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28军的前身, 是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span></p> 成军 1947年2月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46年6月国共内战全面爆发, 山东成为双方较量的主要战场。中共需要集中兵力协调作战, 于1947年2月将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合编为“华东野战军 (简称“华野”), 下辖9个纵队 (等于“军”): 1-4和6-10纵 (独独避开了“5纵”的番号)。陈毅任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其中的第10纵队是来自山东渤海军区的两支主力部队 - 新7师和第11师。渤海子弟组成的地方武装升级为野战军序列, 时任渤海军区副司令的宋时轮担任纵队司令员。常规的纵队下辖三个师, 但10纵只有这两个师, 第7师和第11师改称第28师和第29师。</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i>10纵司令宋时轮</i></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0纵的灵魂人物是司令员宋时轮, 他的名字在2021年的历史战争影片《长津湖》后, 更为人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宋时轮于1907年9月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北乡一个普通农户, 原名宋际尧。成为中共党员后将自己的名字改名宋时轮, 意为追赶时代发展的车轮。他受过教育, 曾考入黄埔军校。红军时期担任过红30军和红28军的军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抗日战争时期, 宋时轮是八路军第120师的团长, 在山西和河北开辟抗日根据地。1945年9月作为陈毅的助手调到山东工作, 1947年2月华野成立时担任了第10纵队的司令。他后来成为第3野战军第9兵团司令, 参加过朝鲜战争, 1955年授衔为开国上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宋时轮的性格刚硬、直人快语, 颇具鲜明的个性色彩, 是身经百战的儒将。</span></p> 10纵经历的主要战斗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i>莱芜战役 </i></b><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47年2月20 - 23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国产电影《南征北战》描述了这场战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南征北战》中的一句名言: 不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 要消失敌人的有生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南征北战》电影剧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47年1月国民党制订了“鲁南会战”, 旨在消灭中共山东根据地的首府 - 临沂 (时称华东小延安)。当时共军主力都集结在临沂一带休整, 蒋介石企图全歼之。他亲自到徐州部署, 出动53个旅共30万兵力, 从南、北两路进击。南线为主攻, 直取临沂; 北线为辅攻, 先南下到莱芜一带, 伺机配合南线、合击华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华野决定避实击虚, 果断放弃临沂, 集中兵力歼灭北线孤军深入的李仙洲集团。因此, 部署了2和3纵在临沂, 以佯攻南线的作战态势来迷惑国军。而第1、4、6、7和8纵于2月10日晚悄然出发北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5个纵队黑夜走、绕道走、隐蔽走,就是不让对方发现地走, 迅速到达李仙洲集团的必经之路 - 莱芜城。同时, 9纵从胶东地区、10纵从渤海地区迅速南下, 分别截断国军邱清泉和李弥的增援部队。华野为全歼李仙洲集团作好了万全准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莱芜战役概述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月15日, 南线国军轻易占领临沂, 宣告“华野不堪再战”。遂令李仙洲部加速南进、实施夹击。2月18日, 华野的5个纵队已完成了在莱芜地区的袋形阵地的部署, 李仙洲集团正往华野的口袋中急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月20日莱芜决战打响, 李仙洲部被全部包围于莱芜城内。2月23日李部5.6万大军被全歼、李仙洲被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莱芜战役中华野的指挥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那本篇主角10纵在这盘大戏中担任什么角色?莱芜战役之前, 10纵在家乡渤海地区休整。当时的10纵兵力较少, 野战经验不足, 接到的命令是在莱芜外围的北线, 阻击国军李弥部队的援兵, 以保障莱芜战役的成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0纵立刻从家乡南下, 赶到莱芜城外西北方, 阻拦国军的增援部队并切断李仙洲的北逃退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0纵在建纵以来的第一场战役中完成了狙击任务。