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游圆明园

老杨

<p class="ql-block">这个七月我七次到圆明园赏花游园,比过去十年游览之总和还要多。</p><p class="ql-block">当我第五次游园拍并蒂莲之后,终于放松心情,不为拍首届荷花节,而是信步游逛,走走、看看、拍拍,也让我这个老北京对圆明园有了一些了解,虽然还是很浅薄,也是十分开心的</p><p class="ql-block">圆明园,中国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占地350多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由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康熙末年和雍正年间,圆明园开始兴建。清雍正二年(1724年),圆明园的扩建工程正式开始。乾隆帝继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1860年,英法侵略者纵火焚烧圆明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清朝灭亡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p><p class="ql-block">建国后,政府对圆明园开始了保护整修工作。</p> 绮春园 <p class="ql-block">绮春园成园于乾隆时期,主要营建工作是在嘉庆皇帝年间完成。嘉庆皇帝曾经效仿他的父皇,把绮春园归纳为“绮春园三十景”。</p><p class="ql-block">绮春园主要为太后太妃们的园居之地。</p> <p class="ql-block">鉴碧亭是原属圆明园建筑景观的文化遗址。</p><p class="ql-block">原建于1811年(嘉庆十六年)前后,绮春园宫门内,碧湖之中,方亭高敞,为观景佳处。</p><p class="ql-block">1993年在原址修复重檐方亭,建筑面积256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残桥,圆明园原来建有200多个桥,<span style="font-size: 18px;">被毁后唯一保存至今的老石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如今只残存半个单孔石拱。</span></p> <p class="ql-block">仙人承露</p><p class="ql-block">始建于嘉庆十四年,被毁。</p><p class="ql-block">1988年按照资料记载所恢复的,材料是墨玉石,而历史记载中<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仙人承露雕像是</span>铜制的。古代皇帝都向往长生,而嘉庆皇帝听信一位道士说,露水也叫无根水,如果用玉石粉末和露水混合服下可得长生。之后深信不疑,随即命人修建这个仙人承露台。</p> <p class="ql-block">绮春园有春夏秋冬四座比较著名的建筑群。敷春堂、清夏斋、涵秋馆、生冬室、我目前只走到两处遗址。</p><p class="ql-block">这是涵秋馆遗址。</p> <p class="ql-block">清夏斋遗址。</p> <p class="ql-block">绮春园的南部还有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建筑群正觉寺。</p><p class="ql-block">正觉寺是一座喇嘛庙,庙宇本身有独立对外的南门,它的后门则与绮春园内部相贯通。正觉寺是圆明园幸存下来的极少数建筑群之一,我还没有走到,这是它的后门,必须绕到正门才能进入,待我以后再也参观游览膜拜。</p> <p class="ql-block">正觉寺后门。</p> 三园交界 <p class="ql-block">三园交界处。</p> <p class="ql-block">在圆明园三园交界处,有一位老人的雕像。他就是曾宪梓,中国“领带大王”,香港金利来集团创始人、爱国企业家。</p><p class="ql-block">1993年曾宪梓先生来到圆明园遗址参观,在看到围墙尽毁的沧桑景象时,他没有思虑,当即决定捐资800万元用于围墙修复,使圆明园围墙从用材到形式均按历史完成原样恢复,对圆明园遗址的保护起到了决定性作用。</p> 圆明园 <p class="ql-block">“圆明园”这一名称是由康熙帝命名的。康熙帝御书三字匾牌,曾经就悬挂在圆明殿的门上方。</p><p class="ql-block">对这个“圆明”雍正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明智。</p> <p class="ql-block">正大光明殿遗址。</p><p class="ql-block">圆明园四十景之首。这里原来的建筑是完全依照紫禁城里太和殿复制而成的,是朝会听政、举行重大庆典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勤政亲贤殿,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正大光明殿东面,为盛暑时皇帝办公之处,有殿堂5间。北设宝座,南为门,为皇帝召见大臣、批阅奏章之所。窗外抱厦内围有木屏。现为废墟。</p> <p class="ql-block">长春仙馆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p><p class="ql-block">位于正大光明殿之西,茹古涵今之南。南邻园墙,四围山环水绕,是一处园中园式的建筑风景群。</p> <p class="ql-block">如意桥。</p><p class="ql-block">始建于乾隆年间,为透雕木桥,1860年被毁,2008年复建。</p> <p class="ql-block">曲院风荷是一处清代文化遗址,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福海西岸同乐园南面,原有正殿一排5间,仿照杭州西湖曲院改建,跨池还有一座九孔的大石桥。</p><p class="ql-block">照片上那一堆残石就是九孔石桥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夹镜鸣琴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p><p class="ql-block">夹镜鸣琴主体建筑是一座横跨水上的重檐四坡攒尖顶桥亭,亭子上挂乾隆御书“夹镜鸣琴”匾额,这里的夹镜是指桥北面的福海与桥南的内湖用桥相“夹”,而鸣琴则是指桥东面山坡上小瀑布跃落,冲激石罅的自鸣。</p> <p class="ql-block">福海。</p> 长春园 <p class="ql-block">长春园</p><p class="ql-block">长春园是圆明三园之一,位于圆明园东部,占地面积70公顷,相当于一个故宫。</p><p class="ql-block">这个园子的修建,源于乾隆对爷爷康熙的尊敬,登上皇位以后曾多次对身边的大臣提到,自己在皇帝位上绝对不能超过爷爷康熙的61年,长春园就是乾隆为自己归政后修建的养老园子。</p><p class="ql-block">长春园整体的建造思想就是以山水游乐为主,整个园林舒展明快,大小景色十几处,或建在水上,或建在岛上,或沿岸临水,所有景点都是因水成景,因地制宜。山水布局、水域划分得很得体,是西郊诸园林中的上成之作。</p> <p class="ql-block">含经堂。</p> <p class="ql-block">含经堂位于长春园中心地带,四周山水花木环抱,是该园内最大的园林建筑风景群。主要建筑分三路轴线纵向并列,记有大小殿座近30座,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含经堂始建于乾隆十年(1745年)是乾隆为归政后颐养天年而建。</p> <p class="ql-block">黑天鹅基地。</p> <p class="ql-block">长春园里的并蒂莲。</p> <p class="ql-block">西洋楼在长春园的北部是著名的一组欧式宫苑建筑群,占地约6.7万平方米,设计者是传教士郎世宁、王致诚、蒋友仁等人。</p><p class="ql-block">这是中国的皇家宫苑中第一次大规模仿建的西洋建筑和园林。它始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至二十四年(1759年)完成,包括六组西洋式建筑、三组喷泉和无数庭院小品。整个景区呈东西轴线布局,自东向西依次有线法墙、方河、线法山、远瀛观(中轴)、海晏堂、方外观、谐奇趣、养雀笼、蓄水楼、万花阵和大水法、观水法等喷泉。它的建筑、环境和式样采用了巴洛克式风格,而装饰细节上则有具有东方的神韵。</p> <p class="ql-block">以后还得再来看看,把没有走到的地方再转转,这个万国之园真是越来越喜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