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北坡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二道白河镇的东南部区域的长白山北麓,境内地势险峻、森林密布河流众多。区内有天池、瀑布、温泉、小天池。地下森林、高山滑雪场、岳桦幽谷等长白山代表性景观。 长白山北坡坐落在二道白河镇,因其横跨二道白河两岸,故名二道白河镇,简称二道或白河。二道白河镇位于安图县西南部,长白山北坡区域,距县城100公里,距长白山35公里。 镇域东西宽49.2公里,南北长64.8公里,面积1987.95平方公里。总人口6万余人,其中少数民族约占15%。宝马为唐渤海国中京兴州城遗址,金王朝于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在宝马建立有灵应王神庙,命大臣持节备礼并带《封长白山为灵应王册文》前去祭奠;和平营子一带属明建州女真讷殷部。 北坡地域呈东南向西北走向的狭长条形,约占延边州总面积43509平方公里的4.4%。 平均海拔800米,为冬季寒冷夏季凉爽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适合于红松,白桦等耐寒植物的生长,森林覆盖率为94%,共有林地面积272. 883公顷,有120余种植物,30多种经济树种;草原面积12 .342公顷,地域东西宽49.2公里。 1956年建乡,1959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同年建镇。1997年,面积1987平方千米,人口4.4万,镇政府驻二道白河,辖二道、红丰、安北、长胜、铁北、水田、头道白河、长白、金马、白河岗、奶头山11个行政村和按序数命名的二道街道4个居委会、白林街道16个居委会、林海街道3个居委会、自然保护区管理局1个居委会共24个居委会;白河林业局及所属10个林场、原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及所辖5个站。 漫长的地质历史 在亿万年以来的地质历史上,长白山地区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迁。 最初,这里被海水淹没,到处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壳的上升,海水退出,地表重新露出水面,在阳光、雨水和气候变化等外力作用下,地面岩石遭受风化和破坏,最后长白山还经历了火山爆发和冰川的雕塑,形成今天的地貌景观。 在距今约3000万年前,即第三纪的时候,地球进入了一个新的活动时期,即地质学上所说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在大约2500万年的时间里,长白山地区经历了4次火山喷发活动,玄武岩浆从上地幔出发,沿着地壳中的巨大裂隙不断上涌,以巨大的能量喷出地表(地质学上称为裂隙式火山喷发)。 在距今约60万年至1500万年(第四纪中-晚更新世)期间,长白山区又经历了一个地壳活动的时期,地质上称为长白山期。这个时期发生了4次火山爆发,爆发方式以中心式为特点,地下岩浆沿着深断裂的交汇处形成的筒形通道上涌,在地表构成了火山锥体地貌景观。 第一次火山喷发形成的距今60万年左右的喷出物构成了长白山火山锥体底板;第二次火山喷发在距今40~30万年左右,此次喷发持续时间较长,岩层分布面积广 ,厚度大;第三次火山 喷发在距今20~10万年左右,最后完成了长白山火山锥体形态;第四次喷发大约在距今8万年左右,以小规模火山活动为主,熔岩流覆盖在火山锥体某些部位之上。至此,长白山主峰形成了。 在以上4次火山活动中,每一次喷出的火山物质都使火山增高200米以上。同时,在主火山口周围,还形成了一些小的寄生火山口。此后,长白山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在距今11000~15000年(第四纪全新世期间),火山再次复活,喷出了大量的灰白、淡黄色浮岩,局部厚度达60米。