它军纪严明、死磕硬抗的特点, 看在野司的眼里满心欢喜, 被赋上了“擅打阻击战”的特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华野的9个纵队中, 每支队伍都有自己的特点, 如1和4纵擅打穿插、3、6、8和9纵是攻坚劲旅。而10纵能成为打阻击的强手, 华野的总体战斗力更加提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稍懂兵事的人都知道, “阻击”实在是个苦差事。首先伤亡大, 阻援部队要在绵延好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的阵地部署阻击线, 面对几倍于己的敌方集中一处的猛攻, 阻击战往往要比攻坚战更惨烈。再者, 打阻援没啥“好处”。对于进攻部队而言, 无论是围歼还是攻城, 胜利后是战役的主要功臣、还会缴获很多战利品。可是阻援部队通常只是一场大戏的配角, 收获的战利品也很有限。</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i>孟良崮战役 </i></b><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47年5月13 - 16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国产电影《红日》描写了这场战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红日》电影剧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莱芜战役后, 国军只得将“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1947年3月下旬, 国军决定消灭华野司令部所在地 – 山东坦埠。部署了超豪华的阵容, 以国军最精锐的主力 - 整编第74师、整编第5师 (又称“新5军) 和整编第11师为主, 共24个整编师 (等于“军”) 45万人分成三个兵团来攻打坦埠。其第一兵团为中线主攻集团, 汤恩伯任司令, 核心兵力为張灵甫的整编第74师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国军为慎防华野的分割歼灭的杀手锏, 采取了“密集靠拢、加强维系、稳扎稳打、三线同步推进”的战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华野处于内线防御, 国军处于外线进攻。华野在山东的兵力约27万余人, 与对手相比屈于劣势。在严峻的形势面前, 野司决定还是采用机动灵活的运动战, 调动和分散敌军以各个歼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从3月下旬至5月上旬一个多月的时间里, 华野有几次主动出击, 但国军并未被其调动。5月上旬野司放大招, 将主力后撤东移。这时国军不淡定了, 认为华野因“疲惫”而撤退。遂于5月10日命令各部兼程前进、放胆追剿, 以实现攻克坦埠之目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作为中线骨干的整编第74师, 于5月11日从驻地垛庄开拔, 北上进攻坦埠。他们一路冲得最快, 而其左、右翼担任掩护的整编第25和第83师则按照“稳扎稳打”步伐, 致使第74师的队形突出而孤立, 两翼空隙增大, 易于被分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战机稍纵即逝。粟裕于5月12 日晨, 命令就近的第1、4、8和9四个纵队合围第74师、令2、3、7和10四个纵队担任阻击增援的任务, 并派6纵急赴垛庄占领张灵甫老巢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5月12日晚, 第74师遭到华野9纵的袭击。张灵甫感到情势不对, 汇报汤恩伯后上级仍坚持要在5月14日攻占坦埠。5月13日晚张灵甫明显预感有被围歼的危险, 决定撤回垛庄。退兵的路上占领了一个制高点 - 海拔600米的孟良崮。华野发现其撤退立即猛追, 双方在孟良崮遭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5月14日, 华野4纵和9纵从北面压过来、1纵和8纵分别切断国军83师和25师与第74师的联系。这四个纵队在孟良崮对第74师形成四面包围。6纵于5月15日拂晓攻占垛庄, 端了74师的老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第74师被包围后蒋介石震惊不已, 但认为凭借该军的超强战斗力、先进的装备和有利地形, 必能坚守数日并以此牵制华野主力。遂令国军周围部队加速增援, 实行对华野的反包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整个战场态势就是圈包圈, 第74师是中心, 被华野的四个纵队包围, 而他们又被各路赶来增援的国军包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华野察觉到国军组织庞大兵力来援的严峻战况, 一方面要求主攻部队在5月15日不惜一切代价拿下第74师, 另一方面命令阻援部队坚决顶住外线国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5月15日晨, 第74师已被围困于孟良崮山顶的弹丸之地。下午1时华野发起总攻, 激战至5月16日下午4点结束, 一代名将张灵甫陨落孟良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孟良崮激战正酣时, 外线国军也全力进击以解第74师之围。国军黄百韬整编25师和李天霞整编83师分别前进至距孟良崮左、右侧各5公里处, 炮弹已能打到孟良崮, 但遇到华野阻援部队的顽强阻击而未逾分寸, 只能听着孟良崮的炮声慢慢沉寂、硝烟随风散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0纵在孟良崮战役中, 担任的又是外线阻援任务。蒋介石急调另外两支嫡系精锐主力,胡琏整编11师和邱清泉第5军增援。但整编11师被华野3纵拼力拦截, 而第5军被10纵死死纠缠达5天之久, 直至孟良崮战斗结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孟良崮战役概述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1947年的上半年的华野的运动战中, 阻击援兵的重任经常落在10纵的肩上。