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2年7月30一31日,周六周日,晴,34一26度</p><p class="ql-block">常州有个青果巷,不长不宽的小巷子,名头却大,号称江南名士第一巷。利用周末两天时间骑车跑一趟,满足一下好奇心,来回骑了253公里。</p> <p class="ql-block">青果巷江南名士第一巷的名头还真是名副其实,就我知道的就有洋务运动第一官僚买办资本家盛宣怀,我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张太雷,共和国第一任司法部长史良,《官场现形记》作者李伯元,民国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现代汉语学之父赵元任,汉语拼音方案主要制订者周有光,剧作家吴祖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百度上有一篇文章专门介绍青果巷的前世今生,摘要抄在下面,以为备忘:</p><p class="ql-block">一条青果巷,半部常州史。随着古建修缮不断深入,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如何绵延常州文脉、展示常州情怀,成为市民游客普遍关心的话题。</p><p class="ql-block">对此,青果巷历史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苏刚日前表示,文化是青果巷的根与魂,也是大运河文化带独特的IP资源,持续、系统地整理、研究和提炼IP资源,转化为不同的成果形式,指导和服务于街区运营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一项长久的文化工程。</p><p class="ql-block">青果巷是常州的文脉之地,先后走出过百余名进士和一大批名士大家,遍及文学、哲学、艺术、教育、医学、政治、实业等各个领域。</p><p class="ql-block">为什么会形成如此独特的文化现象?</p><p class="ql-block">常州历史文化名城地方文史专家组组长邵志强认为,或许正是应了“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的道理:“青果巷以文集居的传统从唐代就开始了,刺史独孤及在东下塘居住,因仰慕谢安,将寓所取名东山园;唐朝中期,刺史韦夏卿仰慕独孤及,搬到了他的对岸、也就是青果巷内居住。到明朝,儒学大师、文学大家、抗倭英雄唐荆川迁居于此后,青果巷逐渐形成完整的街巷风貌。”</p><p class="ql-block">此后的青果巷走出了“成群结队”的名人。邵志强介绍,以书画家为例,恽南田、唐宇昭、唐于光等人的半园雅集,孕育出影响深远的“没骨画法”与常州画派;语言学家方面,三位年龄分别间隔7岁的语言学大家赵元任、瞿秋白、周有光,先后分别主持制定了三套经典汉语拼音方案;董康、张志让、史良等,为我国的法制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精英荟萃,滋养出青果巷独特的文态。即便身处闹市,深宅老巷也始终流淌着一份文人的含蓄与清幽。街巷内丰富的文化遗存,特别是明清建筑,不仅记录下城市发展脉络,也展示出古巷文化风貌:用料考究,细节丰富,藏而不露,与文人的低敛、雅致相呼应。“就连‘青果’的名字,也与读书苦、但咀嚼多了自有回甘的意趣相呼应。”邵志强说。</p><p class="ql-block">青果巷修复7个名人故居和展馆4个即将开放,3个正在加紧布展</p><p class="ql-block">历史、名人、建筑、民俗……一条巷子绵延出无数话题。</p><p class="ql-block">为了整合更广泛、更专业的研究力量挖掘青果巷文化内涵,充实街区文化展示内容,2016年,青果巷历史文化研究院应运而生。</p><p class="ql-block">据介绍,研究院成立后首先制定了3年发展规划,明确一批重大文化项目,包括编撰青果文丛、文物资料征集、开展青果巷口述史、古建名宅调研、举办青果文笔会等文化活动。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助力街区打造“1 7 N”街区博物馆群落。</p><p class="ql-block">群落中的“1”代表中心馆青果巷文化记忆馆。参与该馆筹备的邵志强介绍说,这将是一个把许多人的情感联系到一起、温暖而又娓娓道来的展馆,馆内除了有各界泰斗看青果、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全套模型等重磅内容,还有一个极其特别的设计——邀请出生在青果巷的名人、名人后裔、普通居民来讲述他们的青果故事。据介绍,目前口述部分已经录制60人,目标是300至500人,最终将形成口述青果巷记忆库,结合现代技术展示给参观者。</p><p class="ql-block">“7”指史良故居、周有光图书馆(周有光故居)、常州盟史馆、唐荆川纪念馆、赵元任艺术中心(赵元任故居)、刘国钧纪念馆、红色青果馆。其中,前4个展馆已经就绪,后3个正在加紧推进。</p><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街区内还有“N”个散落的布点,与主要展馆一起重现过往、串联当下、展望未来。</p><p class="ql-block">依托博物馆群落,街区还将打造集统一战线、红色教育、研学旅游、法制教育、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平台,丰富文脉传承方式。</p><p class="ql-block">明清两代500多年间,我国每6个进士中就有一个是常州人,清代每10个状元中就有一个是常州人</p><p class="ql-block">作为千载读书地的常州,历代文风鼎盛。昨天据有关方面介绍,明清两代500多年间,我国每6个进士中就有一个是常州人;清代每10个状元中就有一个是常州人。</p><p class="ql-block">特别是宋代大观三年(1109年),常州中进士人数占到全国1/6,令朝野震动。</p><p class="ql-block">纵观隋大业二年(606年)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我国1300年的科举考试历史中,常州涌现出16名状元、11名榜眼、16名探花、1947名进士。</p><p class="ql-block">常州历史上还出现过父子同科、兄弟同榜、世代联第等佳话,为颂扬其功名而建立的牌坊不胜枚举,比如双桂坊、椿桂坊、早科坊等等。</p><p class="ql-block">在常州,青果巷是人才辈出之地。对地方文史有着深入研究的张戬炜先生说,常州青果巷称得上是江南名士第一巷。此前有多位文化名人也这样表示。</p><p class="ql-block">青果巷共保留35户原住民,燃气、用电、给水、排水、排污、电信、网络等管线都埋入地下</p><p class="ql-block">生活在青果巷的原住民,是古巷变迁的见证者,也是市井生态的自然延续。为此,街区启动修缮前就明确要保留原住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