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之内

轩雅居主人

<p class="ql-block">在我的干部朋友里面,有几个年轻点的提拔得比较快,他们受到命运的格外垂青,都有一个共同点:悟性较高。</p><p class="ql-block">悟性高,常常能让人脱颖而出。同是干事,有的吃亏,有的能够事半功倍,关键是有没有对上领导的路。</p><p class="ql-block">任何事在干之前,必须悟得上级的意图,谁把领导的思想付诸行动,提供了范例,谁的工作也就在面上具有了指导意义。</p><p class="ql-block">悟性高的便利</p><p class="ql-block">悟性也常让这种人,获得“德性好”的美名。有的人喜欢当面吹捧,显示上级的威势,可大多当事人失掉了气节,也让受捧者的英名贬值。悟性高的不这样,不在面前张扬,却默默地扩大领导的影响,把其一言一行往功德无量处阐释,真正夯实群众基础。</p><p class="ql-block">悟性高还体现在协调上的胜势,细微处的善解人意。举个简单的例子,在领导办公室谈话,来了客人如何安排,悟性可见一斑。来的是其同级、领导,或者是异性,得知趣告辞,他们的事不是能掺和的。而来的人如果不受欢迎,得留下来,让来人感到你们有事,不能打扰,无形中帮领导推却了麻烦,甚至唱唱双簧,将来人打发了事。</p><p class="ql-block">有时,来的人一般化或是圈中人,知道听听无所谓,也必须客气回避,千万别自我抬举,这时领导会说:“急什么,没什么听不得的。”领导体现了气量和关爱,你也体现了分量。</p><p class="ql-block">悟性高的人,还会成为给领导撑门面的人。领导下去检查工作,会带他去,座谈会上也让他亮相。他们逐渐由走进视野到走入领导的圈子,由工作圈子又到生活圈子,交往的频率越来越高。这就形成良性循环,他们耳濡目染,会得到更多的启示,悟性更高。</p><p class="ql-block">先是一点即通</p><p class="ql-block">领导不点,不是水平;点得太多,也就没了余味,也没耐心。这时领导会夸:“有悟性。”说此话时,领导也有种自得,发现悟性也是一种品位,一种享受。你得马上回话:“还需要点化。”该知足了,领导这话说出来不容易,这是一种对成熟的嘉许,对前景的暗示。</p><p class="ql-block">后是不点即通</p><p class="ql-block">这才能进入领导信任的层面,搞行政工作,要的是顺畅、和谐,很多时候需要心领神会,心照不宣,说穿了谁都尴尬。某次,领导身边的朋友,透露一个重要的人事信息,叫我大吃一惊,这人一向严谨,难道不怕泄密?他笑了笑:“领导告诉时,秘密已经泄了。”那笑意味深长,有些秘密嘴里说不能泄,也许真意并非如此。</p><p class="ql-block">以人事而言,思想不统一时,必要的舆论,可以让人看清风向,而于提拔的当事人而言,又知道了真正是谁帮的忙,泄之利大于弊,只是一般人,悟不得这么深。这还不算什么,还有许多麻烦事不便启齿,能办好,又让领导有退路,这种放心是真正踏实的放心。</p><p class="ql-block">点也不好,不点也好,都还是停留在简单的上下级关系。再发展下去,有悟得深的,不光领会,还能给领导当参谋,成为知音,共同品析一些从政的妙法,这时的情感会更进一步,更多的是欣赏、叹服,这种感情是由衷的、健康的、高尚的,领导会排除一切困难重用这种人,否则,认为是一种罪过,浪费了人才。</p><p class="ql-block">官场上要悟到这种程度,需要相当的努力,有一个朋友在这方面,简直有点痴迷,每次见面,总是问:“有什么情况没有?”一答没有,他又追问:“瞒啥,我请客。”这样让我们占了许多便宜。</p><p class="ql-block">有悟性的人,领先一步必成事实,至于能走多远,还在于更多的悟了。悟到了,并不一定说。并不一定做,假装糊涂。郑板桥“难得糊涂”,有人看到的是消极抗争,更有人看到的是一种官场学问。《三国演义》中的杨修如果不诠释“鸡肋”的口令,自然不会得到那样的下场。</p><p class="ql-block">聪明到领导前头去,你的悟性会报废,领导往往反其道而用之,给你个灰头灰脸。所以,怎么悟法,要先求自我保护,再求进取。这一点很难,悟到了不说很辛苦,总想炫耀小聪明,即使忍住了,又容易颓废,好像世人皆醉唯我独醒。</p><p class="ql-block">不该悟的别去悟</p><p class="ql-block">悟性最高的境界,是不该悟的不去悟。曾国藩在同治五年写给曾纪泽、曾纪鸿的信中劝谕:泽儿天资聪颖,但嫌过于玲珑剔透,宜从浑字上用些工夫。这“浑”字意蕴深长,为人做官都值得玩味,全面理解就不说了,但其间必含有粗放之意。假装糊涂,还没真糊涂好。</p><p class="ql-block">别太辛苦了,生活中到处是题目,毕竟要留一些去思考去解答。尝试着为别人的聪明而快乐,那是一种聪明的快乐、轻松,可以毫无顾忌,而且是一种无私,还能快乐出一种美好的德行。</p><p class="ql-block">不尽人意。