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公益 王祖文

王祖文:散文作家民俗学者

<p class="ql-block">乡村的公益 王祖文</p> <p class="ql-block">  如果不是自己亲自滑进淤泥坑里,如果不是自己的鞋袜沾了满满的淤泥,我是不会想起乡村的公益这样的话题来的。是的,当我的鞋袜湿透,我的双脚感觉冰凉难耐的时候,我有些上火,我有些埋怨,我有些无可奈何,我有些想就这个话题写一点东西的冲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在陕北子洲马蹄沟镇李家砭村高家沟自然村。原来,高家沟是一个独立的行政村,前些年归并到李家砭村。高家沟这个自然村的总人口鼎盛时期400人左右,现在留守人口基本维持在150人左右。</p> <p class="ql-block">  高家沟独立为行政村的时候,村委会集体几乎没有一分钱的收入,归并到李家砭村后,村集体也几乎没有一分钱的收入。没有一分钱的负责人要主持好这个家确实不容易。但是改革开放44年来,历任村干部就这样一棒接一棒走过来了。他们走的有多辛苦、多艰难、多无奈,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在村集体几乎没有一分钱的情况下,村里涉及公益的事情,要办成就得全部依靠政府。政府给钱了事情就有希望,否则再好的愿望也只能停留在愿望层面上面,让人只能望眼欲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把这个现象作为一个话题与一位我尊敬的知名的税收专家税刊总编西安的曹钦白老师交流时,他提出了一个观点:还应该依靠社会的力量。曹老师的话题引起了我的沉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眼里:社会的力量包括乡民自身的力量和乡民之外人的力量。就我们村而言:这个社会的力量还真有些不好办。我们村是一个小村庄,本村基本没有什么大老板,也没有什么赚大钱的生意人,就是说靠我们村自身的力量用老百姓的话说没戏。靠乡村之外的力量现在也靠不上,我们这个自然村,基本远离新闻人的视野。这四十多年来,如果能在百度搜到我们这个自然村的消息,大概有几十条,应该基本都与我有关,那是我写了几十篇关于高家沟的散文,发表在各种报刊。我写了至少有六篇关于解决高家沟民生事项的公开诉求信,除过这些,再基本没有进入社会人、新闻人的视野。</p> <p class="ql-block">  我一直也甚至无数次思考过这个问题,我们村虽然与全国不少乡村一样同步进入乡村振兴的时期,但是,我们村的基础设施也好,涉及村民的公益事项也好,靠自身的力量根本没有办法没有能力解决。我们村改革开放以来,受制于自身生活的贫困、受制于当地教育质量不高的影响,我们村考上的大中专学生不仅数量明显偏少、而且学校的层次也不高。从进入行政单位的人来说,也不过是三、五人而已,最高的也就干到副调研员这个层次,而且都在外地工作。靠这些人服务家乡显然不现实。小包工头也出过三个人,但基本处于自己的生活过得确实宽展殷实,要让他们拿出资金来无偿搞本村的公益,至少目前办不到,是的确实办不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村里的公益民生事项确实成了让人牵肠挂肚的问题。就说路的通行问题吧。这些年,我通过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两次反映过我们村道路通行问题。通过榆林日报百姓问政一次反映过道路通行问题。在说加固蓄水坝的问题,通过人民网反映过两次,关于饮水的问题,通过人民网反映过一次。关于我们村口交通安全的问题,我通过人民网反映过一次。我是一名普通公职人员,在异乡工作,我现在回过头来总结评估我这些反映信件的效果来看,还是非常不错的。我们村的水泥硬化路比有关邻村早了十年,路面宽敞比周围的村宽一米左右。我作为一个家乡的游子心里感觉还是温暖的,也确实是甜蜜的。</p> <p class="ql-block">  但是,也有缺憾,是的,明显的缺憾。我们村口的大坝溃塌至少有十年了吧,原来坝口排洪口是用石头做的一里多长的水渠,紧临国道。洪水毁堤到现在不堪目睹一直摆到现在。