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灌南 张沂</p><p class="ql-block"><b>一、英雄虎胆,抗日战斗里成长</b></p><p class="ql-block">孙良浩,1914年出生于灌云县义泽河边上马台(今灌南县张店镇马台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1939年2月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从小雇给富人割草放牛,直到十五岁父母才送他上小学,但家贫难圆读书梦,勉强读了两学期,只得辍学又当雇工了。艰苦生活的磨砺,良好的家风熏陶,使他自小就养成了勤劳勇敢,智慧果敢的优秀品德。</p><p class="ql-block">1937年腊月初九,灌南地区第一个民众抗日团体“腊九社”在张湾祠堂成立,孙良浩同志也积极参加了这次抗日宣传活动。 1938年底,孙良浩同志加入了在灌东地区张店大前成立的灌云县三区抗日基干队。1938年10月,灌云县三区抗日基干队被顽县长借口解散。1939年春,灌云县成立第三游击大队,孙笃生任大队长,原基干队编为第二中队,武永嘉任中队长。</p><p class="ql-block">1939年春节,苏北相继沦陷,农历正月十一,日本鬼子从灌河口登陆。</p><p class="ql-block">1939年4月10日,东(海)灌(云)沭(阳)边区抗日游击指挥部被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游击一支队第三团,汤曙红被任命为团长。下辖四个营,灌东游击队被编为三团二营,二营营长田宝瑚,吴书同志任二营教导员,孙良浩同志在二营四连任排长。</p><p class="ql-block">1939年春夏之交,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老三团在义泽河上游用木船火烧义泽河桥,阻断了日伪军的南北交通,打击了日本鬼子的嚣张气焰。</p><p class="ql-block">7月5日,汤曙红率领三团战士,在盐河、涵养河的交汇处五里槐,伏击日本侵略军,歼敌多人,击沉击翻日军汽艇、木船多艘。紧接着,汤曙红又带领精干小分队10多人,击毙土匪头子贾锡福及其部下匪徒共37人,为灌东人民除了一害。</p><p class="ql-block">东灌沭抗日力量的壮大,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慌, 7月17日傍晚,沭阳县常备队长王胥伍、中队长周发乾设下圈套,以连五庄群众“不缴公粮”、“蓄谋暴动”为名,指名道姓要汤曙红前来谈判。为了团结抗日,汤曙红只身前往汤沟乡公所,被王部中队长周法乾杀害,时年24岁。汤曙红被杀害后,三团主力由沭东转至沭二区,东灌沭的抗日斗争陷入了低潮。</p><p class="ql-block">汤曙红团长牺牲后,组织上指示孙良浩同志率领二营四连半个排留在灌东坚持斗争。1939年11月,中共苏皖区党委派吴书同志返回灌云,主持工作。1940年1月,吴书担任县委书记。孙良浩同志于1939年11月参加县委,担任军事委员,负责全县的武装工作,并分工领导三区。</p><p class="ql-block">1940年1月,吴书、孙良浩、汤若瑜等灌云县委领导在上马台开办党员训练班,培养了一大批抗日骨干,上马台被称为淮海的“小莫斯科”。同时吴书、孙良浩等同志在薛荡、港咀、陈集成立抗日兄弟团、抗日游击队等武装。</p><p class="ql-block">吴书和孙良浩,堪称是灌河双雄,在艰难困苦的抗日斗争时期,他们以坚定的信仰、不屈的信念,等待党的号召,执行党的指示。一个能武善文,一个能文善武,都是能够文武一肩挑的优秀指挥员、战斗员。他们一手宣传发动,一手建立武装,团结地方上一切可以团结的抗日力量。他们根据工作需要,时分时合,有时在一个部队抵足而眠,并肩战斗;有时领导不同的武装,各自驰骋,互相支援。他们是灌河上空翱翔的一对雄鹰,高擎着抗日大旗,播撒着抗日星火!</p><p class="ql-block">1940年2月,在灌河抗日斗争陷入低谷的时期,孙秉惠和孙良浩等10名勇士奇袭义泽河桥鬼子据点,打死7名鬼子,打出了抗日武装的威风,震动了灌河南北、盐河两岸,极大地振奋了当地人民的抗日士气!