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实弹射击

精品奇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实弹射击是军人的必修课,也是部队日常训练的一个常规科目。从军15年,虽然多数时间不在一线连队,但参加实弹射击也是常事。步枪、冲锋枪、手枪都打过。但我参加自己单位组织的实弹射击并不多,大多是在保障或随同首长检查其他单位组织实弹射击时凑凑热闹,过过枪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打的都是最基础最简单的第一练习。第二练习往上难度越来越大,我从未打过。不同练习的区别主要在射击姿势和靶子距离、形状及动态静态隐显、还有白昼黑夜、有无依托、单发连发等的变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56式半自动步枪第一练习,一共9发子弹,打固定胸环靶,距离100米,卧姿有依托,单发射击,满分为90环。评分标准记得是59环以下不及格;60至69环及格;70至79环良好;80至90环优秀。第二练习往上难度上升不是一点点,因为我从来没有打过,具体怎么区分的,评分标准如何,说不太清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尽管多次参加实弹射击,但最让我刻骨铭心的还是第一次。之所以刻骨铭心,不仅仅是因为那是我15年军旅生涯唯一一次真正计成绩的射击,更是因为那次射击所发生的意外状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75年1月下旬,我们新兵连在崇明岛油车湾营房基本完成了立正、稍息、敬礼、三种步伐、四面转法等队列科目训练,然后正式接触武器,开始56式半自动步枪的实弹射击预习。所谓射击预习,就是在实弹射击前对射击动作进行练习。目的是掌握卧姿装子弹、据枪姿势、标尺设定、瞄准击发、退子弹起立等射击动作要领和技能。除了不装真弹以外,其余与实弹射击要求无异。老兵班长用瞄准检查镜挨个检查大家的训练情况。检查镜装上枪管后,不影响射手操作,利用其45度反射镜原理,班长可以趴在侧面,清楚地看到新兵们的瞄准点是否准确,持枪是否平稳,击发时是否屏住呼吸,枪支有无抖动等情况。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家都熟练掌握了要领。据班长检查,绝大部分新兵都可以达到良好以上成绩。班长认为我的成绩应该在80环以上,可以达到优秀。这给了我极大的信心。不怕大家笑话,新兵连训练的那么多科目,绝大部分我都成绩平平,只有众人认为不太重要的敬礼还算比较标准。其他诸如内务整理(最直观的是叠被子)、军姿、队列、单双杆、俯卧撑、紧急集合、越野、手榴弹投掷等成绩都比较靠后。如果实弹射击能取得好成绩,也能稍微挽回点面子。否则,实在有点对不起新兵副班长的身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那天早上,天特别冷。我们踏着霜冻在乡间小路行军一个多小时,来到堡镇港下游的江滩靶场,接受实弹射击考核。新兵连一共180人,分为3个排,15个班,每班12人。实弹射击每个班为一组,一共设置了12个靶位,每个靶位摆放着一支56式半自动步枪和9发子弹。我们是一班,自然是第一组打。我在3号靶位。因为第一次进靶场,第一次打实弹,又是第一组打,心情有些激动,更有些紧张。进入射击位置后,指挥员下达“卧姿装子弹”口令,待大家将9发子弹都装入弹匣后,指挥员下达“瞄准击发”口令。我严格按照训练时的要求,打开保险,检查标尺(设定为3),然后开始缺口(现在也叫照门)准星目标三点一线瞄准100米处胸环靶下沿中央,屏住呼吸,扣动扳机。大家把9发子弹全部打完后,指挥员先后下达了“退子弹起立、验枪、验枪完毕、枪放下”口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最紧张的时刻到来了,我们肃立在靶位上,眼睛盯着前方的靶子,竖起耳朵,听报靶员播报成绩。一位排长带领12位报靶员从靶子下方掩体走出,排长从12号靶依次往前报。前面9人的成绩波澜不惊,都与预习时班长检查的情况差不多,都在70环以上,有两三人超过80环。终于轮到3号靶了,我的心感觉要从嗓子眼蹦出来,默默期待能有个好成绩。不一定要全班第一名,但至少要达到80环。然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前面突然传来排长一声断喝:“3号靶位是哪个屌新兵?打得什么屌靶子?46环!”这成绩让我彻底傻了。到部队一个多月了,被这样训斥还是第一次。随后报的2号靶、1号靶成绩我根本无法听到,从他们的表情看应该还可以。我成了全班唯一一个不及格的人,战友们纷纷投来不解和同情的目光。我百思不得其解,感觉自己都是按预习训练时的要领打的啊。