从莱芜战役和孟良崮战役的概述图中可以看到, 10纵都是远离主力部队在外线作战。在武器、弹药、补给得不到供应的情况下依然坚守阵地、不负使命。只要主攻战场没有捷报传来,俺就死磕、不挪半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自从孟良崮战役开始, 华野10纵和国军最精锐的王牌主力新5军就杠上了。在之后的战斗中这两支队伍反复纠缠较量。江湖上就有了这样的传说: “华野10纵三大任务: 吃饭、跑步、磕5军”。</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i>邱清泉和新5军</i></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邱清泉的经历和性格, 与他的对手宋时轮很相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邱清泉于1902年1月出生于浙江省永嘉县一个农户。从小受教育, 后入黄埔军校第二期, 参加过北伐战争和中原大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邱清泉在抗战期间, 參加过南京保卫战、崑仑关战役和滇西缅北战役。他是国军中有名的悍将, 人送綽号“邱疯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邱清泉的作战风格大胆泼辣、勇猛顽强。他为人桀驁不驯、耿直快语, 与同僚和上司的关系上自视颇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内战时期国军有“五大主力”,即整编第74师 (在孟良崮被歼)、新1军和新6军 (在东北战场)、新5军 (在华东战场) 和整编第11师 (在中原战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新5军的战斗力强、装备精良, 邱清泉用兵谨慎。他深黯共军的穿插、包围、分歼的野战特点, 在进攻时讲究各部配合, 基本上都是整团推进, 不会轻易给对方有分割的机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新5军是国军在整个华东战场上的心理支柱,华野吃了它不少亏, 粟裕对他即恨又奈何不得。所以, 在华东战场上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局面: 华野有“逢5不打”之说, 导致新5军在战场上异常活跃、到处增援, 俨然成为了国军的“救火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新5军的装甲部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直至华野10纵, 一只拦路虎呼啸出场。</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i>梁山阻击战</i> </b><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47年8月1 - 12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47年7月, 中共中央军委部署“出击中原”的战略进攻。为配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华野命令10纵赶到山东西南的梁山地区 (“水浒传“中的水泊梁山) 紧紧拖住新5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8月1日, 10纵踏上了外线出击的征程, 也迎来了更加严峻的阻击作战考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对于新5军, 10纵并不陌生。双方在5月中旬的孟良崮战役中就较量过。时隔两个多月, 老对手又遇上了。但这次10纵的任务更加坚难。部队远离根据地且连续作战, 人员伤亡和弹药消耗都得不到及时补充。要想拖住清一色美械装备的新5军, 实在是个极其艰巨的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0纵在防御部署上创造了“运动阻击”的战术。从郓城到黄河之间采取逐次防御的办法。10纵的两个师并肩作战、梯次配置、交替作战。当第一梯队进行阻击时, 第二梯队把第二线阵地构筑好。第一梯队打到一定程度, 视情况后撤, 第二梯队利用第二线阵地接替防御。如此交替阻击, 依托阵地尽量拖住敌人并消耗其兵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0纵作为过硬的阻击能手, 其特色体现在细节上。在构筑工事时, 善于利用自然地形来构筑野战防御阵地, 还发明了洞穴式工事。在连队构建上, 每个连都有挖掘组、器械组、射孔组、修砌组和警戒组。战斗时个个是战士, 战隙时人人是工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8月4日, 新5军用飞机向10纵前哨阵地狂轰滥炸。8月5日, 新5军发动十多次进攻, 10纵凭借坚固工事、誓守决心和顽强意志, 毫无退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连数日, 10纵边打边走, 一直拖住新5军。新5军进攻得很强悍也很艰难, 10纵是能拖一天算一天。8月10日, 新5军将10纵逼近黄河边。此时, 10纵已阻敌八天了。为保存兵力, 他们抢渡黄河撤到北岸。10纵的阻击战保证了刘邓大军南下的安全, 创造了解放军的运动防御战的经典战例。</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i>豫东战役 </i></b><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48年6月17日-7月6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47年的山东战场厮杀, 使国军的有生力量重创, 但共军的根据地也在缩小。