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七五年二月,辽宁海城、营口发生里氏7.3级“地震”。由于预报及时,措施果断,转移及时,损失相对较小。成为人类防震、减灾的成功范例。</p><p class="ql-block"> 由于震中区经济发达,人员密集,还是造成了万余人员伤亡,大量财产损失。</p><p class="ql-block"> 海城、营口离我的老家并不太遥远,只有几小时车程。消息传来,人心惶惶。</p><p class="ql-block"> 从那时起,“地震”,“防震”,“逃生”成了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题。村里的广播喇叭也经常介绍有关“地震”的知识和“防震”措施。</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心渐渐平静下来了。山村恢复了宁静。人们象往常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p><p class="ql-block"> 夏末秋初,形势又紧张了。公村,大队号召家家户户搭建“防震棚”,晚上尽量不在房屋中过夜。</p><p class="ql-block"> 我家的防震棚搭建在前园中的白菜地里。</p><p class="ql-block"> 那个季节,白菜已经长得很高了,有些白菜已经接近长成,露出了白花花的菜心。</p><p class="ql-block"> 爸爸在水库工作特别忙,不能分心回家。家里的老少妇孺齐上阵,半下午时间搭起了“防震棚”。</p><p class="ql-block"> 棚子的底部用木桩、圆木、木板架在白菜上面;棚子的两端各用三根圆木搭成三角架,上端用铁丝捆扎、固定,下端埋入泥土中;再把一根稍细、笔直的木杆横架在两个三角架上,做成房梁。</p><p class="ql-block"> 把塑料布固定在棚架上,一个简易的“防震棚”就完工了。</p><p class="ql-block"> 晚饭前,当电工的国路舅舅帮忙把电线拉到了棚子里,在棚顶的木梁上吊了一个一百瓦的电灯泡。拉亮电灯,塑料棚里外通明。</p><p class="ql-block"> 吃过晚饭,奶奶、妈妈和姐姐们把被褥从屋里抱出来,铺在棚子里的木板上。一家人挤在“防震棚里”,那种患难与共的感觉很特别,很难忘。</p><p class="ql-block"> 爷爷没有和我们一起住“防震棚”,他说自己年龄大了,什么也不怕,坚持要留在屋里“看家”。</p><p class="ql-block"> 晚上天气很好。没刮风,也没下雨。睡得很香,一觉睡到天亮。</p><p class="ql-block"> 清晨,被小妹的尖叫声惊醒。头发,被角都被“露水”打湿了。</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