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现代摄影学会卓尼采风掠影

川甘军

<p class="ql-block"> 藏王故里•秘境卓尼</p><p class="ql-block"> 甘肃现代摄影学会组织的卓尼摄影采风团,于2022年6月13日,早上八点在兰州饭店集合,58人乘坐两辆大巴车出发,沿途经过康多寺、康多峡等景点,午餐后直奔卓尼县进行采风活动。</p><p class="ql-block"> 本次卓尼采风安排四天时间,第一天(6月13日)从兰州到康多寺、康多峡到卓尼住宿。第二天(6月14日)去百年藏寨、贡巴寺拍摄人文景观。返回卓尼休息。第三天(6月15日)大峪沟、卓尼洮砚、禅定寺、红色圣地•绿色博峪及木耳村拍摄人文及风光。因大峪沟修路未去成!第四天(6月16日)原路返回冶力关拍摄风光,晚上返回兰州。</p><p class="ql-block"> 本次卓尼采风活动在学会王会长的带领下,摄影采风团队一行人既感受到了视野、心灵的享受及洗礼,也在一路欢歌笑语中,提升了个人拍摄水平和技能,历时四天,终顺利、圆满的完成了此次卓尼之行。现将本人在沿途拍摄的拙作做以分享,请各位老师及影友们提出宝贵意见!指正为盼!</p> <p class="ql-block">  6月13日上午我们到达康多寺,康多寺位于康多乡政府所在地,共有僧人31人,该寺院的服务范围为康多乡白土咀村委会8个自然和枸哇乡4个村,占地面积约15亩,有大经堂一座,寺管会成员5人。</p> <p class="ql-block">  13日中午我们到达康多乡,康多峡景区位于甘肃省卓尼县康多乡、杓哇土族乡的冶木河、岔巴河峡谷地段,属冶木峡上峡。与临潭县冶力关乡境内的冶木峡下峡相接,共长30余公里。这里属西秦岭祁吕弧形褶皱地带,下峡山峰如斧劈刀削,壁立千仞,险峻异常。峡谷内石峰耸峙,近在咫尺,岩下冶木河激流澎湃,清澈凛冽,山间飞瀑如练,悬垂峭壁。嶂顶谷间,千树交柯,万木竞翠,薜萝若织,山花飘香。</p> <p class="ql-block">  2022年6月14日,现代摄影采风团在王会长的带领下,我们一早赶往百年藏寨进行采风。去尼巴村的路上,感觉天很空,空得让人像鹰。</p><p class="ql-block"> 一条车巴河沿车巴沟流向洮河,河水两边是缓坡和狭窄的平地,尼巴村就依坡傍水而建。藏寨泥巴村民族深厚的历史和传统记忆载体“面向阳光的山坡”去尼巴村的路上,感觉天很空,空得让人像鹰。</p> <p class="ql-block">  百年藏寨尼巴村在甘南卓尼县境内,从卓尼县城沿洮河逆流而上大约60公里,就到了尼巴村。“尼巴”藏语意为“面向阳光的山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远望尼巴村,从低到高,层层叠叠,与山坡浑然一体。房子的外墙全部是夯土而成,苫子房上全铺着厚厚的黄土,中间开有小天窗。鳞次栉比的民居颇有气势。</p> <p class="ql-block">  过桥后拐到一个小空场,河边有一座白塔,白塔的周边是排成廊的玛尼桶,有些大玛尼桶上拴着各色羊毛编织的绳子,绳子的另一头拴在廊柱上,拉动绳子,玛尼桶就会转动起来,同时拉几条绳子,就会同时转动几个玛尼桶。</p> <p class="ql-block">藏民们背经转山</p> <p class="ql-block">  作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体的藏寨,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它不仅仅是一个古建筑群,更是民族深厚的历史和传统记忆的载体,反映着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折射出悠久的历史和民族文化进程,真实地记录了传统建筑风貌和传统民俗民风。</p><p class="ql-block"> 尼巴村是甘南藏区至今仍保留着原生态生活及生产方式的最大的纯牧业村,也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唯一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下午在贡巴寺拍摄藏民人文景色,贡巴寺,应名万寿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刀告乡,藏语称“噶丹扎西桑珠林”、“贡道林”。</p> <p class="ql-block">  6月15日上午我们在禅定寺采风,卓尼禅定寺,中国藏传佛教寺院。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境内。是甘肃省南部藏族地区修建较早的一座寺院。</p> <p class="ql-block">  15日上午我们去木耳镇博峪村、木耳村采风,卓尼县木耳镇博峪村,一个普通的草原村落,因土司开仓放粮,救助红军的历史。逐步成为年收入超五千万元红色旅游地。</p><p class="ql-block">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卓尼土司杨积庆放粮救助红军,后因叛徒出卖被枪杀,而杨积庆遇害前便居住在博峪村。</p><p class="ql-block"> 当年红军走到这的时候,已经是人困马乏,粮袋空空,这些粮食无疑对他们来说是雪中送炭。当年红军也是怀着无限感激之情,在我们土司为他们开仓供粮的粮仓上写到,此仓内粮食是杨土司的庄稼粮,希望各单位节约用粮,杨土司革命纪念馆讲解员王秀明说道</p> <p class="ql-block">  15日下午我们在洮砚博物馆采风,甘肃洮砚,即洮河绿石砚,是中国名砚之一。洮砚制作创始于唐,盛行于宋明清,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洮砚色绿形雅,质坚而细,莹润如玉,发墨快而不损毫,储墨久而不干涸,长久以来享誉海内外,是文房四宝中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  卓尼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甘肃南部、甘南州东南部,地处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带,长江和黄河流域、农耕与游牧文明的交汇区,总面积51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6万亩,海拔2000-4920米,年均气温4.6摄氏度,年降水量600毫米。全县辖15个乡镇、100个行政村(社区)、46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5万人,有藏、汉、回、土等10多个民族,其中藏族人口占71.1%。卓尼自然资源丰富,人文资源富集,素有“藏王故里·秘境卓尼”的美誉,有土司历史文化、藏传佛教文化、洮砚产业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等五大地域特色文化。</p> <p class="ql-block">  6月16日中午我们在冶力关游玩采风,冶力关,中国古代关隘名、地名,位于中国甘肃省南部临潭县境内,古代是进入藏区的重要门户、藏族地区和甘肃地区茶马交易的重要通道。</p><p class="ql-block"> 关口得名于公元3-7世纪吐谷浑国统治的冶力七部区划名。该地区保存了较好的自然植被和水源条件及丰富的多民族文化。</p><p class="ql-block"> 21世纪初,当地开始在治力关进行旅游开发。2006年升级为冶力关国家AAAA级风景区。2009年冶力关成为张纪中版西游记主要拍摄外景地,2011年“冶力关杯”中国拔河公开赛暨第三届甘肃·临潭洮州拔河节在该地举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