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或许是自小身体健康基础打得好的缘故,除了患有家族遗传性高血压和肠胃反酸小毛病外,先生的健康状况一向不错。大凡家里的体力活如给花园除草、栽种树木花草、爬上爬下检修房屋设施、搬运重物,他都能轻易胜任。又如,海外旅行时,数十小时长途飞行带来的时差问题,常常让小他几岁的自己感到吃不消,而先生却一点儿没事。2021年5月进行澳洲内陆边远地区自驾游时,年过七旬的他每天驾车300多公里,最多时达到800公里且到了目的地后,他还需拖着长途驾驶后的疲倦,到处张罗吃住等事宜,让人很佩服。</p> <p class="ql-block">可能是先生体力超好和不服老的积极态度,让自己产生了先生身体仍很健康的错觉,完全忽视了他已是个年过七旬的老人。直至去年末、今年初发生的一件事才彻底改变了自己对先生健康的错误印象。事情起因是,去年圣诞节刚过没几天,先生的胃酸反流问题出现得越来越频繁,从夜间入睡时每月偶然发作一、二次变成几乎每天都发生。那时还以为是节日期间,所吃食物太过丰盛,造成消化不良所至,只需用点药就可缓解。之后,先生看了全科医生并按时药服后,症状似乎有所缓解。</p> <p class="ql-block">正当我们感觉这不是件大事时,去年(2021)12月11日晚约11点许,正准备上床睡觉的先生隐约感到胸部一阵疼痛。因之前先生并没有心脏方面的问题且血脂、血糖正常,故没有考虑是否是心梗发作,只认为还是胃酸反流的老毛病引发,只要服药就可控制。然而,先生用药之后疼痛没有缓解反而加剧。因疼痛实在难以忍受,一向坚强的先生忍不住打电话叫救护车。因此时正是堪培拉疫情期,救护车调度中心除了简单询问先生症状后,还反复核实我们接种疫苗情况并要求在救护人员到达时,我们需提前戴上口罩并由家庭成员在家门口等候。</p> <p class="ql-block">在先生忍着剧痛和自己焦急不安等待中,约20分钟后,救护车终于到来。此时已是深夜12点,为了不打扰周围居民休息,救护车没有鸣笛,只是静悄悄地开到家门口,由自己将救护人员引入家里。进到室内,自己得以看清,救护人员为两男性,年长一些的是司机兼医务助理,年轻者为专业救护人员。他们都佩戴着口罩并携带相关仪器和装满急救用药的箱子。</p> <p class="ql-block">在详细询问先生的症状并简单查看疼痛部位后,只见他们打开随身携带的便携式心电图机,快速为先生做检查并测血压。在看到心电图稍有异常但血压正常后,救护医生立刻打开药箱,取出三粒阿斯匹林让先生服下。等了约四、五分钟,见先生的疼痛丝毫没有减轻,救护医生决定为先生注射小剂量吗啡(3ml)止疼,整个处理过程约半小时。</p> <p class="ql-block">吗啡注射完毕后,长得像亚洲人的专业人员再次为先生测量血压和心电图,看是否有所变化。猜测该专业人员看自己是个华人,估计英语不太好,也就没有向自己解释先生的病情。其实自己退休前一直在医学院校教授英语并耳濡目染地学到了一些医学知识,同时也对心梗的基本发病特征有些了解。在听到医生对其助手复述血压和心电图结果时,自己第一感觉先生的病情不可能是心梗,而是其他病症。在排除这个猜测后,自己一直提着的心稍稍放下。</p> <p class="ql-block">当疼痛有所缓解后,救护人员决定将先生搬上救护车送往15公里外的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看着脸色苍白、虚弱无力的先生,自己感到十分恐慌和无助。虽然父亲在国内突发心梗时叫过救护车并抢救成功,但因自己当时不在身边,故不知道国内的救护过程,此次是第一次在异国他乡目睹医务人员对先生的救治。或许是见自己很紧张和焦虑,年长的司机不断地安慰说从先生目前的情况看,不像是心梗,只要不是此症,就不用担心有生命危险。紧接着,他问是否想去医院陪护,自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当另一医生将先生安置在救护车中后,司机只简单询问了先生的个人信息和医保卡号,之后就驾车驶向医院。此时已是深夜一点许,周围一片漆黑,路上罕见其他车辆。虽然只行驶了约20分钟,但对自己而言仿佛是20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这是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乘坐救护车。