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录20:致礼吾师

杨家老兵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致礼吾师</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读《官德与官戒》一书感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冯朗峰</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作者的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这是老战友冯朗峰两年前为拙著《官德与官戒》一书写的序言。冯文对作者多有溢美之辞,实不敢当,不过序言大致勾划出了作者的心路历程。在建军节回顾军旅生涯之际,冒昧在战友圈内发表,供关注老朽的战友们了解作者从戎的的活动轨迹和真实心迹,并恳请指正!(原文个别地方稍有修改)</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吾师杨恩章新著《官德与官戒》一书,在出版前特意给我发来书稿让作修饰,喜阅,欣甚!</p><p class="ql-block">读文思人,几多回忆,几多感慨,几多思索。</p><p class="ql-block">平生所幸,我参军不久,就成为1969年3月入伍那批兵中,杨恩章所收的第一个门徒。</p><p class="ql-block">至今清楚记得,当我从新兵连下老连队刚1个多月,团政治处杨干事就来到了我们连。他到连部翻花名册,看到我是高中毕业生,又是党员,就向连干部了解了我的表现。他还把我叫到连部聊了几句,没说什么就走了。6月9日,政治处电话通知我,找宣传股杨恩章干事报到。见面后,杨干事告诉我说:团里决定派你去北京搞几个单位的新闻报道工作,然后,叮嘱了我一番怎么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师傅杨恩章把平台给我搭建在首都,一个半月,我就在《北京日报》上发表了人生的第一篇稿件。3个多月后,我又在《人民日报》上登了一篇新闻报道,还引起了轰动效应。本人还有幸出席了二十周年国庆观礼。</p><p class="ql-block">想不到从恩师杨恩章把我领进门那天起,新闻报道竟成了我终生的职业。</p><p class="ql-block">我从心底里感恩吾师,尊崇吾师,不仅因为师傅是给自己搭建平台的奠基人,更重要的是他优良的人品官德成为影响自己眼界、胸襟和作风的薰染者。</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做人品高 </b></p><p class="ql-block">毫不夸张地说,凡是知道杨恩章这个名字的人,提 起他,总是赞誉有加,口碑甚好。</p><p class="ql-block">还是先从新近发生的事说起吧!今岁初夏时节的一天,华北平原上一座县城里, 一家三代10多口人,正翘首等待着一个人前来,共进午餐。这人便是杨恩章,他要来这里拜会已阔别55年,自己当兵下连时的第一任指导员——王佩林。为着这一天的见面,他找得好苦好苦!</p><p class="ql-block">说起来,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只不过短短10个月,却又是令他终生不能忘怀的10个月。自从1965年2月从山西河津入伍后,在王佩林所在连里,杨恩章凭着苦干实干,先后当上班长、入了党,还被推荐为团里和工区“学毛选”积极分子。班里出点情况,无故遭受误解, 王指导员都帮助解决,予以澄清,悉心开导。他把这些 事,一桩桩一件件地埋藏心底,深感这为自己日后的思想成熟、个人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可因自己当年少不更事,对有恩于己的王佩林,是何方人氏都不知晓!</p><p class="ql-block">于是,找呀找,几十年里,若是逢上当年的老领导老战友,打问王老下落,成了他的“规定动作”,然却杳无音信。好不容易从一位老领导保存了半个世纪的干部花名册中,得知王老是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人(现已改为市属区),趁着退役军人信息采集的机会赶紧打电话查询,结果令人失望:查无此人(原来他在工作单位所在街道登记的)。他并不气馁,接着打听。功夫不负有心人,又从一位老领导口中,得到一条重要信息:小战友秦振海复员后,曾在邯郸市政法委任副书记,让他帮忙也许有望。秦振海有副热心肠,将老领导交办的事当作正经大事,专门派人对照查实。魂牵梦萦多年的夙愿,这才得以实现。