这次猛烈的火山爆发,使火山锥顶部崩破塌陷,形成了漏斗状火山口。 当火山喷发强度及熔岩温度逐渐降低时,熔浆在火山通道内逐渐冷凝并堵塞火山通道。在火山作用停止后,火山口内接受大气降水和地下水的不断补给,逐渐蓄水成湖,形成火山口湖。这就是闻名遐迩的长白山天池。 长白山火山口湖的周围,群峰屹立,其中超过2500米的山峰就有16座,其他山峰高度均在2300米以上。山顶部几乎全由距今12000年前后喷发的火山灰和淡黄色浮岩所组成。 当长白山主体形成后,该区进入了火山爆发的间歇期,地壳运动相对稳定。据史料记载,自1597年以来,长白山火山曾有过三次小规模的间歇式活动。第一次喷发是在1597年8月26日(明万历二十五年)。据目击者记载,当时有"放炮之声,仰见则烟气张天,大如数搂之石,随烟折出,飞过大山后不知去处"。 第二次喷发是在1668年(清康熙七年),长白山区下了一场"雨灰"(即火山灰)。第三次喷发是在1702年4月14日(清康熙四十一年)。长白山火山正处于休眠期。在海拔两千多米的山上,有多处温泉不断从地下溢出,这说明地下仍孕育着巨大的能量。据近代地震观测,长白山区地壳相对稳定尚无火山喷发的征兆。 绵延的山岭<br>山地南部属于中朝准地台,北部属吉黑华力西褶皱带。中生代燕山运动使南北构造方向统一,形成华夏向山地基础。第三纪喜马拉雅运动又大规模挠折断块上升,同时伴有大量玄武岩喷出。山地主要由花岗岩、玄武岩、片麻岩和片岩组成,而以花岗岩分布面积最广。玄武岩主要分布在牡丹江流域和长白山周围。 长白山地以平等山脉与宽广山间盆、谷地相间分布为特征,山地海拔大部500~1000米,仅部分超过千米。2000米以上皆在长白山附近,最高峰白头峰2749.2米,为亚洲大陆东部高山之一。 中山区主要分布于张广才岭、老爷岭、威虎岭和龙岗山脉以东,一般山岭皆在千米以上;低山丘陵分布最广,有完达山脉、吉林哈达岭和大黑山等。 丰沛的降水<br>长白山是中国东北地区降水量最多的地方之一,山地南麓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一般年降水量500~800毫米。水系主要为纵顺向河,北和西北部属松花江水系,有松花江、牡丹江、穆棱河、倭肯河和挠力河等,占总流量的百分之四十以上,东坡为图们江水系,有嘎呀河和布尔哈通河、海兰江等大支流;南坡属鸭绿江和辽河水系,其支流有浑江和浑河、太子河等。水系呈放射状。 长白山天池(Changbai mountain pool in the sky),又称白头山天池,坐落在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是中国和朝鲜的界湖,双方各拥有一部分水域。天池南北长约4400米,东西宽约3370米,其池水的海拔高度为2189.1米,最深处为373米,平均204米,水面面积9.82平方千米,周长13.1千米。据《长白山江冈志略》记载:"天池在长白山巅的中心点,群峰环抱,离地高约20余里,故名为天池。" 长白山天池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新生代多成因复合火山,天池在宋朝以后多有喷发,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起,刘建封登上白云山,为天池十六峰命名,探明鸭绿、松花、图们三江源流。 天池周围火山口壁陡峭,并形成十几座环状山山峰,海拔均在2500米以上,长白山天池也是松花江、鸭绿江以及图们江的发源地,素有"三江之源"的雅称。 位置境域<br>火山锥顶有火山口湖--天池(中朝界湖),湖面略呈椭圆形,面积约9.82㎞²,水面海拔2189米,最大水深为373米,为我国东北地区最高和最深的湖泊。 天池周围火山口壁陡峭,并形成十几座环状山山峰,海拔均在2500米以上,其中将军峰最高,海拔2749米,位于朝鲜一侧。白云峰海拔2691米,在天池西侧,为我国东北的第一高峰。 天池东北有天豁、铁壁、华盖、紫霞诸峰,天池西南有梯云、卧虎、冠冕(玉雪)诸峰,天池西北有龙门、观日、锦屏、芝盘、玉柱(青石)诸峰。 