</p> <p class="ql-block"><b>二、指挥若定,灌东烽火中淬打</b></p><p class="ql-block">1940年8月,八路军第五纵队(1941年2月,皖南事变后,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和新四军军部的命令,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来到淮海区,开辟抗日根据地。1940年8月18日,中共灌云县委根据上级指示和斗争需要,在八路军东进第五纵队的支持下,组建灌云县游击大队,徐潜泰任大队长,孙良浩任政治委员,张子扬任副大队长,300多人枪。一、三、四区还成立了区中队。</p><p class="ql-block">1940年11月,灌云县大队与滨海大队合并,仍称滨海大队,李希成任大队长,吴书任政治委员,孙良浩任副大队长。滨海大队成立后,参加了攻克宋庄据点战斗、保卫大拐圩战斗、围攻南岗战斗。</p><p class="ql-block">1940年底,国民党反动派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12月22日。我灌三区区中队长、有名的农运积极分子孙秉惠同志在陈集战斗中不幸牺牲。1941年上半年,日军为了巩固占领区,频繁调动兵力,“扫荡”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为了打退顽固派对我根据地的疯狂紧逼,8月,灌东武装在在敌顽我三角斗争中,抓住时机,重占陈集。</p><p class="ql-block">1942年1月6日,滨海大队一举攻克顽固派在反扑中安在我灌东的桥头堡——宋庄据点,击毙了宋沛然,吓跑了陈集敌人,徐继泰部被赶到小潮河东。小潮河一仗,淹死和活捉伪匪首领穆厚佳、徐伯皋、孙伯舆多人,当时群众称被赶下的匪伪为“下汤圆”。</p><p class="ql-block">1942年4、5月间,我主力部队远途奔袭小潮河东,直捣徐继泰老窝,将其压到响水口周围,震撼了顽固派势力,灌东的形势开始好转。</p><p class="ql-block">1942年11月,淮海军区在日伪军“扫荡”中,实行精兵简政,主力部队地方化与党政军一元化。淮海军区即改为淮海军分区,灌云县抗日武装滨海大队被改编为淮海军分区一支队二团。团长王志增、汪洋,政治委员吴书、曹子平,副团长李延培。淮海军分区一支队二团成立后,先后参加过潘洼战斗、高杨战役。1945年7月,一支队二团改编为新四军3师10旅29团2营。</p><p class="ql-block">1942年7月,中共灌云县民兵自卫总队成立。孙良浩任总队长,政治委员张克辛,副总队长何春台。抗日战争期间,灌云民兵自卫总队参加了潘洼战斗、高杨战役。1944年1至3月就打了大小战斗40余次,攻克8个日伪据点,击毙日军大岛大队长以下三人、伪军44人、伤日伪军7人,俘日伪军39人。</p><p class="ql-block">孙良浩同志是地方政治动员工作、组织建设工作和武装斗争工作的多面手,他是一名成熟的地方工作领导者。论行军打仗,他身先士卒,是一个百步穿杨的神枪手;论思想工作,他和风细雨,是战士们的好兄长、好朋友。他为主力部队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能征惯战的战友,但是地方工作还是离不开他,他总是能够在困难的基础上白手起家,重新开始,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一次又一次打开地方武装斗争工作的新局面。1942年年底,孙良浩同志被上级任命为淮海军分区一支队三团团长。</p><p class="ql-block">灌东,是指以盐河为界的灌云东部地区,南北约63公里,东西约50公里。1943年,上级党组织决定成立灌东工委、灌东行政办事处、灌东大队部三位一体的领导机关以加强对广东地区的领导。陈少新任灌东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p><p class="ql-block">陈少新贪生怕死,一味退让,滋长了敌人的气焰。1943年春,上级决定改组灌东工委,把原灌东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陈少新调离,由淮海军分区一支队三团团长孙良浩来担任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他于5月到职,烧起了三把火:发动群众,整顿思想,拔除据点。砍起三板斧:一是取消两面政权,二是解除吃公粮干坏事的武装,三是发展自己的武装。