看着漆黑的四周和救护车远光灯所及之处,自己仍对先生病情感到忐忑不安。尽管坐在前面不能直接观察医生在做什么,但可听到他不断地询问先生的感觉并持续测量血压和心电图。到达医院急诊部时已接近午夜二点。救护车人员将先生推进室内后,司机就开车离开,剩下专业医生去与急诊部医护人员进行交接。此时我们只能静静地在过道里等待急诊部医生对先生病情的评估,这时没有医护人员前来询问和查看。听到先生因吗啡药效减退后疼痛引发的呻吟声,自己忍不住在心里抱怨:为何这里没有体现出急诊的特点?难道这就是澳洲急诊的运作方式吗?现实与影视剧中医护人员救治病人的场景太不相符。倘若是心梗一类的要命病症,这样漫长的等待岂不是真要命!</p> <p class="ql-block">就在自己忍不住想去询问工作交接进展情况时,救护车医生和急诊部医生终于出现并把先生推进了观察部。此时急诊医生道歉并解释了让我们长时等待原因:因遵守疫情期的卫生防控要求,当上一病人从观察部转到治疗部后,清洁人员需对其使用过的床位、医疗仪器进行全面消毒,所以才耽误了这么久。在聆听医务人员解释的空隙,自己快速扫视了急诊观察部的大致情况。与国内医院急诊观察部相比,这里的观察部空间宽敞,卫生整洁,床位较少但床与床之间距离很远且用布帘隔开,充分保证病人隐私和休息。</p> <p class="ql-block">在将先生送上病床前,医护人员为他换上了方便查体的病服,先生终于可以安心的地躺在床上等待进一步的检查。不多时,一个医生和护士前来询问先生情况并抽血做化验。可能是心理作用的原因,此时先生的血压、心电图皆显示正常,而血液检查也无异常。或许是折腾了大半夜,虽然疼痛偶有发生,先生此时竟可安然入睡。趁着先生入睡时,自己翻看了留在床边的诊断报告,发现除了简单描述病情的一行字外,并没给出任何确切的诊断,也无进一步检查和用药的提示。与国内医生先让病人做一系列大大小小检查,之后输液跟上的常规做法不同,这里急诊医生的做法让人有些失望,但也无奈。</p> <p class="ql-block">就在为他们的诊治做法深感迷惑时,看到一个保洁人员将之前病人换下的病服、床单等物取走时,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卫生保洁做得十分到位,让病人放心地接受治疗。在陪伴先生的间歇,自己本可以抽空合眼休息一下,但因为好奇心,自己竟没有丝毫睡意。要不是先生此次生病入院,自己绝对没有机会近距离观察澳洲医院对急诊病人的处理过程。同时也看到急诊医生工作的辛苦和不易,整夜不能休息来救治病人。</p> <p class="ql-block">快接近凌晨四点时,来了个男医生告诉先生可以准备出院了。只见他在病历上(两张纸)写下几行字并对先生说,他们查看了各种相关指标,并没发现有任何异常,此前的胸痛可能是胃酸倒流引发的。若出院后再出现类似疼痛,建议去看全科医生。听到此结论,自己在想这也太马虎了,叫了救护车到医院折腾了一夜,只在急诊躺了几小时,没有任何检查和用药,一切就结束了,这回算是真正见识澳洲所谓的先进医疗技术。看来,无论是国内国外,生病时只能听天由命,求自保了。</p> <p class="ql-block">观察两个小时后,在没有接受任何治疗的情况下,医生告知先生可以出院了。虽然整个过程让人有些不解,但简单的出入院手续却不得不点个赞。入院时,自己只需到入院窗口出示先生的医保卡并告知家庭住址及联系电话,不需交纳押金。出院时更是不用支付任何费用,因澳洲看急诊一般由医保全额支付,病人享受全免费。凌晨四点出到院外,门口值班的黑人保安贴心地为我们叫来出租车,让人感到丝丝暖意。一想到先生患的只是点小毛病,自己提着的心就彻底放下了。因为折腾了一夜,自己回家倒头就睡且睡得比以往都踏实。</p> <p class="ql-block">经过上次的折腾和自行用药,我们以为不会再有问题。可先生出院三天后,类似的疼痛又出现了,此次似乎更严重。可能是疼得难于忍受,先生不得不再次叫救护车,此次来的是两个年轻的女士。应该是澳洲对救护人员的培训有统一标准,她们的处理流程与上次无异。在得知先生刚出院三天病症又复发,这两位医护人员一致认为应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因此时堪培拉疫情日趋严重(每日上千例),医院不得不取消了家属陪护的做法,自己只能留在家里,让先生独自随救护车前往医院。