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故事

peter sun 570253

<p class="ql-block"><b>  我奶奶是位世纪老人,她出生在十九世纪末的清朝光绪年间,至今已跨越了三个多世纪。</b></p><p class="ql-block"><b> 那时候的中国大地,风起云涌,朝代更替。先是清廷新政,戊戌维新。二十世纪初,光绪皇帝卒死,宣统皇帝续位。接下来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皇帝,中华民国成立。然后又是军阀混战,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数十年后,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也是参战国,对日寇进行了八年抗战。奶奶的前半生就处于这硝烟滚滚,战火连绵,社会激剧动荡的年代。奶奶的后半生,仍生活在多事之秋。1949年共产党领导中国后,先是肃反镇反,三反五反,大跃进。接着是三年自然灾害,四清社教运动,十年文化大革命。</b></p><p class="ql-block"><b> 奶奶的一生,经历了巨大的历史变迁,承受了多次改朝换代的社会动荡,度过了腥风血雨,荒时暴月的年代。她带着一家老少二十多口人,以不变应万变,以不惧对大乱,以愤懑对暴虐。她终生恪守家道,勤俭持家,于人为善,菩萨心肠。她笃信基督,心平气和,宽宏大量。她眼明如镜,心静如水,随遇而安。她活到了89高寿,于1982年10月26日溘然仙世。她没有病痛,没有遗憾,平平静静地走了,走去她向往的天堂。</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奶奶抱着她的第四代重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奶奶出生在宁波乡下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双亲淳厚质朴,勤勤恳恳的品质,在她的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她从小就爱劳动,经常下地和大人们一起干农活。为了长大了嫁个好人家,母亲还教她一手女红技艺。奶奶心灵手巧,出阁前就会绣花织衫,裁衣制鞋。她把破衣烂衫收集起来,撕成布片,粘叠起来,纳成鞋底。做成各式各样的单鞋,革鞋,棉鞋和高帮鞋,既价廉物美,又舒适耐穿。我在读中学之前,从来没在商店买过一双鞋,一年四季穿的都是奶奶做的布鞋。不但是我,我的兄弟姐妹也穿过她亲手缝制的鞋。这千针万针纳成的布底布鞋,也纳入了她对我们深深的爱。</b></p><p class="ql-block"><b> 奶奶没有兄弟,只有一个妹妹。姐妹俩先后都从宁波农村嫁到了大都市上海,嫁的都是工人阶级的优秀者——做铜匠的(现称技工师傅)。她们在上海互通有无,心心相连,深厚的姐妹情一直保持至终生。我们小时候经常陪奶奶到上海的十六铺码头,坐摆渡轮到浦东那边(那时的浦东,大部分地区都是郊区。)去看望她妹妹一家,她们在一起有唠不完的嗑,说不完的话。奶奶的妹夫,我们称姨公,能烧一手好菜。每次我们白天去,他都烹制满满一桌子的美味佳肴,还一定留我们吃完晚饭才让回来。去姨婆姨公家做客,成为我们小时候的一份奢侈享受。回来后的下次探访,又成为翘首的期待,占据着我们的部分心房。</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们姐弟六人及大嫂,大孙子,与父亲和奶奶的合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我祖父和我曾祖父都是铜匠,爷俩都在李鸿章洋务运动时创办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后称上海江南造船厂)从业。说起大名鼎鼎的江南造船厂,这可是中国工业界的重臣。中国的第一炉钢铁、第一艘铁甲兵轮、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第一艘潜艇、第一艘护卫舰、第一艘自行设计的远洋货轮、第一艘石油液化气船等都是出自该厂。