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一群人,七一建党八一建军。</p><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百年沧桑,百年艰辛,百年奋斗!人民军队从南昌起义打响第一枪开始,在党的领导下经历了95年风雨兼程,95年艰苦征战求索,取得了今日的巨变与辉煌!</p><p class="ql-block">八·一这个特殊的日子~在属于军人的节日里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最可爱的人,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安宁!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因此我们要讲述最感人的红军故事,铭记历史。</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对大革命运动的残酷镇压,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更加激发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斗志,认清了掌握革命的“枪杆子”开展革命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的重要性。党在全国各地组建了红军队伍,建立革命根据地。特别是中央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下,取得迅猛的发展。1929年初朱德、毛泽东率领井冈山红军开辟创建了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古田会议”等重大革命事件都产生在这块土地上,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建设,闽西和赣南成为中央苏区两块主要的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随着党领导的农村根据地和队伍的巩固、扩大,因此也成为反动政权的“心头之患”。苏区遭到了多次的反革命“围剿”,反围剿武装斗争异常激烈,战争规模日益扩大,战斗产生大批伤员。中央红军深感卫生干部缺乏。中央苏区缺医少药的情况日显突出。</p> <p class="ql-block">根据中央指示1931年1月至5月间,从全国征召的军医人才分两批派到中央苏区。第一批有贺诚等同志,暂留在闽粤赣边区大洋坝医院工作。</p> <p class="ql-block">父亲与彭真(龙柏)等同志被选中成为第二批被派往中央苏区根据地从事医务工作的人员。</p><p class="ql-block">父亲进入中央苏区后:1931.5任闽西军区军医处长,1931.9任军委总军医处代处长,1931.11任军委总卫生部医政局局长,1934.10兼任红军卫生学校校长。</p> <p class="ql-block">本文讲述的就是这段时间父亲和他的战友们救治红军伤病员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挖出伍修权左腮部的子弹】</p><p class="ql-block">1931年8月12日我红军袭击驻上杭芦丰的国民党军队战斗,时任闽粤赣军区(即后来的闽西军区、福建军区的前身)军医处长的父亲他不顾个人生命安危,亲赴战场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抢救伤病员。</p><p class="ql-block">他夜以继日地忙碌在前沿包扎所,组织伤员的抢救工作。在这次战役中,随机枪连战斗的伍修权左腮负伤,父亲亲自给伍修权处理好伤口并进行包扎后将伍转送才溪后方医院治疗,后转长汀福音医院治疗。</p><p class="ql-block">记得小时候我家和伍修权家同住在北京东城区报房胡同外交部的一个宿舍大院里,有一次父亲看到我和伍绵绵(现名伍星,伍修权之女,我的育英学校校友)在一起玩耍,对绵绵说:“你爸爸脸上受伤的子弹当年是我给他挖出来的”。</p><p class="ql-block">在回忆伍修权的文章中记录了这段历史:“战斗从拂晓一直打到太阳西斜,经过一天鏖战的伍修权已经由教官变成了红军战士、指挥员,正当伍修权又一次扭头发出射击口令时,脸的左侧受到重重一击,被猛地撞倒在地上。他只觉得脑子里嗡地一声,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原来是白军的一发子弹击中了他的左腮,几分钟后醒来,一摸发麻的左腮,看到的是满手鲜血。