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一日

山林

<div><br></div>2022年7月27日,跟随陕菜探秘第158站,走进咸阳旬邑。<br>今天的天气格外给力,一扫往日的酷热,在清凉的空气中,我们从大唐博相府集合出发循着旬邑唐家大院→中餐旬邑十三花→旬邑马栏→旬邑鹿野苑→返回西安的路线,开始了旬邑一日游。<div><br></div> <div><br></div><div>巍巍大雁塔,浓浓相府情,陕菜探秘的吃货们,带着愉悦的心情,跃跃欲试旬邑的鹿野苑,品尝旬邑的十三花。</div><div><br></div> <div><br></div><div>我们,也驻足大雁塔下,留下古都的靓影,留下这美好的回忆。</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团长在车上详讲解此次的行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东风老师讲旬邑故事</p><p class="ql-block">旬邑在秦朝的时候和现在的滨州原来是一体的,是当年古豳国的首府,是一个诸侯国,是周的祖先——后稷四世孙公刘从甘肃迁来,发现滨州、旬邑这块地方不错,就把他的族人带到这里就住了下来,继而在此开疆立国,开创了古代农耕文明。</p><p class="ql-block">战国秦置栒邑县,秦统一后仍为栒邑县,后更名旬邑县。</p><p class="ql-block">马栏,旬邑县的一个镇,这也是一块古老的土地,距今已有300多万年历史的黄河剑齿象化石和板齿犀牛化石就出土于马栏镇的西塬村,堪称世界之最;两千多年前的秦第二大国防工程~秦直道就从马栏镇穿境而过,道路兵站遗址至今犹存;还有,蜈蚣村现存的蜈蚣洞石窟遗址,相传为周族始祖穴居之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旬邑在近代历史上也曾是共和国诞生的红色基地。是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所在地。我们今天有幸来到马栏革命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p><p class="ql-block">马栏是一块红色的热土。革命战争年代为延安前哨、陕甘宁边区南大门,这里为中国革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栋梁人才,素有“小延安”之称。习仲勋、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p><p class="ql-block"><br></p> <div><br></div>马栏曾是陕甘宁边区重要的南部屏障,更是其近距离俯视泾渭、剑指西安的前进基地,也是许多革命青年北上延安的重要通道,还是我党我军购运战略物资的必经之路。正因如此,国共两党两军才视其为战略重地而互不相让,封锁与反封锁、磨擦与反磨擦、革命与反革命的战火才在这里持续了二十多年。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在中共陕西各级地方党组织领导下,关中分区军民以山林为屏障,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建立红色政权,进行反围剿战斗,保卫了延安、保卫了党中央,守卫了边区的南大门,使红色革命根据地不断得到发展壮大。<div><br></div>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旬邑起义。</p><p class="ql-block">1928年5月初,许才升接受了省委组织武装起义,配合渭华起义的指示要求,决定组织、发动旬邑农民起义,建立苏维埃政府。5月6日,许才升等以抗粮“交农”为口号,发动清塬乡18个村140多名农民起义。起义军民在处决了郝村恶霸地主和省府催粮委员后,手持火枪、大刀、长矛和杈把扫帚向县城进发。沿途不断有农民加入起义队伍。5月7日,起义军占领县城,捣毁县政府,打开监狱,释放被捕的共产党员王日省、王子健、王廷碧和几十名群众,并开仓放粮救济贫苦群众。5月8日,许才升率领数百起义农民返回清塬,一面组织铁匠打造刀矛等武器,一面挑选二百多青壮年,组成游击队,于5月11日返回县城。当晚,吕佑乾主持召开会议,建立了中共旬邑中心支部,作为起义指挥机构,并决定成立临时苏维埃政府。12日,旬邑县临时苏维埃政府成立,许才升任主席,程永盛任工农革命军总指挥。</p><p class="ql-block">在旬邑县临时苏维埃政府领导下,革命烈火迅速然遍全县,并波及到周围的邠县(今彬县)、淳化、永寿及甘肃的宁县、灵台等地。