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路(2022.7.31)

宓梁

<p class="ql-block">  南昌路是上海市跨黄浦区和徐汇区的一条小有名气的马路,该路东西走向,东起重庆南路,西至襄阳南路。全长1690米,宽14米到15米。</p><p class="ql-block"> 南昌路——静谧的小马路。</p><p class="ql-block"> 明天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五周年,八一南昌起义是在江西南昌市,上海有一条南昌路,也有南昌大楼,虽然此南昌大楼与江西南昌起义所在地南昌大楼不能相提并论混为一谈,但上海南昌路是一条有历史有故事的小马路。台风“桑达”过后天气转好,去南昌路从头到尾走一走,了解一下南昌路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  在延中立交桥南侧俯拍。</p> <p class="ql-block">  左下侧长条绿带就是南昌路。</p> <p class="ql-block">  空中俯瞰铺满梧桐树绿叶的南昌路。</p><p class="ql-block"> 南昌路包括租界时代的陶而斐司路(Route Dollfus)和环龙路(Route Vallon)。陶而斐司路为今南昌路东端重庆南路与雁荡路之间的一小段,1902年法租界公董局越界修筑,最初的名称为军官路(Rue des Officies),1920年以法国军官陶而斐司改名为陶而斐司路。环龙路为今雁荡路以西的南昌路大部分路段,1912年法租界公董局越界修筑,以法国飞行员命名。1914年,陶而斐司路和环龙路都被划入上海法租界。1943年,汪精卫政权接收上海法租界,将2条路统一以江西省会南昌改名为南昌路。</p><p class="ql-block"> 南昌路沿路传统上为住宅区,著名住宅有110-134号上海别墅、136-146号别墅等。东段雁荡路口47号的科学会堂,原为法童公学。路南侧不远有复兴公园。</p> <p class="ql-block">  南昌路最东端的城汇大厦。</p> <p class="ql-block">  绿树成荫的南昌路和无遮无拦的雁荡路路口。西南角;科学会堂、西北角:从东到西依次是:中华职业教育社旧址、南昌路100弄、上海别墅(屋顶上黑瓦)、南昌路136弄(徐志摩旧居,11号)。</p> <p class="ql-block">  南昌路47号 法国总会/科学会堂(思南楼)。</p><p class="ql-block"> 科学会堂的主楼坐落在南昌路47号,为一幢建于民国6年的混凝土木框架结构的法国古典式两层花园楼房,拥有约6000平方米的花园,园内绿树成荫、碧草如洗,风格典雅,美观别致,怡静入画。</p><p class="ql-block"> 上海科学会堂成立于1958年1月18日,在其成立伊始,共和国首任上海市长陈毅,即为其亲自题了“科学会堂”四个大字。</p><p class="ql-block"> 法国学堂主体坐北朝南,成对称布局,为砖混结构建筑,占地15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1378平方米。建筑的主立面朝南,面对院内6000平米的花园和复兴公园。房屋为上下两层,外墙原采用鹅卵石贴面,现在加涂米黄色涂料以保护墙面。窗洞均砌成半圆或弧形券状,并配置法国式大落地木窗。另外,一层和二层都由长形宽阔外廊,一层外廊突出部分更加盖坡型屋檐。并且屋檐由曲线型斜撑木牛腿支撑。建筑物顶部由五个四坡形的结构和两个两坡顶共同构成一个大屋顶。东西两端的屋顶为盔式四坡顶。中部屋顶为法国孟莎式屋顶,南立面更设置有山花装饰并嵌入一座圆形时钟。同时,屋面全部覆盖法国红平瓦。</p> <p class="ql-block">  科学会堂新楼。</p> <p class="ql-block">  科学会堂南昌路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南昌路雁荡路口西北角,中华职业教育社旧址。</p> <p class="ql-block">  排认买早点的居民。</p> <p class="ql-block">  一早静悄悄的南昌路。</p> <p class="ql-block">  赟旗袍店</p> <p class="ql-block">  南昌路100弄2号,著名画家林枫眠旧居。</p> <p class="ql-block">  林风眠,原名林凤鸣,广东梅县人。解放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常务理事。是享誉世界的绘画大师,是“中西融合”最早的倡导者和最为主要的代表人,是中国美术教育的开辟者和先驱,1925年回国后出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1926年受中华民国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之邀出任中华民国大学院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1927年林风眠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西子湖畔创办中国第一个艺术高等学府暨中国美术最高学府——国立艺术院(中国美术学院)任校长。后来隐居于上海淡泊名利,于70年代定居香港,1979年在巴黎举办个人画展,取得极大成功。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山水》、《静物》等。著有《中国绘画新论》,出版有《林风眠画集》等。</p> <p class="ql-block">  林风眠的《仕女图》。</p> <p class="ql-block">  林风眠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南昌路100弄2号,《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建于1911年,旧式石库门建筑,两层砖木结构,坐北朝南,一客堂一厢房布局,有后天井,面积约15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嵩山路附近创办的月刊,次年自第二卷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掀起。