现在,中国新一代003型航空母舰也正在江南造船厂建造中。我爷爷从1905年进入该厂,他从学徒做起,然后升技师,做领班。负责看图纸,放大样,验工艺,督工期。制造局管理层多为洋人,爷爷的洋泾浜英语,应付工作绰绰有余,颇得洋工头的赏识。船舰建造完工下水后,爷爷他们还随船一起出海试航呢。爷爷在解放前夕病故,幸免了日后残酷的政治运动。至少,他摆脱了也许会被扣上崇洋媚外的罪名。</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爷爷的遗照</p> <p class="ql-block">  <b>奶奶十五岁出嫁,来到上海。受得是封建礼教,孝字为大,父母大人包办婚姻。大红轿子抬进男家时,爷爷还不知奶奶长得啥样?心里十五个水桶七上八下,长得是美是丑,听天由命吧。封建社会的婚姻,婚前男女之间,连面都没见一次,更谈不上培养感情,思想交流了。几千年中国封建社会的婚姻陋习就这样一直延续下来了,你说荒唐不?</b></p><p class="ql-block"><b> 奶奶的婆婆凶煞刻薄,视媳妇为外人下人,无端施虐。稍有不顺心,便连骂带打,拳击脚踢。奶奶受尽了封建婆婆的压迫,眼泪只能往肚子里咽。每天,她天蒙蒙亮就起床,烧水做饭,涮洗打扫,忙个不停。还要把洗脸水端到婆婆的床前,伺候婆婆起床。吃饭要等到全家都吃完了,她才偎在灶头旁匆匆咽些饭。她的耳边常响起她好友对她说的话:阿凤呀,(我奶奶名瑞凤)你是廿年媳妇廿年婆,你再过廿年要做太婆。你熬过这头二十年,先苦后甜,你会幸福的。好友的话,果然印验了,奶奶十八岁有了儿子,四十岁有了孙子,六十岁有了重孙,四世同堂,人鼎兴旺,这是后话了。</b></p><p class="ql-block"><b> 直到奶奶连生了二个儿子,爷爷的钱也越挣越多,奶奶的腰板才硬起来,不用再惧怕她婆婆了。奶奶的二个儿子就是我父亲和我的伯父,他们身材各异,秉性也不同。老大身高体壮,能工善作,后来跟着我祖父学徒做铜匠,掌握了许多船舶的专业技术,成为解放初期接管国民党的美援船舰与货轮的骨干人才。大伯长期在长江航运局任职,是船舰上的轮机长,俗称“老轨”,是全船机电,动力设备等的总负责人。他长年跑船在外,直至光荣退休。老二(我父亲)是文绉书生,爱读书,喜功名。在上海沪江大学毕业后,历任国家邮政督办,海关监察,宁波浙东中学校长,宁波晨报总编辑等职。只是政治嗅觉麻木,后半生受尽折磨,先按下不表。</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大伯的轮机长制服照</p> <p class="ql-block"><b>  奶奶的一生有几次死里逃生的经历。那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是江南地区的门户要塞,屡遭日寇战机的狂轰烂炸和俯冲扫射。顿时,城中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楼房倒塌,桥梁被炸。奶奶只能领着全家老少,撇下家当,四处逃难。警报声,炸弹爆炸声,战机呼啸声,在耳边响成一团。最惊险的一次是,奶奶前脚刚跨出楼房,后面落地的炸弹就开了花,顷刻间,背后的楼房炸成了一片砖砾。家中无法随身带走的家私家具,全烧成了灰烬,化为乌有了。战争给平民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战争的创伤隐痛,在人们心中久久不散。奶奶后来为我们描述当时的情形时,仍心有余悸。</b></p><p class="ql-block"><b> 二个儿子长大工作后,奶奶松卸了负担。闲情逸致时,常与姨太阔妇们围成一桌,推牌九,打麻将。她性情诚笃,不会做牌作扣,常常输多赢少,被精明的玩伴们骗走了不少钱。后来,奶奶对赌博深恶痛绝,发誓不但她自己,连后辈们也不许沾一个‘赌’字。她把空闲时间转向看戏曲,听说书,唱宁波双簧。她常常被剧中的情节,深深地打动,磁磁地入迷,被剧情感动得一把眼泪一把涕。</b></p><p class="ql-block"><b> 奶奶也曾风光一时,享受过荣华富贵。即便当我爷爷病逝出殡时,上海工商界有数百人来参加治丧。