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师爱”叫做——放手(焦淑睿)

🍀.

<p class="ql-block">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一定因为“师爱”,但什么样的“师爱”更适合现在的学生呢?听了郑老师的讲座,我觉得是“敢于放手”的爱。</p><p class="ql-block">放手给予学生充分的锻炼,放手能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放手使得学生自由成长……</p> <p class="ql-block">我在班里管理时,定规矩、明责任,下放权力给学生实践机会。坚持“老师不干班长的事,班长不干组长的事,组长不干管理员、课代表的事”的原则,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层层有方向、有责任、有目标,尽量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班级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班主任则充当导演、最后裁判者的角色,总揽全局、协调各方。</p> <p class="ql-block">“放手”的前提需要有一个符合自己班级的框。比如:固定的班长有三名,他们每天共同负责班级的“大事”——管理班级事务以及课间操、上课纪律,做好职责范围内的事务;值日组长15名左右,负责就餐、午休、班级卫生管理。此外,根据学生特长确定职务,如黑板管理员、风扇管理员、一体机管理员......</p><p class="ql-block">每个管理员都有一套规则,闭环运作。职务的设立,由学生主动请缨,班级通过、录用,试用期考核,并参加后期优秀管理员、管理小明星等评选活动,让学生有责任感、归属感、荣誉感。</p> <p class="ql-block">“放手”并不意味着完全不管,还得让孩子有紧迫感、参与感。所以,我在班里管理评价时,先跟孩子们商量好评价的标准,然后让孩子们成为评价的主体,给参加管理评比的学生打分。这样平时被管理的孩子有了参与感,管理的孩子也被“限制”,就像一个天平一样互相牵制。他们心里就会觉得很公平,更愿意在这样相对“自由”的环境中,自主管理。</p> <p class="ql-block">我们可以给予他们的,是自己的爱,却不是我们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我们可以庇护的,是孩子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我们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p><p class="ql-block">孩子,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是要飞向属于他的海阔天空。</p><p class="ql-block">学会适度“放手”,就是对孩子成长最好的师爱。</p>

放手

班级

学生

管理员

师爱

管理

孩子

组长

班长

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