恩师与部下,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情,真比至亲还要亲!杨恩章之所为,不正是践行“人有德于我,不可忘也”的传统美德么!什么是好人 品?这就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杨干事有个同年入伍的同乡战友,还一起做过新闻报道工作。后来,那位战友一度很得势,曾进入高级机关,接触的都是些大人物,可以左右一些事局。同乡+战友+同行,关系近不近?可他连借势得宠的念头都没有,电话也没打一个。后来,那位战友失势了,部队召开揭发会,杨干事有一说一,力证他并没有在自己这里办过什么错事。战友之间偶有碰面,杨对他不亲也不疏离,以礼相待。杨恩章就是这样一个人,对得势者不奉迎巴结,对失势者不落井下石。然则,你又不借势,又不争宠,全凭开明的领导慧眼识人, 在风气不好之时,势必吃亏。他宁可听天由命,也不做趋炎附势蝇飞狗苟的奸佞之徒!这不也是好人品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吾师历来对自己要求甚严,对部属、友人的一瓶酒、一顿饭也轻易不收受,如若受了也设法还报。他有句口头禅:“不占公家和他人的便宜,心安身也安。”担任领导职务以后,他廉洁清正的本色不改,严于自戒自律,有些事情几乎到了严苛的地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权谋私,是群众反应最强烈的官场腐败现象。杨恩章在大同军分区当政委时,他的家属(部队习惯将配偶称“家属”)下岗好几年没上班,没有工资收入,有人提出把她的工资关系放在分区。杨政委考虑到分区已有300多名职工,本来包袱就重,自己说啥也不能再给分区增加负担,便让其自谋职业。他在炮14师当政委时,所属有个团驻在北京市延庆县,有人提出帮他把家属户口转到北京。他当时只要点个头,就能把事情办成,但他始终没动这个心。师里搞工程建设,有个工程队分别给他和师长送了1万元钱,两人不约而同地予以拒绝,坚持公开招标、现地考察和集体审定。吾师这样的好人品,实在难得!难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干部的提拔任用,是贪腐的高发地带,而吾师在几个单位执掌期间,都极力推行“阳光政策”去堵塞“暗箱操作”。从提名、考核、公议、“公 决”等关口,主持制定并推行了力求公心、公开、公平、公正的许多“硬杠杠”,用好用人权,把好用人关,有效抑制了贪腐现象的发生。在他任政委的几个单位,都未曾出现过因用人不公而告状的现象。在经费开支上,他也提出和制定了严格的制度和执行细则。老杨说,制定这些硬杠杠,为的是防止有人乱来 ,也是为了捆绑自己的手脚。熟悉他的人,对他都有一个共同的评价:老杨固然不是完人,但一是没有听说有桃色事件的传闻,二是没有听到受贿贪腐的非议。人品,体现在方方面面,不管哪个方 面,杨恩章都堪称节亮风高!</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为官气正</b></p><p class="ql-block">究竟应当怎样为官?我还真没有悉心研究过这个问题。本人由于不当官,按说没有多少发言权。话分两头说,群众的视角,兴许更能够代表绝大多数普通民众的看法。我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为官要像杨恩章!</p><p class="ql-block">1997年夏,杨恩章在山西省大同军分区任政委时,后勤部有一个科长职位空缺。是时,部里有3名正营职干部任职已满3年以上,均符合晋职条件。一个难题摆在面前,提拔谁?说难也不难。这种情况,对于贪官污吏来说,正是聚财敛财好机会,分区科长的编制少得可怜,谁送钱送物多就用谁呗!一般做法,按“论资排辈”来, 也说得过去。杨政委的做法不同:经和司令员商定, 再征求了其他常委意见,他和政治部一起拟制了一套民主测评细则。除了机关全体干部参加外,为扩大广泛性还吸收了11个武装部的部长政委参会评议。尔后,由群众举荐统计人员,当场统计公布测评结果,三人中任现职时间最短年龄最小的战勤参谋孙利仁胜出。再拿到常委会上讨论,一致同意,报省军区党委很快审批通过。(其他两位正营职干部表现也不错,不久都被提职使用)任人唯贤不唯钱,用人看才不图财,是清廉为官之头等要务!</p><p class="ql-block">杨恩章当军宣传处长时,有个部下叫张强。1982年秋,部队为了做好干部队伍承前启后工作,实现“年轻化”,决定提拔一批年轻干部。杨处长看到张强为人正派,作风踏实,积极肯干,便竭力向组织上推荐张任副处长。那时,张强外出在西安政治学院学习已有一年多。1个月中,杨处长和他两次通过电话,未向他透露一字。命令公布后,也未去电去信告诉。张强直到毕业回到宣传处,才知道自己被提升了。后来,张强官为少将。