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教育,从看见孩子开始》</p><p class="ql-block"> 作者:朱永新 页码:512-513</p><p class="ql-block"> ◆让孩子看到完整的生命之树 </p><p class="ql-block"> 假如你们做父母的正在竭尽全力,让自己的孩子有做一个好人的愿望,让他懂得珍惜自己的尊严,假如你们希望孩子坚决服从父母的话语和意志,那就让他从小就看到一棵完整的生命之树——从最细小的根须,到正在干枯、死亡的枝叶。 ——苏霍姆林斯基 </p><p class="ql-block"> 孩子一般是不懂得死亡的真正意义的。但是,让孩子看到生命的诞生和生命火花的熄灭,对孩子的成长还是有重要意义的。曾经有一位年轻的父亲请教苏霍姆林斯基,要不要让自己五岁的孩子看看临终的奶奶。苏霍姆林斯基回答道:“不能把孩子从人的世界拉走,认识生活要从认识人开始。生命火花的熄灭——爷爷、奶奶的衰老和死亡也能教育孩子。”所以,生命教育的意义在于认识生命的短暂而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点评: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派来的天使,每一个孩子都是潜力无穷的矿藏,我们需做的不是改造者,而是点灯人,点亮孩子们的心灯照亮他们的前程。</span></p> <p class="ql-block">2022.07.31吴微微</p><p class="ql-block">《毛泽东选集(第四卷)》</p><p class="ql-block">摘录:(~1454完结)</p><p class="ql-block">1.辛亥革命为什么没有成功,没有解决吃饭问题呢?是因为辛亥革命只推翻一个清朝政府,而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p><p class="ql-block"> 北伐战争为什么没有成功,没有解决吃饭问题呢?是因为蒋介石背叛革命,投降帝国主义,成了压迫和剥削中国人的反革命首领。</p><p class="ql-block">2.中国人口众多是一件极大的好事。再增加多少倍人口也完全有办法,这办法就是生产。</p><p class="ql-block">3.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p><p class="ql-block">4.革什么人的命呢?因为“清朝统治的衰落”,向弱点进攻是革清朝的命了。艾奇逊在这里说得不恰当。辛亥革命是革帝国主义的命。中国人所以要革清朝的命,是因为清朝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反对英国鸦片侵略的战争,反对英法联军侵略的战争,反对帝国主义走狗清朝的太平天国战争,反对法国侵略的战争,反对日本侵略的战争,反对八国联军侵略的战争,都失败了,于是再有反对帝国主义走狗清朝的辛亥革命,这就是到辛亥为止的近代中国史。</p><p class="ql-block">5.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我们是反对历史唯心论的历史唯物论者。</p><p class="ql-block">6.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伟大的胜利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这种中国人民的文化,就其精神方面来说,已经超过了整个资本主义的世界。比方美国的国务卿艾奇逊之流,他们对于现代中国和现代世界的认识水平就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普通战士的水平之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点评: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成功 ,但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span></p> <p class="ql-block">《一生的忠告》</p><p class="ql-block">作者:查尔斯菲尔德</p><p class="ql-block">多一个朋友,便少一个敌人 </p><p class="ql-block"> 我认为人们应当努力去争取别人的喜爱。以我长期积累的经验来看,真正能在这个世界上称强的人应该是那种拥有最多朋友和最少敌人的人。 </p><p class="ql-block"> 每个人都应尽力去争取别人的爱而尽可能多地结交朋友,尽可能少地为自己树敌。 </p><p class="ql-block"> 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敌人,也从没有一个人能够得到所有人的爱。但我这话并不是对获取他人的爱的行为的否定,相反,我认为人们应当努力去争取别人的喜爱。以我长期积累的经验来看,真正能在这个世界上称强的人应该是那种拥有最多朋友和最少敌人的人。这种人因为很少会遭人嫉妒与憎恨,所以他们能更早地摘取胜利的果实,一旦失手,身陷困境,他也会获取别人的同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点评:朋友是灯愈拨愈亮;朋友是河愈流愈深;朋友是花愈开愈美;朋友是酒愈陈愈香。愿我们广交天下友,人生道路就好走。</span></p> <p class="ql-block">《人性的弱点》</p><p class="ql-block">页码:154~158</p><p class="ql-block">2022.07.31</p><p class="ql-block"> 没有人喜欢被迫去买一样不需要的东西,或是被人派遣去做一件事情。</p><p class="ql-block"> 此人接受一种意见,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经意地将这意见移植到他的心理,引发他的兴趣,并且让他自己去思索。