因驻有气象站而得名的天文峰(2670米),介于铁壁、华盖两峰之间,山峰不显,有公路直抵山颠,可俯瞰天池。 天池北侧有一缺口,古称闼门,水北流称乘槎河(又称通天河)。 该河夹流在天豁峰与龙门峰之间,全长1250米,在其尽头形成高达68米的长白瀑布,瀑布下有长白温泉,均与二道白河相通,为松花江的正源。 湖泊水系<br>长白山是松花、图们、鸭绿三江的发源地。三江源头发源于长白山天池周围的有5条。 在北坡是松花江南源二道松花江(下称二道江)的二道白河,在西坡是松花江西源头道松花江(下称头道江)的漫江和锦江;在东南坡是图们江的正源红丹水,在南坡是鸭绿江的正源暖江。 其余的外三源有二道江的北源古洞河,图们江的南源西头水,鸭绿江的南源虚川江。 发源于长白山天池周围的河流还有老黑河、槽子河、松江河、三道松江河、露水河、头道白河、三道白河、四道自河、五道白河、石乙水、佳林川、葡萄河等以及流域面积在20㎞²以上的小河230余条,都流入三江。又自南、北两个方向,计约180多条小河分别归流于三江。 三江源流区的总面积约计为3.07万多平方千米,其中松花江源为1.85万平方千米,占三江源的60.40%,鸭绿江源约计0.76万平方千米,占24.5%,图们江源约计0.46万平方千米,占15.1%。天池周围内五源的流域面积约计1.89万平方千米,外三源的流域面积约计1.17万平方千米。 长白山是中国名山,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是松花江、图们江和鸭绿江三江发源地。因其诸多主峰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1949年以前全部属于中国,后来被割送一半给朝鲜,现为中朝两国的界山。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长白山,吉林省人民政府早在1960年就划定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成立长白山保护区管理局,面积为196465公顷。它是地球上同纬度地带原始状况保存最好,物种最丰富,生态系统最完整的自然保护区。 域内不仅有原始状态的森林,还有苔原、草甸、湖泊、河流、沼泽等,是亚欧大陆北半部山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 在金日成欲"建立朝鲜革命圣地"的多次恳请下,1962年中朝鲜政府重新划定边界,中国国界线在天池地段后退30千米,此处长白山由中国独有变为中朝界山,天池成为界湖。在1957年的中国地图上尚可以清楚看到长白山天池完全在中国境内。 198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归入了"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为世界生物圈保留地之一。 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被国家首批提升为AAAAA级旅游景区。长白山是中华十大名山,以神山圣水而闻名于世,有"关东第一山"之称。 白山是以海拔2760米的白头峰等16座山峰环绕的天池台地为主体的诸多山系构成的山岭。长白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一般多指狭义的长白山,即长白山脉的主峰区域。 长白山为著名巨型复式火山,外围熔岩高原略呈不规则椭圆形,长轴约140公里,呈北东向延伸,短轴约120千米,经白垩纪末、中新世、上新世末到更新世初三次大的玄武岩喷溢堆叠形成的台地、高原、山地。 早期喷溢的原始形态已遭破坏,中期喷溢的则构成宽广高原主体,晚期喷溢除长白山外大部埋于河谷。 三期喷溢堆积的总厚度约500-600米,总面积4500㎞²。 长白山台地是在上新世晚期由碱性石英粗面岩喷发形成的,在第四纪又有大量基性熔岩喷溢形成16座山峰。 