</p><p class="ql-block">他先是做群众动员工作,实行一五减租,发展基层武装,1943年冬、1944年春,他配合主力部队相继拔除三区王集、二区三里沟和杨圩、一区宋集据点,根据地得以发展与扩大。</p><p class="ql-block">1943年春,国民党常备第二旅旅长徐继泰打着“曲线救国”的幌子,公开投敌,被编为伪和平军71旅,配合日军对我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安设据点,推行伪化。</p><p class="ql-block">1943年12月,孙良浩和一支队二团吴书政委一起指挥,拔除了杨圩据点,击毙了伪乡长兼伪中队长薛志信,扭转了灌东的被动局面。</p><p class="ql-block">灌东工委根据中央“关于开展帮会工作的决定”,孙良浩同志大力开展统战和敌伪军工作,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他和孙桂儒、封必琉、张筱鲁等同志出面收学生,收徒弟,教育、团结、争取、保护、挽救了大批同胞,壮大了抗日武装,瓦解了敌伪军队伍。</p><p class="ql-block">1944年3月,中共灌云县民兵自卫总队(灌东独立营与灌西武装)改编为灌云县警卫团,孙良浩任团长、政治委员吴书,副团长李东海、副政治委员张家志(张嘉智)。灌东独立营编为第二营。</p><p class="ql-block">1944年4月,陈少新叛变投敌,向伪军徐继泰出卖我所有核心机密。从1944年6月到10月,伪军不断向我发动进攻。官沟圩战斗、谢三庄战斗,灌东工委书记、警卫团长孙良浩带领军民奋勇抗击,一次次粉碎了敌人的阴谋。</p><p class="ql-block">1944年11月,趁伪第二方面军孙良诚部第四第五两军共16000余人沿灌东周边进驻苏北苏中,盐河线被封锁之际,徐继泰纠合伪军71旅、72旅、东海灌云伪保安队3000余人,倾巢出动,以优势兵力再次对灌东进行大规模清剿。灌东武装拔除了德兴据点,相继在朱庄、后顾庄、孙大堰、小李圩阻击敌人进攻,经过一番苦战,孙良浩同志带领1500余名指战员与群众突破敌人的重重封锁,突围至涟东根据地,在涟东根据地休整108天。1945年春节以后,三师师长黄克诚派洪学智参谋长指挥三师8旅24团、10旅28团和一些地方部队,向灌东方向推进,连克伪军12个据点,3天之内就恢复了灌东全部政权。孙良浩同志又活跃在灌东战场上,拔据点,打顽寇,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在灌东工作期间,他指挥了德兴、谢三庄、杨圩、陈集、西小盘、耿庄,大大小小的战斗何止数百次,击毙叛徒、匪首难以计数。老领导平时亲切地称呼他 “小浩”,老战友一般亲热地称呼他“老浩”,如今他们和家乡老百姓一致送他一个外号——“灌东战神”!</p> <p class="ql-block"><b>三、身先士卒,南征北战中锤炼</b></p><p class="ql-block">新四军主力三师奔赴东北后,淮海地区革命斗争形势更加严峻。三师北上时,师长黄克诚专门找留下来坚守的干部谈话,他说:“苏北的战略地位很重要,特意把你们作为种子留下,就是让你们一定要坚持住并发展壮大根据地,根据地无论如何不能丢。”</p><p class="ql-block">1946年春节后,淮海军分区以灌云县警卫团为基础组建分区第二团,孙良浩任政委兼团长(后团长由陈玉才接任),参谋长曹通三、政治部主任李雷。</p><p class="ql-block">1945年10月,淮海军分区改称华中军区第六军分区,1948年3月之后改称苏北军区第六军分区(一般情况下仍称为淮海军分区)。</p><p class="ql-block">1946年8月,中共华中分局决定,为扩大地方武装,淮海军分区将各县独立团抽调出来,以华中军区第六军分区(原淮海军分区)所辖第一、二、三团为基础,组建新编第十旅,旅部兼第六军分区机关,归苏北军区建制。旅长覃健(六分区司令员),政治委员谢振华(六分区副政治委员)。又以分区第四团为基础组建三个支队。以灌云县警卫团为基础的第六军分区第二团改称新十旅第二十九团(即二团)。这支部队在战火中不断地发展壮大。</p><p class="ql-block">1947年2月,华中野战军第10纵队奉命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仍兼苏北军区。纵队司令员陈庆先,政治委员曹荻秋,副司令员常玉清、覃健,副政治委员谢振华,下辖第34旅、35旅、36旅和第五 、六、十一军分区。六分区新十旅编为12纵35旅(兼六分区),所属一、二、三团改为103团、104团、105团。