</p><p class="ql-block"> 你要影响别人,而使人同意你的意见,你就要使对方觉得这是他的主意。</p><p class="ql-block"> 永远按照对方的观点去想,从他人的立场去看事,这或许会成为影响你终生事业的一个关键因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点评:在人类的天性中,最深层的本性就是渴望别人重视,请然我们重视朋支,重视他人,让友谊围绕我们的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王僧孺勤奋读书</p><p class="ql-block"> 王僧孺是南朝时期的文学家。年幼时,因为家里十分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他只好在家自学。有一天,当地一个很有学问的老者见他勤奋好问,就问他:“你想不想学《孝经》啊?”王僧孺听候眼睛睁得大大的,说:“《孝经》是什么书啊?我怎么没有听说过。”那老者答:“天下的书多得像河里的鱼一样,你怎么每一本都听说过呢?《孝经》就是讲孝敬父母长辈的书。”王僧孺高兴的点点头,说:“我想学《孝经》,您现在就教我吧!”老者听候就答应了下来。 </p><p class="ql-block"> 从此,王僧孺不分黑夜和白天,开始苦读《孝经》。他十分聪明,《孝经》中的很多章节都能流利的背诵下来。有一天,王僧孺正在家里背诵《孝经》,那位老者刚好路过,就停下来问王僧孺:“你背的很熟练,可是你知道你背的是什么意思吗?”王僧孺被问的一头雾水,半天说不出话来。这时老者又说:“你能背诵并不是真正的学会,只有明白书中讲的意思,按照书上讲的意思去做,才证明你真的会了。”老者说完就离开了。</p><p class="ql-block"> 之后,王僧孺不仅更加努力的背诵《孝经》,同时也开始思考书中的意思,并在脑海中一遍遍回想,在生活中处处身体力行,用心孝敬父母。</p><p class="ql-block"> 王僧孺勤学苦读,十几岁时已能写文章著书,文辞华丽,情感奔放。他还擅长书法,写的一手好字,远近闻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点评:你能记住还不是真正的学会,只有你能按照书上面讲的去做,才证明你真的会了,《孝经》”里面说过好吃的东西一定要先给父母品尝,然后自己才能吃,也一定要做一个孝道的人。</span></p> <p class="ql-block">《父母的界限:给孩子真正需要的爱》</p><p class="ql-block">摘录:(~176)</p><p class="ql-block">“特殊”孩子不需要特殊保护</p><p class="ql-block"> 家长的过度保护似乎是给孩子罩了一个网。有了这张网,孩子的确能避免遭受一些困难和挫折,但这张网也“网”住了孩子成长的空间,让孩子无法施展手脚。另外,这张网也阻隔了孩子与外界的交往。幼儿园的小孩子一般不会有意去亲近谁、疏远谁,他们习惯于与自己的“同类”玩耍,如果发现谁是“异类”,他们就会疏远他、排斥他。受到同伴的冷落,这对孩子幼小的心灵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他会将责任都归咎于自己,觉得是自己做得不好,因此会产生强烈的自我保护心理和行为。</p><p class="ql-block"> 特殊孩子需要宽松的成长环境,过度保护只会让孩子更“特殊”。</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点评:有种教育叫释放孩子的天性。身为父母,每一个孩子都是我们手心里的宝,所以孩子身上所有的特点,我们都称为天性,导致我们总是把孩子捧上了天,并美其名曰:“释放孩子的天性”,觉得这样的爱很伟大,殊不知,我们在一步步把孩子推向悬崖。给孩子确立一种界限感,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碰,从小让孩子有规则感、意识感就是给孩子受益一生的礼物。</span></p> <p class="ql-block">尊重并感谢你的对手</p><p class="ql-block"> 作者:林雷</p><p class="ql-block"> 得知自己身上的缺点,发现自己的短处有两种重要途径,一是和比自己优秀的人交往,他们优秀的品质能使我们的缺点暴露出来,二是和对手过招,因为对手进攻的方向总是你最不足的地方,通过对手发现了自己的短处。所以,你除了真心的感谢朋友,也要怀着同样的心情感谢对手。生活中有的人没有辩证地哲学地去生活,没有用正确的健康的心态去正视对手,既然对手帮我们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和缺点,我们应该感谢对手,有的人不仅不感谢对手,甚至把对手演变成敌人,那样子是不高明、不明智的。</p><p class="ql-block"> 拿出生活的智慧,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必黑。 对手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你的朋友,只要你的心态健康,你会感觉得到对手其实就是帮助你更强大的人,可能在某种特殊环境下,他们变成了你真正的朋友。俄国文学巨近列夫、托尔斯泰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介于“敌人"和朋友之间,做人不要除了朋友就是敌人。莫把对手变敌人,尊重你的对,真心地感谢你的对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点评:世界上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介于“敌人”和朋友之间,做人不要除了朋友就是敌人。莫把对手变敌人,尊重你的对手,真心地感谢你的对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2072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