</p><p class="ql-block">体制内就像是围城,城里的想出去,城外的想进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体制内工作,一定要明白这10个潜规则,不然即使再努力,也只能混迹底层,成为被动的螺丝钉,被人拿捏得“软柿子”,再难以翻身。</p><p class="ql-block">规则一:永远不要当“快牛”</p><p class="ql-block">在体制内,要学会偷懒,叫苦。如果你还想和在企业一样以效率为原则,最终你会发现,许多不属于你职责范围内的事都会找上门来。</p><p class="ql-block">“鞭打快牛”是工作中最常见的一个现象,但是在外企,“快牛”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在体制内,单纯做苦力,收获的只是虚情假意的称赞而已。</p><p class="ql-block">规则二:努力永远拼不过背景</p><p class="ql-block">体制内想要晋升,人脉关系、家庭背景占据了成功因素的80%以上。很多时候,即使你再努力,再在领导面前表现,都是无用功,都拼不过表现平平、在工作时摸鱼的人。</p><p class="ql-block">规则三:不要瞧不起身边的任何人</p><p class="ql-block">体制内关系鱼龙混杂,有时候楼里清洁的大妈,你瞧不上的保安,很有可能都和领导沾亲带故。所以,永远不要试图挑战任何一个你觉得好惹的人,他们大部分人都是披皮的“狼”,最后倒霉的可能只有你自己。</p><p class="ql-block">规则四:会干活比多干活更重要</p><p class="ql-block">工作时,你要清楚自己的目的,是为了晋升,还是为了糊口。如果是糊口,那么完全可以混吃等死,应付差事,如果你有所追求,那就要做好每一件事,让其将价值成倍发挥。</p><p class="ql-block">这里说的不是工作多少,更多的是质量和时机。</p><p class="ql-block">规则五:首因效应非常重要</p><p class="ql-block">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时,一定要给大家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这样即使不深入相处,大家提及也是会产生正向的评价。千万不要因为当下的利益与人产生冲突,因为体制内最难缠的就是小人,一旦遇上,后期会无缘无故背上很多黑锅。</p><p class="ql-block">规则六:适应规则才能活得更久</p><p class="ql-block">不要试图挑战老油条们的底线,即使你再不适应,只要待在这里一天就要强迫自己接受。向讨厌的领导打招呼、在群里拍马屁,哪怕胃中翻涌,也要咽下去,笑着演下去。</p><p class="ql-block">规则七:不要随便站队</p><p class="ql-block">体制内有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就是“铁打的员工、流水的领导”。</p><p class="ql-block">和领导搞好关系可以,但千万不要站队。当你在为取得其信任努力时,对方就已经接到了调任的通知,那么你的努力可能做了无用功。</p><p class="ql-block">如果对方有死对头,甚至后期还晋升为你的领导,你会死得非常难看。</p><p class="ql-block">规则八:经营什么都不如经营关系</p><p class="ql-block">体制内的领导都是人精,没人会和你讲情怀、讲感情,他们更看重的是利益、资源、背景,也就是你能提供什么样的价值,是否可以为他赋能。</p><p class="ql-block">规则九:要学会听领导的言外之意</p><p class="ql-block">体制内,领导会时不时找下属谈话,在谈话时,一定要清楚明白领导的意思,而不是自说自话,招人厌烦。领导的弦外之音你是否可以听懂关系到你以后的晋升之路。</p><p class="ql-block">规则十:发言要谨慎</p><p class="ql-block">老话说得好,祸从口出。体制内很多人看似不起眼,实则长了一百个心眼,你今天说的话,很有可能在第二天就搞得满城风雨,所以,哪怕你和同事关系再好,都不要轻易和对方聊八卦,聊自己的隐私。</p><p class="ql-block">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p><p class="ql-block">尤其是在机关单位上班,很多人互相都是竞争对手,都互有利益牵扯,所以必须时刻紧绷着自我保护的弦,只有不出错,不犯错,才能做到长久发展。</p><p class="ql-block">当然,害人精只是少数,自我保护很多时候是一种工作需要。</p><p class="ql-block">在机关工作,虽然工资不见得多高,但是许多工作还是相当重要的,是不容出错的。</p><p class="ql-block">所以只有在工作的时候,说话办事的时候,多留个心眼,小心斟酌,才能够减少出错,少背黑锅。