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2年暑假(7月27日),乡土作文课题组五人一早迎着朝阳,怀着向往之情从韶关市区到了课题组成员涂更娣和江阳科老师的故乡——武江区江湾镇。这一天,我们将顶着顶着七月的流火在这里对乡土资源进行考察、体验、探究和教学研讨活动。</p> 体验篇 <p class="ql-block">做客家糍粑 </p><p class="ql-block"> 做艾糍需提前蒸好糯米,炒好艾绒,然后将蒸好的糯米倒入石臼,用木棰捣烂,再加入炒好的艾绒继续捣,直到艾绒和糯米充分融合在一起,呈现出晶莹剔透的绿,就可以做艾糍了。在制作的过程当中,要趁热,为了防止粘手,还要适当的加入花生碎。根据自己的口味,裹入馅,可咸可甜。我们今天就吃原汁原味的艾糍,不加糖也不放菜,清香糯软,口感极佳。</p> <p class="ql-block">酿客家豆腐</p><p class="ql-block"> 酿豆腐也是很讲究的,得从豆腐的侧面用筷子夹出一条缝来,再把搅好的肉馅塞进去,放柴火灶上煎焖,豆香夹着肉香,真让人垂涎三尺,看着这么大块的酿豆腐,不觉感叹客家人的大方好客。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艾糍和豆腐,别具风味。</p> <p class="ql-block">观莳田插稻</p><p class="ql-block">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正是此时老乡们活动的真实写照,浓浓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收获花生</p><p class="ql-block"> 地还有些湿,拔出来的花生带着泥,俨然是一个“土包子”,用力一抖,“土包子”一下子就瓦解了,露出一颗颗土黄色的花生。接下来就要借助一种特制的装置——打花生机,来使花生快速脱落。只要高高举起花生苗,对着打花生机一阵狂敲,果实抵不住冲击,则应声而下,落入箩筐中。这就是农民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尝地道美食</p><p class="ql-block"> 民以食为天,美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客家美食如同客家话一样古老,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湾客家菜在其风味上,突出用料新鲜,用炖、煎、酿等方式使食材达到原汁原味,更加香浓入味,其实这也是中原居民传统的生活习俗特色。</p><p class="ql-block"> 在客家菜中有“无酿不成席”的说法,“酿”,饱含了客家人的思乡之情。酿菜带给客家人带来的感觉永远不变,这道菜带给客家人的感觉,不仅是妈妈的味道,也是在外漂泊的游子思乡的味道。家的味道从来都不需要很多昂贵的食材或者如何高超的手艺去体现,只是这份美味融合了家人的温暖。我们作为客人来到涂姐姐家,肯定是少不了酿菜的,有酿茄子,酿豆腐。</p><p class="ql-block"> 乡村的美食比城市里美味多了,虽然卖相简单,胜在所有食材都非常新鲜,像香酥炸本地河鱼、炒鲜笋、炒时蔬、炒鸡块、炖鸡汤等,都是现(宰)摘现做的,调料简单,最大程度地保留了食物的原味,非常可口。</p> 考察篇 <p class="ql-block">寺前村美景</p><p class="ql-block"> 江湾是武江区最远的乡镇,从武江城区到江湾通常需要近1小时的车程,把龙归、江湾两镇串联起来的唯一通途就是省道520线。“520”是“我爱你”的谐音,在这条浪漫的省道旁,有着一个以“爱情”为主题的村庄——寺前村。该村的第一个打卡点,是相遇相知的开始,只见路旁的风雨亭旁立着“S520,遇见我和你”的字样,地面绘着带有翅膀的爱心图样。移步上台阶,断桥旁修起了一条崭新的铁索步道桥,取名为“同舟桥”,与对面的“彩虹桥”遥相呼应。“同舟桥寓意爱侣们能够同舟共济,甘苦与共,携手走过爱情的长河。”伴随南水河的淙淙流水声,走在同舟桥上,能感受到桥面因步伐带起的轻微律动。进入村庄,可以看到旧时的炮楼和祠堂还保存完好,祠堂里我们见到了磨豆腐的石磨,江老师模拟了磨豆腐的场景,弥补了我们没有看到磨豆浆的遗憾。再往村里走,蜿蜒穿梭在村中的小桥流水,公厕、篮球场、小公园、健身器材、村文化室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据介绍,村子后山有个天然瀑布,从前是密林荒草交织,山路难行。在保留原生态的基础上,区镇组团合力开出一条行山步道,周围铺上绿植,党员干部们接力徒手搬运石块,在瀑布边上砌出了错落有致的石阶,打造成了如今的石寨角瀑布。 </p><p class="ql-block"> 江湾镇里参与“打擂比武”的干部叶多胜还为寺前村赋诗一首:昔年初识风雨楼,两心相知情意柔。同舟桥上苦与共,遥看云间七彩虹。