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远山而力行——我与自己共成长(挑战50篇之九)

出水为鹏

<p class="ql-block">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慨:</p><p class="ql-block">自己高学历,工作也努力,既有理论也有实践,为什么与名师相比,还有那么大的差距呢?</p><p class="ql-block">是的,我也在苦苦思索:差距在哪呢?</p><p class="ql-block">今日听了郑老师的讲座《一线班主任的教育研究与成果表达》,我找到了答案。</p><p class="ql-block">原来我们与名师的差距在这里!</p><p class="ql-block">一、差在工作习惯上</p><p class="ql-block">我们经常说,要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其实培养自己的习惯更重要。</p><p class="ql-block">“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这些都说明教师只有致力于“自我教育”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影响学生。</p><p class="ql-block">郑老师提到了10个良好工作习惯:勤于反思、敢于放权、精于规划、乐于探究、善于施爱、勇于协商、巧于借鉴、醉于读书、敏于行动、甘于坚守。</p><p class="ql-block">这10个工作习惯对于教师自身的成长来说,都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精于规划,不仅是一种好的工作习惯,更是一种做事态度,优秀的教师对自身成长都有职业规划:</p><p class="ql-block">刘习洪老师执着于家校共育;</p><p class="ql-block">李元兰老师醉心于家访与读书;</p><p class="ql-block">翟燕老师专业于人际关系的建构;</p><p class="ql-block">马邦勇老师钟情于班级管理……</p><p class="ql-block">习惯于反思的老师,不会遗憾于过去的遗憾,他会把每一次的失败都化作成长的教训、成长的起点;习惯于借鉴的老师,会在不间断的学习中,总结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成长得也更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一小交流期间,我每天都在马不停蹄、兢兢业业的学习先进经验,捕捉师生的闪光点,一年下来,主动听课72节,在听课中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激发了自己的教学灵感,不知不觉中教学水平和教学理念都获得了很大的提升。</p><p class="ql-block">二、差在读写实践上</p><p class="ql-block">郑老师说,在所有的工作习惯中,有一个最重要的习惯——勤于反思。</p><p class="ql-block">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应该懂得反思、勤于反思。只有不断反思,才能总结经验,留下智慧;找出问题,不留遗憾;完善自我,指导未来。</p><p class="ql-block">而反思最好的方式是写作。</p><p class="ql-block">写作需要去做、去思考,更需要去阅读。问问自己:针对教学,你思考过多少?针对管理,你做过哪些尝试?针对家校共育,你与多少位家长进行过交流?不要小瞧这些反思,那是思考的结果。就这样思考着,就这样笔尖流淌着,慢慢地就会写了,慢慢地就会有高度了,慢慢地文笔也就精彩了……</p><p class="ql-block">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读是写的能量源泉,写是读的能量宣泄。郑老师再三提醒大家,要从需要处、实用处开始读。哪里有困惑,就从哪里读;哪里最需要,就从哪里开始。同时,读书要做到“三个一”:</p><p class="ql-block">1.读烂一本经典,找到话语权,这样才能做到一通百通。</p><p class="ql-block">2.主攻一个专题,才能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p><p class="ql-block">3.精研一位名家,才能不忘初心。这也验证了朱光潜大师的一句话“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p><p class="ql-block">今后读书,一定从自己的需求出发,精读一位名家,读烂一本经典,寻得适合自己的小专题,持之以恒地去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在专业成长的路上越走越远。</p><p class="ql-block">今后写作,既要广度,还要深度,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学反思、教育教学或管理工具、教育论文等都要多尝试,倾诉于笔尖,阳光自会寻着梦想而来。</p><p class="ql-block">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拉近与名师的差距,从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坚持读写实践开始吧!</p>

反思

老师

习惯

教学

教师

名师

教育

成长

读书

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