国民党反动当局非常恐惧,一方面调集军警、民团围攻旬邑县城,一方面收买起义队伍中的投机分子。5月30日,敌人攻入旬邑城内,起义失败。次日,起义领导者吕佑乾、许才升、吕凤岐、程永盛、王浪波、程国柱、王廷碧等英勇牺牲,起义失败。</p><p class="ql-block"><br></p> <div><br></div><div>陕北剪纸,表现延安时期欣欣向荣的景象。</div><div><br></div> <div><br></div><div>坐在党旗下,静静地感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静静地感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深刻含义,人之虽老,壮心不已,承前育后,世代永传。</div><div><br></div> <br>从唐家村出来,我们穿梭在子午岭里边,我们车览崖居奇观。我们可以在丹霞地貌的红色岩石上看到一个洞一个洞的崖壁洞穴。<div>这些洞穴大部分居民人早在上个世纪六四六五年就开始搬到山下。听老辈人说,这些洞穴最早是供养佛像的地方,有1300年的历史;上个世纪时期20年代兵荒马乱,当地群众为了躲避土匪的骚扰便住进这些石窟中。这些石洞曾分别是两个村子的人在这里居住。现在已经全部搬完,留下来供大家参观。修筑这些洞穴一是山崖易守难攻,土匪不容易攻上去抢东西,第二呢是因为当时盖房子的成本高,就山形筑洞而居,也是解决居住的一大难题。</div><div><br></div> <div><br></div><div>这个梯子,也是后来人图方便安装的,其实在先前是不会安梯子的。图中一个个小圆洞,上面插的木棍,便是居民们行走的活动梯子,走到前面,抽掉后面的木棍,你没有木棍,你就上不到山上,此法极为安全,外人根本就进不来!</div><div><br></div> <div><br></div><div>上面的崖居和唐家村现存的唐家大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div><div>崖居反映的是身居底层人的恓惶和无奈,只有维生而无情趣。而唐家大院它反映的是昔日富豪的辉煌和恢宏,房屋优美精巧细腻的设计;顶脊卧兽飞造型,神态逼真的立体罗汉十八尊及楹联、匾额等院内装饰的石人、石兽表现出来的堂皇,二者不可同日而语!</div><div>百余年的沧桑过后,唐家大院的旧日风华尚存,只是八十七院仅剩下了几间……孤单单地在阳光下,拖着寂寥的长影,伴着青苔,往更远的时空张望…… </div><div>而崖居,则仍遗存在黄土高山之上,颓废的洞穴成为展现历史过往一页的见证。</div><div>滚滚的历史长河中,翻起的是浪花,沉下的却永远是泥沙。徜徉在崖穴之旁和这深宅大院中,眼观千疮百孔的洞穴,抚摸着陈旧的老墙,感受着这百年历史,从人们驻足流连的目光里,有的是遐想、赞叹、感慨、伤逝、回味,还有那些不尽的沉思......<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唐家大院蕴涵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据《唐氏世系谱》记载,"三水(旬邑旧称)唐家"的祖宗是唐应弼。其家族在清初便很有声望,是远近闻名的大地主。他们财大势大,名扬西陲,商号曾遍及陕西、甘肃、四川、安徽、江苏、福建等13省50多个县,人称"汇兑中国13省、包捐知府道台衔;马走外省不吃人家草,人行四川不歇人家店"。</div><div>在清嘉庆年间,唐家不过60口人,就有仆人丫环165人,还备有鹦歌轿(相当于现在的红旗轿车)66辆,"出门不离车马轿,全堂执事开道锣",好不威风。<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唐家大院仅有两进三院,而在唐家鼎盛时期,这里共有院落87个,约2700多间。院内建有戏楼、假山、花亭、鱼池等,所有门窗都刻有各种图案,神龛、板隔墙上有“八仙图”、“二十四孝”,角柱、墙壁上雕有周穆王的“八骏马”、姜子牙的“钓鱼图”,还有“牡丹、梅竹、菊花、旱莲花”等等,这些雕刻,造型逼真,情态各异,给人以舒适清雅之感。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唐家的富足以及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卓越才能。<br></div><div>大家可以看到上图天井上方被缜密的丝网笼罩着,这被誉为“天罗地网”,各位不可小觑此网,这乃是比铁丝还坚硬的的金属制成的,它不是装饰,不是防止小虫小兽的,而是防止窃贼强盗入户,名副其实的“天罗地网”。