伍修权遗憾的是首次参战就负了重伤,庆幸的是自己还活着,还能继续战斗。正在指挥作战的肖劲光得知伍修权负伤,命令战士把他架下火线。卫生队长(注:父亲时任闽粤赣军区军医处长)陈志方一见,忙让人为伍修权清洗伤口,在他左边脸上包上纱布和绷带。处理好伤口后,他不同意伍修权再回战场,把他和别的伤员一起转送到野战医院。”</p><p class="ql-block">图为伍修权。</p> <p class="ql-block">【为战友唐义贞接生】</p><p class="ql-block">在苏区唐义贞与父亲同在闽西军区、红军总卫生部工作,他们是生死与共的战友和同志,为红军卫生事业的创建与不断健全,他们发挥自身的才智、忘我地工作。</p><p class="ql-block">1935年1月27日在随部队转移突围中唐义贞被捕,为了保守党和红军的机密她吞下了文件,于次日被反动派破腹剜心枪杀,壮烈牺牲,年仅25岁。</p><p class="ql-block">唐义贞这个坚贞不屈的女红军、女共产党员、父亲的好战友的名字、她的光辉形象,永远定格在父亲的脑海里。父亲生前每每见到陆定一(父亲的无锡老乡,唐义贞的丈夫)都会想起唐义贞烈士,他多次对我们说:“义贞是真正的布尔什维克,是名符其实的共产党员。”</p><p class="ql-block">父亲还很自豪地告诉我们:“1931年12月30日这天在江西瑞金附近的叶坪(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军医处驻地)你们没见过面的唐义贞阿姨临产,是我亲自为她接生,她生下一个小囡,这个女孩是陆定一、唐义贞这对革命伉俪的爱情结晶,孩子平安降生后,因为出生在叶坪便取名“叶坪”。</p><p class="ql-block">图为唐义贞烈士遗像。</p> <p class="ql-block">原国务院副总理兼宣传部长陆定一于1987年写给女儿叶坪的一封信中真实地记录了这段历史:“给叶坪——你是我的女儿,名叶坪。你的妈妈是唐义贞烈士。你的生日是1931年12月30日。出生的地点是瑞金叶坪。为你接生的是陈志方同志,无锡人,学医的,现在他还在北京;他曾做过几任大使……陆定一 81岁1987年11月30日南昌。</p> <p class="ql-block">2022年7月4日我们<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专程前往赣州,</span>在叶坪的儿子陪同带领下我们看望了91年前父亲亲手接生迎接到这个世界的叶坪大姐。</p> <p class="ql-block">【转送王稼祥到后方医院】</p><p class="ql-block">1933年4月,中央红军取得第四次反围剿的重大胜利后,为了庆祝胜利,进一步鼓舞部队的战斗士气,总政治部在江西乐安召开全军青年工作会议。朱德总司令、周恩来政委和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都参加了会议。正当周政委讲话时,突然飞来6架敌机,对会场所在地的祠堂滥施轰炸,王稼祥主任不幸负了重伤,弹片打穿了他的肠子,耳膜也震破了。王稼祥负伤后,周恩来、萧向荣等立即请军委总卫生部贺诚部长前来救护。发现他腹部有多块炸弹碎片。王稼祥忍着剧痛,医务人员用磁铁吸出弹片,而一些留在肌肤深处的碎片无法取出。贺诚部长建议送瑞金后方医院治疗。在周恩来亲自安排下,贺诚部长指派父亲亲自陪送王稼祥去瑞金,途中由总政治部通讯班班长丁盛带领一个班护送,经黄陂、小布、宁都,一路大约走了有半个月,到达瑞金。</p><p class="ql-block">图为王稼祥。</p> <p class="ql-block">江西乐安县谷岗村王稼祥负伤处。</p> <p class="ql-block">丁盛回忆这段历史时说:“当时的领导人只有一个勤务员,没有警卫员,也没有警卫排。总政治部有个通讯排,既送信又当警卫,王稼祥负伤后,要从前方送到后方。我带了一个通讯班,还有个医生叫陈志方,这个人很有才气,建国后当过广州市副市长,后来又当了驻外大使;一个马兵,带一匹骡子;一个管理兵,就这几个人回到了瑞金。住的村子叫白城子,在原来大地主家很大的一幢房子。”注:引自丁盛遗稿</p><p class="ql-block">图为丁盛。</p> <p class="ql-block">送到瑞金后方医院后,彭真(彭龙柏)是主治大夫,王斌是会诊大夫。王斌回忆说:“伤势不轻,弹片从右下腹打进去,把升结肠打通了,弹片嵌在右结肠骨窝上,升结肠穿孔感染,发生弥漫性腹膜炎,按常规必须在负伤后6小时内手术,缝合升结肠上的穿孔…当时没有X光机,弄不清残留弹片的位置,主治医生因情况不明,不同意手术,采取保守治疗,这是很冒险的!我们给上海地下党发了电报,由他们搞了一台X光机。我们派一个营到封锁线接回,运到苏区。