先生被救护车送走了,自己万分牵挂的心也随之而去!</p> <p class="ql-block">为让自己不要过分担心,其中一个女孩上车时安慰自己说,尽管先生在医院没家人陪护,但他会受到医护人员细心的治疗和照顾。因为有过近距离观察医院急诊运作流程的经历,此次自己的焦虑减轻了一些。然而在先生病情反复发作而澳洲医生的诊断水平堪忧的情形下,说是一点也不用担心完全是假话,毕竟不知道到底是何原因让先生反复受折腾的焦虑一直存在。这种焦虑反而因不能获得第一手信息而加重,但也只能独自呆在家里耐心等待而别无它法。</p> <p class="ql-block">等救护人员完成所有流程带着先生离开后,已接近午夜时分。自己虽上床休息,但翻来覆去无法入睡。脑海里总是出现先生因病痛倍受折磨的可怕画面。这样的画面消失后,心里又出现对先生病症的猜测和担心:到底是何原因让先生的疼痛反复发作?为何胃酸反流用药后症状没有减轻?会不会是其他致命的病症?因先生的哥哥几年前因年轻时候接触石棉制品而患胸膜瘤去世,而先生那时也同样接触过石棉材料,会不会他也…… 想到此,自己犹如坠入深渊,绝望感瞬间将自己吞噬!</p> <p class="ql-block">若是先生不幸中招,我们的未来就将毫无希望,自己将会失去先生的长情陪伴,没机会游遍海内外,尽享美好人生。一想到此,自己不寒而栗……就在天快放亮,自己迷迷糊糊入睡时,听到了门铃声:先生从医院回来了。自己立马翻身起床迎接先生。看着先生依然虚弱和苍白的样子,忍不住询问此次医院做了哪些检查?是否找到疼痛原因?当听到先生说只拍了个X光胸片,注射了一些止疼的吗啡并给出仍是胃酸反流引发疼痛的结论和再没别的检查和治疗后,自己不由对澳洲的医疗水平深感失望!但好在胸片显示无异常,之前因担心先生患上胸膜瘤的恐惧和焦虑一扫而光,毕竟胃酸反流不是绝症,起码还有治愈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就在我们以为反复折腾了两次并遵医嘱用药后,先生的不适会有所缓解,体力会慢慢恢复,孰料才过了四、五天,疼痛又发作了,不得而已,先生第三次叫了救护车,此次的救护流程与前两次大同小异,只是前来的救护人员不同而已。当听到这是短短两周内第三次因疼痛叫救护车后,该救治人员认为这很不正常,医院应认真检查对待以弄清病因,不能老是重复此做法。特别是在疫情期医护人员已精疲力尽的情况下,这样做只能浪费救护资源,又无益于患者。听到此救护人员的客观评论,感到第一次碰到有此明智见解的医护人员。先生再次被救护车带到了同一家医院,不知此次他们会何处置?</p> <p class="ql-block">疫情期,医院禁止病患家属进院陪护和探视的规定仍在,自己只得再次独留在家中,终日处于提心吊胆,万分焦虑,夜不能寐,思绪万千的境地。是先生详述了到医院后发生的一切。可能是先生第三次被救护车送到医院,此次医护人员比较重视,一到院就立刻安排做了B超、CT检查,最终发现是胆囊发炎且胆管处有1厘米大的结石。因先生每次疼痛部位都发生在胸骨部位,第一次入院,医生只考虑到先生的高血压病史,怀疑是心梗,但被排除;第二次入院,医生又结合先生年轻时接触石棉材料的过往史,安排拍了胸片,无异常,也被排除;此次(第三次),谢天谢地,终于找到了病因!</p> <p class="ql-block">病因找到后,先生以为医生只会做些消炎止痛的基本治疗,在病症有所缓解就会要求出院。为集中力量救治新冠病人,医院已暂停所有择期手术(elective surgery),即非危及生命的大小手术一律暂停。就在先生以为简单治疗后就可出院回家时,其主管医生来到病房询问先生是否愿意立刻接受手术,因外科医生刚好有空。听到此建议后,已被疼痛折磨了三次的先生欣然接受,成为该外科医生当天工作时的第一个病人。做出手术决定后,医护人员迅速协助先生做好术前准备。按术前惯例,主管医生向先生详细介绍了该手术的流程和存在的风险并让先生签署了同意书。当所有程序完成后,先生被推进了手术室并注射麻醉。</p> <p class="ql-block">先生继续回忆道:当天凌晨四点许,注射麻醉后他就陷入了深睡。正当他睡得迷迷糊糊时,被医护人员唤醒并告知手术已完成多时。此时已是早晨六点,先生已身处普通病房。护士过来测量体温、血压后,询问先生要不要用早餐。先生刚好感到有些饥渴,表示需要。不一会儿,护士送来三明治和矿泉水,先生迅速补充体能。