</div><div><br></div> <div><br></div><div>唐家大院现存的砖雕八骏图。<br>传说中周穆王驾车用的八匹骏马,能日行千里,名字分别为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br></div><div>民居砖雕具有较浓的民俗文化气息,其贴近百姓生活,以朴素而直白的艺术语言表达出民众对生命价值的关注、对家族兴旺的企盼、对富裕生活的向往及对一定社会地位的追求。</div><div>砖雕最常使用专门烧制的青砖,均采用颗粒极为细腻的黏土或者河底沉淀的污泥为原料,有时还应用特殊的烧制工艺,务求成品质地匀净、软硬适中、不含气孔。<br></div><div>陕西砖雕宅院照壁大都是端庄优雅、恢宏大气、设计讲究,大户人家的砖雕照壁都是装有类似门楼的精美装饰,让人过目难忘、赏心悦目。</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菊兰、梅竹图,是在一整块白砂石上采用高浮雕浅浮雕,镂空的手法刻出菊兰、梅竹。</p><p class="ql-block">唐家大院别出心裁,将菊兰、梅竹分别组合,包含的寓意和艺术手法让观者浮想翩翩。</p><p class="ql-block">一般说来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 画家用"四君子"来标榜君子的清高品德。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直节,菊冷艳清贞。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从而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而成为人格的象征和隐喻。</p><p class="ql-block">大凡生命和艺术的"境界",都是将有限的内在的精神品性,升华为永恒无限之美。</p><p class="ql-block"><br></p> <div><br></div>兰花、灵芝和礁石刻在一起,图案寓意为君子之交(礁),以松竹梅图案寓意岁寒三友,以松树菊花寓意松菊延年。<div><br></div> <div><br></div><div>唐家大院一进门供奉的砖雕土地祠。</div><div>“土地祠”亦称“土地堂”,也称“龛子”,形状像小阁子,类似房屋、楼阁、亭台等,有实体建筑,也有在传统民宅大院的照壁砖雕“龛子”,在祠堂的木雕“龛子”,还有在街道丁字口的石雕、砖垒、泥瓦“龛子”等,唐家大院就是属于照壁砖雕这类“龛子”。<br>不论怎样“土地祠”主要是来供奉土地神的“祠堂”。<br>存于今之“土地” 其遗意就是所谓的社稷,也就是《诗经》上所说的的“田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皇天后土”中的后土。其祠其堂,也就是图腾崇拜、供奉他们的地方。<br>“土地神”的起源于古代的“社神”。最早见于战国时的经典《春秋公羊传》注曰:“社者,土地之主也”。延续至今 “今凡社神,俱呼土地。”<br>从古到今,作为一种重要的民间信仰方式,对土地神形成的图腾崇拜都是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所以,崇拜土地神是具有维系社会基本秩序的基本观念。而“土地祠是作为民间信仰的一种符号性的代表物,承载了中国传统社会丰富的信息。”<br> 人类赖以土地生存,对土地的无限敬畏,具有不容置疑的合理性。因此古人赋予了超自然的力量的神话和各式各样的神仙,并且在世俗生活中遇到无法排解的挫折和困惑时,就将美好的愿望寄托在这些神灵身上,并对这些神灵保持一种程序式、日常性的心灵沟通方式,希冀借助神灵的力量来解决人间的难题,寄托自己的各种情感。<br>中国人所以亲土地而奉祠土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土地载万物,又生养万物,长五谷以养育百姓,通过供奉,希冀它保一方水土平安,以达到一种和谐的四方清静、人丁兴旺、健康人寿、五谷丰登的和平景象。<br>中国民间 修筑“土地祠”,供奉土地神是一种典型的图腾敬仰,是典型的华夏文明,历史、文化、社会、价值的传承。<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这块砖雕讲了赵匡胤与陈抟老祖下棋输掉华山的故事。</div><div>传说赵匡胤年幼的时候,母亲早丧,家庭贫寒,哥俩被父亲挑在筐里走南闯北街头献艺,看透了人间冷暖,尝遍了世间的酸甜苦辣。<br>一日,父亲挑着哥俩路过华山,遇见了陈抟老祖。</div><div>陈抟老祖何许人也?亳州真源人,字图南,号扶摇子,唐僖宗文德元年陈抟受皇帝召见,赐号"清虚处士"。