照了X光后,弄清了弹片在右结肠骨窝上。当时王稼祥同志已发生右下腹局限性腹膜炎,右结肠骨脊内侧有脓肿。由于负伤初时只切开引流,没有把弹片刮出来,腐骨未清除,一直流脓,只好每天换绷带。”注:引自王斌:《回忆王稼祥》P62</p><p class="ql-block">由于战争环境和医疗条件的困难,王稼祥同志的伤未能根本治愈,带来终身痛苦的后遗症。</p> <p class="ql-block">长征途中父亲和他的战友们还为张宗逊、钟赤兵、李寿轩、姚喆、贺子珍等数十名受伤的军队领导干部做了外科手术,挽救了许多战友的生命。</p><p class="ql-block">图为张宗逊、李寿轩、贺子珍、姚喆。</p> <p class="ql-block">【给钟赤兵三次锯腿】</p><p class="ql-block">由于敌情变化,毛主席指挥红军掉头东进,于1935年2月18日二渡赤水,重至贵州,24日再占桐梓,红三军团长彭德怀和政委杨尚昆奉命率部攻占娄山关。</p><p class="ql-block">娄山关位于遵义、桐梓两县交界处,雄踞大娄山山脉的最高峰,是川、黔交通要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黔军王家烈三个团扼守娄山关阻止红军南下。2月25日下午红三军团红13团在团长彭雪枫指挥下向娄山关疾进,于红花园与黔军遭遇,敌且战且退,回到娄山关关口,抢占了制高点点灯山,妄图凭险顽抗,红军采取正面强攻和迂回包抄,攻占了点灯山和大尖山,经激烈战斗占领了关口。26日退往关南的敌人向关口反扑,在红军正面出击,左右包抄,前后夹击下,敌全线崩溃,仓惶南逃。这一战歼灭和击溃国民党黔军3个团(有书记录为4个团),是红军长征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充分显示出遵义会议改换中央军事领导之后,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下发挥的巨大威力。</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同志在娄山关战场上留下了千古绝唱《忆秦娥.娄山关》:</p><p class="ql-block">西风烈,</p><p class="ql-block">长空雁叫霜晨月。</p><p class="ql-block">霜晨月,</p><p class="ql-block">马蹄声碎,喇叭声咽。</p><p class="ql-block">雄关漫道真如铁,</p><p class="ql-block">而今迈步从头越。</p><p class="ql-block">从头越,</p><p class="ql-block">苍山如海,残阳如血。</p> <p class="ql-block">娄山关大捷同样是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换来的,在这次战斗中红三军团师政委钟赤兵右腿负伤。在前线做了简单的处理后钟赤兵被后送。</p><p class="ql-block">部队第二次进入遵义之后,为救治娄山关战斗负伤的重伤员,忙碌在卫生部休养连的父亲和他的战友们展开了手术室工作,做扩创、取弹片、骨折固定和截肢等手术。</p><p class="ql-block">钟赤兵的右腿在娄山关战斗中被9颗子弹打穿,撕掉了一大块肉,由于受伤后他仍继续战斗,以致被子弹击中的骨头在战斗中扭碎了,在前线只做了简单处理,又没有及时包扎,当送到野战医院时已发生严重感染,经过仔细检查后,为保全他的性命,只好痛下决心立即给他做截肢手术,开始还想给他多保留肢体,因此只是作低位截肢。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及其简陋,没有医疗器械,也没有麻药,于是就用绷带把钟赤兵绑在门板上,手术工具是一把老百姓砍柴用的刀和一条断成半截的木匠锯。手术开始了,用木匠锯截肢,木匠锯上下拉动发出刺耳的响声,钟赤兵忍着如万箭穿心般的疼痛躺在“手术台上”紧闭双眼,豆大的汗珠从他脸上、身上直往下淌,但他一声不吭,在场的医生、护士都被他的坚强意志所感动;父亲看着他关切地对他说:“如果疼痛难忍,你就喊吧,这样可能会好些。”钟赤兵摇摇头,没有说话。手术中钟赤兵几次昏迷过去,又几次苏醒过来,手术做了三个半小时,当钟赤兵再次苏醒过来时,他的右腿膝盖以下只剩下小半截了。就这样21岁的钟赤兵成了半截腿的人。然而手术后钟赤兵并没有摆脱痛苦。贵州天气潮湿,加上医疗条件很差,手术时没有消毒药品,没几天钟赤兵的伤口就感染了。为了把钟赤兵从死神那里拉回来,父亲和参加救治的医生们决定给他进行第二次截肢,把右膝盖以下的部分截去。不料伤口继续感染,伤情继续恶化,父亲和他的战友们不得不硬着心肠将钟赤兵的整条右腿从股骨根部截去。