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琴 名 家 王 栋 背 后 的 女 人

凤落梧桐

(非遗古琴名家王栋) <br><br>王栋,古琴大师——古琴制作、演奏、著述的集大成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州派古琴制作技艺传承人,正合古琴研究所所长。抛开他的人品、学识、琴艺、漆艺、知名度不说,单用时下的功利眼光看,他的古琴档次最高的已售到20多万元一台,且一琴难求。<br><br>我虽然只是王栋初中时的语文老师,但他一直认为我的人品及教学对他的人生影响十分深远,因此他多次邀请我到他的古琴工作室参观指导。 (中国第一部古琴制作专著作者王栋) 2016年8月7日下午,我和王栋的同班同学邢磊阴志琦夫妇及他们的儿子辰辰一行四人,参观了坐落在黄河南岸大运河北岸的正合古琴研究所。<br><br>车到花园口,邢磊停车打电话给王栋过来引路。三五分钟后王栋开车至,隔着车窗,向我们招手致意。副驾驶位子上的白衣女子也向我们招手致意。<br><br>几分钟后汽车驶进一小区在一栋楼前停下。下车,寒暄,握手,拥抱。拍着王栋宽阔厚实的肩背,想着他十几年制琴的酸甜苦辣,感慨无语。王栋指着白衣女子介绍道:“李波。”我们彼此点头微笑。李波看上去三十五六岁,中等身材,长方脸,月牙眼,素面。着一件白色亚麻短袖,胸前佩一黄色玉珠玉坠。王栋没有介绍,所以不知道此女子是他的妻子还是助手。<br><br>王栋引领我们上楼,边走边介绍:正合研究所分两块儿。第一块主要是展琴,第二块主要是制琴。我们现在去的是古琴展厅。进得房间,发现是个楼中楼,上下面积在250平方米之间。李波一边打开各个房间的门和灯,一边介绍房间的布局。她邀我们先到客厅休息喝茶,我们执意先参观展厅。王栋就领我们到展厅观看墙上悬挂的各种款式的古琴、名人的题字、书画等艺术品。我孤陋寡闻,竟然不知道为王栋“畅古山房”题字的郑珉中是谁,也不知赠画的韩美林是谁。李波紧跟过来挽回了我的尴尬:“一时想不起来了?郑珉中是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韩美林是福娃的设计者。”李波就这样跟在我们身边做着简单的补充。我一边听王栋介绍古琴、漆器,一边留心观察着李波:大气、沉稳、随意。她的神情、举止、服饰,透着亦俗亦雅的气韵。“亦俗”,感觉她转身进厨房就能开火做饭;“亦雅”,看她谈论古琴、字画、漆器时的随意、温婉、雅致之性之态之趣,无不是氤氲期间多少年的真情流露。我想,这应该是王栋的妻子,应该是一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贤内助。<br><br>进得客厅,分主宾落座茶席前,我们边喝着上好的普洱茶,边听王栋继续为我们讲琴艺、漆艺、茶艺、书法、绘画、古代家具,讲《流水》、讲古谱,共同探讨玉器的分类,功能。李波坐在王栋身旁,时时起身为我们续茶,偶尔插话补充。比如我说:“我常喝普洱,但从未喝过今天这么好喝的普洱茶。茶汤浓,颜色鲜亮,入口软香醇厚。”李波说:“主要是让茶出汤快。”她并没有向我们炫耀茶具和普洱的品级。后来又扯到我的故乡在焦作博爱温沁一带,我母亲的祖辈或做绸缎生意或做粮食生意或烧瓷窑,王栋感叹那是一个出文物的地方,随口就说到了与之相关的晋商,竹林七贤,绞胎瓷,清化瓷,(博爱清化镇),太极,司马懿、朱载堉……。我对朱载堉懵懵懂懂,李波告诉我:朱载堉是朱元璋的九世孙,一直生活在沁阳。不仅精通音乐,而且是个天才。后来又扯到文物上,我说外婆家从前有很多红木家具,成篓的瓷器,还有些玉器、丝织品什么的,后来都不知去向了。李波逗笑着说:“你知道古丝,现在是论厘米卖的。”我乐了,小时候常常把这些东西缠到头上身上唱大戏玩啊。要留那么一点点,现在不发了吗?李波,你怎么什么都略知一二呢?<br><br>再看李波泡茶端茶的一招一式,还有她端坐时如观音般的安静,我遽然一惊:这女子是王栋的原配吗?<br><br>王栋的妻子我没有见过也不知道叫什么,但是两三年前,王栋给我讲过妻子陪伴他一路打拼的艰难经历:王栋河大毕业后做书商致富,后又因变故而致贫。决定弃商从艺——他的外祖父是近代斫琴师石振中老先生,王栋小时候跟着外祖父学过古琴。一天,王栋背回家四块木板对妻子说,要学制琴,妻子说:“你试试吧。”从此,王栋把自己关在地下室,开始了长达7年的斫琴生涯。那期间可谓是贫困交加,劳苦艰辛。全家4口人靠妻子一个月一千多块钱过日子。妻子上班,养育一双儿女,操持家务,还要安慰鼓励时常彷徨无助的王栋。多少人都说过:不要做艺术家的原配,操劳吃苦受贫的是她们,艺术家一旦成为艺术家,金钱、地位、美女纷至沓来。糟糠妻子滚下堂的事在媒体上不是屡屡曝光吗?现在的王栋走出了地下室,走出了河南,走出了国门,眼前的李波,是他的糟糠之妻吗?我再看那李波,她白皙秀丽的脸颊上没有困顿岁月留下的苦难哀愁的纹路,素净的装扮,没有贫贱之妻乍富后的浓妆艳抹珠光宝气,莫非,李波,她是王栋成名后的知音?新妻?