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重庆:格律体新诗的重镇二(下)</b></p><h5 style="text-align:center;">万龙生</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续上)</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五、重庆·格律体新诗时期</b></p> <h5><b>(一)“东方诗风”论坛的建立</b></h5> <h5> 在20、21世纪之交,诗坛现代派浪潮愈演愈烈,现代格律诗一度显得沉寂,不如人意。幸而网络文学横空出世,使现代格律诗再现生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05年,原“古典新诗苑”诗歌论坛部分成员在安徽合肥聚会议事,做出两个重要决策:一是鉴于传统诗词复兴已成定局,原用“现代格律诗”称谓已经不宜仅仅用于新诗,决定将其改称“格律体新诗”以示区别;二是“古典新诗苑”名称亦不确切,更名为“东方诗风”,并决定以新诗格律建设、建立格律体新诗为论坛宗旨。重庆万龙生到会,对此起到重要作用。</h5> <h5> 此后,“东方诗风”就成为格律体新诗的一个重要理论据点和作品园地,大大促进了格律体新诗在新世纪的发展。而更多的重庆诗人陆续加盟这一论坛,发挥重要作用,逐渐使重庆成为该论坛的基地。从2005年起,“东方诗风”每年在一个城市组织一次全国性聚会,议事、研讨、行吟,产生了很大影响,取得了丰硕成果。在这些活动中,少不了重庆诗人的身影。2007年的年会就是由重庆诗人承办,在重庆举行的。事后推出了诗集《行吟在巴山蜀水间》。这种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交织,取得重大成果的方式,在全国实属罕见。</h5> <h5> 论坛先后出版了《新世纪格律体新诗选》《东方诗风论坛2006格律体新诗选》《东方诗风格律体新诗选》(20)三本格律体新诗选;2007年编印了《东方诗丛》共六本格律体新诗集,由雅园出版公司出版。完全体现论坛宗旨,理论与创作并重的《东方诗风》年二刊也于2009年问世,迄今已经出版20期。书刊的编辑,印务发行工作大多皆重庆诗人担当,其中的作者也有许多重庆诗人。重庆诗人中,还有万龙生、王端诚、龙光复、周琪、尹国民、蒋泽民分别出版了个人格律体新诗集。《重庆诗词》《诗缘》《南山风》《永川文学》等经常发表格律体新诗,《银河系》刊出过《重庆格律体新诗选》。特别值得提出的是,重庆市文史馆主办的《重庆艺苑》季刊于2015年夏季号开始改刊,由吕进出任主编,其中由副主编万龙生执编的《诗韵中华》板块设《东方诗风》专栏,以发表格律体新诗为主,成为格律体新诗一个稳定的园地。</h5> <h5> 2012年,在重庆举办了3场纪念“东方诗风”创办10周年(含前身“古典新诗苑”)活动,12月出版的《东方诗风》第9期为纪念专号,影印了屠岸、梁上泉、高平、吕进、丁国成、朱先树、刘章、赵毅衡\陆正兰、许霆、台客(代表台湾《葡萄园》诗刊)等著名诗家的贺词,刊登了《大事记》、历史文献、诗选等。</h5> <h5><b>(二)中国新诗研究所:理论建设的阵地作用</b></h5> <h5> 新诗格律理论的建设在新世纪以来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对此,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起到了阵地作用。</h5> <h5> 2007年作常熟举行的全国破天荒第一次新诗格律与格律体新诗研讨会,该所就是发起单位之一,并派时任所长的蒋登科教授参与主持,万龙生、王端诚参加并发言。会后由《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发表了详尽总结研讨成果的《纪要》,民刊《诗评家》推出了研讨会论文专号。上海《文学报》特派记者采访,对研讨会做了报道。</h5> <h5> 从2004年起,该所就开始举办华文诗论名家国际论坛,迄今已经6届,每次都以新诗格律理论作为研讨重要内容。在首届论坛,石破天惊,吕进提出新诗“二次革命”论,推动新诗的再次复兴,面临三大前沿问题:诗歌精神重建、诗体重建和传播方式重建。其诗体重建的一大重点就是建成现代格律诗(即“格律体新诗”)。此后各届论坛都毫无例外把新诗格律研究作为重要课题,有时候还安排相关内容作为大会专题发言。去年10月举办的第六届论坛以纪念新诗百年为主题,安排万龙生做了题为《新诗百年:格律体新诗岂能缺席》的主题演讲,发出了格律体新诗界的声音。</h5> <h5> 2007年,吕进主编之诗学专著《中国现代诗体论》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其第五章为《格律体新诗》,详细论述了格律体新诗产生的必然性、发展历史与目前基本形成的格律规范,第一次将格律体新诗纳入诗体系统予以论述。</h5> <h5> 该所自2009年起,创办了《诗学》年刊,其中设《格律体新诗研究》专栏,今年出至第10期。共发表论文数十篇,作者有各地学者、诗人,对格律体新诗历史、格律规范进行研究外,还对一些重要诗人进行评论,其对格律体新诗的促进作用不可低估。