又过了约三小时,主管医生前来查房并告知术后注意事项,之后对先生说,因是微创手术(key hole surgery)且无异常,他不必呆在医院,可马上出院。听闻此言,之前重未做过任何手术的先生有些惊讶,但考虑到医生的决定,他就直接从医院打车回家了。</p> <p class="ql-block">事后先生回忆道:第三次入院所发生的一切如此之快,仿佛是在做梦:深夜入院,经历各种检查,独自签字手术,麻醉后手术,清醒后被告知可立刻出院……这样的经历像是坐过山车。对已上年纪的先生而言,大脑还未来得及反应,忽然间,一切都结束了。不得不说澳洲医院这一系列操作真的很魔幻,魔幻到让人认为在现实中不可发生!然而有一点是肯定的:先生此次入院运气真好,医生终于稳、准、狠地为其解除了病痛。</p> <p class="ql-block">虽然先生术后清醒后立刻打电话告诉自己所发生的一切,但听到先生很快就能出院的消息还是深感意外。因自己20年前在国内也因胆囊结石做过传统的开腹手术,记得当时需在医院呆一周并接受术后输液等防感染治疗。而澳洲类似的手术病人术后不久就可出院,或许是现在先进的微创手术后若无异常,的确不需在医院呆太久。除对先生术后很快出院感到既意外又惊喜外,自己对术后的用药也很好奇。看到先生带回的药只有一种强力止疼药和一种防止术后便秘的药而没有任何防止感染的抗菌素时,不得不说澳洲医院对抗菌素管控得真严格。但先生也提到在医院接受过防止术后感染的抗菌素输液治疗。</p> <p class="ql-block">为了不把病毒带回家里,先生回家几天后,我们用之前政府免费发放的快速检测盒进行了测试。打开后才注意到该检测盒由杭州生物检验公司制造。由于检测结果不是百分之百准确,医疗部门鼓励民众在自测显示阳性时,再去做PCR测试确诊。这样的做法一可减轻人们排队做检测感染风险,二是可缓解检测人员工作的压力。这是自己自疫情二年来的第一次自检,因此对这样的检测充满了好奇。</p> <p class="ql-block">先生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后,我们就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操作。虽然将绵签捅进鼻腔并来回旋转的感觉不适,但还能接受。与国内疫情高风险地区人们每天都需做PCR测试需承受的不适相比,这样的测试简直不算什么。在按要求等待一段时间后,看到测试结果为阴性,我们大大地松了口气。但为了保险起见,先生出院一周后,我们时时仔细留意自己身体有没有与新冠有关的不适或症状。几周过去后,没有任何迹象显示感染新冠,在澳洲目前疫情不断加重的情况下,我们无疑是幸运的!</p> <p class="ql-block">除了开具的用药外,在饮食方面,医生除了建议将全脂牛奶换为脱脂牛奶外,对其他食物没有过多要求。虽然先生术后创口恢复得不错,但术后却被腹泻折腾了近一周,好在之后逐渐恢复正常。根据先生带回的出院报告要求,先生需在术后两周后去看全科医生进行术后复查,而医院也会在术后一月进行电话回访。自己对澳洲这样的术后回访模式非常认可,因病人术后若有异常,熟悉的全科医生可及时发现和处理,不需病人费劲去医院挤占有限资源。</p> <p class="ql-block">先生术后约两周后,预约了我们的全科医生进行术后复查。澳洲的全科医生也称家庭医生,民众可根据自己喜好进行选择。一经选择后,生病时病人就可先找该医生进行初诊,若碰到处理不了的疑难杂症,该医生会将病人推荐给专科医生(专家)。这种运作模式虽有让人吐槽的地方,例如,若医生不能第一时间识别大病、重病,会贻误病情,但益处是医生与病人除了是医患关系外,还是朋友关系,极大地减少了医患间的紧张关系。此外,这里的全科医生不穿白大褂,就诊环境也不像医院,病人的心理压力较小。图为就诊的诊所环境。</p> <p class="ql-block">我们选定的全科医生(家庭医生)为先生进行术后复查。虽然她事先已收到医院转来的手术报告,但她还是仔细询问先生的恢复情况并认真查看创口。此医生年资不高,但很热情,每次向她问诊都没压力。特别是当自己不知一些英语医学术语时,她都会耐心解释。与国内一些对病人非常冷淡的所谓专家相比,自己更喜欢这种像朋友一样的全科医生,因为与她交谈时,丝毫没有任何心理压力,可尽管详述自己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之前在华人圈里经常读到一些因急诊不得不叫救护车,最终被高昂的救护车费吓晕的事例。