从我个人感情上来说,这个坝原来是李家砭村修的,现在虽然我们高家沟自然村归并到李家砭村了,但我依然在内心深处急忙接纳不了它。忽一日,村里的年轻书记栗富祥在微信上给我发过来四、五张关于该坝损毁的照片,请我向有关方面反映一下。村书记的年龄甚至比我的孩子都小。我想这么小的年轻人能有这样的想法,我们无论如何应该保护应该鼓励应该帮助。我分别通过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榆林日报百姓问政反映了这个民生事项,属地有关方面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了回复。说实话,属地有关方面的同志们处在乡村振兴的工作最前线,他们最辛苦,我不能对他们的工作挑三拣四说三道四,我应该多多为他们点赞鼓励才是。是的,有一万个理由应该这样。正是这样,我在这里向他们表示衷心的致敬与点赞。不过,与村民解决问题的过高的期望值相比,我见到的答复确实与村民的期望有距离。这当然未必是答复方一家能及时解决的问题。这个本质一定需要搞清楚。我是个天生的庸人,但是我在关乎我们乡村集体的事情上,我确实有一股超长的韧劲顽强劲。我又通过子洲政府办的吴良荣老师从职能部门的角度进行了协调推动,职能部门回复说明年解决这个问题,让我感到了此时的暖意。</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特别要点赞表扬一下吴良荣老师,在为子洲二路车恢复通行一事上,他充分尽责尽心发挥了政府中枢协调的功能、发挥了帮助百姓服务百姓的作用,是一位默默无闻的幕后实干家。我常想:无论是一个乡村、一个乡镇、一个县域,这样的实干家多了,我们乡村振兴的步伐与质量会同时加快提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为村口交通安全的事,为加固村口大坝的事,甚至为关乎乡民出行的子洲二路车通行的事多次反映、奔波过,遭遇冷遇、遭遇敷衍、甚至遭遇我不好用语言文字来叙述的事都不能说是没有的。但是好在一切都过去了。这个在正常不过。我是谁?我是一个弱老汉。我有什么用?我没有什么用。我能办什么事?我给别人办不了什么事。所以一切都极其正常。</p> <p class="ql-block">  经历了见证了一些事情后,我一个人独自冷静下来对我们村的一些年轻人说了这样一段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遇上村里的两位女客:她们问我子洲这四五年每个村庄几乎都有女客聚会,但是高家沟没有?我只能说高家沟没有撑头的人。高家沟人没有闲钱闲功夫闲时间弄这种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近了解了家乡一些事情,最深的感触就是:现在有些涉及高家沟的公益的民生的事:道路畅通问题(每逢下雨张文富家坡底路滑的出不去);娱乐活动闹秧歌都不知什么原因停顿问题;留守老人孤独寂寞问题;村集体没有一分钱的问题,等等。稍微有个事情就要依靠政府,但是政府也未必能顾及过来。这些问题是普遍性问题,也许不值得说道。但是我们村一个最大的缺憾就是出去的成气候的人很少很少,有能力反哺家乡的人基本没有。别的村庄生意人过春节对70岁老年人给予逐个慰问看望,给予考上大学的奖励,给予有家庭发生重大情况的给予慰问帮扶,等等。我们村几乎是空缺。穷人家不敢有想法,咱高家沟这村庄是不是也如此呢?现在能做到的也许各家的出门人把各家在家的老人管顾了就不错了就算好样的。说其他好像都不现实真不现实。再说多了也没有什么作用甚至招人反感。</p> <p class="ql-block">  生我育我的村庄是个小村庄,曾经也确实是个贫困村庄。现在,虽然日子好多了,但是有三件当务之急的事摆在了人们面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急事:村口李家砭坝口修复的事。职能部门答复说明年启动。究竟能不能如期启动,只能眼巴巴看着等着盼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急事:村里后沟的曹窑沟大坝坝口溃塌修复一事。这个坝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修成的,里面涉及100多亩耕地,外面涉及至村口至少200人的安全问题。