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运总督管干贞故居

春天里

<p class="ql-block">管干贞故居原是管干贞六世祖明崇祯元年(1628)探花管绍宁的“探花第”。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故居南临顾塘河、北濒白云古渡、西邻苏轼藤花旧馆和吕宫状元府、东衔赵翼及杨廷鉴宅。大门设在整个宅第的东南面,门檐高耸,两侧砖门柱守望,石框大门外有两级石阶及坡石。据史料记载,故居在清代有南北纵向八进,偏宅数进。民国初年,北面三进中的两进平房一进楼房被焚于一旦,但仍存有中轴线主宅五进与后厅西侧偏宅三进。</p> <p class="ql-block">故居现存有硬山造房屋三进,第二进楠木厅面阔三间,宽13.8米,进深八檩9.8米,为抬梁式木构架建筑,楠木梁柱用料硕大。柱下加阴沉木柱础,为市内罕有。第三进后厅五间,进深六檩,前廊后轩,厅前用围墙分隔,自成院落。正中有水磨砖砌门楼一座,门楣两侧有雕花垂柱,门柱下置枕石一对,具明代遗风。第四进为楼厅,上下各五间,称"读雪山房",管干贞读书作画于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故居历经数百年风雨变迁,风韵犹存。空气里,还留存着旧时主人书斋里的翰墨书香味;院落里,还弥漫着梅花的芳香。</p> <p class="ql-block">管绍宁字幼承,一字谧如,号诚斋,明崇祯元年(1628)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崇祯年间,管绍宁先是升任少詹事,后任南京国子监司业。崇祯帝吊死煤山后,福王在南都监国。管绍宁以少詹事拜礼部尚书。一时,所有监国及登基仪礼,均出其手。期间,管绍宁曾上疏请求恢复建文帝尊号、纪年,恢复逊国诸臣方孝孺等教坊司旧籍名,并建议抚恤靖难诸忠臣,又极陈“兵骄不足用”。后因与钱谦益等意见不合,请求归养。清顺治二年(1645)五月,南都被清兵攻破,知府宗灏以管绍宁拒不剃发降清,将其逮捕,遂斩之。其三个儿子和妻子、媳妇均无幸存。独遗一孙,前日偶至妇翁陈震生家不肯归,才幸免于难。据说管绍宁被逮捕后,曾表示:“国家已经亡了,当臣子的本应赴死。”他在监狱之中,置酒慷慨而言“从今而后获死所矣”,遂自尽身亡。</p> <p class="ql-block">管干贞(1734—1798),曾用名干珍,字阳复,又字旸复、阳夫,号松崖。管绍宁六世孙,清常州府阳湖人。乾隆二十年(1755)生员,历任陕西道监察御史、充国史馆总纂官、贵州道御史、京畿道监察御史、通政使司参议、光禄寺卿、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监礼部侍郎、工部右侍郎兼管吏部右侍郎。乾隆五十四年(1789)迁漕运总督(从一品),统督八省漕粮,后加兵部侍郎衔、右副都御史衔,威重一方。乾隆五十五年(1790),因督漕运有政声,乾隆帝曾亲召见,褒奖其贤能有才干,获赐花翎、黄马褂。管干贞居官清廉,弊绝风清,鲠直无私。其担任谏官时,纠劾大员无所顾忌;在任漕运总督时,干练公允。嘉庆三年(1798)卒于京城,终年65 岁。管干贞还是“常州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画在当时颇有盛名。他善画花鸟,尤精于着色牡丹。他在经学、小学、史学等方面也很有建树,著有《五经一隅》、《明史志》、《黄门篆说义》、《玉书》、《延陵志余》、《管松崖文集》、《松崖诗钞》等10 余种著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