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老山杀敌守边防,本色不改心向党</b><b></b></h3> <h5><b>——</b><b style="color: inherit;">记原北京军区51345部队达州籍部分退役老兵庆祝“八一”建军节暨入伍40年纪念活动</b></h5> 2022年7月31日,原北京军区51345部队(工兵16团)达州籍部分退役老兵,在达州红色旅游景点罗江“张爱萍故居”、“神剑园”、“川陕苏区战史馆”、”两弹一星陈列馆”以及梦里巴国.三里古街等地,开展了主题为“红心向党、心系国防”,热烈庆祝“八一”建军节暨入伍40年纪念活动。 除在外地居住、工作和因事不能参加的战友外,活动现场参加的有:郑道林、邓应忠、葛碧波、张相林、程建政、罗章银、张前军、周厚兵、蒋文才、夏义福、杨 先、杜代见、曾登学、邓泽兴、唐方成、邓泽茂、陈久君、魏在清、卢开权、郭 熊、廖世贵、于 平、魏仕荣、李 琳、邓应长、熊胜国、王达清、田 香、崔 文、杨吉荣、刘良权。(姓氏排名不分先后) 今天,一大早战友们身着统一的黑色印字体恤衫,个个精神抖擞,激情昂扬,迈着矫健的步伐首先游览了梦里巴国.三里古街。 三里古街位于达州市南城三里坪,占地面积60余亩,是达川区规划建设明月滨江生态康养商服园区精心打造的一个集旅游、休闲、文化、购物、餐饮、娱乐于一体的街区,被人们誉为打卡圣地。全新的仿古建筑群,气势恢宏,华丽殿堂,犹如皇宫一般,怎能不叫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参加活动的战友中,大多数来自达川区,他们为家乡的变化,如此美丽的景点和丰富的业态、崭新的项目赞不绝口,脸上充满了自豪感和幸福感。 今天的太阳特别大,火辣辣的炙烤着大地,一股股热浪像火苗似的喷烧在人们身上,着实让人难耐煎熬。在参观游览中,战友们自始至终步调一致、着装整齐,没有一人掉队,一直保持着军人气节。 探寻红色足迹,追忆峥嵘岁月;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在罗江“张爱萍故居”,战友们凭吊了张爱萍将军的故居遗址、遗物,缅怀和瞻仰了张爱萍将军从热血少年到马列主义者、红军将领,建立敌后根据地,创建人民海军,指挥一江山岛战斗,组织“两弹一星”试验和发射,全面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戎马一生和为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鞠躬尽瘁的荣光事迹。 在神剑园内,一桩桩震撼心灵的故事,一件件饱经历史沧桑的实物、一张张爬满岁月痕迹的珍贵照片、一幕幕直击心灵的情景再现,内涵深邃,触动心灵。通过观看实物、聆听讲解、感受体验等方式,战友们了解到了三线建设对国防事业的贡献,“两弹一星”的发展历史,真切感受到了我国国防事业、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 跟随讲解员的脚步,战友们来到川陕苏区战史馆,观看了展厅的历史资料、聆听了革命英烈抗争故事。大量的史实和文物都娓娓述说着红军为革命事业前赴后继、至死不渝的伟大壮举。大家被革命先烈坚韧不拔、不畏牺牲的斗争精神,抛头颅洒热血的悲壮故事感动不已,对“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川陕苏区红军精神有了更深刻地认识。 在整个参观学习过程中,战友们认真聆听讲解,驻足观看。深切感受了革命先烈们坚定执着的革命追求、高尚无畏的革命情怀和奉献不已的革命精神,更加坚定了战友们对党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充分展示了“退伍不褪色、退役不褪志、离军不离党”的高尚的退役军人品质和情怀。 今年的“八一”建军节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95周年和战友们参军入伍40年庆典纪念日。战友们虽有些老态龙钟,但军魂犹存,精神饱满,初心不改,军姿尚在。 在活动中,战友们又唱起了嘹亮的军歌,讲述着当兵的历史和部队的故事。传递着昔日训练场上、老山硝烟中的战友情深。热血洒老山,真情留战友。个个眼里闪着泪花,深深地眷恋着那份难以割舍的战友情缘。 在活动中,战友们畅所欲言,饱含深情。谈论最多的是人生征途、军人本色、战友情长,思念那个教会我们成为一名合格军人的“军中之母”(班长),思念那些为了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而英勇牺牲长眠于南疆的烈士们…… 在座谈会上,战友们踊跃发言。会长郑道林就纪念活动的组织筹备以及活动的圆满成功发表了满怀诗意般的致辞。座谈会由协会秘书长邓应忠主持。 邹彩全战友和另外几位老兵一直在外地工作,在今天这个纪念日里,他们也开展了庆祝活动,并及时通过微信发来了战友们在他乡开展纪念活动的照片和视频。