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年前,部队机关在原办公场地动工修建办公楼,军务动员科连同打字室临时搬迁至南院区原离休老首长居住的独立小院套房办公。</p> <h3>1986年 甘肃 武威</h3> <p class="ql-block"> 1986年3月新办公楼进驻使用,楼层划分为:</p><p class="ql-block"> 一楼大厅西侧是收发室、后勤部战勤、营房办公室及警通班集体宿舍(后搬至三楼西),东侧是后勤部长、财务、军械、供应、食堂管理员等科室。 </p><p class="ql-block"> 二楼是司令员、副司令员、政委、副政委、政治部主任、副主任和组织科、干部科、宣传科办公室等,中间是常委会议室。</p><p class="ql-block"> 三楼是司令部参谋长、副参谋长、作训科、军务动员科办公室及政治协理员、机要室、保密室、打字室、总机室等,中间是司令部会议室;</p><p class="ql-block"> 四楼一侧是机关大会议室,另一侧是作战室,中间是电台套间机房。最顶层一间用作政治部的广播室。</p><p class="ql-block"> 年初,教导队准备举办全地区武装干部集训班,并落实教导队人员编制。 </p><p class="ql-block"> 有传言说,司令部计划让我到教导队任司务长。我虽然在过去曾有改行的意愿,但此一时彼一时,不想错过进保密室这个岗位的机会。 </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鼓足勇气走进新任参谋长办公室。祁加伟参谋长,1961年入伍,甘肃永昌人,身材高大魁梧,原为第二副参谋长,之前虽然知道这位领导,但几乎从未与他接触过。 </p><p class="ql-block"> 进门直奔主题:“听说……”。一方面是想听领导的意见,确认传言的真假;另一方面是表明自己的想法:首先,打字室和保密室工作联系紧密,业务相近和熟悉,希望能够调入保密室工作。其次,天生对数字不敏感,不适合做管钱管物之类的事情。除了上述两点,内心觉得教导队编制不稳定,担心不确定因素增多。 </p><p class="ql-block"> </p> <h3>1986年在机关办公楼前留影</h3> <p class="ql-block"> 祁参谋长听后回答说:“个人意见可以考虑,前提是必须服从组织安排”。</p><p class="ql-block"> 上一年,留机关的老兵还有政治部电影放映员龙光成(1980年入伍),赶上改转志愿兵,已任电影放映组长。司令部电台报务员苏武(1981年入伍),一年后可任电台台长。排除外面调入人员因素,我是司令部保密员的唯一人选。机关食堂管理员和司务长虽然也改为志愿兵,但当时没有合适的老兵,仍由干部担任。 </p><p class="ql-block"> 因为改转志愿兵必须服役满五年,所以在没有到兵龄之前,这只是一种局面和态势。 </p><p class="ql-block"> 1986年4月,司令部正式行文,任命我为代理保密员。这样,就算提前进入了干部岗位的保密室,虽然为代理,但对于过去的许多机关战士来说,这是提升的第一步。至少是提前进入了转志愿兵的“保险箱”。 </p><p class="ql-block"> 4月28日,按照司令部祁参谋长的安排,接收从军校毕业任保密员时间不长的张常宝(调教导队任训练教员)的移交手续。 </p><p class="ql-block"> 物件有8节铁皮文件柜、8个大木柜(档案卷宗若干)、1个木制写字台、1套黑色烤漆办公桌和软面弹簧椅(配当时所有机关干部)、自行车1辆、复印机1台(日本东芝BD-4515型)等。</p> <h3>1986年我的单身宿舍</h3> <p class="ql-block"> 保密室从平房搬进办公楼三楼一套两间房,里屋为保密室,外屋为复印室,刚开始里屋文件柜几乎占满,刚好能顺窗支一桌一床铺兼宿舍(宿舍从机关院东侧平房搬入)。</p><p class="ql-block"> 从大军区机关下派任职的赵永斌政委,第一次进保密室,半开玩笑说:“你这条件!跟军区二级部的领导差不多……”。<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年后,因文档增加,又在保密室对面,左靠打字室右邻总机房阳面一单间作宿舍。 </span> </p><p class="ql-block"> 进入新的工作岗位,虽然工作性质和角色变了,而保密岗位原有的职责和职能未变。我必须肩负更高的责任,时刻保持警惕,以确保工作不出差错和失误。对我来说,标准更高,要求更严,任务更重。</p><p class="ql-block"> 进保密室前,感觉保密员就是拆开所有机要信函,第一个浏览文件密级、内容,并根据业务缓急和分工,呈送军政主官和相关部门。 </p><p class="ql-block"> 实则不然,日常工作中需要及时处理机要文件的登记、收发、呈送、清收和本级机关三部门行文、印制、编号、盖章,根据文件性质划分短期、长期、永久立卷归档、保管和查阅。同时,还要负责指导和监督全机关的保密工作。 </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总结,仅文件管理登记就分两大类:一是按部职级别密级分秘密、机密和绝密,部别分单位军政一把手,班子成员,司政后三部门。二是按文件内容和分工,及时催阅清收和归档。 </p><p class="ql-block"> 来文为“一线两纵”即:军队内部上传下达为主线。一纵指中央、省地(市)通过地方党政办公室来文;二纵指当地一把手兼任部队第一政委,部队首长是地方常委,军队高密级机要文件和信函有时要通过保密室呈送地方首脑签阅。因此,保密室不仅掌管本单位的印信,甚至长期有地方长官的“大印”。 </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个普通战士,身处这样重要的岗位,我格外珍惜和倍加努力。意识到,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工作要求,达到更高的标准。</p> <p class="ql-block">1985年兰州留影</p> <p class="ql-block"> 平时除了大量的公文需要承办催收,每年各类文件的清销登记、立卷归档也是一项繁重的任务。 </p><p class="ql-block"> 这种“保险柜”内的工作,只要上级主管部门不检查,本级首长基本没人过问,但经年累月,积重难返。我开始主动清理多年的“欠帐”,通过文档管理熟悉保密业务。 </p><p class="ql-block"> 机关早在1984年就购置了当时特昂贵先进的复印机进。进保密室后,我参加了省城长江复印机服务部组织的全省为期十多天的复印机操作培训班。</p><p class="ql-block"> 那时,部队热衷于搞生产经营,机关也不例外。驻地所在的地级城市,我们是首批(4个单位)拥有复印机的单位,且该地尚无一家打字复印经营店铺。由于复印机耗材及维护保养费用较高,司令部提出“以机养机”的策略,通过对外承接复印业务来维持耗材及维修费用。 </p><p class="ql-block"> 自那时起,直至九十年代初,我们作为当地唯一一家对外经营服务,开创了本地打字复印经营的先河。无需广告宣传,慕名上门的单位和个人络绎不绝,对内对外业务量大增,且始终坚持热情服务,立等可取。这项工作耗费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自然,也为部队提倡的“增收节支”作出了贡献,得到了机关首长和同志们的一致认可和肯定。南参谋开玩笑说:你是大寨的红旗——永不倒。</p><p class="ql-block"> 十月份,一年一度的老兵退伍工作开启。通常,战士非特殊情况服役一般不超过三年。虽然机关够服役年限的战士较少,但显然没有涉到我的走留问题,我成了服役满四年的老兵。 </p><p class="ql-block"> 是年,连续受嘉奖,再次荣立三等功。因我的工作表现和突出的业绩,无形中也打消了个别新来首长“关系户”对保密室这个岗位的觊觎(待续)</p> <h3>1986年机关部分战士(后左3作者)在办公楼前合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