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疫情三年了,对于每个人来说,貌似适应了常态,但更多的是无所适从。对我来讲这三年,疫情过了,正常的医疗工作:门诊、查房、手术;疫情来了,严防死守:采核酸、送战友、后勤保障。作为分院的负责人,又是骨伤专业,从未想过能到抗疫一线。</p><p class="ql-block">接到医院的通知,很是忐忑,但更多是信心和信念。作为省医疗救治专家组的成员我和张晶、周春楠来到临夏抗疫一线,西苑医院的杨志旭教授牵头中医治疗,他询问了我们三人的专业情况并征求了我们的意见,张晶主任是二次出征,具有一定的经验,负责难度较大的新组建的临夏州全民健身方舱医院,我“身体强壮”,负责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临夏县中医医院,小周跟随杨主任在州中医医院。我们主要负责中医治疗工作,工作相对简单,落实患者服用国家级专家组制定的中医治疗方案通用方,在国家中医组专家指导下为特殊病例开具个性化处方,尽可能的发挥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治疗中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上级要求“零死亡、零院感”,在整个疫情防控工作中,不管是定点救治医院,还是方舱医院,最关键的就是院感,在这一周的工作中,我对院感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感触颇深,坚决不能杀敌三千,自损八百。说到院感,不得不说说我们的宋光芬主任。我和宋主任颇有渊源,刚参加工作,她是手术室护士长、我是骨科小大夫;后来我们一起在武山县下乡,我是队长、她是队员:再后来皋兰分院成立,我是综合办主任、她是护理部主任。我对她的印象:正直、泼辣、做事讲原则、雷厉风行,自从担任了院感科的主任,她的这些优点开始让人“讨厌”了,太严苛了。</p><p class="ql-block">来临夏之前,就听说她去出去支援,貌似也在临夏。各忙各的,也没有联系。到了临夏的当晚,接到她的电话,“院领导叮嘱一定让我监督考核你穿脱防护衣合格,才能进红区”,没见面就这么讨厌!知道住在一个酒店,还是很开心。直到第三天,在酒店门口老远看见了熟悉的身影,齐耳的短发有点凌乱,眉目间略显疲惫,大步流星的步伐仍然显得有力,“宋老姐”,她也发现了我,迎面走来,都是笑开了花。她和她的院感战友们每天奔波于临夏州的两个定点救治医院和两个方舱医院,从病区的通道的设置到医护人员的培训考核,从医院各个角落的消杀到监督医护人员的穿脱防护衣,从清洁物品的转运到医疗垃圾的清理,从行政人员的手卫生到医护人员的健康监测,从预检分诊到病房管理,可以说事无巨细。听着她略带嘶哑的声音,心里有点心疼。出来20多天了,不知道她怎么坚持的。“宋主任,走”,有人催她,各自奔赴各自的岗位。</p> <p class="ql-block">宋主任是院感人的缩影,从人员基数、工作流程、环境管理各个环节都凝聚院感人的心血。在疫情防控的各个环节,都能看到院感人的身影,省中医院的杨丽萍主任、河西学院附属医院的张俊暇主任等等都穿梭在定点救治医院和方舱医院,在人手紧张的方舱医院杨主任更是亲自动手清洁环境卫生,很多时候都是亲力亲为。他们是这场疫情阻击战中的幕后英雄,如果说医护是患者的保护神,那么他们就是医护的保护神,是抗击疫情的中流砥柱。</p><p class="ql-block">儿科医生陈静也比我们早来支援,先到广河、后到临夏州中医医院,负责儿童的中医治疗。此轮临夏疫情,有近三分之一的患者是儿童,最小的仅仅出生22天。她的工作量很大,每天都是早出晚归。除了医疗工作,还承担医疗救治组的一些工作总结、会议记录、报表等工作。</p><p class="ql-block">五个人组成了“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临夏工作队”,我们定不辱使命,完成省卫健委、医院交代我们的任务,在各自的岗位尽心尽责,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全力以赴。成文之际,适逢八一建军节,我们虽然没有军装,但也是一召之即来、能打胜仗的白衣铁军。我坚信胜利一定属于我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