半个月内三次截肢,对于一个人来说,要忍受多么大的痛苦!可是钟赤兵忍了,而且竟然奇迹般地活过来了。面对伤残,他不但无怨无悔,还常常对身边的战友说:“是党和战友们救了我的命,我只有拼命为党、为人民、为革命多做工作,才感到问心无愧!”正是因为截肢,钟赤兵牢牢记住了陈志方这个名字。解放后每每他对他的子女讲述他截肢的经过时总是说:“手术中我昏死过多次,但每次当我睁开眼睛出现在我眼前的都是陈志方……”</p><p class="ql-block">图: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p><p class="ql-block">图:娄山关小尖山红军战斗遗址</p><p class="ql-block">图:1935年娄山关战役战场(今日娄山关)</p><p class="ql-block">图:娄山关战斗失去一腿的开国中将独腿将军钟赤兵</p><p class="ql-block">图:1935年娄山关战斗后钟赤兵在遵义老城天主教堂锯腿。</p> <p class="ql-block">【为女干部接生)</p><p class="ql-block">长征途中父亲和他的红医战友们为4名女干部接生小孩。</p><p class="ql-block">部队行军走到贵州苗族地区一个山村宿营,贺子珍同志临产。老乡的旧风俗,不让外人把孩子生到他家,叫到牛棚去生,干部休养连干部向这家老乡做了许多工作,答应给他家披红挂彩,还给他家钱,这才同意在他家分娩。生下孩子,董老还给老乡家写了信,拜托抚养。然后部队就行军走了。</p><p class="ql-block">邓发同志的爱人也是在贵州行军路上临产。那天上午八点多钟,当时敌人正从休养连后面追上来,已经听到了枪声,天上还有敌人的飞机盘旋,情况很是紧急。休养连干部派人去向五军团的董振堂军团长报告,董叮嘱休养连干部别着急,做好接生准备,他们会顶住敌人。等了三个多钟头,小孩刚生下后赶紧收拾好就走。打掩护的五军团部队一直顶到下午才撤下来。有官兵埋怨为了一个女人生孩子而打阻击不值得,董振堂说:“我们今天革命打仗,不就是为了孩子们的明天吗?”</p> <p class="ql-block">【为掩护战友贺子珍身负重伤】父亲告诉我们红军在行军中经常遭到敌军空袭。有些老弱有病的同志、重伤员、女同志,不容易很快疏散隐蔽。1935年4月,部队走到贵州紫云县五里牌一带大山下,天已黄昏,部队就地休息,准备宿营,打前站的战友正看房子,大家刚卸下伪装,担架放在路边。突然来了两架敌机向我部队轰炸扫射,俞翰西同志牺牲了。</p><p class="ql-block">贺子珍是“井冈山第一位女红军”、“双枪女将”、“神枪手”以及后来被称为“延安第一美女”等诸多美誉于一身的传奇女子。父亲生前每每谈到贺子珍一定是两手比做双枪状,满脸钦佩:“打双枪!打双枪!!了不起厉害啊!!!”父亲告诉我们:“1935年4月23日,在兴义境内行军时,休养连又遇到敌机空袭,贺子珍奋不顾身的扑上前掩护担架上的钟赤兵,结果身中十余处弹片,军衣为鲜血浸透。贺子珍受伤后,每天当部队到达宿营地,丈夫毛泽东就会来看望她。”</p><p class="ql-block">图为贺子珍。</p> <p class="ql-block">经过三过雪山草地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磨难,父亲和他的战友们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延安。</p> <p class="ql-block">本文讲述的只是父亲亲身经历的红军医务官兵救治伤员的几则故事。目的是通过讲述红军老兵的长征故事,振奋我们后人的精神。因为红军长征精神一旦唤起其魅力是无穷无尽的。在红军时期极其险恶和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这种精神让红军官兵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坚韧不拔,英勇顽强,无坚不摧!在当今保卫祖国和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事业中,红军长征精神仍然是鼓舞我们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为永葆红色江山不变色,讲述红军老兵故事,传承红色文化我们红军后代责无旁贷。长征精神是坚定无畏的丰碑,必须永远流传于世!</p> <p class="ql-block">值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之际,祝战友们节日快乐!幸福安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