据记载于1597、1668和1702年又经3次小规模的喷发。长白山火山目前处于休眠期。<br> 但在海拔两千多米的山上,有多处温泉不断从地下溢出,这说明,地下仍孕育着巨大的能量。据近代地震观测,长白山区地壳相对稳定。长白尚无火山喷发的征兆。 天池<br>神秘的天池白云缭绕,五色斑斓波光岚影,群峰环抱,很是壮观。天池湖水清澈碧透,一平如镜;周围16座奇异峻峭的山峰临池耸立,倒映湖中,波光峦影,蔚为壮观。 天池上空流云急雾变幻莫测,时而云雾飘逸,细雨蒙蒙,"一片汪洋都不见";时而云收雾敛,天朗气清,绘出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绝妙天池景观。 天池孤悬天际,没有入水口,只有出水口,湖水终年外流不息,使人倍感神秘。很久以来,传说池中潜伏着一条"龙",长流不息的天池水,就是龙吐出来的水,因此,天池又叫龙潭,天池水被奉为圣水。 天池还有"龙潭"、"海眼"之说,所谓"海眼"说是其与大海相通达,常有神龙出没。《长白山江岗志略》记载:"天池,在长白山顶…群峰环抱,池高约二十里,故名为天池。土人云:池水平日不见涨落,每至七日一潮,竞其与海水相呼吸,又名海眼。又云:天池水清浅处,可以行人"。又"数年前有猎夫自碧螺山下,渡至补天石旁,其中有热如汤泉,冷如冰海之处,五步外即深不可测,以足试之,滑腻异常,又名温凉泊"。 天池中似有上古神兽,清代《长白山江岗志略》中记述:"自天池中有一怪物覆出水面,金黄色,头大如盆,方顶有角,长项多须,猎人以为是龙",近些年出没比较频繁。只是,天池是火山喷发形成的高山湖泊,四周被16座群峰围拱、草木不生,自然环境险恶;水中有机质及浮游生物极少,但在乘槎河里,也发现有生命体存在,个体并不大。它们是如何在生物链的顶端来生存的,是个叫人琢磨不透的谜。 长白山天池位于长白山主峰火山锥的顶部,这里四季风光迷人,是来长白山的必游之地。登上山顶可见群峰叠嶂、气势恢宏,十六座山峰簇拥着一潭平静的湖水,在蓝天晴空的映照下,湖水深邃幽蓝,格外迷人。盛夏是观天池的最佳时节,因云雾相对较少,一睹天池真容的机会较大。 天池从补天石堆处下泄,经历了乘槎河,长白飞瀑,二道白河,聚龙温泉,五道白河等一路奔腾向西。<br><br> 文化遗迹<br>天池水畔的文化古迹有三处,它们是补天石堆,八卦庙,女真祭台。 长白山北坡为典型温带针阔针混交林,分布在海拔500~1200米。 其代表植被针叶树种以红松、沙冷杉占优势,其他则为臭冷杉、红皮云杉等。 阔叶树以枫桦、糠椴、紫椴、色木、水曲柳、山杨、白桦和蒙古栎为主。红松、枫桦在林中常占支配地位,居林冠最上层,为混交林代表林相。中下层则多为幼树和草本植物。 海拔500~800米排水不良低洼沼泽常形成以黄花松为主针叶林或纯林,俗称"黄花松甸子";500米以下河谷或盆地主要为草甸植被,杂草种类繁多,称为"五花草塘";而河漫滩、旧河道或牛轭湖沼泽植被发育。在针阔叶混交林带以上(1200~1800米)由红松、云杉、冷杉,或鱼鳞松、臭松、红皮臭组成针叶林带。 此带仅在长白山附近和张广才岭海拔1450米以上的山地有明显分布,再上即为山地岳桦林带(1800~2000米);2000米以上则为山地苔原带,生长牛皮杜鹃、 笃斯、 越桔、苞叶杜鹃及各种苔藓地衣。土壤海拔1000~1200米以下为暗棕壤带,在山间盆地、河谷阶地发育有白浆土。向上顺次为山地棕色针叶林土带(1200~1800米)、山地生草森林土带(1800~2000米)和山地苔原土带(2000米以上)。 悠远的人文历史<br>中国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属晚期智人。放射性碳素断代为距今35370±1850-26560±550年。安图人化石只有一颗保存完整的右下第一前臼齿。颊尖和舌尖的形状与现代人相似。 长白山古代叫不咸山,不咸在蒙古语系中是神仙之意,在我国东北居住的各少数民族---慎慎、沃沮、扶余、鲜卑、高句丽、蒙古、契丹等,都对域内这座最高大的山脉景仰和神化称之为仙山。 长白山有语言和文字留传下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学著作《山海经》中,就曾经有所记载。 