许久以后说起这事,张强表达举荐之恩,老处长回答说这得益于“部领导的赏识,也是靠你自己干出来的”。举荐贤才,不杂私心,是为官的必备素养! </p><p class="ql-block">也许有人会问,杨恩章人品好,官德好,政绩如何?试举他在两个师的工作实例,各位评判。</p><p class="ql-block">在193师(前身为“红一师”)当政委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创下了“四个会上介绍经验”的记录:一是,部队政治工作颇有声色,北京军区召开大会, 由他和6个团的政委专题介绍了全师经常性思想工作 的经验,军区政治部还专发通报作了推广。二是, 65集团军在师召开现场会,推广了该师从传统教育入手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做法。三是,在集团军学理论经验交流会上,他介绍了以求实精神指导工作的做法。四是,在集团军三级党委书记培训班上, 他介绍了师党委“坚持认真较真精神,增强领导班子原则性战斗性”的经验。</p><p class="ql-block">1994年6月中旬,杨恩章被任命为原北京军区炮兵第14师政委。当时,原来两个主官被提前免职,上届师班子成员调整了一多半,机关告状信接连不断,生产经营遗留的几个棘手问题急待处理……</p><p class="ql-block">面对这样的复杂情况,作为师党委书记的杨恩章,带领“一班人”,祭出三招:第一招,抓班子;第二招,正机关;第三招,树正气。</p><p class="ql-block">先从干部任用这件最为敏感的事情上抓起。不是存在跑官、要官、买官的腐败现象么?那就划上几条“硬杠杠”,设上几道“关卡”: 政治理论关, 军事技能关, 群众评议关。每次考试,要么派1~2名师党委常委到场,要么师党委常委全体现场监督,当场判卷,当场公布成绩,不及格者不提拔或缓用。再以不记名方式,在预提对象单位民主测评,内容包括勤政、廉政、政绩、品德、团结等。过了这三“关”,才把预提人选拿到师党委会上,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集体讨论决定。</p><p class="ql-block">药到病除,用人风气好转立现。1994年底,集团军分给该师17名司务长转干指标。除了“过三关”之外, 师里还组织审查预提对象近三年的帐目,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弃用了会跑会送手脚不干净的人。结果,只提升了13人,作废了4个名额。1年内,全师提升了300多名干部职务,提干转干多名优秀士兵和志愿兵, 没出一起告状的。集团军政治部通报和总政治部刊物,都推广其做法。</p><p class="ql-block">引一发而全身动。用人风气的大变,牵动了全局性的大变。在杨恩章任职该师的1年8个月里,全师气象一新,师班子心齐风正,师机关协调合力,乱告状不再发生, 出色完成各项任务,没有出现刑事案件和行政亡人事故。当年年底,在集团军党委扩大会议上,杨政委作了“靠学理论正风气强班子打翻身仗”的经验。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视察该师,称赞“党委是合格的党委,领导是坚强的领导”。军区政治部领导夸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p><p class="ql-block">真不是溢美,杨恩章干啥啥出色!他当战士时,工作业绩就名震全团。我听团政治处里老同志说:他当班长,是师一级的先进人物。学写新闻报道,一个刚入伍两三年的兵,就将沽源县的先进经验,登上了《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反复播送。不到一年时间,就在《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等军内外省级以上报纸登稿60多篇,共有5个头版头条,其中3篇还加了编者按,团党委给他荣记三等功。 </p> <p class="ql-block">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在任师级单位政委期间,先后两次在北京军区大会上介绍过个人加强人品政德修养的体会。下面的剪报,就是1997年7月24日他在军区机关大会介绍体会后,次日《战友报》配照片刊发的发言摘要。</p> <p class="ql-block">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为官之道,是门学问。吾师“官场”磨砺多年,有理念,有实践,所言所做许多都是亲历亲为,感人励人,充满正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