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朱家济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曾在南开中学、北平大学和故宫博物院任职,抗战时随古物南迁,后又供职于重庆粮食部。1953年受聘为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兼研究组组长,1963年应潘天寿先生之邀,受聘为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主讲书法和古典文学。其部分遗墨已整理出版,如西泠印社的《朱家济行楷六种》等。</p><p class="ql-block">朱家济出生于萧山朱家坛村,高祖朱凤标是道光年间大学士,曾任三朝阁老五部尚书,人称“萧山相国”。朱家济的父亲朱文钧是近代著名的收藏家、鉴定家,家中颇有精品。比如他收藏的706种碑帖,就是公认当时最系统的一套。故宫博物院的马衡院长曾想用10万银元收购,朱文钧以自己还在研究拒绝,并承诺未来捐赠给故宫,正因为这个承诺,1953年,朱家济四兄弟把这套碑帖免费捐赠。</p><p class="ql-block">出身书香世家,自然家学甚严,在打下深厚国学功底之外,在书画鉴定方面他也跟着父亲成了名家。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父亲朱文钧成了首批专门委员会委员,24岁的朱家济就跟着父亲一起为故宫工作。28岁,他就成了故宫博物院的正式员工。抗战期间,朱家济护送故宫国宝千里南迁至大后方,他的四弟朱家溍也跟着帮忙,后来,朱家溍也成了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去世的时候,媒体称他为“国宝”级的鉴定大师。</p><p class="ql-block">1953年,朱家济应当时“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郦承铨邀请,进浙江省文管会工作。负责地面文物的保护维修。也是当时浙江省唯一一位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1963年,中国美院开设中国首届书法本科专业,朱家济被请,任书法和古典文学两门课的老师。朱家济先生是文博专家,是国家极少有的一级鉴定家,他和沙孟海先生是浙江博物馆最老的一批文博专家。朱家济先生还是真正的书法内行?他继承了书法的优秀传统。传统不是一切都优秀的,讲得具体一点,朱家济先生继承了王羲之的优秀传统,就是“八法”。书法从篆书笔法、隶书笔法发展到“八法”,将毛笔的艺术性能充分发挥,千变万化。赵孟頫说“书法用笔为上”“用笔千古不变”。中国首届书法本科生金鉴才、李文采两先生,在回忆朱先生时,同时证实,老院长潘天寿先生,陆维钊先生多次公开讲:“朱先生才是真正书法内行”。</p> <p class="ql-block">高祖朱凤标像</p> <p class="ql-block">朱家济先生</p> <p class="ql-block">朱家济先生学生,中国首届书法本科生李文采,金鉴才先生。</p> <p class="ql-block">和朱家溍之女朱传荣,朱家济之子朱正明在朱家故居…~</p> <p class="ql-block">和先生及师叔金鉴才参加“萧山相国朱凤标纪念座谈会”</p> <p class="ql-block">和恩师李文采遊湘湖</p> <p class="ql-block">高祖朱凤标书法</p> <p class="ql-block">高祖朱凤标书法</p> <p class="ql-block">高祖朱凤标书法</p> <p class="ql-block">朱家济书法</p> <p class="ql-block">朱家济书法</p> <p class="ql-block">朱家济书法</p> <p class="ql-block">朱家溍父女合影</p> <p class="ql-block">朱家济四弟朱家谱和李文采及弟子合影</p> <p class="ql-block">朱家溍先生观看李文采弟子书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朱家溍先生儿子和李文采弟子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