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邮票(这一套票大约2千元)

张兴旺

<p class="ql-block">编49-52 红旗渠</p><p class="ql-block">1972年邮电部发行的邮票</p><p class="ql-block">《编49-52 红旗渠》是1972年邮电部发行的邮票。</p> <p class="ql-block">邮票介绍</p><p class="ql-block">红旗渠是河南林县人民兴修的灌溉工程。以前这里一直是“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穷山区,从1960年起,林县人民用简陋的钢钎、铁锤、炸药,像蚂蚁搬山,“愚公”担山一样苦干10年,终于修成了举世闻名的“渠网纵横,清水畅流”的引水工程。</p><p class="ql-block">红旗渠从山西省平顺县侯壁开始,沿漳河南岸,盘山开渠,穿岭跨谷,开凿长达70公里的总干渠,渠高4.3米,宽8.0米,引漳河水25立方米/秒入林县,再加上干渠、支渠等配套工程,长达1525公里。共劈开山头1250座;凿通隧洞221个,总长为54公里;架设渡槽150座,总长为6.5公里;沿渠还修建了中小型水库394座、提灌站250多处、水电站52座。总投资1.25亿元人民币,投工25611万个,挖砌土石方2225万立方米;用这些土石料,可以垒一条高3米、宽2米的城墙,从广州可延伸到哈尔滨;1969年7月基本建成,使全县形成了引、蓄、提相结合的水利网,灌溉面积达60万亩,解决了人畜吃水的困难,提供了农田用电,也锻炼出一支出色的建筑施工队伍,推动了地方工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使林县发展成为“中原第一富县。”</p><p class="ql-block">为了广泛宣传河南林县人民改造自然,兴修水利的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精神,交通部邮政总局发行了这套邮票。由于水渠的自然景观难以用宣传画形式表现出来,设计者巧妙地运用山水画技法进行创作,设计出了这套红旗渠山水风光邮票。这在“文革”期间,是难能可贵的。</p> <p class="ql-block">邮票景点</p><p class="ql-block">【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列子·汤问篇》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是说愚公不怕苦累,不怕讥笑,以顽强的毅力,终于挖掉了挡在门口的两座大山的故事。毛泽东于1945年6月11日在中共七大的闭幕词中引用了这个故事,用以激励全党,要向愚公那样毫不动摇,团结战斗革命到底,搬掉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夺取最后的胜利。邮票画面描绘了林县人民正向愚公那样,逢山凿洞,遇水架桥的劳动场面。</p><p class="ql-block">【青年洞】位于漳河南岸的悬崖上,是引漳河水入林县所穿过的第一洞,长616米,高5米,宽6.2米。是林县青年突击队用一年零五个月的时间打通的。邮票画面描绘了该洞的雄姿。</p><p class="ql-block">【桃源桥】为红旗渠跨越桃源沟的著名工程,是一座7孔跨径8米的石拱桥,桥长10米,高24米,宽6米。洪水桥下流,渠水桥中过,桥面行人、驶车,一举三用,设计巧妙,是一座成功的综合利用桥。邮票画面描绘了大桥耸立,人流和水流不断的场面。</p><p class="ql-block">【人间天河】天河又名“银河”、“银汉”,即当晴朗无月的夜晚,在天空中看到的那条云状的光带,它实际上是由很多恒星组成的。邮票画面描绘了红旗渠宛如天上的银河,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盘绕伸展。</p><p class="ql-block">红旗渠是太行山东麓河南省林县(现林州市)的灌溉工程。1960年动工兴建,1969年7月8日新华社报道,红旗渠工程全部建成。红旗渠从山西省平顺县侯壁断下开始引水,沿漳河南岸绕悬崖,越峡谷,逢山开洞,遇沟架桥,开凿长达70公里的总干渠,渠高4.3米,宽8米,引水量18.3立方米/秒。从分水岭向下,分凿三条干渠。一干渠沿太行山东麓向南与英雄渠汇合,全长41.5公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