魏晋时期的《后汉书·东夷列传》中有记载曰:"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玄菟徙居勾丽,自单单大岭以东,沃沮貊悉属乐浪"。这里的"单单"二字,既是满语中的"珊延"之意,珊延,白色的意思;珊延大岭,即白色的大山。 以后各朝代对长白山的称呼极不统一,有的叫纵太山,有的叫徙太山、纵白山、太皇山不等。直到东北的契丹族和女真族分别建立起辽王朝和金王朝之后,于它的称谓才规范化---长白山。 这一点在《契丹国志》中有记载曰:"长白山在冷山东南千余里......禽兽皆白",在《金史.本纪三十五》中记载曰:"女真地有长白山"。 女真族为主体的金王朝,一直把长白山作为他们先祖的发祥地对长白山顶礼拜,以求保佑国运昌隆帝祚永延。 金世宗完颜雍刚刚登基不久便于大定十二年(公元1172)册封长白山为兴国灵应王,并命当时著名文人、翰林院修撰党怀英修撰《封长白山为灵应王册文》,又于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在长白山北坡的宝马建立灵应王神庙,命大臣持节备礼并带着《封长白山为灵应王册文》前去颁发诏书。 清代,对于长白山的景仰更是登封造极,把仙女圆池吞朱果而生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先祖的神话写进了正史《满洲实录》中,而且树立柳条封边禁锢长白山区为神山圣水,禁止民人进山放牧、狩猎和采参。 康熙、乾隆、嘉庆等都曾亲自来东北吉林船厂旁的小白山遥祭祖先的发祥地长白山。 清末,安图县刘建封还向朝廷上折奏请曰:"长白山为我朝发祥之地,天生圣人,削平区域于万斯年",因此他建议上山重修神庙,以供俸长白山之神。 经朝迁批准,这位候补知县组织人马四次登山察视,并摄下长白山名胜之地的照片四十余张,归后编成《长白山灵迹全影》影集呈奏于朝廷。 北坡游览线路<br>长白山北坡的山麓地域,行政区划在长白山池北区内,是最早开发的旅游景观地带,设施完善、功能齐备,每年接待游客量超过百万人次。 景区内可观赏到垂直植被带、硫化温泉群、长白飞琼瀑、神兽弋天池四个著名的景观;还可以领略美人松的飘逸、地下长林的浩荡、小天池的宁静、绿渊潭的幽兰、大峡谷的豪迈、二道白河的澎湃、岳桦林的遒劲等原始景致,风景非常优美! 线路一:北山门--中转站--天池--中转站--瀑布--聚龙泉--绿渊潭--小天池--地下森林--北山门。 线路二:北山门--冰水泉--浮石林--园池 线路三:美人松林,镇内慢行景观线路 线路四:北山门--多处观景台--西山门 一年四季同时在 浩瀚的长白山原始森林里,溪流淙淙、古树参天;枯藤缠绕、松萝飘散;枯木伏地、蒿草香萋,处到呈现着最古朴、最自然的原始风貌。 长白山的地势以天池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由高到低,方圆百余公里内,海拔高度竟相差两千多米,使域内的气候、土壤有非常明显的变化,植物的垂直景观带表现的非常明显。 初夏的长白山,在一个季节里,一面山坡可以体现出早春、初夏、晚秋、残冬四个季节的显著特点。 游人山脚攀登,到了山顶俯瞰天池,仅仅几个小时的过程,却能经历了一年四季的季节变化。 游人从五百米左右的山脚攀爬时,但见林海莽莽、波涛滚滚;空气温热、水汽潮湿。山榆、黄杨、橡树等阔叶树木和植物,鼓足了劲儿向上生长,野花争芳斗艳,树木枝繁叶茂,雀鸟歌喉婉转,到处呈现着生机勃勃的夏季景象。 到了半山腰,海拔一千二百米以上时,则是以红松、鱼鳞松、沙松、鹅耳枥、枫等为主针阔混交林带,这时的野草刚刚发芽,吐出了嫩绿;松树的树冠开始返青,透出了油彩;河水清蓝、涓涓流淌,却冰寒彻骨。 蛰伏了一冬的野生动物在春光里刚刚苏醒,懵懂地惊望着远处走过的人群。 再往山顶上爬,海拔一千八百多米处,山势更加陡峻,野草尚在枯黄,苔藓依旧干脆,这里生长着老态龙钟的高山岳桦林,它们的树杆奇曲,但却有着执拗的劲头,枝桠上还摇曳着几片枯黄的叶片做着晚秋的酣梦。 到了两千二百米以上的苔原带,天文峰上白雪依然,龙门峰间云絮飘渺。