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断舍离》说的就是一种超级整理术,内容通俗易懂,但运用起来并形成习惯需要一个过程,得知行合一。所谓“断舍离”——断:断绝“家”里不需用的东西;舍:舍弃“家”里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p> <p class="ql-block"><b>观念上的断舍离</b></p><p class="ql-block">1.认识现状;</p><p class="ql-block">2. 停止自我否定;</p><p class="ql-block">3.描绘家的具体构想;</p> <p class="ql-block"><b>杂物上的断舍离</b></p><p class="ql-block">1.拿出杂物,俯瞰;</p><p class="ql-block">2.扔掉“怎么看都是垃圾,废品”的东西;</p><p class="ql-block">3.以自我,时间为判断基准,考虑自身与物品的“关联度”,再进行取舍;</p><p class="ql-block">4.以“必要,合适,愉快”为标准进行取舍;</p><p class="ql-block">5.收纳在杂物最适化之后进行;</p> <p class="ql-block"><b>收纳指南</b></p><p class="ql-block">1. “三分法</p><p class="ql-block">2.“7.5.1法”</p><p class="ql-block">3. “1 out 1 in法</p><p class="ql-block">4.“one touch法”</p><p class="ql-block">5.“自立,自由,自在法”</p> <p class="ql-block">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俯瞰”这个词,这是一种生活方式!整理之前把东西放在一个面上,知晓有多少内容,先做心理的分区,然后再行动。这个做法最近真是给我派上大用场了,书上的知识有用啦!</p> <p class="ql-block">最近处于暑期的我,生活远不如上班期间规律了,但是有些活动和学习是预约制的,即需要提前根据计划做好生活安排。面对相对密集的工作和学习安排,我起初的做法是定闹钟,每次提前几分钟提醒我。效果什么样呢?比如我在外面,即使是提前十几二十分钟的提醒经常是无济于事的,错过直播,后面就算有回放,也基本是不会再看的。原因嘛?我也不清楚!很大的可能还是不太感兴趣吧。</p> <p class="ql-block">一张夏季马拉松讲座计划表、一张每周家庭教育指导师课、一张每周一千字计划表、一张《深度学习》暑期共读共研安排表、一张资格证备考线上课……貌似很忙,其实比起上班还是轻松很多的。我想起了“俯瞰”这个词,购买了一个日历式记事本,将几张计划表进行统筹安排,提前标准在对应的日期页面,这样每天看到当天的计划就可以提前统筹一天的安排。偶尔因为工作需要影响了进度,按照72小时黄金补救法,补录在后面一至两天的日历安排中。效果还是不错的,可以试试!</p> <p class="ql-block">最近观看的电影《外太空的莫扎特》里面有句台词让我挺有感触:你没发现吗?你们地球人很少抬头看天的!抬头看天代表什么呢?代表着不局限,代表着寻出路,代表着向上的状态。“抬头”望向更高更远处,“俯瞰”瞅向更深更广处,二者缺一不可。不纠结于一个小点,跳出这个圈子看这个圈子,没有什么了不起,人啊,健康、快乐很重要!</p> <p class="ql-block">脱离心中的执念,人生轻盈前行!人的一生其实很短暂,如果想在有限的时间活得精彩,让自己内心简单、纯粹一些,不妨看看《断舍离》这本书,它可以令你生活趋向极简,来获得内心本真的快乐和自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