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夏日酷热难耐,就想约几位好友避暑寻悠去。刚好从朋友圈得知文成武阳村百汇阳轩民宿有空房,在董姐的安排下十几位好友一拍即合便欣然前往。</p> <p class="ql-block"> 二个小时多点点的车程,终于来到了这座落于海拔600米以上的山中田园村落,这就是早已心仪的武阳村。匆匆入驻百汇阳轩,时值正午外面太阳猛烈,便破不及待凭窗观望,就被村中那大片飘逸的荷塘所吸引。房前谷中,荷叶连连,群山围绕,荷花飘香。举目四望,村间树草郁葱,禾苗翠绿,山边民宿栋立,饰韵各异,门前都有人流穿梭,可见游客不少。我们因此毫不怀疑,这里确实适合避暑,甚或寻幽消遣之处。</p> <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等夏阳柔和了些,我们等就逛村而去。尽管荷塘曲径很有吸引力,迫于夏阳的热浪,我们还是沿着塘边种着大树的村径,选有树荫的地方前行。凉风习习,荷香阵阵,倍感清爽。大家边走边闲聊起来,墙上那"隐居武阳,未来乡村"的宣传语,于是对这村名的来历也进了我们话题。据查,武阳村是刘伯温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传说武阳村原名“五羊村”,因刘基五世祖、南宋处州人刘集的一个梦得名。刘集一夜梦见五只山羊在南山觅食,因道家视羊为“落地之龙”,故思此梦为“大吉之兆”。梦见五羊后,次日刘集便上山寻找,果真在山谷寻得五羊。于是就地选址,筑宅而居,定名为“五羊”。从此,“五羊之地”发展成村,后人谐音改为武阳村。</p> <p class="ql-block"> 步行四百来米,就见一座庄严的的砖墙黛瓦的庭院位于右边。门口"刘基故居"黑底金字的匾额尤为显眼。我最早了解刘基是在初中课本读过他的《卖柑者言》,对那"金玉其外 ,败絮其中"的名言至今还记忆犹新,今登临其出生之处也倍感缅怀之情。门前古朴的四柱旗帜,尽显威望之气。还有那传统的门台,古香古色的木门,绘有荷花的照壁,处处都透露着古色古韵。再加上庭院内那许多老物件,现存有刘基48岁弃官归隐后修建房舍碑志、古井、石磨、石臼等用物,让我们可以想见当时生活的情景。五开间的古居内有刘伯温生平介绍,让我们可以从中解读这位大明军师、开国宰相那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p> <p class="ql-block"> 继续西行300来米,便见一座青砖黛瓦的牌坊,一拱门两扇窗,上头写有"武阳书院"四个苍敬有力的大字。牌坊广场前有一巨石刻有《武阳赋》之全文,大概记载的是武阳村之盛事。进入牌坊,沿山边石径前进几十米,一荷塘清幽,东西分别有"见行亭"与"慎思亭"立于荷塘中。立亭赏荷,山风徐来,荷香弥漫,别有一番清韵。荷花古亭、靑山木房,再加上周围的花草树木,交相辉映出最清幽而美丽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荷塘后面就是书院的门台,门口那"自具生花扛鼎笔,写来动地振天文"的对联,加上古朴的木门,留给我们一种走进历史的遐思。虽然这武阳书院是为拍摄《刘伯温》而建的现代建筑,但却不留一丝现代的痕迹。书院内,知新斋的静谧;鹤鸣堂的典雅;怀瑜堂的庄严;温故轩的玲珑⋯⋯每一处都古色古香,每一点匠心独具,让每一位游人领略到刘伯温那"儒者风骨,帝师品格"的丰满形象。</p> <p class="ql-block"> 离开书院,太阳依旧猛烈,漫步荷塘的雅兴就放到明天清晨。大家原路返回民宿,一路青山碧荷,田园风光无限。突然想起刘伯温描写家乡的诗:“我昔住在南山头,连山下带清溪幽。山巅出泉宜种稻,绕屋尽是良田畴”。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乡野悠然气息,更增添了我们对此流连忘返的雅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