邹彩全还在微信里写道:“工兵十六团代表北京军区第一梯队参战…… 在85年的下半年,杨先战友等小队人员在老山地区执行任务时遭遇越军炮击差点回不来了。失踪三天,全团通报,有人说他们已经叛国了,过后整个老山地区包括边防部队都通报了。战友们都很担心,总认为这不是真的。当时他们小队已经有人牺牲了,杨先他们隐蔽在老百姓家里,才幸免一难,最后安全地回到了连队…… 我们五连三排被派到老山半山腰662.6高地执行防御任务,与军工(背运弹药的)住在一起,距离越军阵地只有1公里左右。越军经常向我方开枪和炮击,我们也随时还击。在阵地上,最可怕的是越军特工,他们化妆成老百姓潜入我方阵地,窃取情报和暗杀。稍有不慎或动作慢了,就有可能被特工杀害或俘掳…… 我们的冲锋枪随时都是握在手里的。” “吃亏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这是所有对越参战将士们的心声,战友们在恶劣的环境下,患上了“烂裆病”疾,仍蜷缩在猫耳洞里,坚守在阵地上,与越寇展开了殊死的斗争,谱写出了一曲曲保家卫国的动人诗篇,为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和平和安详。 陈久君战友(副会长)在这次庆典活动中写道:“五十多岁的人生,十七年的军旅生涯,历经了许许多多的送别。但有一次送别,永远镌刻在我的心间…… 那是1986年11月中旬,北方的天气渐渐变得寒冷起来,部队即将开赴云南老山前线,参加对越防御作战。在火车站,那送别的情景,一幕幕,一桩桩,催人泪下,感天动地。 三十几年过去了,我仍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有年迈的父母千里迢迢送儿上前线,有妻子含泪送丈夫去南疆,有儿女送父母去远方,有漂亮的姑娘送情郎上战场。也许,这就是人生的生死离别。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拉住我的手,慈祥地叮嘱我说‘孩子,到了前线,要注意安全,多杀敌,我等着你凯旋归来。’那时那刻,那情、那景,我想起了含辛茹苦养育我的父母、想起了我的家人,我深深地懂得了‘忠孝终不能两全,军人就意味着牺牲’的真正内涵。 伴随着军列徐徐地开动,有父母挥动着长满老茧的手,与儿女告别;有妻子怀抱着娃儿追逐着火车,妻子哭喊着丈夫的名字,儿子哭喊着爸爸;那声,撕心裂肺,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那情,那景,感天动地。 军人,他们同样是血肉之躯,同样有七情六欲,同样有父母、儿女和家人。可是,没有谁为了父母、妻子、儿女放弃对军人的抉择,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无私奉献。 为了千千万万个父母,为了千千万万个儿女,为了千千万万个家庭,为了祖国的尊严和领土完整,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义无反顾地去了远方,奔向了生与死、血与火的战场…… ” 看罢,笔者很是感动,眼泪不自觉地流了出来。“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是文字的力量,还是故事本身催生的产物,也许这两者都有…… 但肯定地说,战友们谁也没有忘记当年祖国人民委以重任、期盼早日凯旋归来的那一双双送别的眼神…… 军人平凡而又伟大,他们为祖国的尊严和人民的幸福随时准备着牺牲和奉献。当险情和战争来临时,他们冲在了最前面,用身体和生命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平安和幸福、守卫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他们的灵魂和思想、他们的冲锋和牺牲是最美丽最伟大的。 战友们,虽年近花甲,但仍然秉性刚烈坚毅。大家纷纷表示:若有战争需要,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友们摩拳擦掌。在今后的工作中,在各自的岗位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系国防,继续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努力争当最美退役军人,用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为经济社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p class="ql-block"> (本文作者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