1920年初,《新青年》编辑部随陈独秀迁至上海的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此处原为安徽都督柏文蔚的私宅,后由陈独秀租住,楼上厢房是陈独秀的卧室,楼下为《新青年》编辑部。是为中共一大会议的筹备处、联络处、接待处,及一大后的中共中央局机关。1920年5月,毛泽东在此拜访陈独秀。1952年该房屋重新修复,1955年后成为民居。</p> <p class="ql-block"> 南昌路136弄11号 徐志摩旧居</p><p class="ql-block"> 徐志摩,名章垿。浙江海宁人,著名诗人,“新月派”代表人物。对新诗的发展有过重要影响,1927至1928年间,偕陆小曼居住于此。期间,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并创办新月书店,与陆合著《卞昆冈》等。现为居民住宅。</p><p class="ql-block"> 徐志摩旧居属原环龙路花园别墅,为行列式布局的花园里弄住宅,三层砖混结构,住户单元作毗连式布置。旧居建筑面积约120平方米,底层入口设小门厅,有水泥浇筑的拱形雨棚,二层水刷石窗框有西方文艺复兴特征,三层为出挑的混凝土通长阳台。2005年1月9日,由卢湾区文化局公布为卢湾区第二批登记不可移动文物。</p> <p class="ql-block">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p><p class="ql-block"> 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他的世界观是没有主导思想的,或者说是个超阶级的“不含党派色彩的诗人”。他的思想、创作呈现的面貌,发展的趋势,都说明他是个布尔乔亚诗人。他的思想的发展变化,他的创作前后期的不同状况,是和当时社会历史特点关联着的。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p> <p class="ql-block">  徐志摩诗一首。</p> <p class="ql-block">  梧桐树下乘凉老人。</p> <p class="ql-block">  南昌路180号</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中央上海执行部旧址。</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中央上海执行部旧址为联立式花园里弄住宅,共5排,居住单元作纵向单开间分割,坐北朝南。1924年3月1日起,上海执行部正式办公,共产党员毛泽东、罗章龙、王荷波等3人参加上海执行部工作,此外还有恽代英、施存统、沈泽民、向警予等共产党人。另外,还有国民党中央委员胡汉民、叶楚伧、汪精卫等人。1959年5月26日和1977年12月7日,由上海市人民委员会、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两次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1月7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改为现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早,这家水果店生意兴隆。</p> <p class="ql-block">  淮国旧旧货调剂中心记得是开在淮海路上的,六、七十年代该商店在上海是很有名的,时过境迁,淮海路上是呆不下去了。现在开在南昌路上,末末无名了,但鲜红色的招牌还让人想起过去的热闹和“辉煌”。</p> <p class="ql-block">  现在特有的印记:核酸亭。</p> <p class="ql-block">  南昌大楼。</p><p class="ql-block"> 1933年,有一幢奶黄色与淡绿色相间,两翼沿路口呈V字型展开的八层高级公寓,在南昌路茂名南路口拔地而起。这栋公寓就是著名的 南昌大楼,旧名又称阿斯特屈来特公寓 (Astrid Apartments),大楼的铭牌上说该大楼由外籍建筑师列文设计,安记营造厂承建。(但另一说由英国人阿斯屈来特设计,公寓因其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南昌大楼另一旧称为 环龙公寓,这个名字源于一位在上海进行飞行表演时意外坠亡的法国飞行家环龙。</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这幢黄绿相间的大楼也改名南昌大楼,各界知名人士住了进去,大多为艺术界、医学界人士。其中有京剧余派老生陈大镬,整形外科专家张涤生,皮肤科专家、瑞金医院皮肤科主任、教授朱仲刚,钢琴教育家丁杏仙,胃肠道专家唐振铎等,以及工商界人士唐君远老先生。</p><p class="ql-block"> 南昌大楼建筑风格,是很鲜明的装饰艺术派风格。</p> <p class="ql-block">  淮海坊。</p><p class="ql-block"> 原名霞飞坊,位于南昌路和茂名路的路口,其正式的弄堂口开在淮海路上。淮海坊属新式里弄,里弄宽阔,取消了石库门,围墙降低到2.5米,改用铸铁大门,天井也缩小了。由于地形狭长,总平面布置采用行列式,特别是将30个单元拼接在一起,在上海里弄住宅中也是不多见的。 很多人喜欢从淮海坊的南端,也就是南昌路进入,穿过坊间。这些人或是悠闲,或是匆匆,但当他们第一次在不经意间抬头,发现自己经过的正是某位大人物的旧居时,总会慢下脚步打量一番,原来,这幢不起眼的老房子里,居然藏着一段影响了整个中华大地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南昌路最西边到襄阳南路为止,北侧老房子拆除了,新建了“高大上”商业中心。老旧低矮的建筑虽没有了,但在历史的长河中曾经发生过许多故事,留在了绿树成荫短短的南昌路……</p> <p class="ql-block">  一路走来,南昌路两侧老式里弄比比皆是,各式别墅星罗棋布。特别是路两侧梧桐树让人喜欢,盛夏时节,树干高大挺拔,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马路上空有了绿色的天然遮阳伞,把绿意和浓荫悄无声息地送给人们;路两侧的梧桐树又像站岗放哨的士兵,无论春夏秋冬,为南昌路两侧居民保驾护航。</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南昌路上,耳旁似乎又听到了嘹亮的军号声……</p><p class="ql-block"> 谢谢观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