这对我的打击实在有点大,不免心里难受,情绪低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实弹射击继续。二班、三班两组结束后,也出现了3号靶位成绩最差,均不及格的情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指挥员感觉事情有些蹊跷,下令暂停考核,并指派枪法最好的一名老班长到3号靶位校枪。9枪打毕,对面报靶“50环”。至此可以断定是这支枪有问题。于是换上备用枪,考核继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认定是枪的问题后,我的心里好过多了,但仍然很长时间无法平静。在十五班即原定最后一组射击结束后,一、二、三班3号靶位的3人作为第16组重新补打。最后我得了79环,离我的理想成绩稍有距离,一环之差,痛失优秀。不知道是自身水平就是如此,还是因为遭遇前面一番折腾后影响了发挥。我无法细究。算了,79环还不是太差的成绩,也算勉强完成任务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将精准度不高的枪支用于实弹射击,这种事情本来是应该可以避免的。每次实弹射击前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校枪环节,即由枪法好的老兵到靶场试打,挑选出精准度高的枪支作为实弹射击考核用枪。那天的3号枪是如何混入考核用枪的,不得而知。可能是老兵疏忽漏校了;也可能是校后发现不合格,但归类时摆错位置了;还可能是校枪时是合格的,校枪后不小心碰到了准星什么的发生偏差了。到底是什么原因,我没有打听,因为它对我已经不重要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56式半自动步枪第一练习实弹射击时,为什么是瞄准胸环靶下沿中央,而不是直接瞄准靶心呢?这是因为标尺3时100米的弹道高为27厘米,即弹着点会比瞄准点高27厘米,而胸环靶靶心刚好距离下沿中央27厘米,所以要瞄准下沿中央处,让子弹直中靶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子弹出膛后,并不是按直线飞行,而是一条抛物线,不同距离会形成不同的弹道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弹道高跟枪支、跟弹药、跟子弹离开枪膛时的初速度有关,初速度越大,弹道高变化越小。所有设有标尺的枪支,标尺1、2、3……均为在100米、200米、300米……处弹道高为零,即瞄哪打哪。那么打100米胸环靶时,为什么不直接调到标尺1,瞄准靶心打呢?这可能是为了从实战出发,养成良好的射击习惯,节省时间,提高杀敌本领。因为在战场上,敌人的距离是千变万化的,不可能打一枪就调整一下标尺。况且标尺都是整数,而距离敌人不可能都是整百米。因此把标尺定在3,判断距离以后,根据熟记的弹道高修正瞄准点击发,可以大大提高杀敌效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56式半自动步枪性能十分优秀,曾经是步兵的主战武器,装备部队好几十年,中间还经历过停止生产又恢复生产的过程。它在中印、中苏、中越边境战争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现在这种枪可能已经在战斗部队退役了,但它仍在发挥作用。由于56式半自动步枪长短适中、外形美观,始终是解放军仪仗队的礼仪用枪,直到现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64年6月15日,毛主席在观看部队大比武时,仔细观看56式半自动步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毛主席还兴致勃勃地拿起枪,做了一个瞄准动作。这是极其罕见和珍贵的主席持枪的照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61年,雷锋同志在认真研究熟悉刚刚装备部队的56式半自动步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转业到地方工作后,因一度分管军队转业军官安置工作,与部队接触较多,常有机会参加实弹射击。每一次都会遇到可爱而又年轻的部队战士,一对一为我认认真真地讲解射击要领,并手把手的指导我。我谦恭而又虔诚地聆听着,还以初次上靶场的心态与他探讨交流一些问题。毕竟不懂装懂容易被识破,懂装不懂就容易多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前几天在饭店吃饭上洗手间,偶尔发现《射击要领》,总结得还真有点道理,但明显放错了地方😃正是这张图片引发了我对第一次实弹射击的回忆,它是创作此篇的起因。</b></p>