中央军委催促各部队尽可能在蒋管区获得粮食和补给。1948年初华野分兵, 跳到外线作战, 将战火引离根据地。华野3、8和10纵短暂编入中原野战军。10纵离开家乡齐鲁大地, 挺进河南作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到了夏天, 粟裕司令又率华野1、2、4、6纵队出山东入河南, 与中原野战军联手作战。果然, 邱清泉新5军赶赴豫東应战。其实, 粟裕采取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战术, 表面上与新5军找茬, 实际上是要攻占河南首府开封市(国军的补给基地), 然后再打击援军 (找些软柿子捏)。他命令华野3纵和8纵于6月18日攻打开封, 而10纵的任务呢?还是阻击援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华野赴豫作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开封被围时, 蒋介石急调郑州和徐州兵力去增援。粟裕下令10纵务必于在6月17日上午赶到河南的上蔡地区, 阻击由东侧增援开封的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胡琏整编第11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当时10纵正在河南舞阳地区休整, 接到命令时已是6月16日下午2时。全纵官兵撒腿疾奔, 在20小时内急行军180里。但到达上蔡时已失去先机, 胡琏于6月16日凌晨占领了上蔡, 此时大部队正向开封开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不利情况下宋时轮当机立断, 采取“围魏救赵”的手段, 进攻胡琏在上蔡的指挥部, 逼迫整编11师回防上蔡, 牵制其增援开封。</span></p><p class="ql-block">10纵依托防御工事进行了顽强的阻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0纵死死纠缠住国军的王牌兵团, 保障3纵和8纵迅速攻克开封。血战几昼夜, 直到6月20日胡琏眼看开封大势已去, 便放弃增援开封而退出战场。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上蔡阻击战”成为是10纵战史上经典的一战。也为它成为解放军中最著名的”阻击专业户而扬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华野占领开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战斗远未结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开封被围后邱清泉新5军紧急驰援开封, 跟在后面的区寿年整编51师则小心翼翼不敢贸然前进, 两个兵团之间拉开了40多公里的距离。华野抓住战机, 于6月25日撤出开封。粟裕的如意算盘是让强悍的邱清泉兵团去占领空城, 而华野去消灭兵力较弱的区寿年兵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区寿年兵团很快在睢县以北被围。而邱清泉也没有听从粟裕的安排, 他过开封而不入, 只留一个整编旅驻守, 主力则直接追杀华野3纵和8纵。但在得知区寿年兵团被困, 调头赶去救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为保证华野能尽快消灭区寿年兵团,粟裕命令10纵马上去阻截最彪悍的邱清泉兵团。10纵在上蔡阻击战中与胡琏兵团的鏖战中, 兵力已损失严重, 连机关人员都补充到一线作战。但命令之下重振军威, 马不停蹄赶到河南杞县的桃林岗布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桃林岗是邱清泉兵团东援的必经之路。10纵立刻在寨墙脚下配置了严密的火力。28师担任桃林岗正面阵地的阻击、29师负责桃林岗东南方的防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与10纵几天前在上蔡的阻击对手相比, 同为国军五大主力的新5军是一支更机械化的部队, 攻击力更为犀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6月29日下午1时, 一路疾奔无阻的邱清泉兵团在桃林岗愣是被10纵挡着过不去。新5军照例一阵猛烈排炮攻击,随即向阻击阵地发起全线进攻。激战至黄昏, 10纵据守的桃林岗阵地屹立不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6月30日和7月1日, 新5军出动数架轰炸机对桃林岗大肆轰炸, 接着大炮向阻击阵地实施扫地式攻击。在硝烟弥漫中多辆坦克越过青纱帐压来, 密密麻麻的步兵尾随在后。但当步兵靠近时,无数的轻、重机枪从已被炸毁的废墟中突然猛烈开火。新5军的每次进攻都被10纵击退而寸步难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7月2日国军的空军司令亲临战区上空督战,空中攻势更加激烈。炮火将整个桃林岗来回覆盖炸了几趟, 没有一幢完整的房子、围墙也矮了半截。7月3日新5师军又向桃林岗阵地发动两次进攻, 此时区寿年兵团已被华野全歼, 邱清泉的驰援已然失去目的。新5师当日的攻势草草收场,10纵的桃林岗阵地岿然不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从6月29日至7月4日这激战的6昼夜, 10纵把老冤家新五军死死挡在桃林岗一线。骄横彪悍的邱清泉眼睁睁地看着10多公里以外的区寿年兵团被歼而无可奈何。这就是华野军史上教科书级的“桃林岗阻击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整个豫东战役中, 10纵将阻击战打得淋漓尽致。它防御能力强、战术过硬, 尤其能死抗硬顶。后来在缴获敌方的文件中看到: “排炮不动, 必是十纵”的描述。这句来自对手的评价, 成为对10纵最著名的赞誉。