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i> J21《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i></p><p class="ql-block"><i> 主席逝世一周年》纪念邮票第2枚</i></p><p class="ql-block"><i> “毛主席在陕北”。邮票上的这幅照</i></p><p class="ql-block"><i> 片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1936年</i></p><p class="ql-block"><i> 拍摄的。</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36年6月,美国人埃德加·斯诺冲破国民党的重重封锁,进入陕北苏区采访,写出系列报道和《红星照耀中国》,第一次向世界介绍红色中国的真实情况,轰动了世界。在历时3个多月的采访中,斯诺拍摄了很多照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这幅毛泽东身穿红军蓝灰军衣、头戴八角帽的照片。照片中的毛泽东年轻、潇洒、沉着、睿智,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袖的风采和魅力,赢得了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好感和信任。</span></p> <p class="ql-block"><i> J112《中国人民之友》纪念邮票</i></p><p class="ql-block"><i> 第3枚“埃德加·斯诺”</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斯诺到陕北苏区后,红军为他配发了一套崭新的军服和一顶红军八角帽。1936年8月下旬的一天,斯诺完成采访,临行前向毛泽东告别。他看到,晨光下毛泽东神采奕奕,高大的身躯显得格外威武。斯诺提出给毛泽东拍摄一张“神气的”“官方的”照片,毛泽东微笑着同意了。但他发现毛泽东未戴军帽,就请毛泽东戴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泽东平日生活非常节俭,军帽是洗了又洗,已经发白了,而且,帽檐也耷拉了。这时斯诺把自己崭新的军帽摘下送给毛泽东戴上。然后立即举起了照相机,“咔嚓”一声,把毛泽东的光辉形象拍了下来。照完相后,毛泽东把这顶军帽又戴到斯诺头上,斯诺就此向毛泽东敬了个庄重的军礼,此举赢得了在场人员的一片掌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i> 特65《革命圣地—延安》特种邮票</i></p><p class="ql-block"><i> 第3枚“毛主席在延安枣园的办公住址”</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同年10月,斯诺结束了对苏区的采访,离开苏区进入东北军的防地。斯诺乘坐由张学良将军派来的一辆大卡车转道西安回北平。当时,车上装着一些麻袋,里面塞满了要送去修理的旧枪支。为了避免沿途国民党军警的盘查,斯诺把装有在苏区采访的素材、胶卷和红军帽的提包塞进了其中的一个麻袋里。半夜行车时他睡着了,车上的所有麻袋被卸下扔到了离西安20多公里的咸阳的一个军火库里,车到了西安斯诺才发现。他非常着急,心想把提包丢了,4个月的冒险采访将前功尽弃,将辜负毛泽东等人的重托;而且万一那提包被国民党军警得到,后果将不堪设想。斯诺费了好多口舌,才说服卡车司机和陪同的东北军军官立即原路返回,终于把提包原封不动地找了回来!</span></p> <p class="ql-block"><i> 毛泽东在陕北戴过的红军八角帽</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斯诺逝世后,他的家人对这顶珍贵军帽的去留还开了个家庭会议。家人认为:这顶珍贵的军帽虽是斯诺先生一生的珍爱,但它应该属于中国人民。因而斯诺夫人携带这顶军帽专程赶赴北京,交由邓颖超同志代为捐赠给国家博物馆收藏。这顶红军八角帽,现在正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展出。经过80多年的岁月洗礼,当年崭新的八角帽已显陈旧,从原来的蓝灰色褪成灰白色,红布五角星也已褪成黄色。军帽可以褪色,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品质永远不会褪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图文:贾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美篇:原上艸</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