孙良浩同志任华东野战军12纵队35旅104团政委,团长陈玉才(安徽明光人)。</p><p class="ql-block">1947年春,淮海军分区与35旅分开,覃建和谢振华分别任35旅旅长和政委。吴大林、张克辛分别任淮海军分区正副司令员,张伟仁任淮海军分区政委。</p><p class="ql-block">1947年7月,覃健、谢振华率35旅东进盐阜地区作战,不再兼六分区。(不久,105团回到淮海军分区,补入三个支队。1947年11月,第六军分区(淮海军分区)警卫团上升为华东野战军12纵队35旅105团。1948年2月,第六军分区三个支队改为直属一、二、三团。1948年5月,淮海军分区直属第三团上升为苏北兵团12纵队36旅107团,淮海军分区又重建第三团)</p><p class="ql-block">1947年2月,华野2纵队和华野12纵队35旅发起白塔埠战役,消灭郝鹏举部,1947年6月发起盐城战役,消灭郝鹏举残部。</p><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35旅104团攻克万匹据点。1947年3月,35旅发起徐溜战斗,104团主攻,103团打援,全歼敌人一个连,拔除了据点。</p><p class="ql-block">1948年3月,35旅奉命随2纵东进盐阜区,发起益林战役,消灭国民党28师113旅。</p><p class="ql-block">1948年6月,苏北党委与苏北兵团首长决定由12纵队(司令员韦国清、政委姬鹏飞)攻克房山至大伊山一线顽军据点,以此扩大我解放区,缩小新海连敌占区,孤立新海连之敌。</p><p class="ql-block">1948年6月21日至23日,104团直击海州南边的新坝和龙苴据点,消灭了“杀人魔王”周发乾。6月28日,104团参加涟水战役,7月2日,104团在渔沟战斗中拔除敌人据点,歼敌一个连。</p><p class="ql-block">1948年8月-9月,我苏北兵团奉命北上山东参加济南战役。104团奉命在安峰山阻击敌人,在山东滕县打援。</p><p class="ql-block">1948年11月,华东野战军12纵队参加淮海战役,参与歼灭黄百韬兵团和杜聿明集团。</p><p class="ql-block">孙良浩同志和104团战友在淮海战役的战场上,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为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p><p class="ql-block">1948年11月8日开始,104团参加淮海战役潘塘战斗、当家庄战斗、李庄战斗,阻击敌邱清泉部七十四军东进。11月20日,参加小店子战斗。</p><p class="ql-block">1948年12月,苏北军区六分区独立旅(淮海独立旅)上升为12纵队新的34旅(之前曾经有一个34旅,调回淮南)。</p><p class="ql-block">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和部队番号的命令,华东野战军第12 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 军,隶属于第三野战军第9 兵团。30军军部由12纵队机关改编,下辖步兵第88、89、90师及军山炮团等直属队共2.4万余人。34旅改编为88师,35旅改编为89师,36旅改编为90师。孙良浩同志调任88师政治部副主任,后升为政治部主任,代号808首长。</p><p class="ql-block">1949年4月30军参加了渡江战役,部队在安徽当涂、芜湖正面登陆后,又参加对国民党军南逃的5个多军的歼灭战。</p><p class="ql-block">1949年5月,30军出发南下杭州,中途接到命令,从杭嘉湖北部地区直插上海,参加解放上海战役,解放了浦东之奉贤、南汇、川沙,于白龙港歼国民党第51军8000多人,又协助兄弟部队攻克高桥,切断国民党东逃之路。</p><p class="ql-block">上海解放后,88师驻防崇明岛和浦东。88师发起了由副师长王志增、政治部主任孙良浩任正副指挥,政治部保卫科长徐亚球等人负责的防匪肃特行动,扭转了崇明岛的治安形势。</p> <p class="ql-block">1950年1月, 88师改隶9兵团(包括20军、26军、27军,兵团司令员宋时轮)26军(26军军长张仁初),作攻台准备。不久,部队从上海移防山东藤县、东北辽宁抚顺、吉林临江。1950年11月,参加抗美援朝。