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花娘子——在自己的世界里发光

海鸥镇的小麦苗

<p class="ql-block">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库淑兰作品研究展从7月22日到8月21日为期一个月展出以“花间世界”为主题的库淑兰剪纸作品及相关实物和文献。</p><p class="ql-block">&nbsp;&nbsp; &nbsp;走进三楼展厅,一幅幅符号独特、构图饱满的剪纸作品像一位老人用饱经沧桑却灵活多变的手牵着你一起回顾她穷苦而悲痛、缤纷而烂漫的一生。库淑兰是扎根在陕西土地上的普通劳动人民,她和她的剪纸是在1980年4月旬邑县文化馆美术组人员深入农村、走乡串户对民间剪纸进行普查时发现的,那年库淑兰六十岁。</p><p class="ql-block">&nbsp;&nbsp; &nbsp;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王潇在展览前言提序中写到“库淑兰极度饱满丰富、雍容华贵的精神世界和她历经磨难、命运多舛的现实生活形成强烈反差,让人无法想象这些阳光灿烂、富丽堂皇、端庄典雅的‘剪花娘子’形象和漫天莺歌燕舞、鸟语花香、似锦繁华的情感符号出自于这位一生穷苦悲痛的山村老太婆手中。凡所看到库淑兰作品的人无不被感染、震撼。”</p><p class="ql-block"> &nbsp;&nbsp;&nbsp;是的,我被感染和震撼了!</p><p class="ql-block">&nbsp; &nbsp;&nbsp;看到她的作品你会深深地爱上色彩。黄土地养育的儿女剪出了广袤而深沉的土黄中几点明艳的红和生机的绿。她塑造的“剪花娘子”形象简洁明朗,“柳叶眉圆脸盘大眼睛樱桃嘴,皮肤白皙而健康,面色红润而富神采”既勾勒出乡间女子的朴实、圆润又剪出了艺术女神般的雍容华贵,“剪花娘子”似人似神,清晰而神秘。更让人着迷的是对称而斑斓的牛羊猪狗、花草树木、农舍农具、乡里乡亲,构成一幅幅温暖的生活图景——“石榴花开了、轿中人笑了、西瓜丰收了、社火点亮了……”色彩的调和绚丽又统一,剪出的生活质朴又温馨。</p><p class="ql-block"> 看到她的作品你会不自觉地从生活走向艺术,又从艺术回归到生活,在生命的起伏中游走,在跌宕的人生中回味。库淑兰老人六岁起随母亲学习剪纸,九岁缠了小脚,十七岁出嫁,丈夫没有文化对她经常拳打脚踢,大儿子出生后,丈夫态度有所好转,家庭矛盾转化为家庭生活负担。库淑兰先后生育十三个孩子最后仅存三个成家,六十岁那年旬邑县文化馆为了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先后举办各类剪纸学习班16期,那时库淑兰第一次参加了县上举办的剪纸班,继而跃然纸上的鸡、鸟、猫、猪、牛、羊,活泼的自然情态,无比生动的艺术世界吸引了大量个人和组织的关注。改革开放后的一年初冬,她不慎滑入土崖,大难不死的库淑兰认为自己得到了“剪花娘子”的保佑,库淑兰的母亲信佛,有着深刻的劝善教化思想,在家里供奉着佛龛菩萨,库淑兰从小耳濡目染,从此,在作品中,大量展现“剪花娘子”形象,为生活祈福。1996年,七十六岁的老人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成为获得此项称号的首位中国人,就这样中国优秀传统民间艺术在一位农妇的手中走向了世界。乡村生活、爱情神话、世俗风情、剪花娘子、童真世界、宗教巫术,库淑兰的作品按照内容主题常被分为这六个系列,民间艺术的美是在生活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只有对生活有着自觉的尊重和敬畏,对未来充满强烈的希冀和向往的心灵才能创造出这样贴近现实、超越现实、充满力量、饱含深情的艺术作品。</p><p class="ql-block">&nbsp;&nbsp; &nbsp;看到她的作品你会坚信只要心里没有黑暗,满世界都是献花和耀眼的七彩光斑。现实生活中的苦难和折磨敌不过创造这剪纸作品的美奂绝伦的一颗幸福快乐的内心。剪心中所想,边剪边唱。剪花娘子手中放不下剪刀,手中似有燕欲飞,轻盈而欢快。库淑兰老人的一生展现了劳动妇女吃苦耐劳、追求幸福的乐观精神,她和她的作品忘却了生活的苦和难,记录下民间的美与善,花团锦簇的剪纸作品从渭北山村跨越黄土高原,走出陕西走向了世界,清苦的一生没有挡住一位对生命有着深刻感悟和执着热爱的老人为我们展现她光亮而明珠般的灵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