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多世纪前的郑州电影院

一日一议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作者:史金腾</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半夜起床 · 看电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郑州解放后, 1949年1月人民政府在长春路“景星”旧址上建成了“郑州电影院”,并于当年2月1日首映苏联影片《久仰莫斯科》。1951年秋,在大光明电影院公映了第一部国产大型纪录片《中国人民的胜利》,一天8场,连映半月。</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郑州解放后,文化娱乐活跃,但是,当时电影院少,新的国产片更少,此时上映了不少1949年以前的爱国进步影片,如《乌鸦与麻雀》、《渔光曲》、《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还放映了苏联译制片如《列宁在十月》等前苏联影片。因为电影院和新电影片少,遇上好片子,要24小时连续轮番放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郑州解放后,每年暑假老师们都要住在学校集中学习。我跟随母亲住在南学街小学,看电影是教师集训时最主要娱乐活动,我天天盼望包场看电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不知为什么,教师集训班看电影都安排在后半夜。好在大光明电影院离学校不远,就是现在的二七纪念堂的位置。半夜里我被母亲叫醒,立即睡意全消,跟着老师们的队伍往电影院走去,兴奋心情溢于言表。电影结束后走出影院,见东方已泛白,整个城市仍笼罩黎明前的昏暗和寂静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包场 · 看电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在郑州市文化区郑州一高读书时(现在的农业路北),最快活的事莫过于学校组织包场看电影。那时文化区远离市区,周围还是农村,从学校出发到福寿街与正兴街路口的百花电影院,要步行七八里乡间小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该影院建于1949年,与共和国同龄,曾取名中原电影院,1969年改名为东方红电影院。百花电影院很气派,是当时郑州市的地标性建筑,也是放映效果最好的影院。2011年1月,因郑州旧城改造,这个影院被拆除。拆除前,曾有人想出资采用拆下来的建筑材料异地原样重建,但此事只是见于报端,并未实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每当学校宣布看电影时,同学们都兴奋不已,特别是家在城里的同学们,看完电影就能回家过周末啦。</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同学们按班级集合整队出发,来到电影院,嬉闹声、谈笑声不绝于耳。有些调皮的同学会揪一下前排同学的头发或拍一下肩膀,立刻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使前排学生不知是谁干的。若找错了人,则引得大家开怀大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阵电铃响后,电影马上开始,影院立刻鸦雀无声。正片放映前都要加播新闻简报,片头是三个工农兵形象,接着影片才正式开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时,电影题材丰富多彩,正在贯彻“百花齐放”,许多优秀的国产片如《渡江侦察记》《女篮五号》《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许多影片都是在这家影院看的。偶尔播放香港片,如根据巴金先生小说《家》改编的影片中,吴楚帆先生饰演大表哥,一手撩起长袍,跨过一道道门坎,追赶梅表妹的神情;译制片《列宁在1918》片中,瓦西里对他的老婆说:“牛奶也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那经典台词我至今仍记忆犹新。还有印度电影《流浪者》中的《拉兹之歌》,至今我还会哼上几句。1949年以前的进步电影《马路天使》中,赵丹先生扮演的吹奏手和周璇小姐扮演的歌女小红传情对唱的《四季歌》,那曲、那情以及周璇天真、活泼、精湛的表演深深留在我的记忆中。现在坐在有空调的影院里,抱着爆米花桶,喝着饮料,观赏3D、4D大片,虽然十分享受,但总也找不回当年看电影的感觉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时,电影胶片拷贝少,一部电影在多家影院轮流放映,全靠跑片员往来传递胶片。如果电影突然中断或银幕上出现“影片未到”字幕,准是放映机械出了故障,或跑片出现问题,我们也只好一声叹息,耐心等待。片子偶尔也会出现前后颠倒的事,那准是跑片员或放映员出了差错。但是,都不会影响我们全心的投入看电影的热情。尽管一张电影票几分钱,还是有一些同学因买不起票看不成电影,只能从看过电影的同学们的谈论中去感受。</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