苦楝树笑万千苦,同心锁尽百般愁。石寨角下同携手,深情不负共白头!在感受完寺前村的诗意与浪漫后,不妨再往江湾镇里进发,感受另一种纯粹。</p> <p class="ql-block">湖洋村荷花</p><p class="ql-block"> 蓝天为屏,青山为障,溪水盈盈流过村庄,湖洋民居倚河而立,前门开有池塘,后门临靠花海,一棵400多年的大榕树,庇护了一代又一代的湖洋村民。2020年,借助武江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擂比武提升建设契机,湖洋村积极推广荷花生态旅游,将村口40余亩蔬菜地打造成一片荷塘(梦里荷乡),并聘请贫困户种植荷花提高收入。今天的我们,看到这怒放的荷花,顾不得头顶的骄阳肆虐,也要流连在这美丽的荷花池里。</p> <p class="ql-block">原生态民宿</p><p class="ql-block"> 江湾镇湖洋村蔬菜队“村上人家”民宿,通过本地取材,打造民族餐饮文化差异,发展民宿文化“土”的特色,注重原生态。我们可以看到店里的所有餐桌、椅子、楼梯、扶手以及房间里的床和摆设都是尽最大可能地使用了原木,保留了木材原有的造型和天然的香气。心思细腻的民宿老板准备了标准间、儿童房、闺蜜房等不同的房型,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坐在房间,拉开窗帘,映入眼帘的就是江湾的美景,而且房间的挂画也是江湾各处的美景。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p> <p class="ql-block">江屋村天冬</p><p class="ql-block"> 江屋村是以特色农作物‘天冬’为主题而打造的新农村。这里有天冬种植基地,由政府统一分配种子,并提供技术指导,同时建立与农产品配送基地,形成有特色的地方产业,并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加快以中草药种植示范推广,带动周边农户参与到天冬产业中去,带动当地产业升级及广大农户脱贫致富。</p> <p class="ql-block"> 这一系列的变化都源于近年来武江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造性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擂比武”行动,一批批的乡村在组团、干群的合力攻坚下,实现了美丽蝶变。 </p> 教研篇 <p class="ql-block">观摩学习</p><p class="ql-block"> 集体备课,观看学习2022年5月20日的第十四届名师优课——统编语文初中写作专题研讨会,结合我们的公开课,特别观摩了刘勇老师的《还我一双慧眼》和向浩老师的《布局谋篇》二节名师课例。</p> <p class="ql-block">教学讨论</p><p class="ql-block"> 共同讨论下学期课题组的公开课设计,着重讨论如何在课堂上落实课题的研究点(研究内容之一)。</p><p class="ql-block">研讨流程:</p><p class="ql-block"> 1.由下学期要上公开课的老师介绍自己的教学思路和困惑。</p><p class="ql-block"> 2.课题组成员各抒己见,对教学思路提出意见和建议。</p><p class="ql-block"> 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作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教学性,明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一堂课要让学生能真正动起来,要考虑学生的学情,要把握“三个抓手”(情境、学材、问题串)。我们的课题是乡土资源的作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课题的研究点也是本次讨论的重点。经过探讨后,初步确定下学期公开课采用“写作—评议—指导—写作—评议”五步作文法重点解决怎样寻找作文素材的问题,这也是我的课题研究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下山。星空下,暮色苍茫,回程路上行驶在僻静的乡道上,任南风拂面,诗意且美好!最好的生活方式,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奔跑在理想的路上,回头有一路的故事,低头有坚定的脚步,抬头有清晰的远方。</p><p class="ql-block"> 感谢涂老师,也感谢同行的小伙伴,让我们带着研究的初心继续努力,不断总结,逐步提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