</p><p class="ql-block">1</p><p class="ql-block">做事要有理有据</p><p class="ql-block">无论是撰写材料,办业务,还是简单的发会议通知,都要有依据。</p><p class="ql-block">比如材料里的数据来源,办理业务的依据条例,再比如发会议通知要清楚是哪个单位通知的,需要什么人参加,有什么具体要求等,都要搞清楚。</p><p class="ql-block">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任何时候领导问起来,你都能说出来个所以然,出了问题,有理有据,想要责备你都难!</p><p class="ql-block">2</p><p class="ql-block">要多请示、多汇报</p><p class="ql-block">一定要多向领导请示工作,领导安排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不要自己闷不吭声把工作干了,最后还惹得一身麻烦。</p><p class="ql-block">其次要多向领导汇报工作,尤其是往上级单位上报的东西,无论事情大小,一定要让领导过目,该签字的签字,需要盖章的盖章。</p><p class="ql-block">千万不要自作主张,稀里糊涂的报了上去,一旦出了问题,就只能自己扛了。</p><p class="ql-block">3</p><p class="ql-block">要学会回避</p><p class="ql-block">少去凑热闹,很多事情你在场,事情就摊在你身上了,有时候适当的离开,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这不是逃避责任,而是一种回避。</p><p class="ql-block">其次,要学会装糊涂,如果不是自己分管的工作,领导问起来,即使自己知道,也要打马虎眼,说不是很清楚,领导自会找分管这项工作的人来询问,如果自己乱说,说对了没什么,说错了,那就麻烦了。</p><p class="ql-block">最后,一定要记住一般情况下能不表态,坚决不表态,瞎表态只会让人轻视,甚至把自己逼上尴尬的境地。</p><p class="ql-block">机关工作,人蛇混杂,相互间讳莫如深,一定要学会保护好自己,让自己在工作中时刻保持主动。</p><p class="ql-block">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对于大家都闭口不提的事,就要注意别随便提,仔细观察,看清楚再说,想清楚再问。</p><p class="ql-block">在体制内工作,提拔晋升是关注度很高的事情,很多时候,领导正式宣布提拔干部之前,总是有小道消息私下传播,而且这些小道消息往往被应验,那么,这些小道消息都是从哪里传出来的呢?今天探讨一下这个问题。</p><p class="ql-block">组织部的人不会传播小道消息,这是违反工作规定的行为</p><p class="ql-block">组织部的人一般不会泄漏干部提拔的事情。组织部的主要职责是干部管理,事关干部提拔的事情,在组织部都属于工作秘密。作为组工干部来说,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就是人事保密纪律,随便传播人事秘密,这在组织部门来说,是一种非常不明智的行为,也是一种违反规定的做法。组织部干部一般只认红头文件,只有正式的红头文件下来了,才会给别人说。</p><p class="ql-block">领导最信任的人,往往是传播小道消息的源头</p><p class="ql-block">但凡是领导最信任的人,都是具体办理人事提拔工作的首选人选。在准备提拔干部之前,单位领导都需要下属起草提拔的请示,这个请示交给组织部审批后才能开始走考察和推荐的程序。从这一点来说,领导最信任的人,了解最真实的情况,难免会传播给亲人和朋友,而听说这类事情的人都会有炫耀的可能,于是这种小道消息不胫而走。</p><p class="ql-block">领导故意放任小道消息的传播,有特殊的用意</p><p class="ql-block">干部提拔非常敏感,提拔个人,很可能影响其他人的情绪。领导提拔干部之前,必须对下属们的负面情绪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如果正式开会时下属才爆发出不满情绪,会很大程度上影响领导的形象和权威。所以说,领导也希望真实性很可靠的小道消息传播出去,如果下属反对声音和行为比较过激,领导也会顺坡下,暂停这次提拔干部的计划。</p><p class="ql-block">凡是公开传播的消息,基本上都不会得到提拔</p><p class="ql-block">领导永远不想让下属猜透自己的心思。如果提拔某某的消息公开传播,大家都在公开讨论这件事情,这个人的提拔基本上会泡汤。一个原因是这个人太高调,不懂得收敛锋芒,自认为领导必须提拔他,另外一个是不能体现出领导的权威,给人的感觉是,好像领导不会用人,大家说谁好,领导就提拔谁。这就是为什么呼声越高,越不可能顺利提拔的原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