后隐居武当山九石岩。后晋天福十二年(947年),陈抟同麻衣道者隐居华山云台观。常游历于华山、武当山之间。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受后周世宗柴荣召见,任命"谏议大夫",不仕,赐号"白云先生"。北宋太宗赵光义召见陈抟赐"希夷先生"称号。端拱二年(989年)七月,去世于华山张超谷,享年一百一十八岁。<br></div><div>赵匡胤年轻时,在河南地面闯了祸,为了躲避官府,跑到华山来避难。<br></div><div>陈抟老祖算好赵匡胤这天要来华山避难,便装扮成一个卖桃老汉,挑着桃筐,拦在华山路口。赵匡胤走一步,歇一步,又饥又渴,又困又乏,心里正想找点吃的喝的,谁知瞌睡来了就有人递枕头。他老远望见两筐鲜桃,又大又红,顿时来了劲儿,于是就打起精神跑了上去,不问三七二十一,狼吞虎咽的吃起来。不一会,两筐鲜桃便所剩无几。<br>赵匡胤吃饱喝足了,将嘴一抹,这些天东躲西逃,实在太困了,就横下扁担,依着箩筐,倒头便睡,还不时的把他那双大臭脚伸进陈抟老祖的怀里。日落西山,赵匡胤才醒来。可是他扛起盘龙棍,扭头就走。陈抟老祖连忙拦住说:“这位好汉,吃了我的桃,还躺在我的扁担上睡了一觉,睡醒了分文不付,连个谢字都没有,扭头便走,讲不讲理呀?”<br>“要钱?要什么钱?多少钱?”赵匡胤从来就不懂得吃了东西还要付钱。<br></div><div>陈抟并不生气,仍然心平气和地说:“得了,我看你也付不起,就要你一文钱吧。”<br>赵匡胤在身上摸了半天,连一文钱也没有摸出来,不由羞得面红耳赤。<br>陈抟老祖一看,一文钱难倒了英雄汉,忙找了个台阶给他下:“没有钱不要紧,只要你陪我下一盘棋,赢了我,就算你付了桃钱。”赵匡胤心想,别的我不会,下棋我可是行家,我不光要赢桃钱,还要让你连家里的桃树都输个精光呢?<br></div><div>二人连下两盘,第二盘还没走几步,赵匡胤就败下阵来。陈抟二话不说扛起盘龙棍直奔华山而去。赵匡胤岂肯认输。跟在后面连喊带叫:“再来一盘,再来一盘!”就这样喊着叫着,等他追上陈抟时,已来到了东峰下棋亭。<br>他发现坐在石桌对面的不再是卖桃老汉,而是一位白发飘髯的老道长时,才想起自己是追着卖桃老汉来再杀一盘的。陈抟老祖指着眼前已摆好的棋盘说:“你追着来是想再赌一局,不知这次用什么作赌注?”赵匡胤知老者不是凡人,他知道自己身上空空如也,盘龙棍已输给对方,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拿什么作赌注,只好信口说:“我赌华山!”<br></div><div>陈抟老祖正等着这句话呢,他当然满口应允,还说:“空口无凭,要写个文约为证。”赵匡胤想,华山又不是我的,输了就输了,立个文约又有何妨。陈抟老祖早就预备好笔墨纸砚,写了文约,还让赵匡胤压了指印,然后才坐下下棋。又下了三盘,赵匡胤输了三盘。陈抟老祖高兴的说:“华山真的属我道家了?”赵匡胤却耍赖说:“山是道家的山,树是皇家的树。”陈抟一听此话,连忙跪倒口呼:“谢主龙恩!”赵匡胤不知这位道长为何行起君臣之礼,正想问个明白,陈抟老祖说:“好汉身有九五之尊,日后便知。”<br>赵匡胤知自己有天子之位,信口开河输了华山,日后定遭世人谴责,心中悔恨,忙去抢夺文约。不料陈抟老祖轻轻一口气,文约就飞过谷涧,贴到棋亭对面三凤山的石壁上去了。''赵匡胤知自己欲赖不成,就请求陈抟指点迷津,早日成就立国大业。陈抟说:“周世宗柴荣正在潼关招兵买马,征集良将,何不去投?”听了陈抟的指点,赵匡胤立即下山直奔潼关,随了柴荣。到后来终于“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成了宋朝开国皇帝。<br></div><div><br></div> <div><br></div>在陕西渭北高原上,分布尤为密集的拴马桩,它原本是过去乡绅大户等殷实富裕之家拴系骡马的雕刻实用条石,以坚固耐磨的整块青石雕凿而成,一般通高2~3米,宽厚相当,约22~30厘米不等,常栽立在农家民居建筑大门的两侧,不仅成为居民宅院建筑的有机构成,而且和门前的石狮一样,既有装点建筑炫耀富有的作用,同时还被赋予了避邪镇宅的意义,人们称它为"庄户人家的华表"。<div>序旬邑石刻园,陈列和收藏了旬邑地区部分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栓马桩、石兽、石碑等石刻等文物,造型有人物、动物、植物、人与动物和几何体五类。拴马桩的造型丰富,不拘一格,富于变化,手法细腻,工艺精湛,是一批比较成熟的民间艺术品。<div><div><br></div></div></div> <div><br></div><div>午餐,在美林农家乐品尝著名的旬邑十三花宴。