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琴之路(四)

启航(吴章裕)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纠正自己在学二胡中出现的偏、错和一片迷茫的缺陷,我想出了“两条腿”走路的拯救怪招。第一条叫孙女拜师学琴,我做免费的旁听生兼陪练。这条路走得非常顺畅,我也获得了长足进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条腿组织开办中老年越胡培训班。通过培训可以有益于团队,或许自我来个飞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越胡,即主胡。主胡师傅是一个团队的领头羊,琴技要求相对高超且全面。许多人非常羡慕优秀的主胡手,在团队活动时既光彩又过瘾。假如我有了抲作拉主胡的本领,不但是技术上升华,并且风光无限。哈哈,梦想做得倒挺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怎么样搞好培训班,我把我的设想先找邱师傅商量。邱师傅是文化干部出身,曾经担任多年领导职位。他既热心戏曲事业,又平易近人,我俩一拍即合。然后聘请许爱曙为老师,并征得赞许。许老师从小学琴,有越剧团经历,功底深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这样的搞培训,好像在白纸上面画饼充饥。我和邱师傅既是组织者、又是探路者、更是学习者。因为手头没有一分经费,首先的碰到的问题是落脚点——活动场所。场所里得有桌椅板凳,有电点灯烧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过工作,我们很快得到了热心琴友——老周的全力支持,顺利进驻它了的老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第三期我们分别借用了中兴小区和舒苑社区的会议活动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至第四期以后,由许老师投资租房注册了一个工作室,业已成为一个培训基地。有了工作室之后,一劳永逸地解决的教室用房及相关设备设施等困难,培训的道路步入了正轨通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期培训班,我们组织了12个学生,于2015年10月开课,每礼拜2个钟一堂课,为期三月。学习以晚上为主,培训开学后,我们的中老年学员,人人像个小学生,兴高采烈,兴趣盎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在老年大学学琴,主要开设基础课、学拉二胡曲。而我们的目标学越剧,学习以后到业余团队里面做乐手。于是,我们直奔越胡的技术主题而来。因此,我们是老年大学以外的一种全新的补习形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于办班条件有限,学员班额不能超出20位,但老学员学习热情高涨。学员来自全市各地,有的开车来回100多里,也有不会开车设法乘公交七转八弯而来的。不论天气寒热,白天黑夜,风雨无阻,人老心红的传统精神十分感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为这批中老年乐手,年轻时侯基本上都未拜过师,大都存在着技术中的不规则,不规范,有诸多这样那样的瑕疵。现在有时间人有老师了,是一个吐故纳新培训升级的好机会,自然颇受他们欢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习方法上我们根据老学员都会拉,熟悉越剧的特点,我们不搞转弯抹角,直接找重点、攻难点、纠错误、求实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期下来,对越剧的板眼节奏、过门难点、填空补缺、嚣板流水、二凡,以及把握主胡低音节段翻成高八度的切入点等,从头到尾得到了梳理。程度高的人一点就通,收获颇丰;对于基础差一点的也清楚了个中原委,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系统练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至于技巧能力的提高方面,乃似蜗牛前行,一期半载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改偏纠错,老骨头们难如翻越高山峻岭。俗话说:千日琵琶百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意思是说,学习胡琴要有拉一生一世的打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胡琴这玩意的确不好玩,满满当当的是知识和技巧,如果不认真以待,不化功夫练习,哪怕是掌握一个技能都相当困难。最典型的像嚣板、流水:它是无板有眼,紧拉慢唱,貌似拉与唱都很自由,其实不然,节奏感相当明快。一般一句唱词,前半句是"双车道"(唱归唱,拉归拉,紧拉慢唱),后半句乐队回归唱词,替演员托音,托住拖腔才能表演出精彩的共鸣声。等待鼓板敲出"角的"一下的转板声,乐队与演员同步转入下一句的"双车道"和托腔,这样子循环往复即得要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想学会或嚣板或流水,须要熟悉剧情、听得懂鼓板,外加上扎实的基本功。这样才能跟得上心潮澎湃、高潮迭起的乐曲节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为头痛的还是纠错。因为原本趟着混水不知错,现在老师教后明白错。比如持琴握弓的姿势、拉推弓凌乱、换弦断音、轻重不匀及左右手的配合不够默契,等等。可怜习惯成自然,似顽瘴痼疾,骄枉过正也难改。须有得当的方法,铁棒磨针的功夫,才能一点一滴地循序渐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过,我们的许多老同志特别虚心好学,有的接连跟进学了3期,也有5期及更多,总之收获匪浅。老邱师傅的精神更可嘉,他在剧本里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记号。这密密麻麻的记号,为后来成为出色的主胡手铺平了道路。邱师傅现在76岁,在没有疫情影响的情况下,每星期拉琴的活动不下十场之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办班的过程中,我们师生经常组织到各地社区、村落及养老院开展义演活动。送戏下乡送温暖,助力各地群众精神文明建设。我们的举动不但得到广大群众好评,也感动了上帝——市民政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7年度,市民政局在设立相关为民办实事项目中,专门补贴我们经费一万元,为活跃地方传统戏曲文化,搞好群众娱乐活动作贡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此,我们又制订计划,增加设施,聘请老师,兴师动众地增开了琵琶和鼓板二个项目的培训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缘何增开琵琶与司鼓二个培训班,而不开其他班呢?因为现在的农村的戏曲文化正处于迅速萎缩状态。整个戏曲前后场所有角色中,最重要又最缺少的是司鼓、琵琶和主胡。这三角色非但青黄不接,而有着断代的危机趋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几十年来,或者说改革开放以后,各地对戏曲文化的重视应该前所未有。但是在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上,短缺及断层的状况越来越严重。凡是我们所到之处的演出,看到台下的戏迷观众基本上是年过半百、白发苍苍的老年人群,心里难免会感到心酸。也包括我们的演员大都已上年纪,后继严重乏人。而在器乐人才方面更加不容乐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实在事出无奈。是被市场经济的洪流所淹没了的?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现象?还有什么转机?不得而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这样子的努力而为,这样子傻乎乎的乐此不疲,只能说是为爱好、为娱乐、为学习而痴狂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让我们十分欣慰的是:自从发起培训至今将近七年,许老师工作室三个项目的培训仍在深入进行。培训对象已有老、中、青、幼全面开花;培训方式开放搞活,有走出去与学校、社区挂钩培训,也有工作室内集体的、一对一的、白天晚上的,以及线上线下的;培训内容有戏曲的,有考级专业的。一路走来,风声水起,硕果累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谢谢欣赏,不吝赐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待续)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