</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i>济南战役</i></b><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48年9月16 - 24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0纵的战斗历程中有没有打过进攻战?当然有的, 最著名的就是“济南战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48 年8月下旬, 当野司在为“解放济南”作兵力部署时, 仍是安排10纵在济南以南打阻击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次要在家乡打攻城战, 10纵上下早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他们很想担任主攻任务,在父老乡亲面前长长脸, 没想到野司仍让他们负责阻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宋时轮开门见山地对粟司令说: 10纵非常想打进攻仗。10纵官兵中很多本地人, 对当地的地形极为熟悉, 能够在攻坚作战中节约不少时间。而且, 为了胜任攻坚济南的任务, 10纵已经进行了针对性训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听了宋时轮的陈述, 粟裕把安排10纵担负阻援任务的理由告诉了他: 一旦华野进攻济南, 国军在徐州地区的三个兵团约17万人势必来救。中央军委在批复华野作战计划时, 一再强调华野需将主要兵力用于阻援。考虑到10纵非常善于阻援, 野司才决定将如此重要的任务交付给10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但在宋时轮的一再坚持下, 粟裕决定让10纵担任攻城西集团的主力。但如果阻援任务加重, 就抽调10纵前去阻援。这个命令一下达, 极大激发了10纵官兵的斗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济南战役概述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中央军委得知华野的布署后立刻要求粟裕: “你们须尽可能不使用10纵于攻城, 以便必要时使用该纵以打援”。可见10纵的善打阻击战在中央军委也是出了名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不过此时已兵临济南城下的10纵, 又怎能把攻城的机会放弃?宋时轮报告粟裕, 现在部队士气正高、进攻神速, 必能在援敌到来之前结束济南战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济南战役进程迅猛, 原本华野计划至少要打二十天到一个月, 但仅用了九天就完成任务。奉命前来增援的国军三个兵团甚至连集结都没有完成, 战斗就结束了。华野组织的18万阻击部队也未放一枪、未损一兵。</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i>淮海战役</i> </b><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48年11月6日 - 1949年1月10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48年下半年, 战场发生了战略性的转变。9月27日, 粟裕向中央建议进行“淮海战役”。1948年10月底, 华野各纵队秘密向南进军, 日夜兼程奔赴淮海战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国军方面则实施“重点防御”。蒋介石再也不敢让一个兵团孤单出门了, 决定抱团行动。在徐州地区就集中了国军六大主力兵团: 邱清泉第2兵团 (新5军扩编为第2兵团, 本文还称其为“新5军”)、李延年第6兵团、黄百韬第7兵团、黄维第12兵团、李弥第13兵团和孙元良第16兵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1月6日蒋介石发布“徐蚌会战”命令, 周边部队立刻向徐州靠拢。粟裕发现黄百韬第7兵团在撤退时的延滞, 打算快速围歼之。果然, 黄百韬兵团在碾庄被华野包围。蒋介石急令邱清泉新5军和李弥第13兵团由徐州赶来增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粟裕(左二)在淮海战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阻援的任务又落在了10 纵的肩上, 对手还是新5军。10 纵的具体任务是赶至徐州以东, 在东陇海路两侧地区以阵地防御与运动防御相结合, 阻拦新5军增援, 并切断黄百韬的退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1月11日, 邱清泉奉命由徐州东援碾庄解危。同日, 10纵已到达预定防线, 抢占有利地形并赶修工事。防御阵地在方圆十几平方公里铺开, 除了几座矮小山包外, 全都是一马平川的开阔地。在这个无险可据的阻击阵地上, 要想阻住像新5军这样凶狠扑来的全机械化劲旅, 险况可想而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0纵的前沿阵地刚刚布开, 邱、李兵团的先头部队便已逼近。当天黄昏李弥兵团的一个营进至其东援的必经之地 - 峙山口。10纵战士转守为攻、主动出击。午夜时分趁敌人立脚未稳之际冲入峙山口展开白刃格斗。对方不善夜战和近战, 几个回合后便逃离寺山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1月12日拂晓, 国军以李弥兵团为左路、邱清泉兵团为中路和右路, 在飞机、坦克和火炮掩护下三路齐头并进, 铺天盖地扑向峙山口。10纵奋起阻击, 双方之间的进攻和阻击来回反复厮杀。在第十次反击后, 对方进攻阵型崩溃, 而10纵坚守住了峙山口要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打响徐东阻击战第一枪的峙山口, 如今静静地伫立着一座石碑。碑上刻着"华东野战军十纵 淮海战役峙山口阻击战烈士纪念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1月13日上午, 邱、李弥兵团眼看过不了峙山口, 就朝团山、马山一带冲击。