送葬的时候,沿街的轿车排成了长龙,场面隆重,悲恸一时。但是解放后,她小儿子因曾任国民党军政职,被打成历史反革命,跌入了深渊。奶奶当时有二种选择。大儿子是航运界的高薪阶层,家庭条件优越,去大儿子处居住,是吃香的,喝辣的,舒舒服服,享受清福。而小儿子已打到社会最底层,家庭窘迫,孩子众多,困苦凄凉,家里时常揭不开锅。二个儿子的家庭,是天壤之别。在享福与受苦之间,奶奶选择了去吃苦,去扶持,去帮衬,去共度时艰。小儿子家的孩子们在那里苦受煎熬,她与心不忍,那也是她的血缘骨肉呀。在奶奶的身上,我再一次感悟到中国妇女不畏劳苦,甘当重担的善良本质。</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父亲怀抱大孙子</p> <p class="ql-block"><b>  奶奶搬进了小儿子家,不断地用自身存攒的金银细软来补贴家中。她和我们同吃一锅饭,同挤一间屋,一起支撑着这艰难窘迫的家庭。后来,奶奶值钱的首饰几乎都进了当铺店,换回的是被压低价值的救急钱。为了抚养我们,奶奶倾注了她的全部心血。她是我们家的大恩人,没有奶奶,就没有我们的今天。</b></p><p class="ql-block"><b> 最后,再说说我与奶奶的故事。我自幼丧母,八岁起跟随奶奶,相依为命。由于封建制度的束缚,奶奶从小就包缠小脚,俗称‘三寸金莲’。她的脚趾脚掌严重地折弯畸形。气血瘀堵,她的腿脚常常是冰凉冰凉的。包缠小脚是封建社会对妇女心身的恣意摧残。到了夜晚,我经常为奶奶洗脚去垢,变形弯曲的脚趾缝里藏的污垢,她自己看不到够不着。我经常为她修剪脚指甲,削去脚底的老茧。使奶奶虽然缠过小脚,走起路来也能轻松舒服些。每逢冬季,上海的屋里照样很冷。她那畸形小脚的血液循环,更是缓慢。夜晚我就早早上床,先把被窝焐热,才叫奶奶来就寝。我甚至把奶奶冰凉的小足,捂在我的怀里,用童年暖暖的体温,慢慢的融化老人的寒岁。</b></p><p class="ql-block"><b> 每晚睡觉前,奶奶为我准备了讲不完的故事。历史掌故,民间趣闻,怨男痴女,才子佳人,天方夜谭,滔滔不尽。我在奶奶讲的故事中启蒙,在奶奶讲的故事中受教育,得智慧。也在奶奶的故事里,渐渐地入睡。</b></p><p class="ql-block"><b> 奶奶慈爱善良,特别疼爱小辈。一有好的食品,自己总是舍不得吃,放着留给我们吃。我们也不忍心吃奶奶的食物,让来让去,放到最后,有点食品开始变质发霉,谁也没得吃了。</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1997年底,我和大姐二家人与我大伯的合照</p> <p class="ql-block"><b>  奶奶一生,是活到老学到老的一生。她没有进过学堂,不识字。文化大革命时,她已是七五高龄。她开始让我教她读‘老三篇’,她一字一字地识,一句一句地认,没多久,她竟能把‘老三篇’里好多文章顺畅地读诵出来,你惊讶不惊讶啊!</b></p><p class="ql-block"><b> 奶奶一心以我们为重,以我们为荣。她把我们六个兄弟姐妹一个个抚养长大,她自己却越来越衰老了。先是几次跌倒骨折,后是身体机能渐渐衰竭。她临死前已神志不清,只是含含糊糊的唤着我的名字。她终于卸下了世间的萦绊,平静安详地谢世,她的灵已升华到了永恒的天国。</b></p><p class="ql-block"><b> 奶奶心胸宽广,慈祥温和,她是善者,智者,朴素平凡者。她的一生,是大慈大悲的一生,是功德圆满的一生。在我们后代的心中,奶奶的一生,是大写的一生。奶奶——我们家族的凄美故事,已由她的后代承传下来,并将流传下去。留存与她的子孙,她的子子孙孙,一代接着一代。</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二稿于2022年7月30日</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时候,我和我弟弟(左者)的合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十年前,我家(奶奶的小儿子)三代的合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