果然在第一次叫救护车过后两周,先生就收到了需支付1000澳元(约4800元人民币)的巨额账单。根据相关规定,若没有购买私人医疗保险就需自行支付此费用。虽然先生有大众医保卡及政府颁发的联邦健康保健卡,但不能确定是否能享受救护车免费服务,故做好了支付账单的准备,毕竟生命重于金钱!后来先生仔细阅读了账单附带的免费条款后,按要求将个人医保及保健卡信息寄回救护车营运机构,之后第二、三次的救护车服务就再也没有收到任何账单,也就意味着三次收费不菲的救护车对先生是免费的!</p> <p class="ql-block">因对澳洲医保体制规定不是十分了解,除担心使用救护车的费用外,自己还担心先生三次入院的治疗费和手术费,毕竟澳洲的医疗费很贵。当先生提到其整个医疗过程中没有支付任何费用,自己深感意外。因为每次去看家庭医生都要支付一定费用,而此次先生叫了三次救护车,入院观察三次并作了胆囊微创手术,竟一分钱都不用花,甚至连出院带回的药都是免费,不得不感叹这里的医保福利真的好。通过此次叫救护车的经历,我们意识到购买救护车保险的重要性。考虑到自己尚不能享受免费救护车服务,先生毫不犹豫地为自己购买了救护车险。该保险一年只需支付69澳元,就可享受全年的免费服务。这样在需救护车时,不顾虑其巨额费用。</p> <p class="ql-block">当从新闻报道中得知,澳洲最近又出现疫情高峰,医院因染疫人员太多需住院治疗而被挤爆时,我们不由得再次感叹先生那时运气的确不错,一经确诊,就能马上手术。若发生在疫情高峰期,不知会耽误到何时,会出现何后果。虽然一开始有些折腾,先生被救护车送往医院三次才确定病因,但这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医院在病人病因不明时,不会轻易给病人做无效治疗的做法。客观地看,这难说也是件好事。</p> <p class="ql-block">或许是身体基础不错,先生在服用了阻止腹泻的药物后,术后恢复得不错。除了体重有所减轻外,没有出现胆囊术后常见的消化不良,便秘,胀气现象,甚至之前经常发作的胃酸反流症状也减轻了不少。与术前相比,先生的大肚子缩小了许多,他对此很高兴并表示要努力维持目前的理想体重。</p> <p class="ql-block">术后两周,先生就开始给花园除草,干些体力活。</p> <p class="ql-block">术后一月后,先生就能驱车近300公里带自己去海滩游玩。</p> <p class="ql-block">现在回看,在疫情仍在肆虐,新冠病人数量倍增,医护人员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先生病情仍得到很好的治疗,我们由衷地感谢医护人员的辛苦付出。除去最初因病因不明而来回折腾,让人深感无奈外,到后期病因明确,医院提供及时、免费的治疗的确让人印象深刻。特别是有过全程体验的先生更是对医护人员的悉心照顾赞不绝口,以至于在听闻血库需人献血时,就立马做出等恢复一段时间后去献血的决定。他解释说,在这个艰难的特殊时期,既然医护人员竭尽全力救治了他,他也应该做些什么作为回报。先生一向是个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自己完全支持此决定。</p> <p class="ql-block">总之,在对比中澳不同的就医经历后,自认为各有长短:国内一旦病人出现急诊状况,就会得到医院争分夺秒的救治,因耽误而引发的严重后果的风险较低;而澳洲的急诊处理过程较慢,有耽误病情之忧;国内一些医护人员对待病人的态度较职业化,让人有距离感;而澳洲的医护人员较亲切,有助于缓解病人紧张情绪;国内手术需家属陪护或自费雇请护工,家属跟着受累;澳洲完全由医院专业护工提供免费护理,家属只需探视,相对轻松;在没有医疗保险的前提下,国内的费用相对低廉而澳洲的费用贵得惊人。概而言之,不管中外医疗体制有何异同,生病时只能去适应它。现在先生已完全恢复,我们又可在疫情缓解后,携手进行海内外旅行,尽享退休生活的幸福时光!</p><p class="ql-block">2022年7月执笔于澳洲堪培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