激烈的战斗又一次打响。国军一贯的进攻模式, 先以飞机大炮狂轰滥炸、再以坦克开路步兵跟在后头。10纵与新5军的较量又不是第一次, 没有被来势汹汹的攻击所吓倒, 战士们蹲在堑壕里任炮火砸、凭坦克爬。直等到敌方步兵进入射程时, 排子枪、轻重机枪、手榴弹、迫击炮弹如同急风暴雨般砸下。阵地几度出现险情, 但是一次次被10纵击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1月14日到16日, 敌方又换在在陇海路北侧进攻。照例一番飞机大炮狂轰滥炸, 几十辆坦克排成一字长蛇阵, 妄图一举突破10纵防线。10纵战士依托阵地顽强拼杀, 连续打退十余次冲击, 还炸毁了多辆坦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徐东阻击战是淮海战役中最大的阻击战。自11月12 - 22日, 邱、李两兵团先后投入五个军16万人, 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支援下, 连续猛攻十一天, 总共才前进了约二十公里, 每日进展平均不到两公里, 眼睁睁地看着黄百韬兵团灰飞烟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1月22日黄百韬兵团在碾庄被全歼, 邱清泉兵团解围不成后回防徐州外围。11月30日杜聿明副总司令放弃徐州, 率30万人南撤, 但被华野的7个纵队拦截, 于12月3日被合围于徐州以西的陈官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围困在陈官庄的国军粮弹两缺、士气瓦解。时逢冬季连日大雪, 空投停止、接济断绝。而华野部队以逸待劳, 战地休整20天。双方士兵在不同的心境和境遇下, 在战地中迎来1949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49年1月6日战斗打响, 华野调10纵参加围歼杜聿明的东集团的战斗。当天下午4时李弥第13兵团被歼。1月10日凌晨, 10纵在3、4纵的配合下攻克陈官庄, 邱清泉率部突围未遂, 在血战中殉职, 新5军冰消瓦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淮海战役第三阶段陈家官战斗概述图</span></p> 改称28军 1947年1月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淮海战役后, 解放军统一整编。华野10纵成为第3野战军第10兵团第28军 (兵团司令叶飞, 宋时轮则任第9兵团司令), 28军在10兵团的三个军中稳坐头把交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他们在渡江战役中担任第一梯队率先强渡长江, 在上海战役中在浦西战区浴血奋战。随后挥师南下, 执行解放福建的任务。在福州战役中是中线主攻集团, 1949年10月参加厦漳金战役。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49年8月17日凌晨, 10纵进入福州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52年5月起, 28军驻防福建莆田, 划归福建军区 (后称福州军区) 战斗序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69年因国际局势变化, 解放军为加强北方地区的防御力量, 于11月底令28军向北开进, 移防山西侯马, 划归北京军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之所以调28军北上, 是因为华野10纵是以擅长阻击战而闻名全军的, 由他们担负拱卫京畿的重任再合适不过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85年, 28军调至山西大同。1998年, 28军的番号撤销, 完成51年的历史使命。</span></p> 怀念与致敬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致敬在这个铁血部队服过役的每一位军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尤其在硝烟弥漫的烽火年代, 成千上万的年青人被时代的洪流推上战场。他们在最青涩的年龄, 远离家乡、扛起步枪、与死神较量。一场场残酷的战斗, 对大局而言是成与败、对士兵而言则是存与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个体生命的代价在战争的大格局中往往被忽略不计, 历史只用胜利记录传奇。当硝烟远逝、炮火消停时, 天地间不散的还有巍巍军魂。是一个个平凡的士兵, 用忠诚和担当、勇敢与顽强、鲜血和生命铸造了一场场胜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和平的年代, 您是否会偶然想起那些在战火中献出的鲜活生命?想起那些渐渐凋零的老兵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人民没有忘却子弟兵。2010年4月, 在山东省济南市落成了 “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 纪念墙上刻有 12 个在齐鲁大地上崛起的铁血部队 (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8军的军人和后代凭吊英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照片来自“山东兵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建军节之际, 将这支部队伍在峰火年代的历程回顾, 以致怀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也希望熟悉这支部队的朋友们能指点和补充28军的故事, 让更多的人了解它。</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