</h5> <h5><b>(三)两次格律体新诗的宣言及其他</b></h5> <h5> 2012年,7月在重庆举行了全国第二次新诗格律·格律体新诗研讨会,称为“酉阳论坛”,有来自各地的近百名诗人、学者参加,结合采风活动,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万龙生的主题发言题为《诗体重建的硕果》,从七个方面总结了新时期以来格律体新诗的进展情况:由新诗“二次革命”的提出,提高了新诗格律建设的战略地位;肯定了“格律体新诗”这一准确的命名;对新诗格律建设的历史进行了清晰的梳理;以“齐言等步”的行式规定了诗行节奏的准则;以“程式化音步”消释了历来音步划分的疑难;确立整齐式、参差(对称)式、复合式的“三分法”分类,并照此编制出格律体新诗的体系;以网络平台解决了在自由诗统辖诗坛状况下的发表园地、推行渠道问题。论坛还发表了《东方宣言(关于新诗格律与格律体新诗)》,现场或网络、电邮签名的重庆及各地诗人达百名之多。研讨与采风成果次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桃源在我心》(21)一书。 </h5> <h5> 重庆的“东方”诗人从2010年起几次代表“东方诗风”论坛与成都“中国格律体新诗网”举行多次会谈,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商讨,达成一致,发表《会谈纪要》,有力促进了格律体新诗事业的健康发展。</h5> <h5> 2013年,部分在渝“东方”诗人成立“渝水诗社”,出版《渝水》诗刊。该刊由重庆市诗词学会主管,秉持格律体新诗、诗词、自由诗三足鼎立的诗歌理念,力主形成诗坛的良好生态,成为富有特色的一家民间诗刊。2017年11月,重庆市诗词学会成立25周年庆祝大会的主题报告中还将其作为成绩列入。</h5> <h5> 在重庆的“东方诗风”诗人,近年来经常参加全市的重大诗歌活动,朗诵格律体新诗作品。渝台海峡两岸诗歌交流活跃,甚至吸引了外地“东方诗风”成员参加。2011年,黄中模、万龙生、王端诚、龙光复、尹国民参加了重庆市诗歌界赴台回访活动,交流、采风,成果累累;2012年,他们加上奉春,又参加了渝台新三地中华诗歌座谈交流活动。这样,就把格律体新诗的理念带到了台湾、新加坡。两次交流的论文与行吟作品都汇编为《两岸诗星共月圆》两集,出版印行(22)。</h5> <h5> 2016年10月,由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万龙生因病未能到会,但是提交的论文《闻一多:格律体新诗之父》载入了《2016年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4)。这是首次为闻一多先生加以“格律体新诗之父”的冠冕,确立了他的开拓之功。</h5> <h5> 2017年9月23日上午,由西华大学文学院、四川省诗词协会格律体新诗委员会、“东方诗风”论坛、中国格律体新诗网联合举办的“新诗百年·中国格律体新诗研讨会”成都西华大学举行,通过了《21世纪中国格律体新诗宣言》。多种媒体报道,引起较大反响。重庆有十几位诗人参加这一活动,宣言是由万龙生、王端诚起草的。</h5> <h5> 近年来,随着微信这一新的网络交流平台的产生,又给扩大格律体新诗影响带来了成果。在“东方诗风”微信群里又新增了一批相当活跃的格律体新诗诗人。在重庆就有石家远、周思维、陈建军加入了这支队伍。居住在成都的郑成功也是重庆籍诗人。</h5> <h5><b>(四)重庆诗人对十四行诗的贡献</b></h5> <h5> 十四行诗的引进是百年新诗的重要收获,也是格律体新诗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重庆的十四行诗创作也颇有成绩,王端诚的《宋词14行今译》、万龙生的《14行 8行诗百首》都很有特色。许霆的《中国十四行诗史稿》(25)在第13章中为王端诚、万龙生的14行诗创作设了专节予以评述。</h5> <h5> 王端诚有良好的古典诗词修养,又能够熟练掌握十四行诗格律,所以完成了69位词家的80阕宋词十四行今译。许霆在《史稿》中说王端诚的译诗“不遗漏原词中独具匠心的形象构思,不改变原词的整体风貌和布局,而又依据现代汉语和十四行诗的语言形式,凭借着诗人的审美意象和格律把握,进行富有创造性尝试”,值得肯定。</h5> <h5> 王端诚还尝试过难度最高的“花环体”十四行诗,题为《秋菊之歌》。这种组诗一共包含15首诗,前14首每首末行为下首首行,第15首又由前14首的首行构成,而且每首诗都得严格遵从十四行诗的格律规范。许霆成这组《秋菊之歌》“诵之回肠荡气,意境美不胜收”。无独有偶。王端诚还完成了另一组花环体十四行诗《世纪之约》,歌颂恒久不渝的爱情,“淋漓尽致而又委婉的动”。</h5> <h5> 而万龙生则既从莎士比亚、白朗宁夫人汲取营养,又借鉴中国十四行诗创作的前辈如朱湘、冯至的艺术经验,写出了上百首十四行诗。他的特点是题材广泛,无论爱情、友谊、纪游、感时、咏事,都能入诗。许霆在另外的章节还特地把他列为“新时期写作建设题材(十四行诗)的重要诗人”,在诗中“注入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其《矿灯浪漫曲》“具有崇高的美”。</h5> <h5> 此外,在论述网络十四行诗时,提到了重庆一些格律体新诗诗人。《史稿》附录的《中国十四行诗选目》中列入了重庆诗人邓均吾1首,蒋泽民1首,龙光复1首,万龙生11首,王端诚4首,杨大矛3首,尹国民1首,周琪1首。</h5> <h5> 顺便提一下重庆诗人在格律体新诗范围内引进外国诗体的又一尝试。“柔巴依”(旧译“鲁拜”)是一种古波斯每首4行的诗体,类似中国古代的绝句。英国诗人菲茨杰拉德翻译的波斯诗人欧玛尔·哈亚姆的《柔巴依集》(26)大获成功,成为英国文学的瑰宝。2017年,万龙生着意尝试按照黄杲炘翻译《柔巴依集》的格律(每行12言五音步,一、二、四行押韵),写出一批“柔巴依”作品,引起了诗友们的兴趣,于是纷纷仿作,对于丰富格律体新诗的体式,拓宽诗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结语</b></h5> <h5> 如上所述,事实已经证明,重庆诗人、学者长期以来就介入了新诗格律建设的事业,取得一定成绩。