沟谷中、背阴处仍残留有大片的瑞雪,山顶流淌下的淅沥雪水,一点点消融着坚硬的寒冰。 天池中,几米厚的雪冰层刚刚开始塌落,露出斑驳的水面,严冬天的痕迹处处可见。 直到六月下旬后,强烈的夏风从日本海吹来,带来潮湿的海洋气团,在爬升高耸的长白山台地的时候,才能带来连日不停的大雨,化解开这2.194米高的一池天水,呈现出蔚蓝带着绢丝星光的真容。 天池从开化露出水面,到再次结冰封冻,仅仅有四个月的时间,期间,平均的温度才只有4℃左右,又有复杂的气候笼罩,人们要完全看到那池碧蓝之水并非易事。这也更增加了它的神秘感。 再早,天池的水就连着银河,每年王母娘娘的生日大会时,天庭就在天豁峰处开个小缝的后门,供一些清廉的神仙钻入。 为什么呀?你想呀,当年孙悟空奉旨到西天须弥山上的佛祖释迦摩尼处取经,那么干净的世界里也还要一个珍贵的紫金钵盂才能换来真经,玉皇大帝的天庭咋的也不会是一块净土了,王母娘娘体恤操守方正的穷神仙,特意开了这个后门,免得他们从正门的龙门峰进入时,拿不出门包而窘迫。 穷神仙要钻入天豁峰,必须沿着二道白河而行,驾祥云川过水帘瀑布,于伏牛石处乘槎逆行天河,躲过龙门峰下那堆天豁塌落下的补天石,从闼门那里排闼直入牛郎渡,进天池、走银河,才能最终到达上界的瑶池,参加到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 可这路曲曲折折,甚是难记,王母娘娘就派出春、夏、秋、冬四季的树神,去接应大家,可他老人家忘了,这四个小仙都有自己的一帮跟班喽啰,他们要是一聚到一起,这长白山非乱了套不可,无奈,这四位就商量着大家分开,从山脚到山顶,沿途分段站班,接应这帮穷神仙;又因为王母的生日是夏季里的,所以夏树神就打了头,这正是: 四季树神山间排,天庭裂缝天豁开,<br><br>越往上站天越冷,冻的呲牙咧嘴歪。 折叠门票<br>景区门票125元/人;<br><br>环保车85元/人。 开放时间<br>北坡景区6:30-16:00;<br><br>西坡景区6:30-15:00;<br><br>南坡景区暂不开放。 交通信息<br>飞机:坐飞机直接到长白山机场最快速,机场位于松江河镇东南,距西坡景区不远。 火车:长春每天下午两点半有一班火车可到松江河镇(约13个小时)和二道白河镇(即"白河站",约15个小时),沈阳每天有三班列车发往松江河镇(约12个小时)和二道白河镇(即"白河站",约14个小时)。 汽车:长春市内黄河路的长途客运中心每天有班车发往二道白河镇(约5.5小时车程),卫星广场南面的高速公路客运站有车发往松江河镇(约4.5小时车程),但两者车次都很少,一般早上8点都有一班车。延吉市客运南站每天有长白山一日游的大巴直达长白山天池北坡景区,早上5:30发车,单程票价约55元,车程约4个多小时。 包车:松江河镇和二道白河镇都有出租车,一般从镇内打车至火车站都是10元。也可以包出租车去景区,一般可议价但不打表,从松江河-西坡景区,费用约140-150元每车,需半个多小时路程。 到达天池的路线:<br><br>目前长白山的北坡、西坡、南坡三个景区都可以到达天池。<br> 长白山北坡景区内:可乘坐倒站车(80元),是专门用于登主峰看天池的。 <br>长白山西坡景区内:可乘环保车(85元),每20分钟一班。 长白山南坡景区内:可乘环保车(85元),到达山顶后停留30分钟后原车返回。 长白飞瀑<br><br>群山环绕的天池,在天豁峰与龙门峰之间有一陡峻的切口,池水平缓流出,过牛郎渡,接纳了四大股冷泉,水量增大,在断崖前被巨石分切成两股,一跃而下,跌落68米。 瀑布水色皓白,悬坠在陡峻的青石峭壁上、腾烟起雾,常年飞泻不息,跌落处,拓臼成二十多米的深潭,轰鸣声撼天动地;激流汇集处,是二道白河及松花江的源头。 长白飞瀑,是长白山众多景致中的点睛之笔。 腾烟起雾间,万马战犹酣,<br><br>长白飞大瀑,松江水正源。 地下奔河<br><br>瀑布脚下的二道白河,流经了一段曝露的火山碎石滩后,接纳了聚龙温泉群的硫化水,在温泉宾馆下方,因常年的侵蚀作用,切入了地面以下4 -8米,相成了地下河。