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2年7月29日上午,自驾游林州市太行山,冰冰背景区。</p> <p class="ql-block">市区36℃,山上26℃,洞内-6℃。必须花10元钱租一件大衣御寒。</p> <p class="ql-block">冰冰背在河南省林州市石板岩镇西北部,车佛沟村东南方向。</p> <p class="ql-block">冰冰背严冬水温气暖,盛夏水寒结冰。结冰面积约6平方米左右。</p> <p class="ql-block">每年冬去春来,百草复生之际,正值阳春三月,此处开始结冰,结冰时间长达五个月之久。冰期最盛之时,恰好是盛夏季节,挥汗如雨的伏天,一踏进这块宝地,立即寒气袭人,冷气刺骨。</p> <p class="ql-block">八月中秋以后,似有凉意之时,这里的冰冻开始融化。隆冬时节,此处却出现了涓涓细流从石缝中缓缓流出的景象,热气蒸腾,泉水温和,沿溪水草繁茂,致使附近的桃树提前萌芽、开花。</p> <p class="ql-block">由于洞在山的阴坡上,当地人习惯把山阴称为“背”,所以叫冰冰背。</p> <p class="ql-block">冰冰背有一个神奇的故事。古时候,这里是一泓深潭。潭水供人们浇田、饮用。一年夏天,一条恶龙飞来,霎时飞沙走石,火光冲天,草木枯萎,潭水蒸干,百姓始遭祸害。人们无奈,请求恶龙免降灾难,恶龙哪里肯应!人们又修庙祷告,恶龙仍不从。其时,传说的八仙中的铁拐李正好路过此地,看到恶龙作祟,于心不忍,于是一杖捅到海底,命龙王放水,又从宝葫芦内扔下一块冰,将潭周围盖得严严实实,把恶龙压到了潭底 。于是,出现了这种奇观。</p> <p class="ql-block">冰冰背位于河南省林州石板岩乡10多公里的深山里。这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背阴的几个很浅的洞穴里每年夏天都生长出大块的冰凌,天气越是炎热,冰块生长的就越大、越坚硬;到了秋天,随着天气变凉,冰块开始融化,到了冬天冰块竟变成了温水。</p> <p class="ql-block">河南省地矿局地球物理勘探队在此进行了电测探勘测和地质解译:</p><p class="ql-block">本区位于太行山南段,海拔1500米,悬岩峭壁,山势险要,丛林叠嶂,东邻石板岩大峡谷。冰冰背位于高山脚下的山沟之中,有多处冷气从石块缝隙或小岩洞中冒出地表,多呈带状近东西向平行分布,带长几米至几百米不等,其中发现两处每年夏季6~8月间,在石缝或石洞中有冰锥向外生长,或附于石壁上,或长于夹缝中,立秋以后冰凌逐渐消逝,但冷气如故。冬季有雾气从石缝中冒出,雪花落上立即融化。在东侧约100米处有一股清泉流出,常年不断,不受雨季和旱季的影响。北侧也有一股清泉流出,雨季和旱季对流量有不小影响。</p> <p class="ql-block">在冷气或结冰点附近无灌木及大树生长,只有小草丛生,其中只有两种无名小草生长旺盛,但离开冷气带数米立即消失,可见这两种小花有低温专属性。</p> <p class="ql-block">从地质构造上来说,该地区位于华北地台,山西台隆,太行台拱的中心部位。东侧有石板岩背斜,冰冰背位于背斜的西翼。由于受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挤压,形成了太行山隆起带,新构造运动是该区的主体。据国家地震局观测,太行山每年上升3毫米,无感地震每天发生数次,可见该区新构造运动非常活跃。</p> <p class="ql-block">在冰冰背附近的山体垮塌的岩块之间无胶结物,可证明它是近代构造运动的产物。该地区位于背斜轴部西侧,在地貌上形成张性断裂谷,垂直短距不大。一条大断层从冰冰背通过,两侧岩层水平位移300-500米,冰冰背附近之下的破碎带宽约300-400米,低温点均位于破碎带之上及附近。</p> <p class="ql-block">经过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初步认为,制冷机制是地壳深部高密度气体上升,到地表密度降低后吸热所制冷。符合电冰箱原理,是个天然巨大的制冷源。</p> <p class="ql-block">冰冰背有寒冰、有高山、有俊峰、有古水、有幽洞、有奇石、有石花、有异草、有珍木,为一天然地质公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