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娄山关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和桐梓县娄山关街道交界处,南距遵义市50公里,北拒巴蜀,南扼黔桂,为黔北咽喉。 娄山关又名太平关,是大娄山脉的主峰。娄山关上千峰万仞,重崖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川黔公路盘旋而过,人称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自古被称为黔北第一险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p> <p class="ql-block"> 娄山关在红军长征途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1935年1月,中央红军在此进行了两次战斗,第一次战役的胜利保卫了遵义革命中心区的安全,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二次战役歼灭了国民党前军四个主力团,彻底断绝了蒋介石企图在川滇黔边区全歼红军的梦想。毛主席在此创作了《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词描绘了红军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展现了红军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p> <p class="ql-block"> 从“娄山关”的行书石碑处入口,邻近石碑是一堵表现红军进发娄山关的浮雕墙和毛主席手书《忆秦娥.娄山关》的词碑。顺着满山青松翠柏的纪念林内的台阶,登上了娄山关战斗遗址处的大尖山山顶。山头上耸立着一座巍峨挺拔的雁呜塔,直指苍穹,这是一座高27余米的五层楼阁白塔,塔名源于毛主席的《忆秦娥.娄山关》词里“长空雁叫霜晨月”一句。阵地上的一个小山头上有一挺马克星机枪模具,这是机枪阵地,机枪阵地下方是壕堑。</p> 伫立在当年红军激战娄山关时的战壕前,面对浓雾弥漫笼罩着的群山四野,伴随着一直绵绵不断下着的小雨,我们遗憾的完全不能依据地形观览自古被称为黔北第一险隘的红军激战娄山关的战斗遗址。触景生怀,仿佛眼前再现出84年前那场激战娄山关的战斗场面,耳边回响着当年战场风云上穿透云霄的枪炮声和红军战士拼杀的呐喊声。 据史料记载:娄山关战斗是1935年2月时,红军第一方面军三军团二渡赤水后回师黔北,在娄山关与黔军第六团发生的一场战斗。歼灭黔军四个团,攻下娄山关,揭开遵义大捷的序幕,赢得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巨大胜利,展示了遵义会议的曙光。 为此,毛主席写出了《忆秦娥·娄山关》词,描述了当时红军铁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英勇鏖战的壮烈情景。诗词如下: <p class="ql-block">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毛主席这首诗词表现出面对青杠坡战役失利后,所面对的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p> 娄山关一战,是在四渡赤水后所打的一个大胜仗。是以歼灭敌黔军4个团毙敌600余人,随后又乘胜追击,击败敌军2个师为胜利,以红军伤亡100余人为代价所取得红军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 <p class="ql-block"> 本文作者:徐昌祥</p> <p class="ql-block"> 从雁鸣塔下的木栈道下山,紧邻公路旁是“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摩崖石刻和娄山关古碑。在摩崖石刻对面的公路旁是场面巨大的群组铜雕塑,突出毛主席指挥娄山关战役及红军将士与娄山关老百姓军民鱼水情关系的雕塑群等战斗遗址文物和纪念性建筑物。</p> 在公路下方是依山而建的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整个陈列馆居于地下层,陈列馆门口有一个大圆形水池。展馆要九时才开放,我们因要赶赴遵义,故而没有时间参观。在途经“诗词馆”前,拍摄了毛主席双手叉腰象巍峨高山耸立的立式雕塑,表现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一种气壮山河气魄。 <p class="ql-block"> 娄山关战役作为红军在军事上,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展示了遵义会议的曙光,永远被后人铭记。</p> <p class="ql-block"> 王勇利,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福建摄影家协会会员。在2020年度“美篇摄影优秀作品联展”中被评为百位优秀摄影师。学习摄影心得:希望通过我的镜头,让大家来一道分享我的快乐和对人生的感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