</p><p class="ql-block">在东线长津湖战役中,88师分成两个梯队,师长吴大林、政委龚杰(后为武警部队副政委)带262团和263团为一梯队开进,政治部主任孙良浩和参谋长李东海带264团和师直为二梯队。在行进的途中,遇上了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部队在没膝深的大雪中艰难行进,孙良浩同志一直行军、指挥、战斗在第一线,深受基层指战员们的拥护和爱戴。</p><p class="ql-block">此时,他的淮海地区老战友陈玉才在第九兵团20军60师副师长任上,也在长津湖的冰天雪地里与敌人搏杀。 (1951年2月10日晚,孙良浩同志在灌云、淮海战斗时期的老伙伴,志愿军39军177师政治部主任吴书,牺牲在朝鲜龙头里。)</p><p class="ql-block">东线作战,志愿军9兵团指战员因严寒和饥饿导致减员很多。88师的淮海子弟兵们作战英勇,不怕牺牲,经受了严峻考验,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二次战役结束后,部队转入咸兴地区修整。</p><p class="ql-block">1951年4月,88师撤编,孙良浩同志改任26军77师政治部主任,1951年7月任中朝联合游击支队副政委(因伤没有赴任)。他身上累累的伤疤,像一枚枚勋章,为他的军旅生涯写下一连串完美的句号。</p> <p class="ql-block"><b>四、投身工业,建设战线上闪光</b></p><p class="ql-block">1953年,孙良浩同志从南京军区转业到第一机械工业部华东建工部(上海市建筑工程局)第五工程公司任党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1954年调洛阳工程局,任洛阳工程局副局长,建设洛阳拖拉机厂。工厂建成后,奉调回上海任建筑工程局党委书记。文革后,任上海物资局党委书记,后任宝山钢铁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兼政治部主任,最后又调入上海建筑工程局任党委书记至离休。</p><p class="ql-block">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孙良港主持市建工局党委工作期间,领导全局在“一五”、“二五”计划建设高潮中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技术革命,减轻建筑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效,全局创造了上海建工系统历史上最好的业绩,还培养了一大批党团员、领导骨干和生产技术骨干。20世纪60年代中期,孙良浩带领局党委一班人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在全局开展增产节约活动,开展“做五好企业”,当“五好”工人活动,全局上下发扬了艰苦拼搏的优良传统,出色地完成了一批新的工程建设项目,特别是保质保期完成了一批国防、科研工程项目。1964年,孙良浩同志组织领导了建工局自解放以来最大的一次组织调整,为后期发展打下了基础。</p><p class="ql-block">他带领建工系统的职工开展“学大庆”活动、“创全优工程”活动,全面提高建工队伍思想政治、工作作风建设以及施工生产和企业管理水平。特别是重点抓了干部队伍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培养了一批中青年干部。他身体力行,认真抓好本系统的廉政建设。他有3个子女在外地插队落户,一个在新疆,一个在江西,一个在沈阳,他没有利用职权调回一个。侄儿孙存月1973年退伍返乡后,想通过在上海任宝钢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上海物资局党委书记的二叔找个工作,被孙老拒绝了。孙存月带着县政府的介绍信代表家乡找他,孙老才为灌南调拨了一些平价物资,算是对老区建设的一点支持。</p><p class="ql-block">他针对当时施工企业向客户吃拿卡要的不正之风,态度坚决地予以纠正。建工局党委作出决定:凡施工中以权谋私索要的工房一律交出退还客户,领导干部还要作出检查。终于刹住了这股歪风。宝钢工程上马后,他在担任宝钢工程指挥部党委副书记、政治部主任期间,为宝钢工程调集干部、培养干部、加强基层单位党的建设、建立和健全工程建设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作了大量工作,受到了大家的尊重。