地下河的河道狭窄,宽度3 -5米,隐蔽在草丛与岳桦林间,游人很难辨认;涧中水色泽洁白,湍急的水流撞击在石岩间、飞琼碎玉,轰鸣做响,凭栏俯视奇伟壮阔。河水就此潜伏密林下,在北山门处,才逐渐显露出地面。 疏林密草间,地下奔河欢,<br><br>大岩缝隙里,铁弦琵琶弹。 幽静迷人的小天池<br>如果稍加注意,通过观察小天池附近的环境,可以回忆整个电视剧《雪山飞狐》的场景,因为它正是在这里全程拍摄的。至今在小天池旁还保留着“飞狐山庄”,提供不错的食宿。<br><br> 长白山小天池在长白山北坡景区白河渡桥西岸的密林丛中,周长260米,呈椭圆形,有水面积约5300平方米,水深10余米。 人们也曾为它取过银环湖、长白湖等名字,但一直沿用至今的却是“小天池”。 道理很简单,它像大天池一样,同样幽静、神秘、美丽。距小天池数百米处,与之对应的桦树林中还有一池,颜色呈现黄红色,只在雨季有水,旱季干涸,人称“赤湖”。 如果从天池盘山公路俯视小天池和赤湖,一个碧蓝晶莹,一个赤黄耀目,颇似波斯猫的一对双目。 谷底森林位于长白山北坡景区内,洞天瀑布的北侧,是长白山海拔最低的景点,由于造山运动,或火山活动,造成大面积地层下塌,形成巨大的山谷,使整片森林沉入谷底。<br><br> 谷底古树参天,树分三层,巨石错落有致,置身于谷底深处,仿佛在绿色海洋中畅游。 距长白山冰场东5公里,洞天瀑布北侧。谷壁高50-60米,树分三层,这一火山口森林取名谷底林海,俗称地下森林,谷底南北长2500-3000米,多针叶林。 谷底谷松参天,苍翠诱人,巨石错落,千姿百态,人称谷底人家。为长白山海拔最低胜景区。<br><br> 谷底森林为长白山海拔最低的景区,从洞天瀑布向北有一条林间小路伸向密林深处1000米。 谷底古树参天,巨石错落有致,东壁有天然石阶可下谷底,沿岸有草丛蓉(不老草)等长白山名贵植物,偶尔也能看见梅花鹿、野猪、黑熊到溪边饮水。 林海内不知名的针叶树密密麻麻无边无际;几搂粗的大树干健壮挺拔,直插云霄。在苍然古木的四周不乏枝干纤纤的幼树,但无论长幼一率呈现出一派不修边幅的自然美和血脉贲张的野性美。 阳光经过茂树繁枝的过滤照在密林里,仿佛一幅没有保存完好的陈年古画,看上去是那样的斑斑驳驳,那样的幽幽暗暗。长白山土质多为火山灰,营养丰富,但过于疏松,树木根基相对较浅,偶有暴风,常被连根拔起。 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一场风暴就使这里的成千上万株树木残遭洗劫,骸骨般横陈的古木,或连根拔起,或拦腰折断,或仆倒林间,或斜阻路上,虽生机殆尽,朽烂不堪,但无一不保持着倒下时的姿态。 由于自然保护区内的一草一木不得人为改变现状,否则视为违法,所以即使倒下的树木躯干再粗壮、材质再优良,也没有一个人企图运往山外,有些树木因此在那里一躺就是上百年。 林海在层层苔藓的包裹下,隆起的沙堆浑圆成青色的古冢,坚硬的石块打坐成柔软的蒲团,就连连根倒下的树桩也蜕变成腕足众多的魔怪,于张牙舞爪之间透露出常态下少有的狰狞与猛厉……一切都生机盎然,一切又到锈迹斑斑;一切都在现实之中,一切又仿佛都在尘世之外。空间被闭锁,时间被幽藏,多少人来了又去了,可又有多少人去了能再来。 森林幽僻而高古。满地松针,满地苔藓,满地枯枝,松针和苔藓下面不时陷藏着交错纵横的岩缝,一不小心就会陷足其中难以自拔。 横七竖八的枯树愈随处可见,有的倒挂山巅枝秃如爪,有的扎根悬崖站立如初,有的年深日久朽栏不堪,有的则欲倒未倒斜倚它树……然而就在这枯枝朽木的周围千树竟发万木争荣无边的绿色竟让人挡都挡不住。 密林的边缘有一个突出断裂的峡谷。峡谷深不见底,谷底林海茫茫。 尽管这里的树木同地面上一样挺拔直上,但俯身下望只能看到一种没有层次感的浓绿和一片密密麻麻的树梢。 长白山谷底森林为火山口森林。是主火山锥喷发时伴生的寄生火山口经后期断裂、切割及地壳外动力的雕塑、塌陷所形成的森林景观。 它南北长约三公里,崖壁高约50-60米,陡峭险峻,谷底常有野兽出没,深入其中极易迷路。 主要景点<br>美人松:学名长白松。生长于长白山二道白河,是长白山谷底林海的一种树种。 属长绿乔木,高25-30米,直径25-40厘米。树冠椭圆形或扁卵状三角形或伞形等。