<br><br>正合古琴研究所的古琴制作工作室,坐落在大运河北岸,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王栋说:这里原是李波娘家的祖屋,(我心中一咯噔),刚进行了加盖翻修,还没有来得及装修,很乱。王栋的徒弟礼貌的跟我们打过招呼后就跟着师娘忙碌去了。我们一行四人跟着王栋来到了古琴制作工作间,他告诉我们,一张古琴从选材到成琴历时3年历经300多道工序,其中大部分工序是在这个工作间完成的。我们虔诚地跟着听着,不敢拍照,生怕泄露了里边的工艺流程或者配料秘密。王栋笑着说:“没关系,我的《斫桐集》就是专门介绍古琴的制作和修复的。”我一边端详着生漆啊琴胚啊,一边听李波穿梭在各个房间的忙碌声。王栋是个多面手,他除了制琴、弹琴、教琴、研琴外,还擅长漆艺、金缮修复(将瓷器碎片由天然大漆黏合,表面再敷以金粉或者金箔,装饰性较强)。过道上木架上工作台上堆满了等待修复的贵重的陶器瓷器。我看到一口古朴厚重的大缸,李波告诉我们这是明代的,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修复比较困难,因为它的裂缝太细不易粘合,需……(不宜公开,哈哈__作者),说完又忙别的去了,什么鸟啊狗啊花啊大大小小的事她都要亲力亲为。我瞅空迈进堂屋,看到条几上供奉着四位老人的画像,王栋说这是李波的太祖父太祖母和祖父祖母。我懵了。<br><br>听过这样一个趣事,王栋丈母娘家的祖屋坐落在大运河北岸,有位风水先生曾指着这座院落说:“这家出贵胥。”如今看,这个贵胥不就是事业蒸蒸日上的王栋吗?那李波应该还是?我终于忍不住了,把王栋拉到角落悄悄问李波是不是原配,王栋一头雾水说:“老师,我就一个媳妇啊。”“就是那个用一千块钱养活了全家的媳妇吗?”“是啊。”“可她看起来只有三十多岁呀。”“老师,你看走眼了,李波俺俩一般大,都四十出头了!”我顿时轻松无比,欢乐无比,欣慰无比,踏实无比。<br><br>是我们在倾听王栋弹奏《流水》时?是我们在欣赏古照壁时?是我们在阴漆房抚摸漆手镯漆扳指时?李波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各种礼品并订好了饭店,推辞不下,只好前往。<br><br>  <br><br> (李波王栋与老师合影) 点菜,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我们都请李波点,一致要求家常些量小些,李波微微一笑,打开菜谱,一边念菜名一边征求意见,三五分钟搞定。菜片刻上齐,数量质量恰到好处,色香味型齐全,荤素搭配合理,不客气,开吃。现在想想,王栋常常高朋满座,宴请别人或被人宴请是家常便饭了。点菜,对李波自然也是小菜一碟了。她也懂得“看人下菜”的道理,她为我们点的那桌菜,诠释了她对丈夫心意的理解——丈夫对老师对老同学的深情厚谊都包含在里边了。<br><br>饭毕,告别。一送,再送。我按着李波的双肩真诚地说:“人们常说每一个成功男士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你就是王栋背后那个伟大的女人。你是一个好媳妇。”我又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我会相面,你的下巴方圆饱满,是福相,还是典型的旺夫相。”李波哈哈大笑:“我不用去做美容砍下巴了。”“那当然,现在有些女孩真傻,明明长了个好下巴,非要去砍一刀,结果把自己的福运给砍了。”哈哈,时间太晚了,再见。我们的汽车开走多远,王栋夫妻还在原地向我们挥手。 (左起阴志琦邢磊夫妇王栋李波夫妇) <b><font color="#ed2308">回到家,接通了李波的微信。我把李波进两年的微信内容反复阅读揣摩,再把王栋近几年的微信内容反复阅读揣摩,我明白了王栋夫妻能够琴瑟相调、举案齐眉的原因:在王栋方面,他不忘初心。他是研究古琴的,古代传统文化浸润了他的血脉,他懂得“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是用一生去完成的。他懂得琴品即人品,一个琴人,若忽视了自己的患难之妻,结发之妻,还能制出千年不绝响的古琴吗?还能弹奏出古琴名曲的雅音、大音、正音吗?在李波方面,她是一个独立的能干的女性,她的智慧和远见不在王栋之下,她不是王栋的附庸。她有自己的工作,自己的追求,自己的情趣爱好,自己的一双儿女,自己的丈夫——注意是丈夫,不是名扬四海的古琴家。当然,同时,她也懂得,丈夫的社会地位、学术地位、经济地位越来越高,作为妻子,只有努力学习,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领域,才能与时俱进、与之俱进。<br><br>这就是王栋背后的女人,她用智慧成就了王栋,也成就了自己。<br><br>我们相信,王栋能走多远,李波就能走多远;李波能引领多远,王栋就能紧跟多远。(这个句子经典,哈哈)</font></b> (王栋为我们弹奏古琴) (王栋醉心工作的背后是李波全力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