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20220801

蓝橙

<p class="ql-block">五台山:又名清凉山,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台怀镇杨柏峪村,因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又称“五台山”,又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称为“金五台”,相传为文殊菩萨的道场。</p> 五台山是中国唯一青庙和黄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最鼎盛时期为唐代;据《古清凉传》,全山寺院多达三百所,现存寺院共47处。 青庙:汉僧所住<br data-filtered="filtered">黄庙:蒙藏喇嘛所住<br data-filtered="filtered">喇嘛:藏传佛教术语,为对藏传佛教僧侣之尊称,意为上师、长老、高僧<br data-filtered="filtered">清代,随着喇嘛教传入五台山,出现了各具特色的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并重的佛教道场。两庙相互比邻,共同发展,这在四大佛教名山中是独有的现象。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长寿树</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夫妻树:在古代称为"连理枝",又称“生死树”,同根生的树,这是树林中与人类夫妻般相依而生的一种现象。 </h3> 山路婉转,气温宜人。 镇海寺:始建于明代,因寺旁海底泉上建有镇海塔而得名,清代至民国时期是章嘉活佛的住地,现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寺院坐西向东,占地1620平方米,分上下两院。 上院为十五世、十六世章嘉活佛肉身舍利殿,下院为寺院的主体建筑,包括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关公殿、祈福殿、塔院,皆为清代建筑。 塔院内有三世章嘉活佛若贝多吉的肉身舍利灵骨塔,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 1786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转经筒:又称"嘛呢"经筒、梵林转经筒、转经桶等,与八字真言和六字真言(六字大明咒)有关,藏传佛教认为,持颂真言越多,越表对佛的虔诚,可得脱轮回之苦。 因此藏族人民除口诵外,还制作"嘛呢"经筒,把"六字大明咒"经卷装于经筒内,用手摇转,每转动一次就相当于念颂经文一次,表示反复念诵着成百倍千倍的"六字大明咒"。 五台山有五座山环绕而成,可以说是与世隔绝,加之海拔在624米-3061.1米,森林覆盖率高,平均气温要比本地抵10℃左右。 十方堂:亦名广仁寺,始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原为罗睺[hóu ]寺下院,清光绪年间独立为寺,名广仁寺。这是一座兼有汉藏建筑风格的喇嘛庙,寺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5119.4平方米。 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弥勒殿、班禅行宫、观音阁。左右配楼严整齐备,营造精巧。寺内佛像均为铜质,镀以赤金,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妙德轩:五爷庙东边佛品供给处。 五灯会元:中国佛教禅宗史书,先后于北宋景德元年(1004)至南宋嘉泰二年(1202)的近200年间分别成书。 ①北宋法眼宗道原的《景德传灯录》;<br data-filtered="filtered">②北宋临济宗李遵勖的《天圣广灯录》;<br data-filtered="filtered">③北宋云门宗惟白的《建中靖国续灯录》;<br data-filtered="filtered">④南宋临济宗悟明的《联灯会要》;<br data-filtered="filtered">⑤南宋云门宗正受的《嘉泰普灯录》。 瑞相天然:康熙二十八年(1689),清圣祖为盛赞殊像寺文殊骑狻猊像“天赋本来面貌”而题写。于是,殊像寺一跃而成了五台山的五大禅处之一和十大青庙之一。 狻猊[suān ní]: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龙生九子"中的第五子。<br data-filtered="filtered">狻猊形似狮子,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喜欢烟火,常被用来装饰香炉脚部。 望佛亭:矗立在殊像寺门前。据说早晚在这里远望贡布山起伏的峰峦,就犹如一尊静卧着的大佛。 殊像寺:因寺内供奉着文殊菩萨而得名。创建于东晋初年,唐、元两次重建,后毁于大火。明代弘治九年(1496)再建,万历年间(1573-1620)又予重修,寺内有重修碑记。 大文殊殿:是一座典型的宫殿式建筑,面宽19米,进深14米,四出廊。无论从面积上看,还是从建筑的精美程度上谈,都超过了该寺的大雄宝殿,这种情况在其它寺庙中一般是不会有的。 文殊菩萨骑狻猊像:位于大文殊殿正中佛坛上,通高9.87米;菩萨的坐骑狻猊,高3.95米。 清朝,康熙皇帝曾莅寺拈香,后赐匾“瑞相天然”,盛赞宝像是文殊菩萨的“天赋本来面貌”。 乾隆皇帝也曾莅寺拈香,目睹宝像,赐匾“大圆镜智”。 文殊菩萨: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般若经典关系甚深,农历四月初四是文殊菩萨生日。 佛祖释迦牟尼住世时足迹并未到过中国,但五台山却是在佛经中有明确记载的,由佛祖亲口说出是文殊菩萨的说法道场。 五台山因了文殊道场的缘由,受到了僧俗信众的信仰、历代帝王的崇建以及王公武将文臣的护持,成为汉、藏、满、蒙各民族尊奉、海内外知名的佛教圣地。 菩萨是古代印度语的译音,意思是大士,即是指发大心愿的人,最终修行成佛。 佛教中四大菩萨,指的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四位法力高深的菩萨。 智、悲、行、愿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萨之标征,文殊表智慧、观音表慈悲、普贤表行践、地藏表愿力。 四大菩萨信仰之盛形成就了四大名山道埸,即山西五台山的文殊道场、浙江普陀山的观音道场、四川峨嵋山的普贤道场和安徽九华山的地藏道场,故称为 "佛教四大名山",而且从明代起就有"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之说。 返程中,偶见虔诚的朝拜者,三步一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