树干下部树皮棕褐色,深龟裂,裂片呈不规则长方形,上部棕黄色至红黄色,薄片状剥离,微反曲。美人松因形若美女而得名,是长白山独有的美丽的自然景观。 长白松是欧洲赤松分布最东的一个地理变种,分布于长白山北坡,对研究松属地理分布,种的变异与演化有一定的意义。 同时它是该地区针叶树中较好的造林树种,树态美观,又适作城市绿化树。 长白松分布地区已划分保护区,并列为重点保护树种,为促进天然更新,提高母树结实率,采种、育苗,扩大其造林面积,哈尔滨、白城、沈阳等地均已引种栽培,长势良好。 长白山谷底森林属于具有季风影响的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呈现出明显的气候垂直带分布。总的特点是:冬季慢长凛冽,夏季短暂温凉,春季风干燥,秋季多雾凉爽。年平均气温在3摄氏度至-7摄氏度之间。 长白山谷底森林雨量比较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700-1407.6毫米之间,一般在5月至9月,7、8月为最多,山顶部年降水日数209天,山脚下年降水日数115天到146天,为东北地区之冠。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火山锥体和四等房、五虎岭等,有8个月左右时间为固体形式降水。无霜期100天左右。 云雾多,风力大,气压低,是林海的主要特色。 长白山谷底冷泉:晶莹甘芳,和山区的温泉一样,冷泉遍及整个林海,水温低于25℃。 象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深山林海之中。盛夏时节来到谷底林海,喝上几口泉水,感受又麻又辣,所以有"天然汽水"的美称。药水泉内含锶、锂等元素,是世界上比较受欢迎的矿泉水。 保护价值<br>生物的多样性价值<br>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做为一个生物物种资源极为丰富、生态系统比较完整,具有典型特色的自然综合体,其蕴含着巨大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文化值。 根据薛达元“长白山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评”一书,从四个方面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所具有的价值进行了分析,并用先进、合理评估方法了评估,这样我们就可以从经济的角度直接明了地了解到长白山价值。 长白山丰富的生物物种资源;明显的森林植被垂直带谱;独特的火山地貌景观;浓郁民族风景,是体现其科学研究文化教育和旅游价值的前提条件: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教学实习,研究生论文选点,图书和画片等出版物,电影、电视、广告等产品等等。<br><br> 教学实习:长白山我是高等校生物、生态、自然、地理、地质、地貌、气象、水文、环保、林学、中医中药、农学等专业学生野外实习的理想地点。 电影、电视、广告等:长白山美丽的自然景观常被电影片人选作外景拍摄地。如《雪山飞狐》、《田女》、《鹿鸣翠谷》、等将长白山选作主要外景地,电视连续剧《西游记》、《自然之光》、《荒路》等都有长白山风景片段。还有 系列风光片和科教片,如:《长白山珍奇》、《长白山植被》、《长白山四季》等。 旅游服务价值<br>旅游服务价值主要体现在国内外旅游人数、旅游花费、旅游时间以及购物、参观等花费上。 由于长白山优美的风景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吸引了大 的国内外游客到长白山旅游,每年6-9月,尤其是7-8月,是长白山旅游旺季,自1980年开放接待游客以来,国内外游客呈逐年上升的势头。旅游收入主要表现在交通、住宿、门票、购物、娱乐等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