做大小生意的,以南方人居多。</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秦人办事谨慎,凡事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逾规半步,不像南方人,“绿灯跑,黄灯抢,红灯绕”。对长辈和上级,总是“不给不闹,不叫不到,给也不要”,是个典型的“乖孩子”,信奉“穷也要穷个刚板硬正”。</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秦人重闲适,易满足。在过去,“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其人生理想境界;如今,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收入能过得去,也就挺满足的。生活上有“油泼辣子彪彪面,羊肉泡,肉加馍,除了神仙就是我”;文化娱乐上,一年四季有秦腔戏看,也就“嘹扎了”。对待工作,“贡献不大年年有,步子不大年年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秦人中的女孩,长得饱满,匀称,妩媚,性格也开朗,不象南方女人太细腻。她们中有的人在西安只是觉得还过的去,到广东一比,简直是天仙下凡,上街总是被人盯着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据资料记载:从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双重角度审视楚文化发展轨迹,可以发现它有五个方面的特质,是当今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精神遗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是“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二是“抚夷属夏”的开放精神;三是“一鸣惊人”的创新精神;四是“深固难徙”的爱国精神;五是“止戈为武”的和合精神。</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楚文化的这些创新特质,既是时代的产物,又是优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具体展现,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秦岭南坡的陕南,和四川、湖北接壤,被认为是秦头楚尾,或秦头蜀尾,也称秦风楚韵。这里流行的是汉剧、花鼓,从风格上来说,是阴柔的。陕南人自古向湖北“九头鸟”取一点精明,向四川人借一点灵气,所以,无论体型、相貌、口音,还是生活习惯,心态性情,大都和楚人、川人相似。当然,陕南人没有陕北人那样恋家,自古有外出谋生的传统,近年外出打工者不少。据说,陕南人是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时迁过来的,也即湘、皖、赣、豫、闽、粤各地来的移民后裔。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陕南镇柞,山水清秀,人人爱唱歌。有人说这里是歌海。青年人谈情说爱,要唱缠绵热情的“情歌”、“盘歌”。老年人丧事,要唱凄凉悲哀的“孝歌”、“送葬歌”。在田地里劳动时,要有高亢、激越的“号子”、“锣鼓草”。采茶时,要有悠扬、婉转的“茶山姑娘”、“牧羊恋歌”。婚嫁时,要唱“哭嫁歌”、“迎亲歌”。行路时有“报路歌”,上山时有“樵歌”,“山歌”等等。真是“歌的山,歌的海,不唱歌儿口难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陕南男人,身材一般都不高,不像陕北人那么魁梧,大多长得比较清秀,面部呈菱形或五角型,额头较高,眼睛深陷,嘴巴突出,肤色呈紫铜色。其性情呢,也不似陕北人那样朴实,粗旷豪爽,而是显得比较精明。也许是得山水的灵气和仙气,秦岭南坡的陕南,多出怪才和鬼才,他们身上也不乏浪漫的因子。从陕南商洛走出的著名作家贾平凹,就以鬼才而著称,写人状物,无不显示出空灵之气,浪漫之气,其文风可以说受楚地的屈原、宋玉影响颇深。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陕南女子,则娇小玲珑,肤色白皙润泽,清秀可人,性情温婉,但不似江浙女子那样娇羞,也没有陕北女子那样质朴,而是温婉不失大方,清秀而又能干,特别能吃苦。</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