</p><p class="ql-block">1982年,孙良浩作为上海代表光荣地出席了中共十二次代表大会。会后, 1982年9月5日,《解放日报》第二版以“端正党风的带头人”刊登对党的十二大代表孙良浩同志的专访文章,并配发孙良浩同志头戴安全帽在工地检查的一幅照片。</p><p class="ql-block">孙老于1985年离休。每周风雨无阻地骑一辆旧自行车去市老干部大学听课学习,并热心地帮助一些企事业单位开拓业务,有的单位要给他劳务费,还要聘他为顾问、给他报酬,都被他严词谢绝。</p> 1994年10月27日,孙良浩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消息传来,灌河两岸山河含悲,草木哽咽。故乡亲朋、老战友、老部下,无不含泪追思。张克辛、何赋硕、何赋秾等老领导老战友、家乡党政部门、灌东各界人民代表,纷纷送上挽联,寄托哀思!他的老部下徐健同志作挽联评价孙老是:<br><br>少年英雄,威震敌胆,横刀立马斩妖魔,功勋卓著<br><br>爱党为民,矢志不渝,两袖清风绘山河,人称楷模<br><br>他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光荣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孙老生前说过的话,至今言犹在耳,掷地有声:</p><p class="ql-block">“这一生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p><p class="ql-block">“一个人没有私心,不搞以权谋私,不争名夺利,一身正气,心就舒坦,干事、吃饭、睡觉都踏实。”</p><p class="ql-block">他处处以身作则,公而忘私,个人待遇力求最低标准,处处起到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一身正气,抵制以权谋私,杜绝收礼等不正之风,对亲戚朋友也不例外。</p><p class="ql-block">“该经办的,合理的事,不送礼也给办;不该办的就是送我金山我也不办,就是天王老子叫我办,我也不办。”</p><p class="ql-block">他生活俭朴,穿着随意但整洁,待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他教育子女要坚定信仰,不要忘本:“一个人活着要多想着多为后人留下些什么好的东西、好的榜样,不要有私心,私心重只能害人害己。”</p><p class="ql-block">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工作上严肃认真,坚持原则,紧密联系群众,千方百计去夺取胜利。</p><p class="ql-block">他一生坚持原则,襟怀坦白,廉洁奉公,严以律己,无私无畏,勤奋好学,联系群众,团结同志。他毕生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一生为共产主义奋斗。他正直的言行和无私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发扬!</p><p class="ql-block">他的胸怀、胆略、魄力,他对革命所作的贡献,他那平凡而闪光的言行,永远在家乡人民的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参考书目及资料:</p><p class="ql-block">1、《淮阴革命斗争大事记》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p><p class="ql-block">2、《灌云县革命斗争纪略》 中共灌云县委党史办公室编</p><p class="ql-block">3、《海属抗战风云录》 </p><p class="ql-block">4、《灌南县革命史料》</p><p class="ql-block">5、《军旅生涯——曹石亭回忆录》</p><p class="ql-block">6、部分网络文章</p><p class="ql-block">7、孙老的曾孙提供了照片和部分资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