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得天时地利之赐,对于新诗格律建设及格律体新诗的建立,对于其目前大好局面的形成,的确立下了汗马功劳,功不可没。而且对于格律体新诗事业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无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重庆诗人为格律体新诗的事业所作的贡献理应载入新诗史册。毫无疑义,重庆已经成为今日中国格律体新诗的重镇。当然,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思想解放的大势促推下,才能有如此丰硕的成果。今年恰值献给改革开放40周年,本文算是为此奉献的一束心花吧。</h5> <h5><b> 【附记】</b>本文为《重庆格律体新诗选》所写,故一般未引用诗例,作为论据。 <br><br></h5><h5 style="text-align: right;"> 2018·7于渝州悠见斋<br></h5> <h5><b>【注释】</b></h5> <h5>(12)吕进、梁笑梅主编,巴蜀书社,2010。<br> (13)分别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广西民族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出版。<br> (14)辑入《诗路之思》(中国三峡出版社,1997),经屠岸先生慨允,其来信附后。<br>(15)同上,《确立诗歌形式的两种“双轨制”》,此文曾在1997·1《文艺报》发表。<br>(16)(台湾文津出版社,1994;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br>(17)详见《诗学》2017年卷,巴蜀书社出版。<br>(18)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钱光培系知名新诗理论家,重庆市江北区人。(19)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br>(20)分别由中国文汇出版社(2005)、名家出版社(2007)、吉林文史出版社(2011)出版。<br>(21)中国文联出版社,2013.<br>(22)第一集黄中模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第二集黄中模、万龙生、黄兴邦主编,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2012。<br>(23)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br>(2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3月出版。<br>(25)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br>(26)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7。<br><br></h5><h5 style="text-align: right;">*本文载于《红岩·重庆评论》2021年第一期。<br></h5> <h5><b>作者简介</b></h5> <h5><b> 万龙生</b>(1941--)自幼爱好文学,笔名余见。湖南衡阳人。中共党员。1958年7月在重庆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曾在多所小、中学任教20余年1982年3月起,先后任重庆市江北区文化馆文学干部、馆长,江北区文化局副局长、局长,江北区文联常务副主席,文学协会会长。1991年6月调任《重庆日报》副刊部主任,编委兼社会新闻部主任,曾任重庆市作协评论委员会主任、《重庆文学》副主编、“东方诗风论坛”站长。1984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本科5年函授),是为最后学历。<br><br> 2003年退休后,一直致力于格律体新诗之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取得较大成就。现为中国作协、中华诗词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重庆市诗词学会名誉会长、格律体新诗研究院院长,西南大学诗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重庆市文史馆《重庆艺苑》副主编。<br><br> 万龙生1957年6月即在《星星》诗刊发表处女作《小伞兵》。1978年起,开始在各地报刊发表诗歌、评论、散文、报告文学,作品人选《忡国现代格律诗选》《中国十四行体诗选》《中国当代爱情诗选》《星星四十年诗选》《四川当代散文大观》《中国百家名诗赏析》《巴渝诗词十五家》等书。获“建国四十周年重庆文学奖”、重庆市诗词学会终身成就奖等诸多奖项。著有诗集《戴“镣”之舞》《献给永远的情人》《万龙生现代格律诗选》《十四行、八行诗百首》,散文集《云影集》《云影续集》,诗论诗评集《诗路之思》等,得到广泛好评。</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