</div><div>旬邑十三花宴,分为开席十三花宴和正席十三花,我们吃的是开席十三花(在开席之前上齐):干果4个(盘):裹贴子杏桃仁核桃仁椒盐干饼,压桌5个(中小盘):猪肝猪心扁豆芽等五个小菜,桌花4个(最小盘):蔬菜做的工艺品花碟。<br></div><div>正菜如下:</div>一道上碟子:鸡抱蛋、黄焖排骨、御面(类似凉皮),<br>二道上碗:老豆腐、三鲜丸子、蒸碗子,<br>三道上品:五谷丰登,<br>四道上碟:豆芽粉条、蒜苔炒肉、韭菜炒土鸡蛋,<br>五道上主食:谷米甜饭。<div>值得称道的是御面,这是陕西长武、彬县、旬邑等渭北及周边地区的传统风味特色面食,以其色亮如玉称为"玉面",又以其为宫中贡品而称为"御面",是一种有别于凉皮的面粉特制食品,筋光柔软,光滑爽口。</div><div>相传为当年周太王古公亶父居豳时夫人姜女所发明。姜女是《诗·大雅·绵》中的贤美聪慧夫人,以善于烹调著称。后来古公亶父由豳迁岐,姜女也将御面制作技艺带到了乾县、岐山一带,只不过因水土关系,那里的小麦面粉做成了流传至今的"面皮"。过了100多年,古公亶父的重孙周武王灭商建周,亲自来祖地豳国朝拜,专要曾祖母创始、曾祖父命名的玉面吃,由此淤面又称为"御面"。建都咸阳、长安的秦汉唐各代,彬州、旬邑的御面一直为宫中食品。<br><div><br></div></div> <div><br></div>参观完唐家大院,用过午餐,便在今日的唐家村,一览今日的唐家新貌。<br>体面的村委会,堂皇的学校,整洁的街道,气派的村民庭院大门,唯独感到不足的是人员稀少,见到的都是老弱病残,问及“人都哪里去了?”答曰:“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村子里主要是老人,连小孩子都少了,都到城里上学去了。”呜呼哀哉,福耶?哀耶?<div><br></div> <div><br></div><div>长这么大,见过无数多的向日葵,唯独没见过光开花不结果的向日葵,花型也十分好看,惊呼同行者来看,都曰“少见”。录此见闻,寡闻呼?!<br></div><div><br></div> <div><br></div>在村子里转了半天,始在村边的玉米地里见到了三位老妪,看样子年纪都不小了,寒暄?叙旧?不得而知。<br><div><br></div> <div><br></div><div>今日旬邑百姓家,凤脊神兽上了房,蓝天白云,红墙以及朱漆的大门,展示着美好的时光笼罩着旬邑的新农村。</div><div><br></div> <div><br></div><div>马兰参观束之后,我们就去鹿野苑。大唐鹿野苑实际上是一个森林度假村。目前应该算是陕西的度假酒店里面的天花板,第一是它的自然风光和环境好,空气也非常的好,第二是它的酒店的装修格调让人感到非常的舒心。<br></div><div>森林、草地、蓝天、白云、梅花鹿、白鹅,一个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胜地。</div><div>茶足饭饱的我们在这里的草地上撒欢;在湖边与梅花鹿嬉戏玩耍;静静地观看湖中漫游的白鹅,欣赏对面山坡上别致的度假别墅,一个安逸、舒心的下午......</div><div><br></div> <div><br></div><div>这是从俄罗斯引进的白鹿。</div><div><br></div> <div><br></div><div>你在平日,决然看不到俄罗斯白鹿降生的过程,看不见鹿妈妈耐心、细致舔舐湿漉漉的鹿儿子,旁边的母鹿见状也前来助阵,帮助鹿妈妈舔舐小鹿,母爱、本能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周围的我们屏住呼吸,瞪大眼睛,专注地看着眼前的一切。</div><div><br></div> <div><br></div><div>倘佯在湖里的白鹅。</div><div><br></div> <div><br></div><div>高兴地跳起来,高些!再高些!</div><div><br></div> <div><br></div><div>老王,返老还童,也不由自主地跳了起来!</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仰望着蓝天,享受着这美丽的夏日!</p><p class="ql-block">旬邑一日,难忘的享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山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2年8月7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于上林苑静逸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