这个问题用村里两位负责人的话说反映了十几年了。我也通过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反映过,这个是完全有据可查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三急事:村里中间向里面行走右边拐沟小塌沟口洪水毁口修复一事。这个冲毁至少有二十年了,一直摆在那里摆停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三个急事我们目前没有公益动员能力,只能寄托上级水利修复项目来解决。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未来五到十年村外的环境会倒逼推动加快解决的。一是离村口五里的高渠村据说子洲中学要向这里修建。如果这里起二十多座高楼,为了行洪安全。离这里非常近的这三件急事事事有关联。再则我们村口离子洲县城5公里,子洲县城有2017年7.26洪水遭灾的教训,这三件急事如果一直摆下去,也是一个事。另外,再等五年,能等得了?水火至时,在问题小的时候,二十万元能解决,当问题大到人命关天的时候,二千万元都未必能够解决啊!</p> <p class="ql-block">  这些大的民生事项摆在了我们目前,与外人确实没有关系,但是,与我们自己,与我们关联的人也没有关系吗?显然不是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回到本文的开头,当我的鞋袜在山洪浇灌在村里水泥路低处的稠淤泥中时,我极为恼火。每下一场雨,我们村民在这里遭殃一次,而原因极其简单:村里山上有一家天然气钻采公司在此处开辟土路山道打出了天然气井,现在据说钻出了天然气,但是问题却长久留下来了。下一次雨,山上的泥糊就冲到这里的水泥路上,村路封死,交通中断,车辆阻隔,行人骂娘。有车辆在这里损害的,有骑摩托到这里倒在里面急忙出不来的。我实在看不过眼了。我向榆林日报百姓问政这样反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请求对李家砭村高家沟自然村路段尽快修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子洲县马蹄沟镇李家砭村高家沟自然村张文富家坡底因钻采天然气公司原来通山修路,以及通村水泥路此处地势低导致每逢下雨,山路泥流阻断道路交通,本村无法出行实在苦不堪言。强烈要求尽快用涵洞形式畅通洪水泥流,请政府尽快协调钻采公司一次性解决问题。我们不希望看到没有任何效果的文字回复。如果没有效果我们请求电视台予以曝光,请求监督部门跟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家也许看出来了。结尾的语气明显有些生硬。其实,活这么大年龄了,谁愿意这么生硬呢,但是这个事已经反映几年了。我们村里另一位在外工作的大学生几年前曾经反映过这个问题。总不能一直年年月月一直反映下去吗?谁闲的没事了吃饱撑的爱反映这些事呢?无奈才反映,数年解决不了语气才强硬啊!</p> <p class="ql-block">  我有时想:我要是腰缠万贯的实业家、大款、富豪,我拿出钱来至少解决一个问题,但是,可惜我不是。不仅我不是,而且我没有起码的动员能力,在这个事上我几乎是个废人。不过,我的灵魂中一直有一个声音:修桥补路,积德行善、敬老扶幼自古以来是为人之最基本的应该做的善事。一个人活在世上连最基本的涉及生自己养自己的家乡的这样的善事别说做了,连想也不想,这样的动物还是人吗?我想比狗与猫也未必能好多少。因为狗与猫都还大多一心一意为主人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说乡村公益的事,大的小的说了一大堆。起作用不起作用,该说的还必须说,能做到一秒钟都不会犹疑,立刻做。暂时做不到的想办法创造条件促进做、推进做,这才是一个正常人,善良人应该做的,必须做的。在这方面我们不需要各种大小奖牌,也不需要任何点赞表扬,我只需要自己灵魂的永久安宁甚至慰籍,就足够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如果喜欢,请打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